「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公安“科技兴警”巡礼

点击“玛曲公安”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科技梦:智能创新,打造发展引擎

历史的坐标系往往是由关键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串联构建起来的。

一百年前,身处国家危亡之间、苍生倒悬之时的先哲们,面对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毅然提出“赛先生”乃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主要力量,将科学放置到中华民族摆脱贫苦落后、实现独立富强的关键位置上。

40年前,伴随改革开放一声浩荡春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基本观点,极大鼓舞了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开启了中国“科学的春天”。

30多年前,公安部先后成立了科学技术局、计算机管理和监察局,随着30台小型计算机被引入,拉开了中国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公安技术改革的序幕。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这是公安科技创新实现从“追赶”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激变勇进的40载。

这是公安科技创新经历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革故鼎新的40年。

恰如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的,“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40载筚路蓝缕、艰辛实践的科技兴警历程,正以无可辩驳的傲人成绩与改天换地的时代影响,呼唤着公安追梦人去啃硬骨头,去涉险滩、闯难关,去打破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公安改革乃至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回 望——

观大势、谋全局、促改革、求突破,40年科技创新跨越式大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从最初的“拿来主义”到如今的国产自主研发应用,从某一学科的简单突破到如今集成多学科、跨领域综合研发创新,从仅有的少数科研工作者到如今建立一整套从上到下、从机构到企业的大型研发团队,公安科技创新不断迸发出令世人瞩目的激情动力。

这是尖端科技领域的一次次突破: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高速公路警情监测预警与公安交通安全执法关键技术及应用”“法医硅藻检验关键技术及设备”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至此,荣获这一奖项的公安科技创新成果已达47项。此外,还有近800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公安部科学技术奖。

这是自主创新领域的不断探索:400元/人份——这是2005年前,我国完全依赖进口仪器和试剂时DNA检测每人份的价格,全年全国仅此一项就耗费十几亿元。如今,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试剂大规模推广后,DNA检测价格逐年下跌,如今已不到45元/人份。

这是始终聚焦实战、服务基层的研发应用:有针对高层建筑安全的消防物联网系统、大楼空气监测报警系统,有方便群众日常生活的“智慧城区警务民生服务平台”,有服务实战指挥的大客流监控和预警指挥系统,甚至包括基层派出所出具证明管理软件、智能可穿戴式警用枪纲、视频离网采集宝……党的十九大以来,智慧公安、数据警务正在给基层民警带来全新的科技应用体验。

1978年到2018年,弹指一挥40春秋,回首来路,现实的成功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

公安部党委始终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科技兴警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为民服务为方向指南——

如今,通过一滴血、一份DNA样本,可以找到被拐多年的儿童;依靠几架航拍无人机,就能“透视”事故现场,把清晰画面传回指挥部;凭借广泛布建的感应探头,管理者可以对城市运行“泛感知”,动态掌控整个城市的实时运转情况;借助“互联网+公安政务”,公安机关积极建设智慧公安,以网络、APP、微信等多种载体,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拓展便民利民渠道,提升服务效能。

框架设计是有力支撑——

公安部党委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出发,将基础信息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力推进。这些年,《关于推进公安信息化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公安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上牵动科技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

人才集聚成源头活水——

仅近5年来,公安部就围绕“公安云计算建设”“警务大数据技术”等科技发展前沿知识和公安业务中心工作,举办50多期培训班,培训公安科技信息化业务骨干近5000人次。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挖掘培养了大量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数据分析和网络管理高端人才。科技创新、信息应用越来越成为全警自觉。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从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成立科学技术局、计算机管理和监察局,到世纪之交决定实施公安信息化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再到近年来启动社会治安防控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党的十九大后开启建设数据警务、智慧公安新征程,在时代的激流中,人民公安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断开辟科技兴警崭新航路。

潮 涌——

全方位、全领域、全流程,科技兴警带来警务效能、机制乃至运作模式巨变

公安科技改革伴随着公安改革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始终,何以能在短短40年里实现除旧布新、改天换地?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这里是上海,15条地铁线路穿梭纵横在整个城市地下,构筑起四通八达的城市地下交通网络。800万,1000万,1200万,不断上升的每日客流量数据凸显着这座现代化城市面临的大客流压力。

在上海轨交1号线徐家汇站9号口,一台不起眼的安检仪显示屏上正快速闪动着一幅幅图像。图像的不同颜色提醒着安检员:绿色图标说明无可疑物;橙色提示包里有无法识别的物品,需开包检查;红色则代表包里有违禁品。

上海市公安局轨道交通总队民警们正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警务效能提升:如果依靠人工识别,开包检查,平均5到6秒钟才能检查一人;而通过机器自动识别,时间可以缩短到2至3秒,机器识别的准确率可达到90%。

