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屢次向俄兜售“中國威脅論”,意欲何為?

李靜雅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20日表示,美將退出《中導條約》,並指責俄方長期違反該條約。隨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約翰•博爾頓22日就緊接著開啟了俄羅斯和外高加索之行。訪俄期間,俄外交消息人士向媒體透露,博爾頓試圖在會談中說明美國對中國經濟和軍事政治領域的意見,但遭到俄方回絕。而在26日,博爾頓訪問格魯吉亞期間接受採訪時再次表示,中國導彈可以威脅到俄羅斯的“心臟地區”,美國希望與俄羅斯一同就中國軍事活動進行戰略對話。

博爾頓此次訪問的核心話題和重點之一就是與俄方就《中導條約》的有關事宜進行溝通。1987年美蘇兩國領導人簽訂《中導條約》,旨在維持兩國戰略平衡,緩解冷戰緊張局勢。但中國並非《中導條約》的締約國,卻在此次博爾頓的出訪行程中屢被提及。博爾頓稱,中國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彈道導彈是不符合《中導條約》的。而美國也有聲音認為,中國利用非締約方身份,不斷髮展本國軍事設備,擴充導彈庫,威脅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利益。

因此,從結果上來看,《中導條約》已經不僅僅只是雙邊戰略穩定文件,其背後的利益角逐已經延伸至亞太地區。特朗普上臺後追求的“美國優先”、再造美國霸權地位與美國軍事力量的絕對優勢逐步喪失形成反差。按照俄科學院遠東所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的說法,中國在精確制導導彈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部署中程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去年底美國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美國將中國和俄羅斯同時定性為“競爭對手”。中美兩國的競爭越來越不侷限於經貿領域,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有能力在軍事技術和軍隊現代化上投入更多,這也是為什麼博爾頓作為對華鷹派代表,主推退出現有《中導條約》,同時美國又以中國入夥為條件,希望簽訂新的協議。

但美方拋出的“中國威脅論”俄方卻沒有伸手接住,反而在官媒上“避嫌”。特朗普雖然曾多次表現出對普京的讚賞,但俄始終處於美製裁之下,兩國關係也始終沒有出現實質性好轉,美外交上所表現出的善變反覆和孤立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消耗美國的國際信譽。與之相比的是,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範圍和深度擴大,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升溫。因此,對俄來說,此時以中國為代價達成俄美交易顯然是場極不“划算”的買賣。

博爾頓儘管知道現在兜售“中國威脅論”,對於改變俄現有外交政策方向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但一方面,美中期選舉在即,在中美貿易摩擦僵持背景下,顯示出對華強硬是選舉造勢的需要。另一方面,俄羅斯歷來是地緣政治大國,“中國威脅論”始終未曾在俄銷聲匿跡,即使不能立刻產生殺傷力,但也要埋下一顆懷疑的種子。因此對於中俄兩國,避免美國從中挑撥,不斷加強溝通機制,保持互通有無和深入互信是非常必要的。(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