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没完没了瞎折腾的心态

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神武初起(2)

尔朱兆急着让高欢滚粗;这里边有两个原因;头一个不用说,看高欢烦;第二个,就得说尔朱兆没憋着什么好屁;因为这会儿,也有个让他挺头疼的事儿;尔朱荣以前的一个部下,割据自立了。

此人也是熟脸儿,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当年尔朱荣身边儿有个喜欢算命的、神神叨叨的家伙,唤作刘灵助。

高欢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没完没了瞎折腾的心态

对,就是他;尔朱荣一死,这家伙跟幽州自立门户了。

简单说说这货,刘灵助是燕郡(今河北省大兴县)人;这货年轻的时候从业经验很丰富,干过小贩,当过算命先生,还干过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强盗;后来实在混不下去了,跑到山西投奔了雁北土豪尔朱荣。

别看尔朱荣年轻,可是这家伙很迷信;喜欢找人来来来,咱聊聊星座,摆摆塔罗牌;而刘灵助恰恰擅长打个卦、算个命啥的;因此二人很有共同语言,一来二去的,刘灵助深得尔朱荣信任。

咱前面说过,尔朱荣活着的时候,刘灵助被派往幽州,协助侯渊平定韩楼、就德兴的叛乱;这货就这么来到了幽州,任幽州、安州、营州、并州四州行台。

可是等尔朱荣一死,刘灵助来劲了;这家伙自己算了一卦,据说卦象显示,尔朱氏家族有灭顶之灾;刘灵助遂决定,咱也浑水摸个鱼,过把瘾再说。于是,自称燕王、大行台,并打出为孝庄帝元子攸报仇的口号,割据冀北;不再听中央招呼,也不再搭理尔朱兆从山西发来的指令。

这一两边儿不搭理,就注定刘灵助不会有好下场;尔朱兆山西一摊子事儿要处理,自己抽不出空儿,因此就把高欢打发来;而北魏朝廷那头儿,虽说派不来人,可是一道命令下给侯渊,让其从速平叛。

先说侯渊这头儿吧,这位爷带着700骑兵就能灭了韩楼;您想这是什么战斗力;因此,接到北魏朝廷的命令之后,公元531年3月,侯渊挑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带着精挑细选的1千名精锐骑兵,突袭了刘灵助的大营;后者仓皇出战,结果当场便被斩杀;随后脑袋被送往洛阳。

那么,肩负着同样使命的高欢呢,他在干嘛?

答:他在纠结。

史书记载,尔朱兆让高欢滚粗之后,后者并没有立即东出河北,而是在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的大王山扎下营寨,并且逗留了两个月之久(“屯胡关大王山六旬,乃引兵东出…”)。

高欢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没完没了瞎折腾的心态

高欢纠结啥,史书上没写;但也不难猜;总结起来三个字:没信心。

按高欢的想头儿,他觊觎的是尔朱荣身后的遗产——山西;经过尔朱氏几代经营,山西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马有马;一切争霸天下的硬件都齐备了。可是这会儿高欢自己却没底气一口吞掉尔朱兆。

再有一个,放眼河北;高欢也没底气。

高欢出道的时候,就是在河北杜洛周手下混事儿;以后又参加了尔朱荣击败葛荣,以及元天穆平定邢杲的战役;换句话说,高欢对河北是肿么个情况,门儿清。现在幽州放着刘灵助,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实力,老高同志又挺泄气。

不过,就在此时,两个河北土豪人来到了高欢的大营,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帮着高欢定下了东出河北的决心。

这两个人,一个唤作高乾,另一个唤作李元忠;都是北魏冀州的大地头蛇。在当地有实力、有人脉,也有钱;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跟尔朱氏有仇!

