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中最厉害的武将是谁?

瓦尔登的船夫


看了大家的回答,多推鲍超,但个人认为,鲍超性格急躁刚烈,在个人修为品德,战术素养以及和士卒下级关系方面,都不如李续宾。

李续宾(1818——1858),字克惠,号迪庵,谥忠武,湖南湘乡人。年轻时由于父亲李登胜染病花费大量医资,家境贫寒,李续宾的几个兄长皆外出经商,李续宾很早便挑起家庭的重担。十岁时,“身度已与成人等”,仪表堂堂,“发言简重”,在家,李续宾为了服侍体弱多病的父亲,不仅操持家务,还自学医书,后来能“为乡人治疾,多以古方为主,药味少而分量则重”,同时为了强健体魄,还拜师学习骑射,可以说得上文武双全。

湘乡著名绅士、理学大家罗泽南欣赏他的“孝友”举止,把他收为弟子。李续宾非常重视地方事务,注意观察地方情况,罗泽南主持湘乡团练事宜后,即将李续宾招至身边,参与团练。李续宾就展现出军事方面的才能。他15 岁时,“能举三百斤,初习射,能挽强弓,百步外无虚发”。担心天下大乱,且为补贴家用,李续宾经常会入山打猎,并且绘制各种地图并研究兵法,这种经历也为他日后的用兵打仗积累了经验

早在 1839年,李续宾便参与组织湘乡团练。因为湘乡、邵阳两地“盗贼横行,白昼聚众劫夺”经李续宾之父李登胜发起倡议,两县成立乡团自保,举邵阳团长三人、湘乡副团长六人,李续宾与二哥李续家受命主事。所以说,李续宾是湘军将领中最早参与创办团练的人物。其办团练的经验,如对勇丁的选用标准,后来也影响到了曾国藩,并为曾国藩所借鉴。

1852 年,太平军从广西打入湖南,清政府命各省在籍大绅举办团练,协助平叛。李续宾佐其师罗泽南在当地募乡勇,深得罗泽南的赏识。此后,他跟随罗泽南与太平军作战,开始了军旅生涯。1856 年 4 月,罗泽南死后,李续宾带领其军。

李续宾在战场上,“每临阵,安闲镇静,不苟接刃”,可说是深得罗泽南精髓。罗泽南身为理学家,讲求遇大事有静气,用兵讲求以静制动,先立于不败之地。对于罗泽南创立的湘军营制以及用兵之道,李续宾是继承与坚持的最好的,“湘军营制,创于泽南。编队立哨,略仿戚继光束伍法。行之既久,诸将皆以意更张,惟续宾独守师法,曰:立法者但求大段安善,行法者当于小处弥缝。胡林翼评价李续宾:“李续宾临大事……朴诚坚毅,忠勤懋著,每当大战,整暇安详,尤见真实力量。”

湘军著名的“结硬寨,打死仗”战术,其鼻祖就是李续宾,他在笔记中,称自己的战法秘诀就是:“先期修垒浚壕”,待敌军来攻,则“坚忍不出,待其气尽力乏,然后出而大战,屡以此法致胜”,李续宾一生中几次大的胜利,从攻克九江,到攻克武昌,靠的就是这个办法。

李续宾与太平军首次作战是 1853 年的赴援武昌,最后一战是 1858 年的三河之战。在湘军的 7 年中,李续宾“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战,所向无前,一时诸将中无与伦比。”是曾国藩极为倚重的悍将。

李续宾战功显赫,但是却为人低调:“湘军之兴,诸将多以勇烈自诩,慷慨陈辞;续宾则含弘渊默,稠人广坐,终日不发一言”。李续宾本人统军军纪严明,身先士卒,在湘军中后期军纪普遍下滑,劫掠行为越发常见的情况下,李续宾部的士气军纪与战斗力依旧是湘军中的翘楚。

