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嗎?

春春的天天


首先,我們要區分

開口說話學會說話

據統計顯示,7-12個月大的寶寶就可能清晰發出ba,ma等聲音,這時我們認為寶寶開始開口說話。

18個月-24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能講出含有幾個詞語的句子,並且能理解這些句子的含義,而不是單純的模仿大人們的發音。這時我們認為寶寶開始學會說話。

目前並沒有研究表明智商與開口說話的年齡有直接關係。“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是謠傳。

但是早學會說話(可以講句子)的孩子相比其他同齡人可能更有優勢。有研究發現,早學會說話的孩子在上小學後,在語言測試(口語、寫作)中表現更好,相反的,那些學會說話較晚的孩子表現較差。同時,對大腦神經元活動的監測也發現,早學會說話的孩子與語言相關的大腦部位也更活躍。除此以外,晚學會說話的孩子患閱讀障礙或語言障礙的風險更高。

(圖自iStock)

孩子學會說話的時間太晚可能與聽覺障礙有關,哪怕是輕微的聽力損傷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晚說話還有可能是自閉症與阿斯伯格症等發育問題的表現。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孩子的語言學習落後於正常的孩子呢?

一般來說,18個月大的寶寶應該至少能講20個詞語,而24個月大的寶寶應該至少掌握了100個詞語並且開始學會使用短句。如果家裡的寶寶沒達到這樣的標準,家長可以引起重視。

如果寶寶還同時有這些表現:

1. 有相關語言障礙的家族病史

2. 不懂得模仿大人的發音

3. 無法和其他同齡人一起玩耍(缺乏社交能力)

4. 日常交流中缺乏肢體語言

我們建議您及時找兒科醫生尋求更專業的諮詢,及早找出孩子晚學會說話的原因並接受幫助。


歡迎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全網超過 400 萬用戶信賴,專業 的親子育兒心理社區,陪伴你和寶寶幸福成長。


家有寶寶學心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不是特殊原因的話,是沒有這個因果關係的。實際上,很多因素會導致孩子說話晚,比如爺爺奶奶帶孩子,就往往比父母帶孩子要晚1-2個月說話。

這對於後期孩子以及長大後的智商是沒什麼影響的。

智商有天生的部分,有後天學習的部分。

天生的部分有遺傳因素,也有孩子的飲食、營養等狀況。小時候注意母乳餵養,換輔食後注意增加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後天呢,主要靠孩子多去外界和別人家孩子接觸。多去接觸大自然。

老外們養孩子的習慣,往往還順帶養只大狗,這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以及孩子的成長髮育都是有利的,各位年輕爸媽不妨嘗試下。

最後孩子可以多給TA聽聽音樂、英文、唐詩等,有助於開口。父母陪伴的時間也要儘量足。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1929年的哪個文章?願聞其詳。

關於說話晚有很多謠言和誤區:

1.貴人語遲?

寶寶說話晚時,爸爸媽媽常會用這兩個成語來安慰自己。很多爸爸媽媽眼見著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沒開口說話,也不怎麼擔心。

可事實上,如果寶寶在2歲時還不能開口說話,我們就應該懷疑寶寶是否語言發育遲緩了。


在這些寶寶中,雖然有一部分會在3~4歲時逐漸趕上,但也有約一半的寶寶在語言方面會一直落後於正常寶寶,除此之外,不僅僅是語言上,寶寶在認知、讀寫能力、行為和精神問題上也潛藏著問題。


因此,當爸爸媽媽發現寶寶語言落後時,一定要重視,及時進行合理的干預,不要耽誤了寶寶語言訓練的最好時期。

2.看視頻早教學說話?

現在市面上針對寶寶學說話的教育類節目越來越多,爸爸媽媽在教寶寶說話時也愛用早教節目,覺得早教節目中的普通話、英語發音比爸爸媽媽的更標準,讓寶寶跟著早教節目學,爸爸媽媽也可以更省心。

但是爸爸媽媽知道嗎,寶寶學說話不僅僅是學習標準的發音,更是學習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學習情緒和情感的表達等。

因此,寶寶學說話最好在生活環境中進行,從與生活相關的言語開始表達,這樣,寶寶才能逐漸學會用語言來表達和交流。

說到這裡,杏媽再多說一句,不管從什麼角度考慮,都不建議2歲前的寶寶接觸電子設備,2歲以後的寶寶也應該儘量減少電子設備的使用時長。


3.逼寶寶說話?

寶寶學說話可不是被逼出來的。在寶寶還沒有準備好時,爸爸媽媽的威逼利誘只能是徒勞。在教寶寶說話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多些耐心,多引導、多重複。在愉快的氛圍下,讓寶寶積極表達,勇敢地說出來。

“逼寶寶說話”只會給寶寶帶來壓力和反感,所以爸爸媽媽在與寶寶對話時,寶寶若確實不能說出來,那就需要爸爸媽媽繼續溫柔地多引導,給寶寶作出正確的示範。


4.認卡片、聽兒歌、講故事?

