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2018

2018年对于中国航天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是承上启下开拓创新的一年,是总结经验勇于迎接挑战的一年,也是发射数量创记录的一年。火箭型号全、航天器种类多数量多、任务重任务新、验证的关键节点多是今年中国航天的特点。


中国航天2018​今年的重中之重就是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和长征五号的复飞。下面从不同角度来评述一下今年的中国航天。

一,发射航天器数量创记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全年发射36次,其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14次,主要用于发射新一代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长二丁7次,主要用于发射高分一号系列卫星以及吉林一号、陆地勘查等卫星;长征十一号5次(4次陆上发射和1次海上发射),主要用于发射珠海一号和吉林一号等卫星;长二丙3次,用于对外发射中法海洋和巴基斯坦遥感卫星;长四乙和长四丙共5次,主要用于发射高分对地观测卫星和海洋卫星,还有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长征七号1次,可能用于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长征五号1次,上次失利后的首次复飞,将发射新一代通信卫星平台实践20号。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发射2――3次快舟1A和快舟11号固体运载火箭。另外还有首次民营北京蓝箭公司的运载火箭蓝箭1号,
中国航天2018​计划于3月份在文昌发射,发射丹麦的立方星。这是我们中国的SpaceX公司,值得关注。这样全年一共有四十多次发射,我们衷心祝愿一切顺利。

二,发射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因为月球自转和公转相同,所以月球永远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人类从来没有着陆过月球背面,这次中国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就是要软着陆于月球背面,进行原位和巡视探测。由于着陆月背的探测器没有办法和地球取得通信联系,所以这次嫦娥四号任务要分两次发射,上半年要先向地月拉格朗日L2点发射一颗中继卫星来实现地球和月背的之间的通信,
中国航天2018​预计年底发射嫦娥四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小津透露此次嫦娥四号不论是着陆方式还是工作方式都和嫦娥三号不同,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另外他还说目前正在规划探月四期工程,未来或将建立月球基地,一开始用无人智能机器人值守,等我们国家实现载人登月后,再实现航天员短期照料。让我们期待吧。

三,长征五号强势回归,打通航天重要节点

众所周知,2017年7月2日第二发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失败,许多重要航天任务全部推迟或取消,比如说原计划2017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发射任务推迟至少两年,一些需要大推力运载火箭的任务今年都到了研制的关键节点或任务所需的时间节点,比如说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时间是2020年,这跟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关系决定,不能随便推迟,一推迟就得两年时间,而今年正是我国火星探测器的研制由初样转入正样的关键一年,如果长五不能顺利复飞,势必影响火星探测任务计划,打乱布署。还有中国空间站计划也会受影响,因为如果长五不能尽快查明故障原因进行复飞印证,用于发射空间站的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将不能如期(2019年)研制完毕和发射,因为它是在长五的基础上研制的。
中国航天2018

好在来了好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科技部主任包为民透露长征五号的故障原因现已查明,正在采取归零措施,重新投产和组织地面实施。我们祝愿顺利。

四,北斗全球导航卫星密集组网

由于受去年长三乙运载火箭部分失利的影响,本来应该在去年发射的多颗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不得不推迟到今年,预计今年北斗卫星有10次发射,其中9次是北斗三号,一次是为北斗二号补充替换。而那9次中有8次是一箭双星,全部是长三乙/远征一号,这样今年就将发射17颗北斗三号,加上去年的,将基本组成全球网,投入使用。
中国航天2018

五,新一代载人飞船继续研制和选拔第三批航天员

我国现有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满足未来空间站的任务,但总设计师张柏楠说神舟飞船和现在国外先进飞船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国早已开始了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新一代载人飞船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和理念,具有可重复性、多用途(既可用于载人登月,又可以商业天地往返)、低成本的特点。
中国航天2018​目前研制进展顺利,有说今年长征七号有发射新一代实验载人飞船的计划,不知真假。我们祝愿早日成功。另外有消息证实,我国将在今年上半年进行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工作,将选拔载荷专家和飞行工程师。

2018年对于中国航天注定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的一年,因为今年中国将在大推力运载火箭、着陆月背、全球导航、对地观测、世界最先进通信平台应用、民用遥感、多种发射模式(长11将尝试海上发射,快舟火箭则机动发射)和发射数量上全面开花。而这些正是衡量航天强国的标准。我们祝福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