在勇丁的选择上,李续宾的标准与曾国藩十分相似,“招募农家丁壮”,“以知耻奋勇,朴诚敢战为上”。

在李续宾的军旅生涯中,其崭露头角的第一战,是1854年7月的岳州之战。岳州是两湖重镇,为洞庭湖通向长江的锁钥,系武汉三镇门户。占领岳州,即可直下大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854 年 7 月 7 日,罗泽南和李续宾统湘军 2000 人往援岳州。8 月,李续宾屯军芭蕉湖,被数倍于己的太平军围困,李续宾想出奇策,营地中速造灯笼上千个,并到处张贴安民告示宣称援兵将至,夜晚,命数百名部下携带灯笼,来回于湘军塔齐布营垒和自己军营之间,并在自己营中支起许多空帐篷,太平军以为湘军援兵已至,遂匆忙退兵,恰逢风雨交加,李续宾率军追杀退却中的太平军,斩首两千余。

1854 年 10月,湘军克复武汉,声势锐气达到鼎盛。曾国藩即筹划大举东以九江为第一目标。湘军欲夺九江,必先取田家镇。田家镇位于长江中游,号称“两江门户,金陵咽喉”。武汉失守后,杨秀清令秦日纲在田家镇重兵设防,以期阻遏湘军攻势,太平军忙碌了一个月,构筑了完整的田家镇半壁山防线,兵力四万人。

作为应对,曾国藩设计了一个水陆三路进军计划: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等湘军陆师为南路,连陷大冶、兴国等州县,逼近半壁山;以杨霈、桂明、魁玉等率绿营兵勇为南路,占黄州,与陈玉成军相持于蕲州附近;曾国藩自率水师为中路,分两股沿江东下,配合两岸陆师,打通江面,控制水路。

11 月 21日,塔齐布进扎军山觜,与罗泽南部东西相距 10 余里,中间被河流阻断,李,罗麾下湘军不过2600人,对面太平军秦日纲部多达两万。李续宾将部队分为四队,“均布一字阵,如不欲战者”。太平军“屡发枪炮,呼声雷震”,湘军却“一声不应”。两军相持两时之久,太平军复“鸣鼓吹角,齐来扑阵”罗泽南、李续宾指挥湘军待到太平军三进三退,锐气已衰时,李续宾命令击鼓进击,罗泽南的中营亦跟随右营发起进攻。太平军仓促应战,大败,只能退回半壁山。湘军乘胜越过壕沟,摧毁木栅,攻上半壁山顶,太平军或战死或坠下悬崖,死伤极惨重,余众乘船退回田家镇,湘军夺取半壁山。之后的 12 月 3 日,湘军又水陆夹攻,乘势拿下了田家镇。至此,太平军苦心经营了一个多月的田家镇防线土崩瓦解。此役,湘军“水陆两军并力奋击,杀声震天地,环田家镇贼舟四千余焚烧几尽,夜半火光照耀数十里”,太平军伤亡惨重,近10 名优秀将领阵亡,伤亡士兵近万人。罗李以两千多人击破几万太平军,湘军“自用兵以来未有毙贼如此之多者”。田家镇太平军“见江防已失,无险可凭以守,焚营遁去”

接下来,湘军的目标是长江上的另一重要据点九江。1857 年1 月 4 日,李续宾率领湘军及胡林翼部万人进抵九江城下,杨载福“率战舰四百号泊江两岸”都兴阿的马队与鲍超的陆师 3600 人驻扎在长江北岸的小池口,与九江对望。防守九江的,是太平军悍将林启荣,经过长年修筑,九江防御工事十分坚固,有守军过万,李续宾在奏折中报告说:贼以长城深壕围之,又环以炮台三处。南则甘棠湖,中隔新坝,而内外炮台,与坝相接。其小东门则为白水湖洲,路通梅家洲、湖口县。其大东门则通南昌、南康、临瑞之路。……北岸小池口与九江对峙,贼造新城已二年,城外筑垒浚濠,密排炮位。

1 月30 日,李续宾、杨载福水陆会攻小池口,太平军顽强抵抗,“炮石如雨”湘军死伤 250 余人,被迫停止进攻。李续宾看到强攻已经失败,于是停止攻坚,督湘军自官牌夹起到东边白水湖尾,修筑长壕,全长 30 余里,共 6 道,每道宽3丈5 尺,深 2丈,“逾四岭,皆屯军要隘”,使九江城的东南面成为死路,林启荣遂于 2 月初三次派兵数千人出击干扰湘军施工,均被李续宾击退,九江太平军遂闭门坚守不出。