如今,无论在中东部一线城市,还是西部边陲小镇,科技带来的警务效能提升随处可见:动动手指,就能随时将采录的基础信息保存上传;动动手指,就能随时获取后台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大大方便了信息前端的采集工作和应用共享。

在过去,因为各种证明手续文件曾让办事群众一度深陷“走弯路”“跑断腿”的窘境。然而这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群众络绎不绝、秩序井然。运用安放在大厅一层的多功能警务自助服务平台,市民仅用5分钟就可顺利完成港澳通行证签注事项。过去群众经常吐槽的“办证难”“排队长”现象不复存在。

线下的便捷离不开线上的数据共享、共融、互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昂首阔步推动大数据战略,加强统筹规划、打破信息壁垒,深度融合不同警种、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了高效联通共享与综合研判分析。运用数据追溯倒查,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主动预测预警预防。

有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指出,过去的若干轮公安改革,总体来讲是停留在职能调整、机构分合、人员增减的层面上,还属于传统型的公安改革。而如今,以智慧公安建设为主要引擎,拉动公安机制改革,并对公安体制改革和公安文化改革提出强烈需求和呼唤,使这一次公安改革明显带有现代化属性。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深圳公安掀起“移动警务”风暴,局长与一线民警“点对点”“键对键”,移动警务“深云”终端月均使用量从120万人次逐步增至1520万人次,有效打破了层级壁垒,实现了警务要素全面集成、信息流转高效直通。

上海针对特大城市治理问题,大力汇集海量数据,实时预测警力调度需求,按需调度警力执行任务;运用大数据对发案热点区域实现可视化呈现,提高对群众最痛恨的“盗抢骗”犯罪的精准打击。

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一场场重大活动安保中,公安机关积极构建大数据实战应用服务体系,优化重组部门警种力量,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安保任务。

这是公安机关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破除机制体制藩篱的40年。

这是公安机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激发基层创新活力源源而生的40年。

这更是信息资源快速集聚,共享程度不断迈上新台阶的40年。

而今,科技信息化正推动公安工作进一步发生历史性变革,凝聚起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

迈 进——

打造新时代公安跨越发展大引擎,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

智慧新警务,是广东省公安机关正在着力打造的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升级版。它以大数据整合共享为驱动,以全省统一的“云平台”和新型“移动警务终端”为支撑,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初步实现警务工作更高效、打防管控更精准、服务群众更便利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公正感和获得感。思路的更新、技术的应用、效率的提高,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40年物换星移,岁月如歌。

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

这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前世界,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地缘政治复杂多变,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我国面临的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经济金融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没有强有力的科技手段支撑,国家安全、网络安全、经济金融安全等无法得到保障。

这是世所罕见的发展机遇期: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这是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时代:利用高科技手段实施的新型犯罪不断增多,一些传统犯罪也在借助新技术手段不断升级。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与传统行业、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网购寄递、共享单车等新业态大量萌生,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断涌现,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社会治理难度空前加大。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

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改革已至深水区。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建设智慧公安、打造数据警务,不断推进公安机关社会治理能力的跨越式发展,需要的是更加锐意创新的勇气、更加敢为人先的锐气和更加蓬勃向上的朝气。

时不我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央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把现代科技应用作为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大战略大引擎,不断提升新时代政法机关的核心战斗力,推动新时代政法工作跨越式发展。国务委员、公安部党委书记、部长赵克志在2018年1月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要求,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大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着力打造数据警务、建设智慧公安,全面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

唯有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大胆创新,才能带来希望——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前提。在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广大公安科研工作者、基层民警和公安院校学生焕发极大热情,研发出一批实战科研成果。全国公安机关要在科技创新中,进一步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新要求,推动科技和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

唯有锐意进取、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才能引领未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办案系统,在全国县(处)级公安机关广为应用。公安机关要在科技创新中不断锐意进取,将创新“准星”瞄准实战“靶心”,从基层实战急需出发,狠抓关键性技术难题的自主攻关、精准突破,使公安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始终面向和服务公安业务工作,让新时代公安工作如虎添翼。

唯有深化机制改革,遵循为民服务宗旨,才能拥有更加光明前景——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浙江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过程中,积极深化警务机制改革,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公安科技体制改革也应惠民生、聚民心,通过一项项公安科技创新具体成果,让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有更多认同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雄辩证明,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使命光荣,坚定不移走科技兴警之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任重道远,砥砺前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推动公安工作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奋斗未有穷期,行者永无止步。

科技兴警,劈波斩浪;

智慧公安,扬帆远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