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代机是否还会有视距内作战?如果没有为什么要超机动性?

军武小咖


但是即使是100公里的路程,在空中对于1马赫速度飞行的战斗机来说,也只不过是294秒,约等于5分钟时间。如果双方相向飞行的话,那么只需要2.5分钟时间就会接触。由于超视距导弹对方反应时间长,命中率一向较格斗弹差很多,对方闪避技能加的足够的话,还是有相当大的概率进入视距内作战。例如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南联盟飞行员拉多萨夫耶维奇少校驾驶毫无电子战能力的米格-29战机起飞拦截,遭到北约一支F-15和F-16战斗机编队使用AIM-120导弹进行密集攒射。拉多萨夫耶维奇少校凭借自身驾驶技术,硬躲了5枚AIM-120导弹,最终能量损耗太大,被第六枚荷兰空军F-16C发射的AIM-120击中后牺牲。
除了在导弹来袭前,干扰弹+侧下方剧烈大机动滚转硬躲的外,还有比较温柔的后上方躲避导弹极限攻击距离,再切近战等战术动作。2011年的时候,阵风和F-22进行过超视距开始的模拟对抗,因为当时双方使用的是不可逃逸区约40公里的AIM-120C和米卡,结果8次交手中有6次进入视距内格斗。

如果双方都是五代机的话,发现距离进一步降低。在没有第三方帮助情况下,双方的锁定攻击距离很可能最多只有40~50公里。那么双方最多只能发动一轮超视距攻击,然后就要进入视距内格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隐身战斗机并非无法发现,而是难以锁定,像F-22其最小的1平方厘米雷达反射面只有正面极小角度下才能实现。但是在空中机动飞行状态下,隐身战机反射信号不断的在极低的数值里变化,对方雷达在远距离很容易将其作为信号杂波过滤掉,导致其在对方雷达显示屏上类似一闪一闪的状态呈现,所以很难进行锁定。F-22和F-35水平状态下,360°角雷达反射面积。根据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有效反射面积的4次方成正比的公式,当雷达反射面低100倍时,那么雷达发现距离就要缩小到36%。

即使是公认最好的隐身战斗机,我始终对F-22的正面最小RCS只有1平方里面表示怀疑,比如这两个如此明显的附面层空腔区,所以个人认为五代机们互相交手的话,40公里左右应该差不多可以发动攻击。如此一来,就跟阵风和F-22进行模拟空战类似,打一轮后进入格斗的几率还是相当大。但这仅限理想模式下一对一公平决斗,在实战多对多环境下,超视距能力越强的一方占据优势越大。例如海湾战争时期,有次两架美军F-15和两架伊拉克的米格-29遭遇,F-15利用出色的雷达性能,发射4枚AIM-7麻雀导弹在超视距击落一架米格-29,然后在近战格斗时就变成二打一,取得完胜。

至于所谓超机动性能,则更应该是指超音速机动性能。五代机最重要一个性能指标,就是极大的重视超音速机动性能。由于在超音速状态下,飞机受音障冲击,需要克服的阻力是亚音速的三倍,承受的结构强度冲击力是亚音速的五倍。这就导致重视高空高速飞行的二代机/三代机们,能够飞出很高速度,但是难以实现机动飞行。重视亚音速机动飞行的四代机们在临近音速时机动性能呈现断崖是下降。而五代机则是通过结构强度提升、升力和阻力的改善、强大的发动机,从而在1马赫~2马赫的超音速阶段,依旧拥有相当的机动飞行能力。例如F-22在1.7马赫情况下,依旧可以做出6.5G的机动动作。而F-16C虽然在在亚音速情况下,可以半油状态下进行9.4G的机动,但是当速度提升到1.4马赫时,其机动性能会急剧跌到4G以下,这才是五代机们的超机动能力!F-22在不开启加力情况下,与F-15C启用加力的飞行包线对比。

当然五代机里面也有混进来的“叛徒”,F-22这种超音速区域极大属于典型的五代机超机动,而F-35则是典型的四代机的包线情况,在临近音速时出现断崖式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飞行员说(歼-20)一进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美军在红旗军演中称F-22超音速状态是无敌的。因为超音速状态下五代机机动性优势太明显了。


五岳掩赤城


第五代战斗机是依照军事上对喷气式战斗机的划代标准,目前世界现役机种最先进的一代战斗机。较前一代战斗机最大的特点就是第五代航空发动机的使用以及低可侦测性技术的全面运用,并具备高机动性、先进航电系统、高度集成计算机网络,具备优异的战场状况感知能力以及信息融合能力。目前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有F-22、F-35、歼-20、苏-57。


