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五代機是否還會有視距內作戰?如果沒有為什麼要超機動性?

軍武小咖


但是即使是100公里的路程,在空中對於1馬赫速度飛行的戰鬥機來說,也只不過是294秒,約等於5分鐘時間。如果雙方相向飛行的話,那麼只需要2.5分鐘時間就會接觸。由於超視距導彈對方反應時間長,命中率一向較格鬥彈差很多,對方閃避技能加的足夠的話,還是有相當大的概率進入視距內作戰。例如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南聯盟飛行員拉多薩夫耶維奇少校駕駛毫無電子戰能力的米格-29戰機起飛攔截,遭到北約一支F-15和F-16戰鬥機編隊使用AIM-120導彈進行密集攢射。拉多薩夫耶維奇少校憑藉自身駕駛技術,硬躲了5枚AIM-120導彈,最終能量損耗太大,被第六枚荷蘭空軍F-16C發射的AIM-120擊中後犧牲。
除了在導彈來襲前,干擾彈+側下方劇烈大機動滾轉硬躲的外,還有比較溫柔的後上方躲避導彈極限攻擊距離,再切近戰等戰術動作。2011年的時候,陣風和F-22進行過超視距開始的模擬對抗,因為當時雙方使用的是不可逃逸區約40公里的AIM-120C和米卡,結果8次交手中有6次進入視距內格鬥。

如果雙方都是五代機的話,發現距離進一步降低。在沒有第三方幫助情況下,雙方的鎖定攻擊距離很可能最多隻有40~50公里。那麼雙方最多隻能發動一輪超視距攻擊,然後就要進入視距內格鬥。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隱身戰鬥機並非無法發現,而是難以鎖定,像F-22其最小的1平方釐米雷達反射面只有正面極小角度下才能實現。但是在空中機動飛行狀態下,隱身戰機反射信號不斷的在極低的數值裡變化,對方雷達在遠距離很容易將其作為信號雜波過濾掉,導致其在對方雷達顯示屏上類似一閃一閃的狀態呈現,所以很難進行鎖定。F-22和F-35水平狀態下,360°角雷達反射面積。根據雷達探測距離與目標有效反射面積的4次方成正比的公式,當雷達反射面低100倍時,那麼雷達發現距離就要縮小到36%。

即使是公認最好的隱身戰鬥機,我始終對F-22的正面最小RCS只有1平方里面表示懷疑,比如這兩個如此明顯的附面層空腔區,所以個人認為五代機們互相交手的話,40公里左右應該差不多可以發動攻擊。如此一來,就跟陣風和F-22進行模擬空戰類似,打一輪後進入格鬥的幾率還是相當大。但這僅限理想模式下一對一公平決鬥,在實戰多對多環境下,超視距能力越強的一方佔據優勢越大。例如海灣戰爭時期,有次兩架美軍F-15和兩架伊拉克的米格-29遭遇,F-15利用出色的雷達性能,發射4枚AIM-7麻雀導彈在超視距擊落一架米格-29,然後在近戰格鬥時就變成二打一,取得完勝。

至於所謂超機動性能,則更應該是指超音速機動性能。五代機最重要一個性能指標,就是極大的重視超音速機動性能。由於在超音速狀態下,飛機受音障衝擊,需要克服的阻力是亞音速的三倍,承受的結構強度衝擊力是亞音速的五倍。這就導致重視高空高速飛行的二代機/三代機們,能夠飛出很高速度,但是難以實現機動飛行。重視亞音速機動飛行的四代機們在臨近音速時機動性能呈現斷崖是下降。而五代機則是通過結構強度提升、升力和阻力的改善、強大的發動機,從而在1馬赫~2馬赫的超音速階段,依舊擁有相當的機動飛行能力。例如F-22在1.7馬赫情況下,依舊可以做出6.5G的機動動作。而F-16C雖然在在亞音速情況下,可以半油狀態下進行9.4G的機動,但是當速度提升到1.4馬赫時,其機動性能會急劇跌到4G以下,這才是五代機們的超機動能力!F-22在不開啟加力情況下,與F-15C啟用加力的飛行包線對比。

當然五代機裡面也有混進來的“叛徒”,F-22這種超音速區域極大屬於典型的五代機超機動,而F-35則是典型的四代機的包線情況,在臨近音速時出現斷崖式下降。
這就是為什麼,飛行員說(殲-20)一進入超音速就是它的天下,美軍在紅旗軍演中稱F-22超音速狀態是無敵的。因為超音速狀態下五代機機動性優勢太明顯了。


五嶽掩赤城


第五代戰鬥機是依照軍事上對噴氣式戰鬥機的劃代標準,目前世界現役機種最先進的一代戰鬥機。較前一代戰鬥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第五代航空發動機的使用以及低可偵測性技術的全面運用,並具備高機動性、先進航電系統、高度集成計算機網絡,具備優異的戰場狀況感知能力以及信息融合能力。目前服役的第五代戰鬥機有F-22、F-35、殲-20、蘇-57。


