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我市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讯(黄子鉴)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市自2017 年起,通过“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594 万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高位推进抓重点。我市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十三五”期间的明星工程,从三个重点方面抓好工作:一是科学设计内容。严格督促各项目县科学合理地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协调推进土地平整、灌排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要求。二是强化工程监管。梳理和规范项目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实现项目建设管理精细化。及时公开、公示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等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明察暗访监督工程质量,严把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关。三是健全管护机制。要求各项目区在竣工验收后,及时移交使用人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做好登记造册。严格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和管护经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有人管、管得好,使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能长久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

齐心协力攻难点。2017 年是我市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一年,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定的难题:一是土地流转率低,土地平整难。有的村民出于对自家土地的保护和对政策的不够了解,不愿意土地流转,更不愿意打乱原有的土地边界实施田块平整。二是建设过程中生态保护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当地村民提出过度硬化机耕道和排水沟、机耕道加宽和填塘等要求,一定程度上对农田生态造成了破坏。三是资金短缺导致部分项目区建设标准不高。我市部分项目区属于山区,土地平整工程压力较大,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六大工程全部实施下来,亩均3000 元的投入仍显不足,导致部分项目区建设标准不高。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市积极采取各种办法攻克难关。乐平市在各项目区乡镇成立了二级项目部,明确了二级法人。通过乡镇和村委会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极大地提高了项目区土地流转率,为土地平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浮梁县在高标准农田设计及过程中多次与老百姓积极协调,尽可能减少了建设工程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再接再厉创亮点。在今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中,我市将继续积极践行省委、省政府“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的工作方针,从三个方面打造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亮点:一是加大节水灌溉建设面积,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目前,农业水价改革正处在点上突破、面上布局的关键阶段,要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安装节水管道及计量设备,使我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因地制宜,统筹打造一批稻田综合种养基地,蔬菜瓜果、中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三是打造精品示范农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大市、县两级资金统筹,打造精品示范农田。同时推进将精品示范农田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建设一批田园综合体,实现农田标准化、道路通达化、庭院绿色化,加快引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来源:

景德镇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