很多爸爸媽媽都在使用“認卡片、聽兒歌、講故事”的方法教寶寶說話,但這些真的不是教寶寶說話的好方法。


寶寶學說話不僅僅是“認聲音、學發音”,而是要對由聲音所表達的意思有概念。


卡片上的圖只是物體形象的平面展示,與真實的物體相差太多。寶寶通過圖片認物體和真實地去接觸到這個物體所產生的認知是截然不同的。


聽兒歌也許可以培養寶寶的樂感,但是要想指望寶寶通過聽兒歌能學說話,還是放棄吧,你學英語的時候是通過聽英文歌曲學的嗎?顯然不是。


講故事更多的是培養寶寶的傾聽能力,以及與爸爸媽媽之間的親子互動關係。在寶寶剛開始學習說話時,由於對故事內容不夠理解,寶寶只愛一個故事翻來覆去地講。

寶寶學說話,還是應該在生活中,圍繞生活的事件進行。


兒科醫生鮑秀蘭


我們常聽老輩人這樣說:“誰誰家孩子都四五歲了,還不會說話,別看不會說,心裡什麼都懂,這樣的孩子可聰明呢!”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還不會說話,他的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啞巴,直到9歲說話還不流利,這樣一個孩子卻創造了科學的奇蹟。這個例子似乎也在印證老人的觀點。那麼孩子說話晚就是聰明嗎?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其實,孩子說話早晚和智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有的孩子說話很早,但也很聰明,有的孩子說話很晚,智力也沒有明顯的與眾不同。不能根據說話早晚來判斷智力高低。


一般情況下,女孩整體比男孩說話要早一些。不過,每個孩子的個體情況還有差異,說話早晚也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八個月就能說比較簡單的詞彙,語言學習能力也比較強,不到一歲就能用一些簡單的句子和爸爸媽媽交流了。也有一些小孩智力沒有問題,發育也很正常,但三四歲才會說話,甚至更晚。


如果不是智力問題,那麼孩子說話晚的原因通常有如下幾個:第一,父母與孩子交流比較少,沒有建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第二,小孩學習語言是有過程的,第一階段是語音,也就是要學會正確發音及稱呼;第二階段是懂話,能語言與現實的東西或者行為聯繫起來;最後一個階段才是表達,就是用自己的話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孩子的理解學習能力不同,從第一階段到最有一個階段所需的時間不一樣也就不足為奇了。


所以,為了孩子有更好的語言能力,爸爸媽媽們不妨多拿出時間和寶寶交流,哪怕只是咿咿呀呀,那也是寶寶在學習進步的表現。


三聯中讀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般來說,智商可以去醫院檢測,有2種:

1、篩查性測試。相對比較簡單、快速、經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篩查出寶寶有沒有發育或智力方面的問題。

目前我國普遍採用丹佛智能篩選測驗,能在早期及時發現寶寶有沒有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

2、診斷性測驗。需要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來做。

爸媽可以通過這5類情況觀察寶寶的發育情況,來判斷寶寶的智商情況:

1、 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

2、 就語言能力而言,寶寶發育正常、智商高的標準是1個月時喉嚨裡能發出輕微聲音,4個月時會咿咿呀呀,7個月時會無意識喊爸媽、聽到自己名字時也會有反應,10-12個月時會說歡迎、再見以及有意識喊爸爸、媽媽。18個月時會說單字,24個月時會唱兩句兒歌,36個月時會說連貫的長句子。

所以,並不是說越晚說話智商就越高。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我的確知道一些智商高的孩子說話很晚,其中不乏歷史名人。

大家可能總會首先想到愛因斯坦,但實際上中國也有這樣的人物:他不是科學家,卻是一個全才,這就是明朝的王陽明。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就是不會打仗的書生不是一個好的哲學家。

王陽明是明朝罕見的非常懂軍事的讀書人。他對佛教、道教等三教九流都有很深入的研究。

可是這麼一個偉大的聖人,在他年幼的時候幾乎不怎麼說話。直到四五歲的時候,突然從嘴裡蹦出一句詩,立刻被家人驚為天才。

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其實像王陽明這些人小時候,一直在主動吸收和消化周圍的語言信息,只不過深度的消化需要時間,所以給人“大器晚成”的感覺。

當然反過來講,如果一些孩子能夠鸚鵡學舌,將大人講的話倒背如流,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可能是聰明的面孔、笨肚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還需要區分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智商。智慧是智力的軟件,智商是智力的硬件。

