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擁有先進的炮位偵察雷達?

蜀中行講武堂


答案:不僅有,而且相當先進。

中國的炮位偵察雷達發展相當晚,上世紀80年代時,才從國外引進第一批炮位偵察雷達,其中之一:英制辛柏林反炮兵雷達,後來又進口美製AN/TPQ-37,一共才4部,那時我們就開始相關技術的起步,先從仿製研究工作了,仿辛伯林的型號叫:371雷達,已經屬於不怎麼常見的型號,目前常見的一款為SLC-2型,與AN/TPQ-37類似。

本世紀初,已經進入自主研發中,也將其成功出口,但是自用型的資料沒有公開,只能用出口型參考一下,比如:RA2型,採用6乘6的越野輪式機動車底盤,公路機動時速在100公里以上,車輛駕駛室後方就是一個控制艙,再且為相控陣雷達天線,

從國外展會上抄回的公開宣佈資料,一分鐘可以處理850個目標,反應速度低於8秒,對一般榴彈可以實現50公里,定位精度達到30米。

即可偵察敵方炮兵陣地位置,也可以為已方炮兵射擊提供校射,也具備對低空目標監視的功能,也可以對海面艦船或地面活動目標的監視能力。近年又推出了,更新的RA-60型,對155毫米榴彈炮的偵測距離達60公里,122火箭炮的偵測距離70公里,100公里內的戰術導彈發射也可以定位。

現代炮位偵察雷達算是高技術之一,不過我們對它的宣佈相當少,故而知道的人少一點。


麥田軍事觀察


是的,我們我水平並不低。1984年在越大戰兩山,中國從英國引進的“辛柏林”炮位偵測雷達,被越南特工偷襲,再雞賊的特工也不免慌里慌張,中國弄回去即修復一新。這事當年傳得神,其實沒什麼,戰場攻防互相殺傷,只是這雷達金貴,當年4000萬美金,傷了心疼。疼是疼,東西是寶貝,再次從美國引進AN/TPQ-37“火力發現者”,關於“火力發現者”,美國賣得瘋,像以色列、印度等都有引進,印度1999用之卡吉爾,以為神,其實在海灣,美軍大批量使用,居說是效果不錯,以後多所發展,如EQ-36,AN/TPQ-45,AN/TPQ-47“不死鳥”,AN/TPQ-48,MMR,LCMR,AN/TPQ-53“快速反應能力”等,一大堆,技術不斷推陳出新,這是共性了,中國,如何呢?

傳說SLC-2。在AN/TPQ-37基礎上研製,上世紀末開始列裝,2008年開始向巴基斯坦出口,經過多年發展,已發展到SLC-2E型號,性能有超美國已下馬的MMR,有全彈道跟蹤能力,若談到性能參數,這個當然要保密,不能說。致說效果,有這樣一個段子,出口到某國後,性能相當穩定,定位精度極高,大受其軍隊 歡迎,消滅了多年不能去之的一塊心病。有次我售完人員問之怎麼樣,答以棒得很,能將對方全部炮位偵察到位,我方納悶不禁有問,既然定位這麼準,為何不開炮?對方嘿嘿地笑,滅了兩個,其它全部嚇躥了,還打誰呢?可以定位全部目標,這便是SLC-2的能量。據悉現在已出口多個國家,數量不好說,估計總在百部以上。

延坪炮射。2010年,在延坪,韓軍的炮不濟事,K-9瘋了多年,發射不了,購買自瑞典的“亞瑟”B型雷達至今不知什麼情況,居然不能工作,噫,平時不也好好的,怎麼到了戰時就不成了呢?可見平時多流汗這話總是沒錯的,再一個買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準了才能下單子,你知道這不是個小事,不能用正然大事。中國也從瑞典引進過“百靈鳥”,用得相當好呀,從購買開始起步,發展至今,不但自家用得好,出口也沒發生什麼技術問題。反而是我們自己,迭遭吐槽,為何鎖定了位置不反擊?你懂得,鄰居家發生一點事情正常的,哪能說打就打,鼠目寸光爭在一時?中國大炮是沒問題,定位雷達並非小國所能望之項背。

