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打坐,是非常有效的一種修行方法。經常練習禪坐,可使身心輕安、神清氣爽,獲得內心的平靜喜悅。隨著禪坐功夫的深入,更可開啟自心智慧,明心見性。那麼怎樣正確的進行打坐呢?

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禪坐的地點、時間:

初學禪坐,最好選擇寧靜、無人打擾、通風之處為宜。禪坐時,衣著以寬鬆、舒適為原則,緊身衣物應於禪坐前松除。長時禪坐全身毛孔舒張,故應注意保暖;可用蓋腿巾覆蓋兩膝,以免受風寒。若在屋內禪坐,頸部勿靠近窗戶,以免強風直吹頸部,而受風寒。

禪坐的時間,除了飯後一小時內較不適宜外,其餘任何時間皆無妨礙。

禪坐前注意:禪坐前可先吩咐人,遇有急事可用彈指,或輕聲呼喚,慎防他人急推身體,而受驚嚇(若受驚嚇,可觀胸口)。禪坐之前,要將萬緣放下,行動安詳,不可粗獷。

坐姿

【全蓮花】:即是雙盤,彎兩腿互相交疊(彎跏趺),若是左腳在上,右腳在下;或者右腳在上,左腳在下。雙跏趺為最好的坐姿,全身重心落於中間,最安穩持久。結跏趺不一定要墊高臀部。若一腳翹得太高,則可墊高臀部,平衡身姿。

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半蓮花】若全蓮花有困難者可選擇半蓮花,即是單盤,左腳在上,或右腳在上。

【其他坐姿】雙盤或單盤有困難者,可選擇散盤(如意坐),即將兩小腿互相交叉而坐,可墊高臀部。也可採用跪姿(金剛坐);或兩腳偏向同一邊(仙女坐);或採用跪姿,坐禪椅上。如果腿筋太硬,很難彎跏趺時,可拉筋、作瑜伽,軟化筋絡。

初學靜坐時,可先練習十分鐘,隨自己的狀況,慢慢增加時間。靜坐時,難免雙腿會痠、麻、疼、漲,須忍耐,但不用勉強忍耐太久,否則會傷筋骨。

調身

敷設一個舒適的座位,於禪座上,搖動左右肩幾下,以通血脈。然後放鬆全身,端身正坐,不前傾,不後仰,頭部正直,頭頂(百會)有若被一股氣往上提,全身被一股氣提著,收下顎(使身體能量更流暢),後頸微靠衣領。肚臍向前凸出,背部就自然平直,但不需刻意用力。若身體坐不正,氣血易滯,心難入定。

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雙手手掌重疊,左掌在下,右掌在上,或者左右手上下掉換。兩手拇指尖端微微相觸,雙臂自然下垂,置於大腿上靠近腹部。眼睛全閉或半閉。若有昏沉、幻覺等毛病,則可以睜開眼睛打坐。

調息

從鼻孔徐徐吸新鮮空氣,用口吐出濁氣,想氣息從全身毛孔出入,至三~七次,然後閉口,唇齒相著,舌抵上顎,功用可以使任督二脈相通。若生口水,應將咽吞。閉上嘴,微收下顎,用鼻子呼吸。

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呼吸有風、喘、氣、息四種相。如果出入息急促粗重而可聞聲者為「風」;坐時息雖無聲,而出入結滯不通是「喘相」;坐時息雖無聲,亦不結滯而出入不細是「氣相」;無聲、無結、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隱,情抱愉悅是「息相」。對修止禪來說,風相、喘相、氣相,為不調相;心若漸調,則自然出現「息相」,此時呼吸變得微弱,若正念不強,有時感覺不到呼吸,但是還要更努力去守住。對修觀禪來說,則可用風相、喘相、氣相來直觀無常。

調心

使全部精神意志集中在一個對象上,即所謂“置心一處”。建議初習者採用觀呼吸的法門,比較安全,不容易出偏差。也就是把意念關注鼻端 (人中及其附近)的呼吸出入上。注意不要刻意控制呼吸,只是觀照和覺知呼吸。如果發覺自己產生雜念,不用可以壓制念頭,輕輕把意念再帶回到呼吸上即可。

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經常按照這種方法修習,慢慢雜念會越來越少、煩惱減少、智慧增長。

下坐

下坐時,可先維持坐姿,開口吐出濁氣,然後兩手互相搓熱,撫摩臉部及頭部,以及肩膀、手臂、腰、大腿、膝蓋、小腿、腳踝等處,讓氣血活絡疏通。隨後再慢慢搖動、轉動兩肩,然後徐徐將腿放下。下坐須緩,不要著急。

把蓋腿布摺好後,即可起坐走動。走動時,先慢慢走,可使集氣散發,以免滯留體內,發生氣結、肚脹等毛病。

打坐|你不能不知的常識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微信搜索“蓮花精神”關注微信公眾號,方便能夠及時的與您溝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