在美军举办的空中对抗演习中,F-22对抗四代机进行模拟对抗竟然打出了1:142的惊人战绩。如果以跨代对抗的情况考虑的话,五代机凭借自身的隐身优势与先进的电子战能力别的战机几乎不可能与之进行视距内作战。但是为什么还要有超机动性能呢?因为两军发生战争的话并不只是单兵种之间的对抗,而是整个国防力量之间的对决,战斗机在空中作战,地面的侦测雷达、太空的军用卫星、空中的电子侦察机都可以提供情报支持,帮助己方锁定对方五代机。对方战机一旦被锁定,己方就会发射导弹击落战机,对方就会拼命的规避来袭导弹,这个时候就是超机动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利用灵活的动作(如:眼镜蛇机动、落叶飘)来规避导弹。

如果是两种性能不分高低的五代机在空中相遇的话,由于两者都具有很强的隐身优势,所以彼此的雷达都无法在远处发现并锁定对方,只能接近对方从而发生视距内作战(这种概率是比较小的,因为还有地面雷达和空中电子侦察机的辅助)。


优质前沿科技


这里面有一个悖论:首先,各军备大国在发展新一代战斗机的时候,都特别重视隐身能力;相应地,隐身性能越突出,被发现的概率越低,这也就增加了近距离接触的概率,所以,近距空战、格斗的情况还是要被考虑进去的,除非可以保证做到100%的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在视距范围之外就解决战斗。以上三点,美俄中,法国,欧联都做不到。而近距格斗,自然要求战机具有好的机动性。其次,即便是超视距空战,也要求战机具有机动性,尽可能地与来袭的空空、地空导弹周旋,这也是F22采用二元喷口的原因。要知道,美国的预警机战力和战斗机隐身能力是强于俄罗斯的,但是也没有把握不避免近距空战,另一个佐证是F22还装备了近距空战使用的机炮。




红色帝国的余晖


我国的歼20

战斗机视距内作战就是俗称的“狗斗”,在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是否还会采取“狗斗”这种原始的格斗方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上真正服役的五代机只有美国的F22和F35,我国的歼20以及俄罗斯的苏57这四种机型,抛开其它性能不谈,单就火力配置来说,曾经作为战斗机标配的机炮却被我们的歼20抛弃了,这是不是意味着“狗斗”真的不会发生了?
美国的F22

其实不然,歼20虽然取消了机炮,但是却在主弹仓之外设计了格斗弹仓,专门挂载近距格斗导弹,用于应对万一发生的近距离空战,反观其他五代机,虽然也都设计了格斗弹仓,但同时也保留了机炮,这就表明近距离空战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俄罗斯苏


57

当然在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狗斗”这种空战模式很难再发生在五代机身上,毕竟以隐身为目的的五代机所依仗的还是超视距攻击,至于说超机动性能,那也不过是五代机必须拥有的能力罢了。


那年那月1111


黑牛回答 尽管四代机有强大的隐身优势,但是也不可能保证永远不会被发现,隐身只是大幅度缩短了被敌方雷达发现的距离和时间而已。一旦被对方发现锁定,隐身飞机也要利用高机动性摆脱导弹追击。

第二,视距外作战也需要机动性,特别是如果对方也是四代机,双方发现和攻击的机会差不多,谁先机动占位谁就有可能先发制人!!!

第三,战争不会按照某一方的意志去进行,战场环境瞬息万变,隐身战机也有可能进入缠斗空战,机动性好可以帮助快速脱离或者扭转劣势!!





天上的黑牛


未来五代机是否还会有视距内作战?如果没有为什么要超机动性?

未来还是有很多机会会在视距内作战,因为五代机的标配性能就是隐身性能,雷达非常难以探查到。因此可以打埋伏飞近敌方的战机,再用机载火炮或者是短距空空导弹将敌机干掉。而超高机动性,并非只是近距格斗才有用的,比如可以利用超机动性能甩开敌机的索定,或者是甩开索定已方的导弹。或者可以利用超机动性能低空飞行,利用地面一些高大物体的遮挡躲避敌方的雷达探查等等。


奋斗的路上


尽管四代机有强大的隐身优势,但是也不可能保证永远不会被发现,隐身只是大幅度缩短了被敌方雷达发现的距离和时间而已。一旦被对方发现锁定,隐身飞机也要利用高机动性摆脱导弹追击。第二,视距外作战也需要机动性,特别是如果对方也是四代机,双方发现和攻击的机会差不多,谁先机动占位谁就有可能先发制人。第三,战争不会按照某一方的意志去进行,战场环境瞬息万变,隐身战机也有可能进入缠斗空战,机动性好可以帮助快速脱离或者扭转劣势。


惯性导航88761176


五代机的作战模式中一定包含视距内作战的,现在五代机大量的对手还是四代机,会千方百计避免超视距作战,因此不能期望完全避免超视距作战。


老徐的中庸之道


当然有了。如果都在远距离没有发现对方,那就变成了视距内空战!超机动就拥有了巨大的优势了!


海浪103250381


超机动性能能够帮助飞行器更好地驾驭各种复杂气流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