长壕竣工后,李续宾命各营分守 6 道长壕,同时抓紧充实部队,增募勇1400 人,严防九江守军突击;太平军方面也由安庆派出 2 万兵力,增援九江。到 6 月 1日,林启荣亲“率城内外贼万余”冲过长壕,攻击清营。李续宾“戒诸将俟其逾壕乃众击”,以马队冲击,打退太平军攻势。之后,九江前线再次出现对垒状态。

到了1858 年3月底,九江城外援断绝,粮草将尽,“贼亦于城内隙地种麦,将熟,贼酋以草合米为饼,以食其众”李续宾合水陆军攻城 3 昼夜,城中出降者甚众,5 月 8 日,湘军通过地道以地雷轰塌东门城墙,“城大崩坏,砖石飞空”,但缺口随即被太平军堵死。12 日,湘军又引爆埋在南门的地雷,炸毁南门城垣 10 余丈,湘军蜂拥登城,被太平军抛掷的火药桶所伤,伤亡惨重。李续宾仍不气绥,命令湘勇继续挖掘地道,19日,九江东南城垣被轰塌 100 余丈,太平军无法堵住如此大的缺口。湘军冲击城缺,太平军拼死抵抗,但此时李朝斌率领的湘军水师由江边,登陆,太平军逐渐不支,被迫退入城中巷战,湘军遂克复九江,守城太平军一万余人全部被歼,林启荣死于乱军之中。随后,胡林翼上书咸丰,称此战"李续宾忠荩勤劳,厥功至伟”


晴天有时下猪


  鲍超勇猛有余,但谋略不足,这大概是武人的通病吧!  鲍超是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悍将,他与清军名将多隆阿被并称为“多龙超虎”,据记载,鲍超作战勇猛,一生参加过500场以上战役,身体受伤多达108处,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就曾说过:“官军名将堪为敌者,一鲍二李而已。”(一鲍,则指鲍超,二李,即李孟群、李续宾)由于战功卓著,堪称湘军第一猛将的鲍超先是被赐号“壮勇巴图鲁”,因病逝世后又被清廷谥以“忠壮”,追赠太子少保,立专祠,国史馆立传,在其人生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

  鲍超初字春亭,后改春霆,1828年出生于四川奉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鲍父昌凤育有四子,鲍超排行老幺,一家人生活甚为清苦。由于过度劳累加上身体羸弱,鲍昌凤在鲍超5岁时便撒手人寰。为维持生活,在鲍超10岁那年,母亲刘氏领着他来到奉节县城,住进五里碑红岩洞。安顿下来后,刘氏找了份保姆差事,懂事的鲍超亦在铁匠街一家豆腐坊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

  此后,鲍超先后在碛坝盐场拣过煤炭花(过炉煤),做过收入微薄的挑水夫,小小年纪便体味到了生活的艰辛。不久,在继父鲍昌元影响下,鲍超开始习练武艺。据《帝国余晖——湘军将帅的铁血征程》一书中记载,鲍超选择以枪作为兵器,他朝夕苦练,闻鸡起舞。为了增强定力,鲍超甚至在持枪瞄准时还将砖石悬吊在前肘上,“起初悬吊一二斤,逐渐加重到十几斤”。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强度练习,鲍超的武艺大有长进,一杆枪挥舞起来更是百发百中,在当地渐渐小有名气。

  1845年,当地驻军招募防守兵,17岁的鲍超闻讯后,毅然辞别家人前去投考。据记载,此次招考共有60人争夺一个名额,竞争之残酷可想而知。鲍超凭着过硬的本领和高超的武艺,最终在数十位报名者中排名第一,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头兵,迈入了行伍队列。在部队里,“鲍超听了许多名人传记,更加羡慕古人忠荩之名,羡艳将帅号令风雷的宏伟气象”。他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冲天飞起,挥起鲍字大旗,号令千军万马。

  不久,拜上帝会领袖洪秀全于38岁诞寿之际,率起义军在金田村向清王朝宣战,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太平军,封五军主将,并颁布简明军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发生后,清朝统治者惊慌失措,严令各地予以镇压,并将湖南提督向荣调到广西,命其率部会剿。为壮大会剿兵力,向荣于宜昌募兵,组建“川勇营”,鲍超获悉后连叹上天有眼,建功立业的良机已到,遂应募入伍,成了“川勇营”一战士。不料,就在鲍超雄心勃勃,准备攫取战功之际,因作战太过勇猛,他于桂林之战中遭受重伤,被迫回长沙养伤。

