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在“示弱”中成就人

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这其实也是管理的四种境界,学校管理亦是如此。

智慧的校长要学会“示弱”,甘居幕后,既成事又成人,追求“不知有之”“无为而治”的境界。“示弱”既是成事的需要,校长不是全才,需要扬长避短,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示弱”更是成人的需要,一所学校,只有整个教师团队强,学校才是真正的强,那就需要校长善用适度示弱的策略来成就人,发展人。

“示弱”是一种尊重人的胸怀。人都有受尊重的需要,更何况作为管理对象的教师,本色是书生,是知识分子。尤其是对待教职工队伍中“老弱病残”的“弱者”,更要换位思考,时刻注意呵护其自尊心。

教师由于长期处于“各就各位、预备”的高度紧张状态,患上抑郁症的比率在增大。对患有抑郁症的教师应有同理心,不要把他们一些不近情理的言行视作道德品质上的问题,更不能与之互怼、互掐。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甚至会成为压垮其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酿成悲剧。采取克制示弱、人文关怀、和谐相处的策略,既有无奈的成分,也是校长明智的选择。

“示弱”是一种调动人的艺术。校长水平再高,点子再多,也要内敛,学会示弱,以此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达成一个目标的方式往往不是唯一的,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而是多元的、多路径的。面对问题,校长何必大包大揽,固执己见,死磕一种方法?死磕的结果只会使下属失去思考力和主动性。倒不如让渡下属部分决策权,让其提出几种可行的路径,选优方案,配好人员,然后,全权负责实施。一旦发现偏差,校长及时指导、反馈纠偏,出现了失误,校长主动揽过担责。这样,才能增强下属的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敢于做事,也乐于做事,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下属逐渐从“低手”成长为高手,成长为校长的得力助手。

“示弱”是一种成就人的途径。我在当校长之前有4年副校长的经历。当时的老校长奉行“无为而治”,他执掌学校的人事和财务,而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盘交给我负责。我在台前独当一面,他在幕后“偶尔露峥嵘”,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我非常庆幸自己有这段经历,因为我在成事中成人,得到了锻炼。

“人才是跳出来的,不是挑出来的”,校长需要做的是迷恋教师的成长,用赏识眼光对待每一位教师,用人文情怀激励每一位教师,让他们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他们的教育自信和教育自觉。需要做的是把他们推向聚光灯下的舞台,尽兴表演;把他们推向高手如云的赛道,展其所能,并站在台下或跑道边为其精彩的表现鼓掌、加油、赋能。

“示弱”是一种团结人的智慧。战国时期,赵相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面对老将廉颇咄咄逼人的强悍之举,有意示弱,刻意忍让,换得后者的幡然醒悟,演绎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的确,“让一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度示弱能融洽关系,能凝聚人心。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放下面子,无损校长自身形象,相反,平易近人、为人谦和更能赢得教师尊敬和信任,获得真正的面子。“理直”不一定“气壮”,“得理”也要“饶人”,用微笑化解很多问题,用沉默避免事态恶化;给那些无意犯错、初次犯错的教师设置台阶,留足面子,让教师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对于一些无关原则和底线的小事,少一点锱铢必较、针锋相对,多一些大肚能容、一笑而过;在遭人误解、陷入情急之时,放下身段,冷静处理,学会和解,化敌为友;在利益、荣誉面前,谨记“吃亏是一种长远的投资”,让名让利于教工,以舍为得,人生才会无处不春风。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示弱”要“四有”:有度,示弱是保持清醒与难得糊涂的融合,是不柔不刚的合道之常;有底气,示弱不是真弱,是有意为之,校长应该兼有人格高度、学术高度,该显山露水时就当仁不让;有作为,示弱不是消极无为,激情消退,随遇而安,而是抓大放小,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重点上,追求更好的有为;有坚持,示弱不是无原则迁就,与世无争,随波逐流,而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作者系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教育局副局长)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24日第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