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四)揭竿而起

被逼到死路一條的陳勝吳廣等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發動了一場反抗秦朝統治的大規模農民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秦朝大將章邯臨危受命,率領驪山刑徒成功鎮壓了起義軍,並逼死陳勝吳廣。然而,這次起義卻掀開了全天下反抗秦二世統治的大幕,那麼大澤鄉起義是如何發生的?又是為什麼會迅速失敗呢?

公元前209年的夏天,一支由九百多人組成的隊伍正在暴雨後泥濘的土地上艱難的前行。他們的目的地是千里之外的漁陽,任務是為大秦帝國保衛邊疆。這支隊伍由兩名秦朝校尉帶領,為了方便管理,校尉把這九百人分成了若干小分隊,其中一個小分隊的隊長叫陳勝。

陳勝是陽城人,大概在今天河南一帶。陳勝年少的時候在家裡種地,累了就跟一起幹活的小夥伴在田裡吹牛逼:“大夥哪天混的有錢了,可別忘了咱這幫一起種地的兄弟們啊。”其他人鄙視的看他一眼:“你種地就好好種,哪裡有啥富貴命啊。”陳勝長嘆一聲:“小麻雀哪裡知道大雁的雄心壯志啊!(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很快,陳勝就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剛剛上臺的新皇帝秦二世給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北漂,去北京附近漁陽的長城邊上,做一名邊防建築工人。沒想到陳勝一行一路北上卻趕上了一路大雨,他們真的成了漂去北京。要命的是,秦朝規定幹活必須要按時到達,如果誤了期限,所有人都要殺頭。可是那個年代沒有柏油馬路,更沒有排水設備,偏偏又趕上了雨季。接連不斷的暴雨和洪水把北上的道路弄的艱苦不堪,大家走到大澤鄉的時候就已經落後了好多天,根本不可能按時到達。陳勝等人心想,完了,這輩子算是交代了,等著被殺頭吧。

忍不住插一句題外話,還是一個關於黑鍋的問題。前幾年出土了一些秦朝文物,有一篇竹簡上記載了秦朝的法律制度,還就偏偏提到了這個“失期,法皆斬”的問題。但是根據竹簡記錄,如果服徭役遲到五天之內,批評教育;五天以上才是罰款半甲;十天以上罰款一甲。沒人說過遲到就殺頭。所以,後世有人懷疑這個“失期,法皆斬”可能是後人抹黑秦朝,或者是陳勝忽悠人的說法。

不幸的背鍋俠秦始皇的黑鍋史,又重重的多了一個大鍋。此時地下的秦始皇感動的直流淚:終於為我平反了。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四)揭竿而起

擁有鴻鵠之志,不甘被“失期,法皆斬”的陳勝找到了好朋友吳廣來商量對策:“老吳,咱們要被‘法皆斬’了,有啥辦法不?要不咱們逃了吧。不過萬一被抓回來,還是要殺頭。不如咱幹一票大的,哪怕落個為天下捐軀。”吳廣說你膽子可夠了大的啊,有種!陳勝神秘的告訴吳廣:“現在天下百姓早就被這秦朝政府搞的苦不堪言。我打聽到一個小道消息:秦始皇死的時候是要傳位給老大扶蘇的,當今皇帝屬於非法篡位。扶蘇仁厚愛民,民眾支持率還挺高的。另外,楚國大將項燕可是咱們楚國人的偶像,我也聽說他沒死。要不咱們打著扶蘇和項燕的旗號,招呼一下天下受苦受難的百姓,我相信大夥會響應的。”吳廣覺得陳勝說的有道理,既然是死路一條,那就豁出去,反了!