  好在鲍超回长沙不久,太平军萧朝贵、石达开部即于1852年8月21日围攻长沙,他又有了一次扬名立功的机会。此役鲍超作战甚为英勇,并终于在太平军撤围后因功获赐六品顶戴。两年后鲍超入曾国藩行营,任水师杨岳斌右营哨官。旋即雷公湖战爆发,鲍超之勇猛折服了众人,曾国藩获悉后甚为欣喜,当即召见鲍超,称赞其道:“汝真善战者,汝不言功而众人已代汝表著矣。”随后,曾国藩便将鲍超连升三级,翌年又擢其为水师营官,管带中营战舰,改隶湖北巡抚胡林翼属下。

  1855年8月,太平军数千人围攻汉阳高庙胡林翼陆营,以炮轰胡林翼营帐,连伤毙其左右数人。千钧一发之际,还是鲍超督跑船驰援,才击退太平军,“拔胡林翼于间不容发之际”。经历此事后,胡林翼对鲍超“弥加敬重,不以行伍中人视之,亦不以部曲待之”,而“约为昆弟之交”。也就在此时,胡林翼为鲍超取字“春霆”,希望其能像春雷一样有力量。未几,胡看到鲍超已能独当一面,又令其赴湖南招募新兵3000人,分中前后左右五营,每营600人,授以“霆”字军旗。

  霆军组建不久,便遇到了一场恶战。当时,太平军名将陈玉成率5万大军来冲击湖北战略要地黄梅。黄梅是从安徽进入湖北的一道关卡,如果黄梅被破,则黄州、武昌必不保。由于当时湘军精锐都由李续宾领着在江西攻打九江,黄梅守军都兴阿所部加起来不过4000人左右,其中还有3000是刚组建不久的霆军,另外就是多隆阿的小股骑兵。都兴阿见实力悬殊,便准备撤到长江边上扼要驻防,但鲍超坚决不同意,力劝由霆军主战。

  当时陈玉成亲临前线,他指挥部队先期将鲍超的霆军团团围住,并在营中设下五座高垒。鲍超详细分析了当前形势,认为要突围就要对陈玉成施以迎头痛击,就得把这五座高垒拿下。随后,他“从军队里挑出精锐,分为五队,手下的营官哨官比较得力的,每人领一队,自己也领一队”。待做完战前动员后,鲍超指着五座高垒中最高的那一座,说:“这个由我来攻,其他四座你们随便挑,每个队挑一座。”在其鼓舞下,没用太长时间,太平军几垒先后都被攻下。

  五座高垒被攻占后,太平军军心动摇,“小奔引发大奔,一溃激成全溃,全都往后方跑”。太平军主帅陈玉成在指挥部亲眼看到这一幕,很是失望。根据后来的谍报,陈玉成在战后曾主持召开黄梅战役检讨会,会上他沉着脸,只说了一句:“湖北军中现在出了一个鲍超,以前还不知道,这个人厉害,以后要小心他。”

  黄梅一战堪称鲍超命运之转折点,他由此一战成名,开始为人所瞩目。

  二

  1858年5月,湖广总督官文、湖北巡抚胡林翼看到湘军在江西战场上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便拟定东征计划,决定把李续宾部湘军投入安徽战场。因此,当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部挥师东向,进攻江北大营时,江宁将军都兴阿和李续宾等即率兵勇万余人自湖北东犯安徽,9月22日攻克太湖,随后分兵两路,鲍超率部与副都统多隆阿进逼安庆,李续宾率所部湘军北指庐州。

  稍后,李续宾便率部连陷潜山、桐城、舒城,兵锋直指舒城东面25公里的三河镇,准备进犯庐州。三河是庐州的咽喉,是天京粮食、物资的重要供应基地。陈玉成闻讯后,一面启奏天王调李秀成同去救援,一面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率军到达庐江县西之白石山、金牛镇以切断敌人退路,同时命庐州守将吴如孝会合捻军张乐行部南下阻击敌人舒城援军。待各路人马到达后,太平军遂集中优势兵力,全歼清军6000多人,凶悍一时的李续宾亦自缢而死。同样,鲍超所部也被陈玉成挟三河镇胜利之威打得惨败,无奈退守二郎河。