那些遲遲不說話的孩子,可能具有的是更高的智慧,而那些早早說話的孩子,除了性格外向之外,智商可能也挺高。但說話是否早,和智商高低沒有絕對關係。

就像愛因斯坦那樣,也許他們說話很遲,可能是個性相對內向敏感,所以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理解大人們在說什麼。

但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急於表現,於是就容易出現說話鸚鵡學舌的現象。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那些從小就口若懸河的孩子,說出來的東西,很少有值得大人深思的。

所以總的來說,智商是智力的一種表徵,而智力高的孩子,不一定說話都晚。這和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是否喜歡錶達,可能更有關係。


鎂客網



當然不是,智商是一個人的感覺、認知、記憶、想象、理解、思維等能力綜合的反映。其中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恰恰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語言能力的發展。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如果不是生理性的因素,說話早晚和Ta的理解能力有關係,理解別人的意思,會促進TA的語言能力,說話可能還會比別人早一些。


什麼因素會影響孩子說話早晚呢?

一般來說,有遺傳和環境兩種因素決定。說話早的孩子一方面可能遺傳了父母,另一方面可能生活在一個“熱鬧”的家庭裡。在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大腦得到了充分的刺激,於是很早就學會了說話。

需要說明的是,兩歲之前孩子的表現不能代表成年之後的語言能力。而且,2歲之前孩子的語言能力並不體現在表達上,而是體現在理解能力上。所以,說話晚的孩子不一定將來語言能力弱,智商高的孩子也未必說話晚。


超級育兒師蘭海


說實話,智商的高低與說話早晚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而是與遺傳和個體自身發育的早晚有關。

人們常說:“貴人語遲。”很多人理解為有成就的人小時候說話晚,還會舉出如王陽明5歲還不會說話,愛因斯坦也是3歲多才會說話等例子。

其實,首先這句話裡面所涉及的語遲並非是指他們小時候學會說話的時間晚,而是指這些人平時說話會比別人慢,

這是因為他們更喜歡經過思考之後才把話說出口,而不是想到就說,更不會沒經過大腦就直接說出口。

同時,我們要明白,這些名人之所以說話晚被人們津津樂道,大多不過是人們為了增加他們偉人身上的傳奇色彩而進行了添油加醋的描繪罷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巨人所矚目,並不是因為他們說話晚,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很出色,而且很執著,加上各種偶然與必然因素的共同作用,才會促成他們的不一般。

反過來說,除了這些說話晚的偉人,還有很多其他的偉人,他們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但他們為什麼沒有被指出這一點?很明顯,那是因為他們開口說話的時間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難道我們會因為他們說話和普通人一樣就否認他們智商超群,能力出眾嗎?

由此可見,不要因為偉人或是名人身上一個比較不同尋常的特徵,就歸結為是他們成功的因素,其實,大多數時候,他們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因為聰明,而是因為努力,外加一點點運氣。


親子溝通如何說: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親子溝通如何說


說個自己的例子。我比妹妹大不到2歲。小時候,妹妹已經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簡單的字詞了(不到1歲),我還不會說話。父母以為我是啞巴(爺爺奶奶是姨表兄妹,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理解能力沒問題,只是不會說話而已。突然有一天,媽媽在廚房做飯,聽到我對小夥伴一字一句地說:快聽,你媽叫你回家吃飯呢。吐字清晰,表述完整。語言背後的意義更是超越了同齡的小朋友(當時我家飯快熟了,我不想小夥伴在我家吃飯,才找藉口支走她)。

當然以上全是大人轉述。

我自己的孩子,說話也是正常偏晚(可能是男孩的緣故),但是吐字清楚,表達完整。沒有經歷大舌頭之類的娃娃音階段。

總結:遺傳因素佔比大。


經濟圈外圍女


雖然有各種研究證明,我還是覺得說話早晚和智商沒多大關係。個人覺得說話早晚可能和性格有一定關係。

我家兩寶,大寶過一週歲就基本上會說話了,一週三個月左右差不多可以說全,屬於話癆那種每天說個不停,性格活潑開朗。目前讀中學,老師普遍反應智商屬於中上,記憶力強。

小寶屬於說話較晚的,性格比較文靜屬於聽的多說的少的那種。過一週歲會說,爸爸、媽媽、哥哥其他不會,然後就止步不前了,怎麼引導都沒有想說的慾望。快到兩週歲才開始說其他詞,他遲遲不開口,當時覺得急死了。等他會說後,發現以前經常給他說的兒歌、唐詩什麼的他都可以背出。新的唐詩一般複述兩三遍就可以記得,記憶很好,反應能力也很快。目前上幼兒園,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都不錯,同齡孩子裡也算的上佼佼者。

所以我覺得這兩者沒多大關係,說的晚可能與家長和他交流的太少有關係。現在家長都沉迷遊戲或手機,陪伴孩子時間短和他說的太少了錯過了他的語言發育敏感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