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區塊鏈,是方向還是陷阱?

“國內能源行業其實根本不需要區塊鏈,就是添亂。”能源區塊鏈實驗聯合創始人曹寅頗為無奈。

要知道,能源區塊鏈實驗室是國內乃至世界上第一家以“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命名的公司,經過兩年多的探索,曾經信心滿滿的曹寅如今也不得不向現實妥協。

區塊鏈:變革能源交易

2016年4月的一天,兩名布魯克林居通過使用以太坊區塊鏈直接完成了一筆能源買賣交易。

能源区块链,是方向还是陷阱?

上述這個由LO3Energy和區塊鏈技術開發企業ConsenSys共同發起的名為TransActive Grid的項目,成為日後被廣泛引用的區塊鏈在能源領域應用的典範。同時這個項目也是最早被中國報道的能源區塊鏈項目。

接下來行業就很熱鬧了:

同年5月,全球第一個以區塊鏈作為工具實現能源互聯網的能源區塊鏈實驗在中國成立。

同年6月,英國倫敦舉行“事物鏈物聯網,區塊鏈和安全會議”,許多公司、非盈利組織和聯盟熱切探討區塊鏈如何被用以追蹤全球的太陽能生產。

同年8月,歐洲的一家非營利性組織DECENT創始人Matej Michalko開始佈道區塊鏈如何用於點對點的能源交換、保護能源消耗數據的安全和可信任的管理等。

同一年,高盛發佈了《區塊鏈從理論走向實踐》報告,側面對能源區塊鏈的熱潮做了說明。

報告指出了現有的電力市場弊端:電力收入被巨頭壟斷、大型電站遠離市區,長距離輸電造成損耗、電價節節攀升。

高盛認為,隨著智能電錶/裝備、可再生能源和儲存技術發展,現有的電力市場格局有望被打破,消費者已經開始尋求通過自產能源和/或基於儲存解決方案的能源套利來直接參與能源購買決策。而區塊鏈可以促進這些電網新資源的發展,最終創造一個更加去中心化的電網,在這個網絡中,電力用戶也是電力生產者,他們在電力市場上互相直接進行分佈式能源交易。

這確實是很有意思且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分佈式能源生產者自動在區塊鏈網絡上廣播盈餘電量及其持續時間的相關信息,其他用戶根據能源需求進行自動響應。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可以自行協商價格,完成能源交易。

在報告中,高盛也描述了能源區塊鏈的廣闊市場空間,高盛表示,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能源市場,預計將在2030年為美國消費者帶來25-70億美元的電力收入。

一場能源革命,似乎一觸即發。

是陷阱還是機會?

進入2017年,區塊鏈一下子被推向高潮,據統計,這一年,能源行業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投入已經超過3億美元。

在與其中的一些項目接觸中,巴比特發現項目的進展並非那麼順利。

比如有些項目創始團隊是一幫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毫無能源行業的積累,完全憑一腔熱情殺入這個領域。項目一開始是基於國內的某一條據說融合了比特幣和以太坊雙重能力的公鏈項目做上層應用開發。然而,弔詭的是,該項目不久就放棄了這條鏈轉而自行開發公鏈,招致社區用戶的強烈不滿。

在項目融資後的一段時間,按照常規套路,就是要踏實做事了——密集發新聞。

比如“我們今天獲得XXXX的戰略投資”、“我們要進軍東南亞市場”、“我們XXX銀行建立了合作關係”、“我們在泰國參與了XXX的合作項目”、“我們與泰國頂尖高校合作建立了區塊鏈實驗室”、“我們與亞太其他院校、孵化器共建亞太區塊鏈聯盟”、“我們與國內頂尖XXX發電集團全球研發中心合作搭建了微電網項目”……

嗯,確實在做事,不過要想知道具體落地情況如何,恐怕要費一番周折了。

白皮書描繪的藍圖通常是越有想象力越好,翻譯成白話就是:儘量不落地。比如該項目在白皮書中的路線圖規劃中表示:預計在 2018年底在各地完成累計XXX兆瓦規模的XXX社區。

有用戶算了一筆賬,如此高的電能對應的儲能設備投入需要7500萬$,對於一個新生的項目,去哪裡募集這麼多錢?

再加上,區塊鏈經過2017年的瘋狂之後,2018年二級市場進入大熊市,項目方募來的資金縮水嚴重,上述計劃幾乎是無法實現的。面對跌跌不休即將歸零的幣價,投資者更是怨聲載道。

能源区块链,是方向还是陷阱?

這只是眾多能源區塊鏈項目的一個縮影,如果說是整體市場環境影響了項目的進程,那麼區塊鏈用於能源領域,這個方向是否正確呢?

實際上,能源區塊鏈實驗室是全球第一批做能源區塊鏈的,對於裡面的坑和貓膩看得很清楚。曹寅認為,做區塊鏈,一定要從問題出發,不能沒有問題創造問題。

“區塊鏈的意義是什麼?是分佈式或者說去中心化、多中心化的信任體系,但在能源行業面臨的情況在於,不可能分佈式,不可能去中心化。分佈式生產可以,但是清結算這個東西肯定是中心化的。不管是因為體制原因,還是因為技術原因,以及基礎設施原因,它都是天然中心化的。而且能源行業是個很典型的規模效應行業,規模越大越便宜,它的這個規模經濟成本的邊界很大很大,不像有些行業稍微大一點就碰到了規模經濟不效益,然後就必須要去分散,要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從規模經濟效益的角度說,能源行業的規模經濟效應是相當明顯的,用中心化管理成本其實越低。”

即使可以做到去中心化售電,但稅怎麼收?

我們平常繳的電費,裡面其實是包含了各種稅和費的,比如三峽電站的三峽基金。如果去中心化電力交易,電費和稅誰來收?而且普通的老百姓根部不關心電是否來自火力發電還是清潔能源,只是關心電費怎麼才能最便宜。用區塊鏈買的電,反而更貴。

所以,電力的交易必須要歸集在一起,交易、支付、清結算要統一

“電網絡全是國家所有的,你用了別人的高速公路,還想著要把別人中心化的清結算和支付給去掉?”

至於說區塊鏈用於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資產證券化,曹寅認為,要確保有收益才行。而現在的分佈式光伏收益非常糟糕,國家的補貼在降,而且分佈式光伏的運維成本又非常高,還有很產權上的、政策上的、技術上的不確定性

“這種東西它本來就是一個不掙錢的東西,你還要把它資產證券化,誰來買單?”

目前,看透了的曹寅早已從能源區塊鏈這個方向抽身,以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合夥人的身份投入到“數字國家”這一瘋狂的計劃中之中。

而在他身後,更多的創業者前赴後繼,繼續在能源區塊鏈這條道路上無畏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