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汽車圈新聞12.24~12.29」92號汽油下調

「一週汽車圈新聞12.24~12.29」92號汽油下調

92號汽油下調0.29元/升

國家發改委宣佈,12月28日24時起,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汽油每噸下調370元,柴油每噸均下調355元,其中92號汽油每升下調0.29元,95號汽油每升下調0.31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30元。按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L容量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節約14.5元。

日產計劃2019年3月前在華工廠減產3萬輛

日產汽車計劃2018年12月到2019年2月期間在中國工廠的產能比原定計劃減少3萬輛。日產汽車的本次減產計劃涉及三個工廠,包括生產逍客和英菲尼迪的大連工廠以及生產暢銷車型奇駿和東風啟辰品牌車輛的鄭州工廠。

奔馳寶馬瞄準生物識別技術

梅賽德斯-奔馳、福特、寶馬、大眾等汽車製造商都在試圖將生物識別技術整合入汽車,從而確保消費者的乘車舒適性和安全性。使用生物識別的汽車公司主要關注於點火開關、合理化、機動車鎖止系統、車輛通道、監測駕駛員健康等。擁有生物識別訪問系統的汽車可以自動化方式訪問監控系統。該項技術可以是虹膜掃描、面部和語音識別、指紋識別等,主要目的是通過行為和生物特性識別個人。

特斯拉在華設租賃公司

特斯拉在中國註冊了一家新的商業租賃公司,設立該公司的目的是試圖在中國市場保持業務,直到它具備本地製造能力。公司註冊信息顯示,特斯拉於2018年12月19日在上海自貿區註冊了“特斯拉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註冊資本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1億元)。

2018年10月,特斯拉以9.7億元拿下上海臨港地區近1300畝地建超級工廠,預計2019年下半年部分投產。按照規劃,這座超級工廠將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於一體,預計在2-3年建設之後,年產能達50萬輛。

半固態鋰電池企業24M獲1.5億D輪融資

由中國臺灣科學家蔣業明於2010年創辦的電池研發企業“24M”獲得了21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的D輪融資。迄今為止,加上最新一輪的投資,該公司募資總額已經達到718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9億元)。24M公司目前致力於研發半固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和生產。24M公司生產的這種半固態電池是由蔣業明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系任教期間研發出的新型電池,據稱這種半固態鋰電池單位體積傳遞電力是目前電池的10倍,成本僅為目前鋰電池的三分之一。

小鵬汽車訂單超過萬臺

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對媒體公開表示,小鵬汽車G3的訂單情況較好,整體訂單已經超過10000輛。同時,小鵬汽車位於北京、廣州、深圳、東莞、武漢、杭州六城的體驗中心於12月27日正式對外營業。

小鵬汽車已在北上廣深杭等十多個城市簽約佈局了超過100座超級充電站,並計劃於2019年春節前夕投入使用30座。預計到2019年底,小鵬汽車將在30個城市佈局200座超級充電站。目前,小鵬汽車已接入近10萬個第三方充電樁,基本覆蓋全國主要核心城市和道路。

長安汽車獲得重慶地方政府6億元補助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於12月26日收到重慶市政府新能源產品研發獎勵6億元。

松下計劃在中國翻倍生產電動車電池

2015年末,松下開始在中國佈局動力電池,選址在遼寧省大連市。今年3月13日,松下大連工廠正式量產供貨,該工廠投資約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6億元),產能接近5GWh,可滿足20萬輛電動車的搭載需求,將主要向北美和中國市場供應方形動力電池。新增兩條產線後,產能預計將增加80%。松下大連工廠生產的電池類型為方型鋰電池,這是除特斯拉所用的圓柱電池以外,業內最受歡迎的電池類型,另外一種主流電池類型為軟包電池。

一汽-大眾全年產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大關

12月24日,一汽-大眾2018年第200萬輛整車在長春基地總裝車間下線,標誌著該公司年產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大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