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看改變!焦作,從礦區小城到區域中心

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7歲那年,焦作市誕生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的時候,焦作市這棵大樹,擁有了22個年輪。風華正茂的城市,遇上如火如荼的年代,開啟了風雲際會,時代就此波瀾壯闊。

40年,焦作,人在變。不光是因為區劃調整帶來人員大量增加,更是因為,在一輪又一輪思想大潮的盪滌中,人們的心胸在變、眼界在變、觀念在變、行動在變。

40年,焦作,地在變。不光是因為區劃調整帶來面積大幅擴張,更是因為,不斷變化的人煥發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一草一木,一樓一街,一山一水,都成了新時代這片沃土的“代言人”。

變,在哪裡?今天,我們開始探尋之旅,探尋我們曾經走過的不平凡的路,探尋我們曾經令人驕傲的付出,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理論的光輝、時代的偉大、決策的英明、行動的果敢,對於未來,更加堅定、更加清醒、更加自信、更加從容。

來吧,我們一起來,一起訴說、一起傾聽、一起思考、一起前行。


在古老的年代,山陽人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年代,焦作人不畏強暴,不屈不撓,塑造了一座不朽的歷史豐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市委、市政府帶領焦作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始終堅持以改革開放凝聚發展動力,一步步實現了從代管小市到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滄桑鉅變。

四十年,看改變!焦作,從礦區小城到區域中心


改革開放40年,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好的歷史時期,綜合實力提升幅度最大、城鄉面貌變化最快、人民群眾受惠最多。看今朝,圍繞“四城四區”的總體定位和戰略佈局,我市正在努力建設中原城市群和豫晉交界地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鄭州大都市區的門戶城市、國際知名文化旅遊城市、宜居宜業生態文明城市,打造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輻射區、康養產業發展示範區、中原經濟區先進製造業先導區。

從一個點看一座城


1945年10月,焦作第一次解放,由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太行第四專區管轄。自此,焦作市的行政區劃進行了多次調整,焦作的區劃和體制之變,無不體現著焦作發展的軌跡。其中,有幾個關鍵節點,對焦作的發展至關重要。

四十年,看改變!焦作,從礦區小城到區域中心


焦作市人民醫院老門診樓。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耀東 攝

關鍵節點一:1949年9月5日,平原省新鄉專署經請示省人民政府,將原焦作市所轄農村劃出,礦區連同市區改為焦作礦區。9月11日,省政府指令將原焦作市東、西馮封等17個行政村劃歸博愛,恩村等25個行政村劃歸修武,李封和東、西王封等礦區連同市區劃為焦作礦區並定名為“焦作礦區”,由新鄉專署直接領導。焦作礦區城區為南北長方形,面積僅2.5平方公里,人口2.85萬人。

關鍵節點二:1974年1月19日,中共河南省委決定:焦作市實行河南省、新鄉專區雙重領導。

關鍵節點三:1982年3月2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決定:焦作市為省轄市。

四十年,看改變!焦作,從礦區小城到區域中心


新華街舊貌。 陳先文 攝

關鍵節點四: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決定,將新鄉地區所轄沁陽縣、溫縣、武陟縣、濟源縣、孟縣劃歸焦作市管轄。2月25日,焦作市委、市政府召開區劃調整工作會議傳達國務院《決定》和省政府《關於調整擴大市管縣領導體制的通知》,部署交接事宜。至此,焦作市轄區範圍由兩縣四區擴大至七縣四區(解放區、中站區、馬村區和郊區),下轄12個鎮、90個鄉、23個辦事處;轄區面積6007.1平方公里,轄區人口3145271人。

四十年,看改變!焦作,從礦區小城到區域中心


東方紅廣場舊貌。 孫祺然 攝

關鍵節點五:改革開放以後,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形勢的需要,充分發揮城市的中心作用和輻射作用,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了地縣改市、以市帶縣體制的建設過程。焦作市所轄的濟源縣、沁陽縣和孟縣也分別於1988年8月、1989年9月和199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濟源市(縣級市)、沁陽市(縣級市)和孟州市(縣級市),由省直轄,委託焦作市代管。1991年2月,國務院批准市郊區改為山陽區。1997年,濟源市從焦作市劃出,由省直轄。

