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最难的是互联互通,如今靠数字化实现了

数字化领航

在数字经济时代,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软件定义、信息安全、虚拟化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数字化技术开始渗透到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每一个环节,并与各个环节加速融合。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联合中国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新华三,特别推出“数字化领航”专栏,以中国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为主线,聚焦政府、教育、医疗、广电、物流、制造等多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经典案例,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得失经验,以期推动各行各业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和升级。

在新医改第十年,人口大省河南借助数字化的力量,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打通了“任督二脉”,为百姓提供更高质、高效的医药卫生服务,推动基层医疗事业迈向新的阶段。

“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一直是中国医疗事业“最伤的痛”。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如何帮助患者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如何保证基层落实各项医改措施?

医改是全球性难题。慢性疾病、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资源稀缺等问题,导致全球医疗成本居高不下。中国自从 2009 年启动新医改开始,已经建设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医保网,覆盖城乡居民超过 13 亿人,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等方面迅速迈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近年来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基层医疗改革和健康扶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积极推动医疗数字化,河南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质量和效率,规范了诊疗和用药流程,形成了基层医疗互联互通的基础,为全民大健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日,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永峰接受了《哈佛商业评论》的采访,畅谈河南省医疗数字化的现在和未来。

基层医疗最难的是互联互通,如今靠数字化实现了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 王永峰

“1+18”IT 基础架构

覆盖全省 9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数字化IT基础架构极其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需求。患者要求有好的就医体验,更高的服务质量,加强诊疗便利性,降低成本;医疗工作者需要数字化技术手段优化工作流程,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负荷;政府层面需要借助技术的手段和数字化的方式解决医改难题,支撑监管与决策,加强全民健康管理。

在王永峰看来,“医疗数字化就跟盖楼一样,框架是基础,设计要有前瞻性——起码要有提前5到10年的眼光,而且要站在当前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之上。它的价值,未来是要让所有人去评价的。”

据介绍,河南省卫生云“1+18”的架构已经覆盖了95% 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奠定了今后支撑整个数字化发展的架构,具备了实现互联互通的能力。

2014 年开始,新华三为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提供了卫生云的解决方案,采取“1+18”模式,即一个省云中心和18个市云节点,通过“两地三中心”,构成上至省级、涵盖市级、下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两地三中心”是指一个云中心(数据和应用)、一个备份云中心(数据和应用)和一个异地的数据备份中心(仅用于数据备份)。全省 18 个地市云节点通过专网与省云中心和省备份云中心连接,县一级不再设物理数据中心,而是由市级中心通过云架构直连县、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访问市节点,获得即连即用的信息服务。

基于这一架构,统计信息中心为全省65000 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统一标准开发了业务应用软件,覆盖了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基本药物、医疗保障、综合管理、城乡居民健康管理等多项服务。通过统一规划设计和采购软硬件设备,相比传统的分散建设减少了费用投入,比原有系统利用率提高了 65.74%。

信息安全是医疗数字化的重中之重。在河南省卫生云架构体系中,省级云中心、备份云中心互为备份,并承担了同时接管两个地市节点的应用级备份功能,异地的数据备份中心对全省数据进行异地备份,市云节点承载本市基层医疗业务和区域信息交换业务。基于分布式技术,省级云中心和 18 个市级云节点同时运转,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源池,任何一个生产中心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业务系统运行,7×24 小时访问,切实保障了信息安全。

基层医疗最难的是互联互通,如今靠数字化实现了

河南省卫生云“1+18”模式奠定了数字化发展的基础

在王永峰看来,医疗数字化需要用互联网迭代思维进行发展。“数字化没有一开始就完美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对于数字化的感悟、认识和思维的改变需要日积月累,任何人都不能一步跨越。”

数字化攻克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难题

数字化如何帮助基层攻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难点、痛点?王永峰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系统为基层医疗带来的变革。

第一,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模式,规范和简化基层诊疗流程,提高基层医药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比如线上“多对多”和“终端对终端”的即时远程会诊,免去了以往囿于会诊中心的远程诊疗模式带来的不便,提升诊疗效果的同时节省了病人和医院成本;通过远程的教学培训和知识库,基层医生可以随时远程学习,提高业务素养;基于云架构,实现平台内双向转诊,帮助患者进行无缝转接。

“所有的县域一、二级医院都可以随时接入上级或下级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系统,形成多个三级医院对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树形网络结构。”

