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對於我們傳統印象的債券而言,多年來看起來的剛性兌付,這幾年已經陸續被打破,不但一般的企業可能發生違約,上市公司同樣可能出現。

最近又一家上市公司債券違約並且被評級機構降級,不過讓人稍感意外的是,這家上市公司,竟然是“半個”地產股,這就是億銀股份。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違約的銀億股份

近日,一則債券違約的新聞,讓投資者唏噓:

銀億房地產股份未能如期償付“15銀億01”近3億應付回售款本金。中誠信評估隨後將其債項信用等級均由BBB下調至C,涉及降級的債券有“15銀億01”、“16銀億04”、“16銀億05”和“16銀億07”。

銀億股份的這次債務違約,其實之前已有徵兆,股票市場的走勢已有端倪: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銀億股份的K線圖

從圖上可以看到,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出現了大跌走勢,跌破了一直地量盤整的平臺,走勢已不樂觀,隨後更是曝出了大股東發生了大量的股權質押,甚至有質押股平倉的風險,在這種“危機”時刻,上市公司“果斷”的停牌,並且發佈了收購資產的重大事項。

只是,隨著監管層對於長期停牌的監管趨嚴,再加上銀億股份涉及的資產購買方案,有著太明顯的關聯關係,深交所對其發佈了關注函,結果銀億股份竟然“任性”的沒有回覆,最終,等來的結局是成為了復牌新規下,第一個強制復牌的股票,走勢就如圖的繼續下探了。

實際上除了銀億股份外,作為背後的實際控制人,還有兩家公司康強電子與ST河化: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康強電子的股東圖

其中大股東寧波普利賽思、寧波凱能投資都可以查到,它們向上溯源的大股東,都是銀億股份,而ST河化,則直接為銀億股份: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ST河化的股東情況

而這兩家上市公司,與銀億股份一樣,同樣發生了大股東大量的質押情況,不得不讓人驚歎,股權質押這種東西,在資本市場裡的嫻熟應用。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康強電子的K線圖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ST河化的K線圖

而走勢上,康強電子與ST河化,目前都處於弱勢整理的狀態。

如果再把銀億股份的債券違約結合起來看,也就很明確,控股股東的資金確實出現了問題,否則也不會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權悉數用來質押。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銀億股份的財務

再看下銀億股份的財務狀況,三季度已經出現了明顯下滑,債券違約基本上也表明經營並不理想。

這裡面就有投資者會問,一個房地產公司,竟也會出現債務違約嗎?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銀億股份的主營

翻開銀億股份的主營,可以看到,雖然它依然有著房地產銷售的業務,但是佔主營只是三成,而佔了六成的,現在已經是汽車零部件行業了。

簡單的說,在地產賺了錢之後,銀億股份看準了汽車行業,或者說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於是大刀闊斧的衝進了零部件,意圖能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分得一份羹。

理想很美滿,現實很骨感。

在轉型併購過程中,有了70億左右的巨大商譽,這些商譽,雖然併購之初都包含了各種業績的預期,實際上,高商譽更多的可能是未來不確定性的伏筆,換句話說,在市場環境好的時候,通過併購進入熱點行業,即便付出了高的價格,但是可能對自身的炒作也有利,會增加市值進一步增長的預期;但是,如果併購的行業資金炒作熱點退去,畢竟但凡熱點的行業,可能都要面臨一窩蜂熱錢所造成的競爭,真正能在熱點後生存的,並不多,這就是高商譽下的風險所在。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債券違約下的其它思考

對於債券違約,不說遠的,今年就出現過很多起了,銀億股份並不是什麼先例。

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債券投資也是很少的,最大的影響,恐怕是買了該股票的投資者。

那麼除此之外,債券違約給我們的思考,又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債券違約,再次的,讓投資者認識到,資本市場,或者說理財市場,並沒有什麼剛性兌付

其實打破剛性兌付,是幾年前我們監管就在做的事,尤其是以信託為代表的剛性兌付。

而最近幾年,市面上又常見各種以理財為幌子,或打出某某公司的大項目,或某某名人站臺的等等,包裝好一點的,確實“看起來”是一些股權項目;包裝差一點的,就成了所謂的P2P了。

最關鍵的問題是,往往用過去的按時兌付,來暗示本就有風險的投資成為了“保本保息”的產品

那麼,當我們看到,一家家上市公司,要知道,不管你對上市公司有多少詬病,但真正的這個公司能在A股上市,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當於公司裡的“佼佼者”了,而當這些“佼佼者”都可能欠賬還不上錢的時候,你是否對你過去的那些“保本保息”的投資,有所質疑呢?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筆者尤其要提示的是,如果你並非在銀行或者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等正規金融機構購買的產品,而是在一家所謂的看起來高大上的投資公司,那麼更需要警惕那些看起來吸引人的“穩定”高收益。

結語

最後,回到事件的主角,銀億股份身上來。

大股東質押表明的資金緊張,再加上懸著的商譽風險,已經目前孱弱的K線圖,都預示著它目前還是處於困境之中。

又一個上市公司債違約,沒想到竟是“半個”地產股?

所以,開句玩笑的說,“好好的房地產你不做,造什麼車呢?”

——以上,雪茄金融狗,做金融界的一股清流,更多投資案例與邏輯思考,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