美國的估計。SLC-2于軍內編號373,又有BL904,型號較多,“三軍之眼”也如燦,八年九年出一個,據說最新型的可以識別假目標,叫響智能製造,一個元器件如米粒大小,定位精度可到頭髮絲,彈藥進步了,雷達技術自然得跟上,探測距離更遠,定位精度更高,定位目標數量更大,反映速度更快,自動化程度也高,還要保證在在強雜波干擾環境下使用,不只滿足於有,而且要更先進,這就是我們的追求和發展目標,隨著火炮射程的提高,各國都在進步,我們亦然。美國前第七艦隊司令有評中國道,確實“擁有令我們肅然起敬的電子戰作戰能力”,作為軍力增強的重要手段,現在能對每一支戰鬥部隊提供支持,洋人的話不妨姑妄聽之,從一定程度上至少說明了我們的發展是有成的。


魂舞大漠


圖注:對越作戰中我軍第一次接觸這種裝備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來了解點歷史,說起我軍與炮位偵察雷達的淵源,時間還得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與越南的作戰行動中,當時為了準確偵察越南的炮兵陣地,我國從英國購買了兩臺辛格林炮位偵察雷達,該雷達價格不菲,每臺售價四千萬英鎊,但是其中奇台在越南特工的偷襲中被破壞,即便靠一臺雷達解放軍依然在越南炮兵開炮後30秒對其陣地實行了準確定位,結果就是越南人打出的炮彈還沒落地,我方反擊的炮彈已經落到了他們頭上,從那以後越南人幾乎不敢再隨便開跑。

圖注:疑是我軍裝備的最新炮位偵察雷達

既然這東西這麼好,對於當時幾乎像海綿一樣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中國軍工來說,肯定要花大力氣進行研究和仿製。首先該雷達原理並不複雜,就是炮兵藉助計算機經過一系列推算出來襲炮彈的彈道曲線,然後根據自身儲存的數字式電子地圖標定出彈道曲線的起始點,然後引導己方火力進行摧毀打擊。目前我軍裝備有371型炮位偵察雷達,BL-904型地面炮位偵校雷達等,其中我軍最新型號的SLC-2型地面炮位偵察雷達更是首次採用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這一技術連美軍現役最先進的AN/TPQ-37反炮兵定位雷達都沒采用,足以見SLC-2在這方面的領先,有觀點認為,它的探測距離達到了50千米,這麼遠的距離很多火炮的射程都達不到。

圖注:實彈實兵演習中的解放軍

雖然我們在這方面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但是我們作為後起之秀,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一舉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這要歸功於軍工科技人員的辛苦付出,當然也離不開當初國外同行的武器作為參考。火炮是戰爭之神,反火炮的工作也是重中之重,雖然我們在陸軍重型火炮這塊的確十分厲害,然而有利矛也應該有堅盾,這樣才能保持對敵人的絕對火力壓制。


軍情解析


炮位偵察


中國現在當然有,美國有的我們都要有。八十年代美國有了這雷達,解放軍一直想得到,當時中美關係正在高潮時期,就同意中國進口了幾套。解放軍使用後大加讚賞,一直想國產化。這一研究就是多年,現在已經有了好幾套成熟的炮位偵察雷達。現在最厲害的就是中電14所炮位雷達,已經出口參加實戰,受到客戶好評。


AN/TPQ-37 雷達於 70 年代研製成功 ,1981 年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 ,1984 年美軍裝備部署完畢,主要用於偵察多個陣地同時實施射擊的敵火炮、火箭炮和導彈發射陣地的位置,還可利用試射和校正射擊。發射功率大,作用距離較遠,是世界上第一種能探測遠程火炮位置的雷達。

解放軍於八十年代進口4部,列為電子對抗部隊的寶貝,90年代初的實彈射擊和演習表明,該雷達對152毫米加榴炮的偵察距離達27公里以上,捕捉概率95%以上(高於85%的指標要求),定位精度54米。