關鍵節點六:1999年2月26日,經省政府批准,在修武縣李萬鄉李萬村南5.27平方公里範圍內,設焦作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推動焦作經濟結構轉型升級,2010年3月,經省政府批准,將原焦作市高新技術開發區、中站區、博愛縣陽廟鎮和蘇家作鄉部分區域,武陟縣寧郭鎮和三陽鄉部分區域,修武縣高村鄉、周莊鄉部分區域,共180平方公里,成立焦作新區。2014年3月,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焦作新區更名為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至此,焦作市共轄有解放、山陽、中站、馬村4個市轄區和沁陽、孟州、溫縣、博愛、武陟、修武6個縣(市)及焦作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轄區面積4071平方公里,人口373萬人。

四十年,看改變!焦作,從礦區小城到區域中心


車站街舊貌。 陳先文 攝

四十年風雲激盪,新時代發展可期。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總書記調研河南精神為遵循,真正以新思想指導新實踐,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城市,努力建設“四個焦作”,奮力躋身全省“第一方陣”,為把焦作建設成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示範城市,在中原更加出彩中出重彩更精彩而努力奮進。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蕊 報道

1978,“只因為在電視上看了你一眼”

那一年,17歲的李志強第一次從電視上看到了世界盃,便與足球、與世界盃結下了40年的情緣,至今初心不變、熱情不減。

當時,電視機可是稀罕物件,誰家要是有一臺電視機,他家一定成為街坊鄰居的“免費影劇院”,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圍著一個十幾英寸的小屏幕,其盛況沒有經歷過的人很難想象。

“清了嗎?”“還不太清楚,再轉轉。”“清了、清了,不敢動了!”

電視機前人們屏住呼吸,天線架下的人使勁扭動著用本地的楠竹搭建的電視天線,這樣尋找“神秘角度”的經歷以及成功後的成就感,只能意會。

“那一年央視只轉播了世界盃半決賽和決賽兩場比賽,但通過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讓我認識了足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現年57歲的李志強回想起當年的盛況,歷歷在目,激動不已。

時隔40年,李志強先後搬了三次家,電視機更新換代了好幾次。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56英寸的液晶電視帶來的視覺盛宴,映射出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滄桑鉅變。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鵬 報道


1986,焦作長得太快了


現年82歲、1996年從焦作師範專科學校退休的李繼洛老人,在沁陽劃歸焦作管轄的第二年,被組織安排到沁陽師範學校任黨委書記,他說:“焦作行政區劃的重大調整,給焦作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教育資源,也為焦作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焦作自1956年建市之後就一直受河南省和新鄉地區雙重領導,為了給焦作市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與條件,適應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1982年3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焦作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國務院決定將新鄉地區的修武、博愛兩縣劃歸焦作市管轄。

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決定,將新鄉地區所轄濟源縣、沁陽縣、溫縣、孟縣、武陟縣劃歸焦作市管轄。同年,焦作市區設解放區、中站區、馬村區、郊區(1991年2月更名為山陽區)4個區。

焦作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鵬 報道


1978焦作大事記


●1月,河南省革委決定,將孟縣吉利公社和濟源縣坡頭公社馬洞、金鵝、濟澗、郭莊、送莊、東寨、南陳7個大隊移交河南省吉利工程指揮部。後國務院批准劃歸洛陽市吉利區。

●1月,焦作礦務局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局領導體制。7月5日,南嘉禾任中共焦作市委副書記兼任焦作礦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統戰部、國家公安部《關於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請示報告》。5月3日,中共焦作市委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韓英龍兼任組長,下設辦公室。隨後,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工作全面展開。

●5月25日,焦作市火化場建成,逐步開始實行火化制度。

●9月,焦作市郵電綜合大樓即自動電話大樓竣工。10月1日設備安裝調試完成,焦作市市內電話實現自動化。1985年2月16日,大樓頂樓安裝報時大鐘,由石英母鐘、發聲器、擴音器、配電箱等五部分組成,鐘盤直徑4米、時針長1.6米、分針長2米,紫銅製成,總重160公斤,月走時誤差不超過2秒。

●11月24日,中共河南省委決定,任青一代理中共焦作市委第一書記。

●12月27日,中共焦作市委制定《關於抓緊做好冤、假、錯案平反昭雪工作的意見》,決定成立以趙玉為組長的市委冤、假、錯案平反昭雪領導小組,以加強對這一工作的組織領導。

焦作市,

因新中國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