一番密谈之后,高欢喜形于色;公元531年3月,高欢下令全军拔营而起,开进河北。

这次行军,高欢展现出了他的政治野心,部队进入河北地面儿,高欢严令,部队行军务必秋毫无犯,经过麦田时,高欢以身作则,牵马步行,以免踏坏了麦苗。这么一来,河北百姓高度赞扬高欢的部队才是人民的子弟兵;高欢人气飙升,吸粉无数。

有了群众基础,高欢紧锣密鼓开始整顿军队,厉兵秣马,为讨伐尔朱氏做军事斗争的准备。

跟这儿多说一句,也就是这会儿,高欢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各路神仙;奠定了后来北齐的朝廷架构,简单说说——

像高欢的亲戚,姐夫尉景,连襟儿段荣、窦泰,小舅子娄昭,妹夫库狄干。

高欢的摸泥儿,像孙腾,高欢的发小儿;韩轨、斛律平、斛律金;贺拔允,就是之前为了六镇挨了高欢一拳的那哥们儿。

高欢的旧部,像高隆之、敬显俊等,这些都是高欢投靠尔朱荣后,一直追随其左右的部下。

还有高欢历次作战中,俘虏并且收为己用的文武手下,像张保洛、卢文伟、崔祖禽等人;以及,这次来河北笼络的大族,像前面说过的高乾、李元忠等人。

这里边儿值得一提的是高乾的弟弟高昂。

高欢利用草民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怕死,但怕没完没了瞎折腾的心态

高昂,字敖曹;时人称之为高敖曹,此人武艺超群,胆识过人;最牛叉的战绩,就带几十名骑兵逆袭5000敌军;而且还打的对方大败;这仗下来,高敖曹被当时的人们称作西楚霸王项羽。现在,此人也归了高欢。

有了兵员,又有了群众基础,现在基本班底儿也搭起来了;高欢摇身一变,成了河北地面儿上跺跺脚,地都要跟着震三震的实力派。

有实力,自然就有地位;高欢在河北干的热火朝天,山西的尔朱兆向来迟钝,到也没做出啥反制举措;倒是一河之隔的洛阳,首先有了反应。

这主要是留守洛阳的尔朱们看出高欢非池中之物了;像尔朱世隆、尔朱度律这些人职业敏感度很高,为了稳住高欢,尔朱度律上表元恭给高欢加官晋爵;公元531年4月,元恭下诏,加封高欢为渤海王;同时兼东道大行台、第一镇人酋长、大都督、冀州刺史。

这就算得到朝廷认证了;高欢干的更来劲了。

说话儿,时间过了3个多月,高欢在冀州基本上可就站稳了脚跟儿;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个合适的机会,跟尔朱氏翻脸了。

不过,在翻脸之前,高欢还有两件事要做;一,尽快给部下洗脑;二,弥合鲜卑人和汉人的关系。

这怎么个话儿说呢?

高欢的基干力量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他在当晋州刺史时候手下的部队,这里边儿成分就复杂了,啥人都有;另一部分成分比较单一,这就是尔朱兆送给他的六镇鲜卑降人。翻翻史料,这一部分人,大概有10万左右;当然,这里边儿不可能全是兵,很大一部分是家属。

高欢要做的,就是要给手下这些部队灌输一个概念,不是尔朱氏死,就是咱们亡,二选一,你们挑吧。

不过这对高欢这种脑袋畸形(褒义、褒义!)的人来说,不叫事儿。

高欢让人假造了一份尔朱兆的公文,内容是限期要高欢把六镇降人交出来,同时,从六镇中抽调一万人,回山西打仗。然后,高欢把这份儿公文又抄写若干份儿,传的饶世界都知道。

这会儿六镇降人已经就在信都(冀州治所)安了家了,又要折腾;六镇军民无不怨声载道;高欢这头儿又假模假式的挨家挨户的征兵征粮,准备送他们回山西;做的跟真事儿似的。

到了出发的日子,高欢还特意搞了个欢送会;手端酒杯,高欢声泪俱下,我跟你们大家一样儿,都是背井离乡之人,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咱们情同手足,谁能想到尔朱兆又让你们回去;今天一路向西,千里迢迢,而且去了还要打仗,生死难料;唉~~,这可怎么办啊!

这些准备出征的将士,以及前来送行的家属情绪本来就不稳定,哪儿经得起高欢怎么勾;一时间,会场上众人号啕痛哭,声震原野。

咱前面说过,六镇军民本来就对尔朱氏恨之入骨;现在好不容易脱离魔爪,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以为能过几天安稳的日子;没曾想尔朱兆就见不得穷人过好日子;又要折腾我们;众人的情绪瞬间便被高欢几句话勾起来了;去他娘的尔朱氏、去他娘的调令;既然尔朱兆不让我们好过,那就反特娘的了!有人在会场上直接就喊出造反的口号来了。

高欢洗脑的目的,达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