在美軍舉辦的空中對抗演習中,F-22對抗四代機進行模擬對抗竟然打出了1:142的驚人戰績。如果以跨代對抗的情況考慮的話,五代機憑藉自身的隱身優勢與先進的電子戰能力別的戰機幾乎不可能與之進行視距內作戰。但是為什麼還要有超機動性能呢?因為兩軍發生戰爭的話並不只是單兵種之間的對抗,而是整個國防力量之間的對決,戰鬥機在空中作戰,地面的偵測雷達、太空的軍用衛星、空中的電子偵察機都可以提供情報支持,幫助己方鎖定對方五代機。對方戰機一旦被鎖定,己方就會發射導彈擊落戰機,對方就會拼命的規避來襲導彈,這個時候就是超機動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利用靈活的動作(如:眼鏡蛇機動、落葉飄)來規避導彈。

如果是兩種性能不分高低的五代機在空中相遇的話,由於兩者都具有很強的隱身優勢,所以彼此的雷達都無法在遠處發現並鎖定對方,只能接近對方從而發生視距內作戰(這種概率是比較小的,因為還有地面雷達和空中電子偵察機的輔助)。


優質前沿科技


這裡面有一個悖論:首先,各軍備大國在發展新一代戰鬥機的時候,都特別重視隱身能力;相應地,隱身性能越突出,被發現的概率越低,這也就增加了近距離接觸的概率,所以,近距空戰、格鬥的情況還是要被考慮進去的,除非可以保證做到100%的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在視距範圍之外就解決戰鬥。以上三點,美俄中,法國,歐聯都做不到。而近距格鬥,自然要求戰機具有好的機動性。其次,即便是超視距空戰,也要求戰機具有機動性,儘可能地與來襲的空空、地空導彈周旋,這也是F22採用二元噴口的原因。要知道,美國的預警機戰力和戰鬥機隱身能力是強於俄羅斯的,但是也沒有把握不避免近距空戰,另一個佐證是F22還裝備了近距空戰使用的機炮。




紅色帝國的餘暉


我國的殲20

戰鬥機視距內作戰就是俗稱的“狗鬥”,在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大行其道的今天,是否還會採取“狗鬥”這種原始的格鬥方式?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上真正服役的五代機只有美國的F22和F35,我國的殲20以及俄羅斯的蘇57這四種機型,拋開其它性能不談,單就火力配置來說,曾經作為戰鬥機標配的機炮卻被我們的殲20拋棄了,這是不是意味著“狗鬥”真的不會發生了?
美國的F22

其實不然,殲20雖然取消了機炮,但是卻在主彈倉之外設計了格鬥彈倉,專門掛載近距格鬥導彈,用於應對萬一發生的近距離空戰,反觀其他五代機,雖然也都設計了格鬥彈倉,但同時也保留了機炮,這就表明近距離空戰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俄羅斯蘇


57

當然在現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狗鬥”這種空戰模式很難再發生在五代機身上,畢竟以隱身為目的的五代機所依仗的還是超視距攻擊,至於說超機動性能,那也不過是五代機必須擁有的能力罷了。


那年那月1111


黑牛回答 儘管四代機有強大的隱身優勢,但是也不可能保證永遠不會被發現,隱身只是大幅度縮短了被敵方雷達發現的距離和時間而已。一旦被對方發現鎖定,隱身飛機也要利用高機動性擺脫導彈追擊。

第二,視距外作戰也需要機動性,特別是如果對方也是四代機,雙方發現和攻擊的機會差不多,誰先機動佔位誰就有可能先發制人!!!

第三,戰爭不會按照某一方的意志去進行,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隱身戰機也有可能進入纏鬥空戰,機動性好可以幫助快速脫離或者扭轉劣勢!!





天上的黑牛


未來五代機是否還會有視距內作戰?如果沒有為什麼要超機動性?

未來還是有很多機會會在視距內作戰,因為五代機的標配性能就是隱身性能,雷達非常難以探查到。因此可以打埋伏飛近敵方的戰機,再用機載火炮或者是短距空空導彈將敵機幹掉。而超高機動性,並非只是近距格鬥才有用的,比如可以利用超機動性能甩開敵機的索定,或者是甩開索定已方的導彈。或者可以利用超機動性能低空飛行,利用地面一些高大物體的遮擋躲避敵方的雷達探查等等。


奮鬥的路上


儘管四代機有強大的隱身優勢,但是也不可能保證永遠不會被發現,隱身只是大幅度縮短了被敵方雷達發現的距離和時間而已。一旦被對方發現鎖定,隱身飛機也要利用高機動性擺脫導彈追擊。第二,視距外作戰也需要機動性,特別是如果對方也是四代機,雙方發現和攻擊的機會差不多,誰先機動佔位誰就有可能先發制人。第三,戰爭不會按照某一方的意志去進行,戰場環境瞬息萬變,隱身戰機也有可能進入纏鬥空戰,機動性好可以幫助快速脫離或者扭轉劣勢。


慣性導航88761176


五代機的作戰模式中一定包含視距內作戰的,現在五代機大量的對手還是四代機,會千方百計避免超視距作戰,因此不能期望完全避免超視距作戰。


老徐的中庸之道


當然有了。如果都在遠距離沒有發現對方,那就變成了視距內空戰!超機動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了!


海浪103250381


超機動性能能夠幫助飛行器更好地駕馭各種複雜氣流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