想造反,就靠他倆可不行,最起碼也要拉上這九百個一起淋雨淌水的兄弟們吧。為了表示自己的造反決心,吳廣緊鑼密鼓的展開了支持陳勝造反的迷信運動。他先是把一張錦帛寫上“陳勝王”,塞到魚肚子裡,這條魚轉了一圈又被買回到了軍營。有人吃魚的時候就發現了這條錦帛,都覺得挺新鮮的,魚肚子裡還有字?(如果此事當真,說明當時的戍卒伙食條件還真不錯。)到了晚上,吳廣不睡覺跑到大部隊駐紮地外面的野墳頭裡蹲了一宿學狐狸叫,一邊學還一邊說“大楚興,陳勝王”。嚇得幾百號人都睡不著,第二天早晨起來還互相問呢:“昨晚聽見狐狸叫了沒?”“聽到了,狐狸跟吳廣好像是老鄉,叫起來口音差不多的。”

折騰了幾晚上,大夥都在傳說著一個陳勝王的故事,慢慢的開始對陳勝刮目相看。吳廣一看機會來了,自己也折騰累了,乾脆來個痛快的。於是他跑去找那兩個秦軍校尉,說自己想辭職回家。剛剛喝了些酒的秦軍校尉說你腦子進水了吧,還從來沒見過戍卒提辭職的。於是兩個人拿起鞭子就把吳廣打了一頓。吳廣平時人緣不錯,大夥聽說老吳捱打了,紛紛上來打抱不平。吳廣一看時機成熟,說時遲,那時快,一把抽出一個校尉的佩劍送他上了西天。大夥正驚訝著的時候,陳勝迅速出手,搶了另一個校尉的武器並結果了他的性命。

到了這個時候,陳勝吳廣也沒什麼好隱藏的了。他們把所有的戍卒召集起來說:“大家本是普通百姓,卻被秦政府逼著我們背井離鄉,北漂守邊。我們不可能按時到達,按照法律都要被殺頭。就算不被殺頭,你們都知道,凡是去北方戍邊的人,大部分都死在了工地上。與其等死,還不如大家一起推翻秦朝黑暗的統治。我不信王侯將相都是天生的,咱們也去噹噹看看。”大家一聽,群情激昂,紛紛露出右胳膊說:“你現在就是我們的老大,我們跟你幹!”

隊伍裡面總是有一兩個讀過書,能幫忙出主意的人,告訴陳勝說,我們要有個名號才行,總不能自稱是反賊吧。陳勝說,大夥都是楚地百姓,就建立個政權叫做“張楚”吧。陳勝自稱將軍,吳廣忙活半天,又是學狐狸叫又是鬧辭職的,封個校尉吧。同時,這支部隊還打出了扶蘇和項燕的旗號,開始向著周圍的村莊和郡縣進攻,擴展自己的勢力。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四)揭竿而起

不打不要緊,一打才知道,原來天下無敵的秦朝大軍這麼沒有戰鬥力。陳勝等人一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很快就攻下了大澤鄉周圍的許多郡縣,並且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春秋時期陳國的國都陳縣。天下百姓一聽,有人造反,還鬧的有聲有色,於是紛紛造反響應。就這樣,陳勝吳廣都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大澤鄉的星星之火,很快就有了燎原之勢。

那曾經戰無不勝的秦軍去哪裡了,怎麼能由著這些手無寸鐵的農民胡作非為?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秦朝國內根本就沒有多少軍隊。大夥算算賬就明白了。五十萬去了嶺南征服南越,成功之後就鎮守在南越地區,與移民過去的百姓一道開發南部這片最不發達地區。三十萬留在長城一線,緊密監視著北方的匈奴。蒙恬掛了之後,這支部隊就交給了秦國名將王翦的孫子,滅六國主將王賁的兒子,秦朝大將王離,繼續駐守長城和開發北部。那時候中國本來就沒多少人,青壯年男子還都去修長城修宮殿去了,還剩下一點點軍隊,也需要拱衛都城咸陽周圍的關口,像函谷關,武關等兵家必爭之地,以及全國比較大的郡縣。因此,其他地方真的沒有剩下多少軍隊了,否則怎麼會派兩個校尉去帶九百戍卒北漂呢。至於地方上的縣城,估計也就有幾個捕快,行使一下城管的職責,根本沒軍隊鎮守。

