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人民公安“科技興警”巡禮

點擊“瑪曲公安”關注公眾號獲取最新信息

科技夢:智能創新,打造發展引擎

歷史的座標系往往是由關鍵的時間節點和事件串聯構建起來的。

一百年前,身處國家危亡之間、蒼生倒懸之時的先哲們,面對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毅然提出“賽先生”乃是人類社會進步之主要力量,將科學放置到中華民族擺脫貧苦落後、實現獨立富強的關鍵位置上。

40年前,伴隨改革開放一聲浩蕩春雷,“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基本觀點,極大鼓舞了全國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熱情,開啟了中國“科學的春天”。

30多年前,公安部先後成立了科學技術局、計算機管理和監察局,隨著30臺小型計算機被引入,拉開了中國公安信息化建設和公安技術改革的序幕。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這是公安科技創新實現從“追趕”到“並跑”甚至“領跑”的激變勇進的40載。

這是公安科技創新經歷轉型升級、跨越式發展的革故鼎新的40年。

恰如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指出的,“這些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密集發力、加速跨越,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實力正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40載篳路藍縷、艱辛實踐的科技興警歷程,正以無可辯駁的傲人成績與改天換地的時代影響,呼喚著公安追夢人去啃硬骨頭,去涉險灘、闖難關,去打破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公安改革乃至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

回 望——

觀大勢、謀全局、促改革、求突破,40年科技創新跨越式大發展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

從最初的“拿來主義”到如今的國產自主研發應用,從某一學科的簡單突破到如今集成多學科、跨領域綜合研發創新,從僅有的少數科研工作者到如今建立一整套從上到下、從機構到企業的大型研發團隊,公安科技創新不斷迸發出令世人矚目的激情動力。

這是尖端科技領域的一次次突破: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高速公路警情監測預警與公安交通安全執法關鍵技術及應用”“法醫硅藻檢驗關鍵技術及設備”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至此,榮獲這一獎項的公安科技創新成果已達47項。此外,還有近800項科研成果獲得了公安部科學技術獎。

這是自主創新領域的不斷探索:400元/人份——這是2005年前,我國完全依賴進口儀器和試劑時DNA檢測每人份的價格,全年全國僅此一項就耗費十幾億元。如今,在我國自主研發的國產試劑大規模推廣後,DNA檢測價格逐年下跌,如今已不到45元/人份。

這是始終聚焦實戰、服務基層的研發應用:有針對高層建築安全的消防物聯網系統、大樓空氣監測報警系統,有方便群眾日常生活的“智慧城區警務民生服務平臺”,有服務實戰指揮的大客流監控和預警指揮系統,甚至包括基層派出所出具證明管理軟件、智能可穿戴式警用槍綱、視頻離網採集寶……黨的十九大以來,智慧公安、數據警務正在給基層民警帶來全新的科技應用體驗。

1978年到2018年,彈指一揮40春秋,回首來路,現實的成功給予了我們怎樣的啟迪?

制度優勢是根本保障——

公安部黨委始終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領導,健全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體制,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深化對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為科技興警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為民服務為方向指南——

如今,通過一滴血、一份DNA樣本,可以找到被拐多年的兒童;依靠幾架航拍無人機,就能“透視”事故現場,把清晰畫面傳回指揮部;憑藉廣泛布建的感應探頭,管理者可以對城市運行“泛感知”,動態掌控整個城市的實時運轉情況;藉助“互聯網+公安政務”,公安機關積極建設智慧公安,以網絡、APP、微信等多種載體,不斷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拓展便民利民渠道,提升服務效能。

框架設計是有力支撐——

公安部黨委從戰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出發,將基礎信息化建設作為公安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大力推進。這些年,《關於推進公安信息化發展若干問題的意見》《關於大力推進基礎信息化建設的意見》《公安科技創新“十三五”專項規劃》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相繼出臺,從頂層設計上牽動科技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

人才集聚成源頭活水——

僅近5年來,公安部就圍繞“公安雲計算建設”“警務大數據技術”等科技發展前沿知識和公安業務中心工作,舉辦50多期培訓班,培訓公安科技信息化業務骨幹近5000人次。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挖掘培養了大量科技創新、軟件研發、數據分析和網絡管理高端人才。科技創新、信息應用越來越成為全警自覺。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從上世紀80年代前後成立科學技術局、計算機管理和監察局,到世紀之交決定實施公安信息化建設工程——“金盾工程”,再到近年來啟動社會治安防控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黨的十九大後開啟建設數據警務、智慧公安新徵程,在時代的激流中,人民公安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接著一件辦,不斷開闢科技興警嶄新航路。

潮 湧——

全方位、全領域、全流程,科技興警帶來警務效能、機制乃至運作模式鉅變

公安科技改革伴隨著公安改革乃至中國改革開放始終,何以能在短短40年裡實現除舊佈新、改天換地?最關鍵、最重要的就是在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這裡是上海,15條地鐵線路穿梭縱橫在整個城市地下,構築起四通八達的城市地下交通網絡。800萬,1000萬,1200萬,不斷上升的每日客流量數據凸顯著這座現代化城市面臨的大客流壓力。

在上海軌交1號線徐家彙站9號口,一臺不起眼的安檢儀顯示屏上正快速閃動著一幅幅圖像。圖像的不同顏色提醒著安檢員:綠色圖標說明無可疑物;橙色提示包裡有無法識別的物品,需開包檢查;紅色則代表包裡有違禁品。

上海市公安局軌道交通總隊民警們正在享受著科技帶來的警務效能提升:如果依靠人工識別,開包檢查,平均5到6秒鐘才能檢查一人;而通過機器自動識別,時間可以縮短到2至3秒,機器識別的準確率可達到90%。