第二,部署覆盖全省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所有开据的处方,系统可通过庞大的药物数据库,完成药物冲突、禁忌或配对的在线审核。

“以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是墙上贴一张表。什么药用盐水配,什么药用糖水配,都需要查表。基层医生和药师的用药素养参差不齐,很多人既要发药还要审核,患者用药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现在,只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系统,系统会自动进行处方审查,及时给予提示。这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用药事故,还能结合药库管理防止假药流入药物系统,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第三,为监管及决策提供数字化支撑。 在新医改中,多次办卡、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等问题广受诟病。但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很好的监测和管理。

现在,数字化系统为监管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一位患者因某种疾病在医院做过核磁检查,不久,这位病人去另一家医院复查疾病,如果医生要求病人重新做同类核磁检查,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醒医生这位病人在什么时间、在哪家医院做过相类似的检查。如果医生坚持开据检查单据,系统会留下重点监管的标记,提示监管机构重点审核相关检查单据的合理性。”

此外,系统还设置了医改监测板块,每月根据各级机构上传的医改监测指标,发布全省医改报告。

在卫生云的助力下,河南省已经具备了区域医疗互联互通的基础。下阶段,通过搭载各项软件应用,打通政府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数据障碍,数字化将真正成为推动基层医药卫生改革的动力。

大数据平台为近亿百姓打造健康方舟

河南医疗数字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首先,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散;第二,各地资金、技术、人才和运维能力参差不齐;第三,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上传困难;第四,基层缺乏专业运营人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基于河南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按照云计算模式,统计信息中心统一规划设计和采购软硬件设备,统一标准和规范,实现对全省基层医疗信息的统一管理,数据的统一采集、汇总及共享,集约化管理和维护,大大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能力,维护了全民大健康数据的安全。2016年国家财政部委托河南省财政厅,以河南省云计算项目为样板,为全国信息化建设项目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重要参考。目前,云计算项目的所有子项目验收已经全部结束,下一步即将完成发改委的全面审核。

基层医疗最难的是互联互通,如今靠数字化实现了

河南省医疗数字化为百姓打造健康方舟

“我们有两个概念,第一是上来,即数据要先上来,由省级提供接口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参照规范改造系统,部署前置机,并根据共享数据集提供相应的数据;第二是下去,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这个是基于未来大健康管理的要求,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目标。”王永峰称。

目前,河南省卫生云覆盖 9559 万人口,在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了唯一的身份识别ID,已经录入了三千多万份统一归档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未来,系统将基于唯一的ID,按照时间轴顺序,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相关信息进行完善,形成不断更新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从2009年到2018年,近十年的时间里,统计信息中心联合新华三等厂商架构了一个稳定可靠的IT基础框架,不断扩展满足业务需求的软件应用,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减轻患者负担,健全监管体系,实现区域内互联互通,助力基层早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改愿景。

对于未来,王永峰把医疗数字化工作概括为建、用、管。“建了谁来用、谁来管,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后续我们要根据最新的技术和前瞻趋势,在这一框架上不断搭载和升级软件应用,对接更多的卫生行政部门,让医生、患者和管理人员更好地利用这一系统,让系统发挥更大的价值。

专家观点

“医疗行业数字化具有特殊性,它事关国计民生,需求复杂,既要满足患者、医护人员和监管者等各方需求,更要兼顾短期需求和长期目标,协调‘建、用、管’多方关系。

数字化就和盖楼一样,框架是基础,设计要有前瞻性——起码要有提前5到10年的眼光,而且要站在当前最新的技术和趋势之上。系统的价值,未来是要让所有人去 评价的 。河南省卫生云‘1+18 ’的架构基本奠定了今后支撑整个数字化发展的架构。”

——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永峰

《哈佛商业评论》点评

2018 年是中国新医改推进的第十年,数字化技术为医改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但如何让更多的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参与进来?如何从安全性上保护患者数据?如何让经验数据、历史数据指导当下的诊疗?如何将灰色数据扼杀在摇篮里?

河南省作为数字化医疗的先行者,通过技术手段规范基层的诊疗行为,打通横向、纵向互联互通流程,有力缓解“看病贵、看病难、不均衡”的问题,打破区域限制, 让百姓享受更便利、更优质、更高效的医药卫生服务,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未来,数字化技术将加速新医改,打通不同级别的医疗资源,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诊疗行为,并有力支撑我国全民大健康数据建设与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