中電14所炮位雷達

九十年代以後,中國一直想仿製類似裝備。現在已知三種炮位雷達,即SLC-2遠程偵校雷達、BL904中程雷達以及371型近程雷達,構成了遠中近程相結合的炮兵偵察雷達裝備體系,實現了探測距離上的銜接配套。

中電14所近日在央視節目中爆猛料很多,其中詳細介紹了國產新炮位雷達水平非常高,出口到東南亞某國,政府軍利用中國的神秘炮位雷達,隨時鎖定叛軍火炮位置迅速遠程覆蓋,不到三個月就掃平了這些盤距了幾十年的老夥計。中電14所炮位雷達才是真正立下頭功,中國武器的優良性能在實戰中得到了檢驗。

中電14所炮位雷達


偵測炮彈彈道

14所的炮位雷達與美國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相似,可以看做是與美國同類但更先進的裝備。中國當年有少量進口,後來中電14所國產化成功。 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是美國研製的相控陣體制炮位偵察雷達。

火炮定位

1980年裝備美國陸軍。主要用於測定敵方火炮、火箭炮和導彈發射陣地。該雷達是西方新型地位偵察雷達的最有代表性產品。 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作用距離:對火炮為30千米、對火箭炮為50千米。海灣戰爭中,美軍炮兵曾使用AN/TPQ-37炮位偵察雷達測定伊拉克炮兵發射陣地和"飛毛腿"導彈的發射陣地,共測定了356個目標,為炮兵提供了準確的射擊諸元。


中電14所的炮位雷達採用相控陣,具體性能不詳。不過,根據中電14所的口號,要做就做第一,絕不做第二,如果第三就等於出局。正因為14所有危機意識,在近年雷達電子產品上才異軍突起,名震海內外。客戶排隊來訂貨,在央視採訪期間 ,剛好有一國代表團正在看貨下單。


蜀中行講武堂


▲我國當年進口的“辛柏林”炮位偵查雷達

首先炮位偵查雷達(又稱反炮兵雷達)是指利用雷達技術,在發現和追蹤敵方火炮發射的炮彈後,依靠計算機通過推算炮彈彈道曲線來確定敵方火炮位置的,為己方炮火的火力反擊提供敵軍炮兵目標的精確定位的雷達。一般來說,這個追蹤步驟主要有3個,一是雷達在炮彈飛行彈道中截取兩個(或兩個以上)點,並獲得這兩個點的三維座標以及飛行速度、方向等數據。二是雷達將截獲的這兩個點的相關數據傳輸給炮兵計算機,由計算機根據得到的數據推算出炮彈的彈道曲線(拋物線)軌跡;三是計算機結合自身儲存的數字地圖的水平座標及高程等數據,推算出彈道曲線(拋物線)的起始點,即是敵方火炮的位置。

▲“辛柏林”炮位偵查雷達的部分參數

我國的炮位偵查雷達起步於上世紀的80年代。1984年,中國從瑞典和英國各進口一部“辛柏林”炮位偵查雷達。其中一部部署在邊境,對自衛反擊戰起了相當大的作用。這種雷達主要用來測定正在發射的敵方迫擊炮大和榴彈炮的陣地位置,並用來校正我方火炮的射擊,此外它還可以有偵查與監視戰場地域和海岸,控制引導直升機和輕型飛機,跟蹤氣象氣球,簡易測地等輔助功能。該雷達具有精度高,方便機動佈置、用途較廣的特點,其探測的最大範圍達到20KM,最小探測範圍500米,戰鬥準備時間為15分鐘(含3分鐘預熱時間),該雷達在發現炮彈回波後,能在15到20秒的時間內顯示敵方炮位的座標數據。

▲SLC-2E雷達(圖片來源:網絡)

