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霜降吃柿子的传说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霜降|霜降吃柿子的传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顿时眼前一亮,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心里想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