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報告出爐

南方日報訊 (記者/餘嘉敏)30日,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周建軍作了關於實施《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2016—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情況中期評估的報告。

報告透露,《綱要》確定的36項主要指標中,扣除暫無法統計的4項指標外,29項指標超過和達到中期進度,3項指標未達中期進度目標,分別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具體來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佔比未達標的主要原因是臭氧和二氧化氮汙染超標問題突出、2017年以來火力發電量明顯上升等;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未達標的主要原因為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能力不足、雨汙分流不完善、河涌整治不到位等;金融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未達目標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在宏觀背景下,投融資放緩導致直接融資規模下降。

“十三五”期間,在重點任務發展方面,廣州前兩年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6%,2017年達2.15萬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由2015年的1.3∶32.1∶66.8調整為2017年的1.0∶28.0∶71.0,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著力發展IAB、NEM等戰略性產業,產業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

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單位GDP能耗、水耗下降及主要汙染物減排均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年度目標。2017年城鎮生活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95%、96.5%,生態系統保護不斷加強。

在民生建設上,民生領域支出佔廣州市財政支出76%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6%、9.5%。廣州成功創建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達81.96歲,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

在重點項目建設方面,《綱要》確定的292個重點項目中,竣工(含基本竣工)項目42個,在建項目161個,兩者合計佔項目總數的69.5%。2016-2018年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超3900億元,基本達到中期進度要求。

報告提到,《綱要》實施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包括經濟增長動力亟待加強,創新驅動能力有待加強,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尚未形成,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公共服務配置不均衡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國際要素聚合水平還不夠高,民生領域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

下一階段,為實現各項目標任務,“十三五”後半期將重點抓好“八個著力”:一是著力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二是著力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三是著力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四是著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五是著力優化樞紐型網絡城市格局;六是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七是著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八是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