而時至今日,我國不僅自主研發了許多了自用版的新型炮位偵查雷達,還進行了出口,並經歷過了實戰的考驗。而這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SLC-2E雷達,該雷達由中電科十四所研製,其為固態全數字有源相控陣雷達,它對155mm火炮炮位的探測距離超過50公里,對300mm火箭炮炮位探測距離超過90公里。能夠同時定位跟蹤10個目標。此外,它還是一款低空防空雷達,能夠針對高度15000米以下,雷達反射截面積2平方米的目標發現距離達260公里。而整個雷達的作戰準備時間為8分鐘,三人小組既可完成作戰準備,此外,由於其採用輪式底盤,因此機動性也非常好。因此可以說,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我國目前的炮位偵查雷達是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


軍武次位面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為了快速尋找敵方火炮陣地,現如今很多國家都發展和引進炮位偵校雷達。而我國就是這方面的佼佼者,僅需要八秒,炮位偵校雷達就能定位敵方炮兵陣地,堪稱神速。前段時間還打敗了一眾競爭對手,將RA3反火炮雷達成功出口到泰國。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炮兵就開始使用炮位偵校雷達。這款雷達自英國進口,探測距離約20公里左右,可根據越軍發射炮彈時的彈丸軌跡,在短時間內就測定對方火炮口徑、炮兵陣地位置,精度在十米左右。依靠這種裝備,往往越南人的炮彈剛飛過來沒一會兒,中國的炮彈就都跟長了眼睛似的,專找越軍的炮兵陣地,就這麼一來二去,越軍都不敢開炮。

由於這種引自英國的炮位偵校雷達在戰爭中表現出色,國防工業部門就引進了這項技術,在戰後生產出了中國版的371型炮位偵查校射雷達,此後各類國產型號不斷髮展。

就例如國產的BL904型地面炮位偵校雷達,由北方工業集團生產,主要用於偵查戰場上的迫擊炮、榴彈炮、火箭炮和加榴炮,反應時間5秒,能同時對付八個目標。

而泰國軍隊引進中國的RA3炮位偵查雷達,主要是為了對抗老冤家越南新引進的炮兵裝備,作為主要的潛在作戰對象,泰國對越南的軍事力量發展極為關注。以前越南火炮大多都是原先中蘇兩國的援助貨,服役期限至今已超過幾十年,早已老舊。面對泰軍一系列自美國、以色列進口的各種火炮,越軍不佔半點優勢。

而當前,我國最新的SLC2炮兵偵校雷達,也已經在部隊試用,以國產越野卡車做底盤,採用最新的相控陣雷達技術,探測距離達50公里以上,全面超越了美軍當前的主力裝備。


迷彩虎軍事


炮位偵查雷達(炮兵偵校定位雷達),簡單來說,就是在敵方炮兵發射炮彈後,我方人員利用雷達技術,根據炮彈的彈道參數推出其發射陣地,為我方的火力打擊提供精準定位。中國在這方面呈現後發趕超之勢。


早在1984年,中國和北約正處於準盟友蜜月期,為了提高炮兵作戰能力,中國分別從瑞典和英國個進口了兩臺“辛柏林”拍擊炮位偵察雷達,並在對越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從那以後,炮位偵察雷達在我國進入發展期,目前我軍炮兵部隊都普遍列裝炮位偵察雷達,並且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軍目前換裝的最新炮位偵察雷達,就是SLC-2型炮位偵察雷達,它採用了我國最新的相控陣雷達技術,用國產軍用越野卡車做載體。其最具辨識度的特點是在車體的後果,安裝了一個可90°豎立的雷達天線。據報道稱,該雷達的性能已全面超越美軍使用的AN/TPQ-37反炮兵定位雷達,探測距離超過50km。



穿搭磚家


我知道的中國真正將炮位雷達用於實戰的是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當時使用的是從美國進口的雷達,感覺炮彈象張了眼睛一樣,對越南炮兵部隊進行壓制性打擊,並且射擊精度大幅提升,導致後期越軍幾乎沒有炮兵火力支援。由於那時中美關係比較融洽,再者美蘇還在冷戰時期,所以美國有意與中國靠攏可以理解,並部分開放了對中國武器的出口,使我們得到了很多我們還沒有的軍事裝備。這個時期也是為我們大量吸收和研究世界裝備打下了重要基礎,目前我國能夠自行設計製造炮位雷達。





