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为船渡生死海

佛说:“佛灭度后以什么为师?”是以戒为师,如暗遇明。所以说佛灭度后,要以什么为师呢?是要以戒为师,只要以戒为师,就如同暗遇到明。大家想想看:如果这个地方全部都是暗,有人叫我们怎么走,或怎么往前去冲,但是我们根本不知道怎么走啊?怎么往前冲?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要怎么走,怎么往前冲。但是如果这时候,突然间一盏灯光亮起来,那我们就知道要怎么走了。

以戒为师就是像这样子,佛灭度以后,佛弟子不知道要听什么老师,来教导怎么走的时候,就是以这个戒灯来当老师。也就是说戒如同明灯一样的,指引我们朝这个方向去修行。

所以菩萨戒是一切佛的本源、菩萨的根本。菩萨戒同时具有消极面跟积极面的作用,从消极面来看,它是防非止过。什么叫防非止过呢?意思就是说,我们有可能会作错的事情,它就把我们先预防了,让我们不要去作,这些我们有可能会犯到的过失,它也遮止我们不要去作。

菩萨戒里面,它并不是单单是防非止过,仍有积极面,但是声闻戒纯粹是防非止过。菩萨戒里面,如果以《梵网经》来讲,就只有十重四十八轻戒,所以菩萨戒它顶多只有几十条;但是如果以声闻戒来看的话,它就有几百条,声闻戒立戒的精神,是只有防非止过,所以它戒相规定得非常清楚,就是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地方不能去,是防非止过;但是菩萨戒除了消极面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那就是积极面。

什么样的积极面呢?就是遮止我们不得不去做,也就是说只要是善事,我们没有做的话,那我们也是犯戒。我们比如来说,如果有一个人,在偏远的小路边受了重伤。受声闻戒的人,因为他现在赶时间直接走过去,他不理会这位受伤的人,他是没有犯声闻戒的;但是如果以菩萨戒的角度来看,有人在偏远的小路边受重伤,这条路没有其他人,我们如果没有停下来救他,我们是犯了菩萨戒的。

所以菩萨戒会遮止我们,让我们不得不去做,所以菩萨戒比较殊胜呢?还是声闻戒比较殊胜呢?当然是菩萨戒!也就是说,菩萨戒主要是戒这个心;而声闻戒只要戒身行跟口行。菩萨是戒这个心,我们这个心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心的起心动念都是善的、都是清净的。所以我们学戒的目的、概念跟过程,是要先从外到内、从身到心,然后从除三毒,三毒就是贪瞋痴,去掉一些攀缘心,然后我们远离一些的过失,让身跟心能够安定,然后就慢慢地,从过程就引发出一些智慧,最后就圆成佛道。

所以在《华严经》里面说,戒是无上菩提本,也就是说戒是无上菩提的根本。所以经文也提到:【入佛法海,信为根本;度生死河,戒为船筏。】入佛法这个大海,是要以信为根本的,如果我们没有信心,是进不了佛法这个大海;但是我们要度我们过生死河,是要以戒为船筏的。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生死河那么的长,我们必须以戒来当作我们的船筏,才能够到达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