不過,秦始皇早就提防到了這一點。在他老人家統一中國的時候,就已經“收天下之兵,鑄金人十二”。他以為老百姓沒有兵器,也不可能造反,造反也不會掀起什麼波浪。沒想到各地百姓為了響應陳勝等人的號召,紛紛揭竿而起,斬木為兵,就地取材。每個人手持木質的長矛,木棒,愣是把秦朝的郡縣一個個攻了下來。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趙高告訴秦二世,這都是山東盜賊,不足為懼。因此政府並沒有及時調動主力軍隊圍剿陳勝的農民起義軍。

陳勝大軍駐紮在陳縣,會見了當地的鄉紳富豪以及有威望的人。大家一致表示,陳勝將軍討伐殘暴的秦朝政府,救我們天下百姓於水火之中,你應該自稱為王,這樣才能配得上你的美德與功績。這時候陳勝的手下分成了兩種不同的意見。陳餘,張耳等人勸陳勝不要做出頭鳥,等到羽翼豐滿了再稱王也不遲。另外一批人則是勸陳勝儘快稱王,一方面想跟著一起享受榮華富貴,另一方面也是籠絡天下人心。陳勝最終選擇了後者,自稱楚王,並且把自己的根據地選擇在了陳縣。

為了進一步實現自己的願望,推翻殘暴的秦朝統治,陳勝封吳廣為假王,率軍西征,目標直至咸陽。與此同時,他還派出多名大將北伐和東進,收復秦朝統治的六國故地。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卻完全出乎了陳勝的意料。

首先,當了王的陳勝實現了自己的“鴻鵠之志”,卻忘記了當年跟小夥伴約好的“苟富貴,勿相忘”。聽說陳勝做了王,一個當年跟他一起種地的窮鄉親就來找陳勝蹭飯吃,還經常叫著陳勝的小名,並且把當年陳勝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翻出來說。陳勝開始還給了他面子,可是時間長了也受不了,最後就把這個不給面子的朋友給殺了。這一殺不要緊,陳勝的光輝形象頓時蕩然無存,身邊的人也發現這個大王只可以共患難,卻無法共富貴,許多人就漸漸的離開了陳勝。

這些離開陳勝的人去哪了呢?很簡單,陳勝能做王,其他人為啥不行。於是大家紛紛利用自己帶兵攻城略地的時機,在六國的故土上重新建立起當年戰國時期的王國。有的部下就藉機自己稱王,例如武臣在佔領趙地後自稱趙王,韓廣攻佔燕地後自稱燕王。也有人覺得自己稱王風險太大,就立六國王室的後裔為王,例如周市在佔領魏地後,擁立魏國後裔魏咎為魏王,而當初勸陳勝不要稱王的陳餘張耳也成了趙王的心腹。此外,齊國後裔田儋也利用陳勝起兵之勢,殺死齊地郡守,自立為齊王。至此,山東六國之中,除韓國外都已經復國。不管這些新上任的國王來路怎麼樣,但是他們都不再聽從陳勝的命令,當然,也不聽秦朝政府的。

除了這些頭疼的內部問題之外,更大的問題是,吳廣的西征之路很不順利。吳廣玩個封建迷信,籠絡人心的能力還不錯,但是讓他帶兵打仗就不怎麼拿手了。要想進攻咸陽,就要通過函谷關;要想攻打函谷關,首先要佔領滎陽。滎陽是秦朝大縣,附近又有重要的糧食基地敖倉,有秦軍重兵把守,吳廣在滎陽打了好久也無濟於事。為了更快的推翻秦朝統治,陳勝派出另一員大將周文,趁著吳廣在滎陽拖住秦軍主力的時機,率軍繞過滎陽,直至函谷關。周文一軍一路勢如破竹,沿路不斷收納新加入的起義軍,很快打到了咸陽附近。

趙高再想隱瞞,這種大事也還是會傳到秦二世的耳朵裡。秦二世大驚,之前不是說只有幾個偷雞摸狗的盜賊嗎,怎麼轉眼間就打到家門口了?趕快問趙高怎麼辦。趙高心想我要是知道怎麼辦,還會怕你知道嗎?這下秦二世徹底慌了,把大臣們都叫來詢問對策。但是,那些之前提醒秦二世要注意山東反賊的,都被趙高弄死了,剩下的都是迎合趙高說反賊不足慮,或者閉著嘴巴明哲保身的,這些人能有什麼意見?就在秦二世急的要抓狂的時候,有一個救命的聲音傳來:“臣有辦法。”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四)揭竿而起

