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這個貧困縣,用“5分錢工程”解決了三大難題……

他山之石|这个贫困县,用“5分钱工程”解决了三大难题……

西安扶貧開發

政策 經驗 交流 學習

“遠看山清水秀,近看牛屎成堆”,是一些偏遠貧困村寨環境的寫照。村寨人居環境,涉及居住分佈、基礎設施、運行機制和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整治提升可謂“老大難”。近日,記者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西疇縣採訪時發現,由於實施了“5分錢工程”,貧困村同樣能做到乾淨整潔,隨著脫貧摘帽,變成各族群眾的美麗幸福家園。

記者瞭解到,雲南省正在貧困戶中深入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活動,把源於西疇縣的“5分錢工程”作為基層“六小創新”之一在全省推廣。西疇縣委書記蔣俊介紹,群眾每天出5分錢,產生三重效益——村寨整潔了,貧困戶家門口就業了,村民自治多了個載體。到底啥是“5分錢工程”?它在貧困山區能否長效化、鋪得開?

村寨變乾淨,惠及貧困戶

村民每人每天出5分錢,加上縣財政補助,聘請貧困戶當保潔員

深秋時節,西疇縣柏林鄉雲霧繚繞,宛如仙境,這個鄉一年有八成時間都籠罩在濃霧裡。“我們這裡幾乎全是山,生態好霧才大。”鄉長唐根洪笑著話鋒一轉,“不過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57戶、2000多人,今年脫貧出列才是最操心的事。”走進柏林村委會老克田小組,儘管44戶人家居住分散,高低錯落,但無論公共道路還是農家院,都打理得乾乾淨淨。小組長王仕春語含自豪:“環境衛生好,人的心情才好。”

2013年,在縣裡部門幫扶下,村裡投資30多萬元,修通了3裡進村水泥路。路來之不易,怎麼管好?3個村幹部把村民分成3組,輪流打掃。後來群眾說,大家打工掙錢忙,還不如湊錢請人掃。於是每戶出100元,請村民來打掃。路掃到今年初,縣裡實施“5分錢工程”,老克田改為每人每天出5分錢,一年18元,加上縣裡每月補助的300元,請村裡貧困戶杜引明清掃公共道路。至於每家的入戶路部分,“各人自掃門前雪”。

西疇縣域內山地佔到總面積的99.9%。要想富先修路,“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他們自己出工湊錢,至今年底,自然村路面硬化率可實現100%全覆蓋。鄉村公路密度是雲南省平均水平的3倍!路修好了,如何管護保潔擺在面前。

從今年初開始,西疇縣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人居環境治理,推開“5分錢工程”。自願實施這一項目的村寨,30戶以下的縣財政每月補助200元,30到50戶之間的補助300元,50戶以上的補助400元,都用於支付保潔員工資。此舉在全縣的貧困村鋪開,帶動10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截至目前,已有800多個村小組的群眾籌集保潔費100多萬元,聘請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潔員287名,縣財政投入536萬元以獎代補資金。

老克田村小組的保潔員杜引明家六口人,兩個兒子讀書,他自己出了一次車禍幹不了重活。脫貧攻堅以來,政府補助杜引明3萬元蓋起新房,上學的孩子享受每年700元的教育補助,他還擔任村裡的生態護林員,每月收入800元。對於這每月三四百元“5分錢工程”收入,杜引明也很珍惜,他和家裡人把路掃得乾乾淨淨的。杜引明越幹越有勁,去年還養了兩畝魚塘的魚。

政府重引導,村民來自治

是否實施工程,如何聘請、管理保潔員,群眾商量著來

西灑鎮壩尾村的張發梅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保潔員,丈夫突然去世,她帶著兩個孩子和婆婆住在一起。除了房子維修加固和教育補助,政府還幫扶她5000元產業資金,她買了頭牛,婆婆享受低保待遇。

西疇縣規定,“5分錢工程”的保潔員原則上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產生,安排一般貧困戶和其他村民的,必須在村裡開會確定。縣裡秉承“引導不包辦”的工作方法,是否實施“5分錢工程”,由村裡商量著來。尊重群眾意願,各村在工作推進力度上難免參差不齊。一些村幹部承認,有些村民不願出錢讓貧困戶來打掃衛生,或是覺得他們受益夠多了,或是覺得他們搞不好衛生。

