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要谈清代的出版业,必须分为两个时期来谈。其先是传统的出版业,即自残唐五代逐渐发展而来的刻书业;其二则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逐渐发展的出版业。

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监本

传统的刻书业,简单可分为官刻、家刻和坊刻。官刻是由政府组织的,如北京国子监即组织刻印“十三经”及其注疏作为监生的教材,称“监本”,地方官府组织刻书也属于官刻本。家刻则是出自于藏书家或大学者(往往这两重身份属于同一个人)的手笔,清代大藏书家往往家中藏书以数十万卷计,他们通常会编订藏书目录,并进行刻印,如典型的杭州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等。同时,因为这些藏书家所藏多有珍本、善本,他们往往手自校雠,整理出版一些珍贵古籍,比如我们常说的“阮刻《十三经注疏》”,就是大学者阮元组织校雠刊刻的。同时,也有一些大藏书家出于保存善本的想法,组织刻印罕见的珍惜古籍,如傅增湘曾影印宋十四卷本《周易正义》。坊刻则是只出于商业目的的坊间私人刻书,这主要由书商主持,明清时期重要的出版地有四川(所谓蜀本)、福建(闽本),值得一提的是,自五代发展而来的建阳刻书业到明清时期特别发达。

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建阳庵山

以上三种刻书出版比较起来,官刻本、家刻本因为财力雄厚(藏书家多富有),且有能力组织起一批学者参与刻书,一般质量较高,其中家刻本学术价值尤高(一则官刻本有诸多制约,二则清代江浙文教确实发达,学者水平很高,此可由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江浙两省贡献最多得见)。

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阮元

近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学习西方,早在西人来华即有,如洪秀全早年读到的基督教小册子之类,即是西方传教士及其中国助手印行的宣传品。但是大规模的刻印西书还当提到洋务运动,之后戊戌变法等等,凡政治运动或改革均要依赖于出版业,西学东渐的逐步加深也是伴随着出版业逐渐发达而来,这一点不待详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出版业不仅仅关注泰西学问及习俗。一些受众更广的闲书因为市场需求也被广泛刻印,而进入民国之后大量古籍也纷纷被整理成合集出版,如《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等等。

参考文献:

1.林拓:《福建刻书业与区域文化格局关系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萧一山:《清代通史》

3.傅增湘:《藏园图书经眼录》

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华 兴 春 秋

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清代图书出版有着怎样的过程?为何真正意义上的出版业起自西方?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郁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