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巨響後!第39、40顆北斗衛星升空而起,西方:GPS地位受威脅

一聲巨響後!第39、40顆北斗衛星升空而起,西方:GPS地位受威脅

眾所周知,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自上個世紀末以來,中國開始探索並逐步形成了北斗一、北斗二、北斗三共三步的發展戰略,我們將逐步從服務國內轉變到亞太再到全球,使世界成為中國實現“科技強國”目標的見證。最近,中國的北斗三號系統又迎來了兩位成員。

10月16日,有關網站透露10月15日12時23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的方式,以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三十九和四十顆北斗導航衛星。據瞭解,這兩顆衛星是中國北斗三號系統的第十五顆和第十六顆衛星。經過三小時的飛行任務,他們成功地進入預定軌道,然後進行測試和測試評估,並與早先發射的14顆衛星建立組網。在適當的時候提供服務。

一聲巨響後!第39、40顆北斗衛星升空而起,西方:GPS地位受威脅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獨立運行和獨立開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副主任說。能夠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點、時間和氣候條件下,為用戶提供準確可靠的定位、速度測量和授時服務。自2012年正式提供業務服務以來,該系統多年來一直在穩步運作,使系統建設進入全球時代,並最終成為國際合作中新的國家名片。

這一次,最有趣的一點是北斗導航系統在關鍵部件和用戶設備方面已經完全實現了國產化,走了一條自主、可控的中國特色重大項目發展之路。據有關專家介紹,在衛星領域,由於具備多層次的構件綜合測試,加強了應用驗證的力度,國內構件“不敢使用,用不好”的問題,"利用不當"已被放棄。同時也在推動自助芯片的使用,在許多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改進。

一聲巨響後!第39、40顆北斗衛星升空而起,西方:GPS地位受威脅

目前,國內的北斗芯片已經實現了大規模的應用。這個過程已經從0.35微米增加到28納米。最低的單片價格只需要6元。在整體表現方面,可以說齊平甚至超過了同類國際產品的水平。一些國外專家表示,北斗高精度時空數據平臺的建設和應用,不僅將有助於我國北斗系統實現曲線超越gps,還將開啟衛星導航系統應用的“中國模型”。

一聲巨響後!第39、40顆北斗衛星升空而起,西方:GPS地位受威脅

按照計劃,到2018年底,中國將完成北斗三號基礎體系建設,為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到2020年底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到2035年,最終形成以北斗為核心的全面定位、導航、授時系統。毫無疑問,中國的北斗未來將繼續追隨世界領先技術的腳步,或者有望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

中央電視臺官方分析: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以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為重點,將在未來兩年內發射約11顆衛星,最終完成組網任務,服務於世界,更加造福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