太極寄暢


中國不僅擁有世界最先進的炮位偵察雷達,而且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和美國同時擁有自主研發遠程、中程、近程和各種探測體制的全套反炮兵雷達技術。中國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開始接觸反炮兵雷達領域,但我們的發展速度特別快,中國早期的近程反炮兵雷達是從英國進口的辛柏林炮位偵測雷達,1984年我國花了十幾萬美元從英國進口了兩部該雷達。其中一部

雷達部署到了老山前線,直接引導我軍炮兵打得越軍很是狼狽。

辛柏林是一種近程炮兵偵察雷達,是80年代北約國家大量裝備的輕型炮兵雷達。對82毫米迫擊炮的探測距離可達10公里,對120毫米迫擊炮的探測距離可達14公里。通過探測敵迫擊炮的彈道並進行解算,就可以精確判斷出敵軍迫擊炮或輕型火炮陣地的位置,從而引導我軍火炮進行反擊。

中國在1987年花費6200萬美元從美國進口了4部AN/TPQ-37遠程炮兵偵察雷達,每部雷達的造價高達1550萬美元,這是個大手筆,因為當年中國的外匯儲備也不到30億美元。而中國在1984年6月從美國進口24架黑鷹運輸直升機,合同總價才1.5億美元,單價僅為600萬美元。

AN/TPQ-37雷達是一種集團軍以上級別的遠程炮兵偵察雷達,該雷達對我軍152毫米加榴炮的偵察距離達27公里以上,捕捉概率95%以上,定位精度54米,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最先進遠程炮兵雷達。印度軍隊也從美國引進過該型雷達,不過要到2006年以後的事情了。

中國還在90年代通過某種途徑引進過美國的AN/TPQ-36中程炮兵偵察雷達。這樣,中國先後從西方引進三種最先進的近程、中程和遠程炮兵雷達。在90年代摸透了這幾種雷達的技能,開始自主研發國產雷達。

中國在辛柏林雷達基礎上研發了國產371型近程雷達,用於旅屬或團屬炮兵的近程炮兵偵察,隨後又研發成功BL904型中程炮位偵查雷達,選用相控陣體制,性能超越了美製AN/TPQ-36雷達。在90年代末,中國開始研製SLC-2遠程相控陣炮位偵察雷達,使用了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功能全面超過美製的AN/TPQ-37雷達。中國研製的這三種國產炮兵雷達,構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遠中近程相結合的炮兵偵察雷達體系,達到國際最領先水平。


科羅廖夫


炮位偵察雷達顧名思義,是用於偵查炮位的一款雷達。美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擁有了這款雷達,當時我們並沒有這個雷達,美國當時裝配的就是耳熟能詳的AN/TPQ-37雷達是在七十年代研製成功的,是世界上第一種能夠探測距離足夠遠的火炮位置的雷達。1981年就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也在陸陸續續的進行裝配部隊,很快的1984年美軍就已經全部裝配,當時主要適用於偵查很多陣地實施射擊的火炮、火箭炮甚至是導彈陣地的具體的位置。

現在中國也是有偵察火炮雷達的,有意思的是,在我們接觸這款雷達的是美國給我們的,當時正好正值我國與美國處在蜜月期,美國給中國進口了幾套偵察火炮雷達,當我們接觸後發現這個是很有用的,但是購買沒有主動權,一直在努力國產化,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已經有了多款的炮位偵察雷達。並且有很多客戶願意購買我們的雷達。

現在我們最出色的炮位偵察雷達是中電14炮位雷達,它是在眾多類型的雷達中脫穎而出,原因是它具備足夠優秀的性能,在東南亞某個的政府軍利用我國的中電14炮位雷達鎖定了叛軍火炮的位置並進行全覆蓋的火力打擊,使得這個盤踞多年的叛軍得以剿滅。直接顯示出我國科技實力和這款雷達的優秀性能。為此深受國際的好評,也因此獲得大量的訂單。

我國一直遵循著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把別人優秀的部分學到手,再添加自己的想法以此獲得更好的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