如今,無論在中東部一線城市,還是西部邊陲小鎮,科技帶來的警務效能提升隨處可見:動動手指,就能隨時將採錄的基礎信息保存上傳;動動手指,就能隨時獲取後臺系統提供的信息服務,大大方便了信息前端的採集工作和應用共享。

在過去,因為各種證明手續文件曾讓辦事群眾一度深陷“走彎路”“跑斷腿”的窘境。然而這幾年,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辦事大廳,前來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秩序井然。運用安放在大廳一層的多功能警務自助服務平臺,市民僅用5分鐘就可順利完成港澳通行證簽註事項。過去群眾經常吐槽的“辦證難”“排隊長”現象不復存在。

線下的便捷離不開線上的數據共享、共融、互通。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昂首闊步推動大數據戰略,加強統籌規劃、打破信息壁壘,深度融合不同警種、部門信息資源,實現了高效聯通共享與綜合研判分析。運用數據追溯倒查,還可以進一步實現主動預測預警預防。

有從事相關研究的學者指出,過去的若干輪公安改革,總體來講是停留在職能調整、機構分合、人員增減的層面上,還屬於傳統型的公安改革。而如今,以智慧公安建設為主要引擎,拉動公安機制改革,並對公安體制改革和公安文化改革提出強烈需求和呼喚,使這一次公安改革明顯帶有現代化屬性。

管中窺豹,一葉知秋。

深圳公安掀起“移動警務”風暴,局長與一線民警“點對點”“鍵對鍵”,移動警務“深雲”終端月均使用量從120萬人次逐步增至1520萬人次,有效打破了層級壁壘,實現了警務要素全面集成、信息流轉高效直通。

上海針對特大城市治理問題,大力彙集海量數據,實時預測警力調度需求,按需調度警力執行任務;運用大數據對發案熱點區域實現可視化呈現,提高對群眾最痛恨的“盜搶騙”犯罪的精準打擊。

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一場場重大活動安保中,公安機關積極構建大數據實戰應用服務體系,優化重組部門警種力量,確保圓滿完成各項安保任務。

這是公安機關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破除機制體制藩籬的40年。

這是公安機關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技術研發能力,激發基層創新活力源源而生的40年。

這更是信息資源快速集聚,共享程度不斷邁上新臺階的40年。

而今,科技信息化正推動公安工作進一步發生歷史性變革,凝聚起公安事業發展進步的磅礴力量。

邁 進——

打造新時代公安跨越發展大引擎,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安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

智慧新警務,是廣東省公安機關正在著力打造的公安信息化建設的升級版。它以大數據整合共享為驅動,以全省統一的“雲平臺”和新型“移動警務終端”為支撐,運用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技術,初步實現警務工作更高效、打防管控更精準、服務群眾更便利的效果,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公正感和獲得感。思路的更新、技術的應用、效率的提高,這在以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40年物換星移,歲月如歌。

今天的中國,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

這是前所未有之大變局:當前世界,國際格局深度調整,地緣政治複雜多變,傳統安全因素與非傳統安全因素相互交織,我國面臨的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經濟金融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沒有強有力的科技手段支撐,國家安全、網絡安全、經濟金融安全等無法得到保障。

這是世所罕見的發展機遇期: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動通信、物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學科之間、科學和技術之間、技術之間、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日益呈現交叉融合趨勢,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這是充滿風險和挑戰的時代: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的新型犯罪不斷增多,一些傳統犯罪也在藉助新技術手段不斷升級。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技與傳統行業、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網購寄遞、共享單車等新業態大量萌生,電信詐騙、網絡犯罪等新型犯罪不斷湧現,帶來了新的安全風險,社會治理難度空前加大。

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當初“摸著石頭過河”,如今改革已至深水區。大力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著力建設智慧公安、打造數據警務,不斷推進公安機關社會治理能力的跨越式發展,需要的是更加銳意創新的勇氣、更加敢為人先的銳氣和更加蓬勃向上的朝氣。

時不我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在2017年10月召開的中央政法委員會全體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科技引領、信息支撐,把現代科技應用作為政法工作現代化的大戰略大引擎,不斷提升新時代政法機關的核心戰鬥力,推動新時代政法工作跨越式發展。國務委員、公安部黨委書記、部長趙克志在2018年1月召開的全國公安廳局長會議上要求,要把握時代發展大勢,大力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著力打造數據警務、建設智慧公安,全面推動公安工作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公安機關戰鬥力的跨越式發展。

唯有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大膽創新,才能帶來希望——

思想認識是行動的前提。在全國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全國公安院校學生科技應用創新大賽等活動中,廣大公安科研工作者、基層民警和公安院校學生煥發極大熱情,研發出一批實戰科研成果。全國公安機關要在科技創新中,進一步衝破傳統思維的束縛,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適應新時代公安工作新要求,推動科技和公安工作的深度融合。

唯有銳意進取、取得關鍵技術突破,才能引領未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辦案系統,在全國縣(處)級公安機關廣為應用。公安機關要在科技創新中不斷銳意進取,將創新“準星”瞄準實戰“靶心”,從基層實戰急需出發,狠抓關鍵性技術難題的自主攻關、精準突破,使公安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始終面向和服務公安業務工作,讓新時代公安工作如虎添翼。

唯有深化機制改革,遵循為民服務宗旨,才能擁有更加光明前景——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浙江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過程中,積極深化警務機制改革,打通信息壁壘,實現數據共享。公安科技體制改革也應惠民生、聚民心,通過一項項公安科技創新具體成果,讓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有更多認同體驗,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40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雄辯證明,中國要發展,最終要靠自己。

使命光榮,堅定不移走科技興警之路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任重道遠,砥礪前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是推動公安工作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

奮鬥未有窮期,行者永無止步。

科技興警,劈波斬浪;

智慧公安,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