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郭鐵民(1920.4.5~2005.10.30),原名郭希民,男,漢族,山西孝義人,大學學歷,中國民主同盟會會員,著名語文教育家和愛國民主人士。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郭鐵民先生出生於孝義縣西盤糧村。青少年時期先後在村辦小學、梧桐高小讀書,後因鬧學潮轉入大孝堡高小,之後又先後在孝義縣簡易師範、太原新民中學讀書。1937年在孝義縣大會村小學任教。1938年參加決死縱隊二縱隊。抗戰勝利後棄戎從商,先後擔任太原裕民股份公司副經理、太原大眾毛巾廠經理。解放後又棄商從文,1951年考入山西大學史地專業。1953-1971年在榆次一中(晉中師專附中)任教,期間先後擔任榆次市政協副主席、榆次市人民委員會委員。1971年下放回孝義縣勞動,期間先後擔任大孝堡公社農田水利辦公室主任、大孝堡公社高中教師。1974-1986年在孝義中學任教,期間擔任孝義縣政協常委。1986年借調到孝義政協機關工作,擔任專職常委。1994年8月退休。2005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85歲。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郭鐵民先生是著名的語文教育家。他在榆次一中任教期間,因材施教,差異教學,分類而做“培優、扶中、轉差”工作,由於方法得當,管理到位,成績顯著,1956年被評為山西省優秀教師。在大孝堡高中期間,他帶領學生“以學為主,兼學別樣”,被山西省教育廳評為“雙學模範”。1974年調入孝義中學後,他根據組織安排撰寫了《儒法鬥爭史》。1979年恢復高考後,他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連續數年擔任孝義中學“尖子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由於他勤奮工作,嚴於管理,方法得當,與其他同仁共同創造了孝義中學升學史上的輝煌,1978年被評為山西省優秀班主任,1985年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範。郭鐵民先生桃李滿天下,他的許多學生走上了重要崗位或成了專家學者。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郭鐵民先生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郭鐵民先生早在1951年即經民盟太原支部主委王文光先生介紹參加了民盟。考入山西大學後,又在民盟元老、山大校長鄧初民先生的教育下,思想上得到改造。1953年組建了民盟榆次市支部,並連任主委。1955年擔任榆次市首屆政協委員,從1957年起即走上了政協領導崗位。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山西省各級組織沿革(1950—1988)》(山西政協史料叢書二,1988.12)記載:郭鐵民先生連任榆次市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副主席(直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在榆次市政協三屆一次會議上,他做了《政協榆次市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在四屆一次會議上做了《關於1961年下半年工作計劃要點的報告》。回到孝義縣工作後,郭鐵民先生的出色工作引起了當地領導的關注,他於1979年當選為孝義縣首屆政協委員。於1980年組建了民盟孝義小組,並擔任組長。1984年擔任縣政協第二屆常委。1987年組建孝義民盟支部,並連任兩屆主委。1989年、1990年擔任縣政協第三屆、第四屆(市第一屆)政協專職常委,併兼任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在長達四十多年的參政議政生涯中,郭鐵民先生與黨肝膽相照,榮辱與共,襟懷坦白,勤奮工作,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他在民主監督、政治協商方面的業績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創建了民盟榆次、孝義組織,培養了一批民主黨派幹部,促進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在當地的形成和實施。二是提出了一批關於民主制度建設、文化教育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和提案,引起了黨委、政府的重視,有的被有關部門採納,他探討統戰理論方面的文章被收入《統戰理論研討會論文彙編》等資料。三是主持蒐集、整理、編輯、出版了一大批文史資料,先後編輯《政協文史資料通訊》18期,主編了《孝義文史資料叢書》,出版了《勝溪軼話》《勝溪俗語》等80多萬字的文史著作,其中由馬烽寫序、郭建榮撰寫的《勝溪俗語》在社會上獲得了廣泛影響,並在中國語言文化學會獲獎。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孝義郭建榮:政協前賢郭鐵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