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11年,行程69億公里,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與地球失去聯繫

飛行11年,行程69億公里,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與地球失去聯繫

【ALENG 自媒體】11月2日早間專稿,過去的一週,對於美國宇航局(NASA)來說,是悲傷的一週。由於燃料耗盡,在太空中執行觀測任務達9年之久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被宣佈結束任務,開普勒團隊在向望遠鏡發送了最後一條關閉所有儀器和設備的指令後,將不再試圖與其聯繫。時隔兩天,就在萬聖節的前夕,當孩子們提著南瓜燈四處搗亂的時候,美國宇航局的另外一個傑出的探測器黎明號探測器也在燃料耗盡之後,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據NASA官網報道,由於黎明號探測器沒有在預定的10月31日和11月1日兩個窗口期內,與NASA的深空網絡取得聯繫,在排除了可能導致通信故障的其他原因後,黎明號任務團隊得出一致結論:由於燃料耗盡,美國宇航局將永遠失去與黎明號的聯繫。

飛行11年,行程69億公里,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與地球失去聯繫

黎明號拍攝的灶神星

黎明號於2007年9月27日發射升空,任務的目標是探測小行星帶中的兩個最大物體穀神星和灶神星。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中間,其中游蕩的小行星都是太陽系形成早期遺留下來的物質,因此,該任務被取名為“黎明”,寓意尋找太陽系早期歷史的重要信息。黎明號是第一個在太空中圍繞兩個目標進行探測的飛行器。2011年,在飛行4年時間之後,黎明號抵達灶神星軌道,2012年9月,在完成對灶神星的探測任務之後,黎明號開始飛往穀神星,並於2015年3月6日進入穀神星軌道,一直研究至今。

在長達11年,行程69億公里的太空飛行中,黎明號探測器先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成果。對灶神星的探測結果表明,這個小行星帶的第二大物體擁有一個鐵質核心,表面坑坑窪窪,佈滿了隕石坑,其中一座高聳的山峰如此之大,竟然是地球上珠穆朗瑪峰的2倍。對穀神星的研究顯示,作為小行星帶中最大的物體,穀神星的表面要比灶神星有趣得多,其中有很多冰火山,不過它們噴發的不是熔岩,而是鹹水和泥漿,表明穀神星地下可能擁有一個儲量不菲的鹹水海洋。另外,黎明號還在穀神星上發現了著名的神秘白色亮點,對於其性質和成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飛行11年,行程69億公里,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與地球失去聯繫

黎明號拍攝的穀神星

今年6月份,黎明號任務團隊已經預計到最後分別的時刻即將來臨,為了讓黎明號發揮餘熱,他們將黎明號的軌道降到最低,該軌道最低時,距離穀神星大約35公里,從而能夠提供超高分辨率的穀神星表面細節。目前,最後的數據已經全部被收集,等待科學家研究。

由於擔心穀神星表面可能會存在某種形式的生命狀態,美國宇航局要求黎明號任務團隊要確保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黎明號不會墜落在穀神星表面。按照這個要求,黎明號任務團隊也已經找到了一個最佳的軌道,使得黎明號即使在燃料耗盡之後,也能夠確保在未來50年內始終圍繞穀神星運行而不會墜落在其表面。

飛行11年,行程69億公里,美國宇航局黎明號探測器與地球失去聯繫

黎明號任務雖然已經終結,但是其收集的海量數據卻成為科學研究的珍貴資料。“從其他方面講,黎明號的遺產才剛剛開始,”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Carol Raymond說。“黎明號收集的數據集對於深入研究行星如何生長和分化,以及生命在我們的太陽系中何時何地形成具有重大意義。“

再見,黎明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