悦诗风音


区别于你所谓的厉害是指哪方面,如果说统帅,那肯定是曾国藩,毕竟曾国藩是进士出身,正儿八经的文官出生,这个我们都知道,论攻城,这个就要看曾国荃,他最擅长的就是围城大作战,至于其他,就分化到全军去了,湘军出现过太多优秀将领,而且这只军队本身战斗力就强大,构成多为父子兄弟,而且纪律严明,收复了近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绩彪炳,加之历史悠久,湘军这个名字从成军起,后来改名中央军一直到1949年被解放军消灭,占据了中国近代大部分的战争,左右了太多次转折,这才是他们青史留名的具体原因吧。真要说起来,每一个湘军将领,都很流弊~


小张仪一一陈平安


湘军是曾国藩一手创办的,主要将领士卒大都来自湖南,当时也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当然在这支强悍的武装力量中,也有一位很能打的贵州人跻身于高级将领之列,此人便是~朱洪章。字,焕文。

朱洪章乃贵州锦屏县河口乡人氏,他自小性格强悍,不喜欢读书,爱舞枪弄棒,投身湘军也是机缘巧合。当地离湖南不远,湖南人李沅发拉了支武装在黎平府周边做乱,胡林翼被调来黎平任知府,亦负责剿匪。朱洪章的一个堂兄正好在胡林翼帐下做幕僚,于是,举荐朱洪章来胡帅军中效力。

那时的朱洪章军仅十九,胡林翼派了任务给他,就他带上几十个人去解救被土匪绑架的商队,朱洪章顺利完成任务,还亲手击毙了几名匪徒。胡林翼对他刮目相看,胡帅委任他于当地招募乡勇,建起了一支四百人的长胜营,成为日后发迹之本钱。

朱洪章追随胡林翼在两湖之间同太平军对战,他作战勇猛,跟随胡帅相继攻下岳州、崇通、常德诸地,胡林翼和曾国藩都极为看重善战之洪章。

然而一件小事的发生却使朱洪章离开了胡帅。胡林翼母亲做寿,朱洪章与同事因口角发生打斗,洪章彪悍,对方吃了亏就告了朱洪章一状,胡林翼大怒,将他提拨至把总后逐回贵州标营。

朱洪章孤军投奔了曾国藩,曾国藩将他安排至塔齐布帐下效力。作战勇猛的朱洪章又成了塔齐布的左右手,在攻克兴国、半壁山、田家镇等战斗中屡获头功。后来塔齐布病亡,朱洪章和他的长胜营又归入曾国荃麾下。他跟随曾国荃破安庆,下桐城,拨仓山,一路打来战功焃焃。

1862年的天京之战将是朱洪章军旅生涯的顶点。

6月曾国荃率领朱洪章等诸部攻占雨花台。开始包围攻击天京外城。此役历时三年之久,湘军与太平军相互拉据,至1864年时湘军已从多个方向打通了地道,朱洪章率四百长胜营乡勇做为敢死队从地道率先进击,将太平门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太平军弹如雨下,四百长胜营弟兄仅朱洪章一人侥幸生还。李成典军做为第二队同朱洪章一道杀进天京城。

朱洪章的四百贵州兵勇全部葬身南京城下,洪章失声痛苦。

后来论功时朱洪章曾言:“吾一介武夫,由行伍擢至总镇。今幸东南底定,百战馀生,荷天宠锡,)已叨非份,又何求焉?

后清廷赐号朱洪章~勤勇巴图鲁,收复江宁之功赐穿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卒于军中。

在下以为,朱洪章之功,不在鲍超、李续宾之下,且为人忠勇,堪为湘军悍将第一。


賀灏


不要过份的宣传自己,过份的宣传自己就是黑自己,湖南的名人只有三个曾国藩左宗棠,和毛主席


雨雨风声1


彭玉麟,全凭军功历任水师统领,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兵部尚书,谥刚直。湘军之厉害,首先厉害在水师,千里长江,湘军水师纵横捭阖,占尽优势。长毛的水军被打得是只有挨揍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1027佛山义乌货架


曾国荃应该可以吧


爱历史的墨尔君


湘军第一悍将当推鲍超鲍春霖!


手机用户6710113345


论作战勇猛,不怕死,攻城拔寨要属九帅曾国荃,攻下天京立下不世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