說話的就是秦朝的救世主,少府章邯。他告訴秦二世,秦軍主力在長城沿線和南越地區,調他們回來保衛咸陽肯定來不及。不如釋放正在驪山幹苦活的七十萬刑徒,讓他們從軍並且赦免他們的罪過,再加上簡單的軍訓和現金的武器裝備,一定可以擊破山東的反賊。秦二世一聽,反正大夥也沒別的主意,就按章少府說的辦吧。於是秦二世下令釋放驪山刑徒,咸陽城外一夜之間出現了七十萬秦軍。

這支秦軍雖然有刑徒組成,但是有兩個特點:第一,身體素質好,天天在驪山搬磚,鍛鍊的都有一身腱子肉。第二,不怕死,他們本來就是提著腦袋過日子,沒給秦始皇陪葬就算不錯,現在不但無罪釋放,還有皇糧吃著,都對章少府充滿了感激之情。於是這七十萬人訓練了幾天,拿上兵器就上了戰場。而大秦少府章邯,則一夜之間變成了章邯將軍,成為這支驪山軍的總指揮。

沒有人想到這支由刑徒臨時組成,文官章邯率領的驪山軍團,一上戰場竟然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具體戰鬥過程我們就不細講了,只說結果吧。驪山軍團一上來就痛擊之前順風順水的周文,三戰三勝,不但解除了咸陽的危險,最後還逼迫周文兵敗自殺。緊接著,章邯率軍直取滎陽。此時佔據滎陽的起義軍將領是田臧,他本來是跟著吳廣一起攻打滎陽的,結果吳廣打了半天沒打下來,他竟然假借陳勝的命令殺了吳廣,然後率兵拿下了滎陽。然而,田臧比吳廣也強不了多少,至少在章邯面前是不堪一擊。沒多久,滎陽失守,田臧戰死。隨後,章邯大軍又擊敗多位起義軍將領,並且拿下了張楚起義軍的總部陳縣。

此時的陳勝已經完全沒有了滅亡秦朝的雄心壯志,而是選擇奪路而逃,先保命再說。然而,正當他琢磨著下一站去哪裡的時候,他的車伕莊賈在半途中結束了他的性命。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以陳勝吳廣被殺而失敗。

當章邯把捷報送到咸陽的秦朝宮殿時,秦二世高興的手舞足蹈,心裡懸著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在封賞章邯的同時,秦二世又加派了大將司馬欣,董翳等人率軍支援章邯,打算把那些剛剛稱王的山東勢力全部消滅。同時,長城軍團也接到秦二世的調遣令,揮師南下消滅燕趙等國。一切安排妥當之後,秦二世高高興興的回到了自己的後宮,繼續享受皇帝的舒適生活。朝廷大事自然還是由趙高來管,而趙高卻悄悄的將章邯這個挽狂瀾於即倒的秦朝功臣,默默地記在了自己的黑名單裡。

華夏之基石秦漢王朝(四)揭竿而起

接下來的日子裡,剛剛復國的山東六國勢力可謂兵敗如山倒。無論是起義軍將領,還是那些自立為王的地方割據勢力,幾乎沒有人能夠阻止哪怕是延緩一點章邯的進攻。短短几個月內,趙王武臣戰死,陳餘張耳新擁立趙歇為趙王,逃到鉅鹿避難;齊王田儋被殺,其弟田榮戰敗;魏王魏咎被逼自殺,魏相周市被殺……章邯的大名頓時在山東六國如雷貫耳,各地反秦義軍聽說章邯來了都會聞風而逃。

正當不可一世的章邯以不可阻擋之勢橫掃山東義軍的時候,兩個人的出現卻成為章邯的人生中的重大轉折。這兩個人不但使此前保持不敗的章邯經歷了改變人生的兩次敗仗,更讓天下的形式發生了重大的逆轉。大家應該猜到了,這兩人一個叫項羽,一個叫劉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