興街鎮拉孩村委會實現了工程“三個全覆蓋”:村民全部繳費,全部聘用建檔立卡戶,保潔員全員“上崗”。拉孩村駐村第一書記、縣計生協會幹部儂正福介紹說,自己和村委會黨總支書記先說通了黨員幹部,然後再到村民家做工作。因為平時工作紮實,並沒有遇到多大困難。做通工作之後立規矩:要求21個保潔員每週一、五打掃衛生,早上到小組長家“點卯”,還要在微信群裡留痕跡。無故曠工3次的停發當月工資,一年累計曠工超過5次的換人。拉孩村的這套管理制度,目前正在全縣推廣。

記者發現,“5分錢工程”的落實情況和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及村幹部的威信和執行力密切相關,黨組織建設抓得好的、班子強的,幹什麼都麻利。另外,村規民約也發揮了強大約束力。村幹部和群眾反映,村裡居住太分散的、村內道路還是土路的、村裡正實施建設項目的,“5分錢工程”進展就慢。

村民出了錢,對公共衛生自然上心。多依坪村小組的高仕仙開了農家樂,她當著記者面指出,自己家背後的一條路掃得不乾淨,會影響農家樂的經營。“下次村裡開會我要反映。”她說。景德寨小組長鄔再勇說,據他觀察,公共衛生帶動了一家一戶的庭院衛生,“不整潔自己都看不順眼”。

好事開了頭,期待可持續

鄉村垃圾收集清運處理,不宜複製城鎮模式,應該土洋結合

柏林鄉的垃圾由西疇潔城綠化有限責任公司統一清運、轉運到縣裡的垃圾填埋場,而拉孩村產生的垃圾還沒有去處,暫時填進村裡的一個山凹裡。要知道,西疇屬於喀斯特地貌,漏斗形的洞穴多,易發生地下水汙染。儂正福表示,這個選址縣環保局派人來看過,沒問題。

“5分錢工程”實施後,西疇許多村小組的垃圾收集起來了,但垃圾運往何處成了問題。9個鄉鎮中,有4個和潔城公司簽了垃圾清運合同,另外的鄉鎮還在洽談中。縣財政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為了在23個貧困行政村實施好“5分錢工程”,縣級財政已投入以獎代補資金530多萬元,共投入垃圾桶、垃圾鬥、垃圾車和垃圾熱解站、堆放點等配套硬件設施資金近3000萬元,還將投入後期管理運行資金540多萬元。與4000多萬元的政府投入相比,群眾自籌的100多萬元,顯得杯水車薪。換句話說,如果所有村寨推開“5分錢工程”,貧困縣的財力能否負擔得起?

潔城公司老總褚德佑表示,“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鄉村垃圾清運機制是理想狀態,目前難點就在於“村收集”環節,因為山區居民居住分散,道路條件不同,清運成本居高不下。另外,鄉鎮垃圾堆放點選址難,縣裡的垃圾填埋場消化壓力大增。他介紹,目前公司已墊資200多萬元,修建鄉鎮垃圾堆放點;縣裡的垃圾填埋場按當初的設計使用壽命,也不到10年了。他還說,政府採購的垃圾清運設備,按企業的眼光看未必合理,各鄉鎮把清運處理交給企業,應該更划算。

目前,西疇縣的貧困人口發生率已從91%下降至3%以下。隨之而來的是,西疇農村的生活方式正在迅速變化,道路硬化幾乎覆蓋了所有村寨,沖水馬桶正在普及,傳統種植養殖業結構逐漸調整,鄉村旅遊點燃“星星之火”,這意味著,鄉村垃圾收集、汙水處理必須提上日程。更何況,目前農村的絕大多數汙水還是直接排放。多依坪的駐村幹部徐俊說,鄉村垃圾收集清運處理,不宜複製城鎮模式,應該土洋結合、因地制宜、逐步提升。“宣傳教育也很重要,如鄉村垃級先簡單分類,可以還田、焚燒腐爛無害的都不進垃圾桶,將大大降低處理成本,但這在城市也還困難。”他表示。

唐根洪說:“‘5分錢工程’開了個好頭,鄉村垃圾清潔需要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基層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西安扶貧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