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城陽故事|一句承諾堅守40年,一聲大嫂感恩一輩子

城陽故事|一句承諾堅守40年,一聲大嫂感恩一輩子

城陽故事|一句承諾堅守40年,一聲大嫂感恩一輩子

說到婆媳關係,許多人會認為這種關係是微妙的,尤其同住一個屋簷下,或多或少都有些矛盾。但在棘洪灘街道小胡埠社區,有這樣一位好媳婦,她和公婆的關係特別好,融洽相處了近四十年。她為人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受到親朋好友、街坊鄰居一致好評。她,就是王淑英。

城阳故事|一句承诺坚守40年,一声大嫂感恩一辈子

半島記者 | 張彤

一句承諾堅守四十年

這是一個普通的北方家庭,生活著一對夫婦和五個兒子,王忠德是這個家裡的大兒子。1979年,王淑英嫁給了王忠德,成為這個家庭的大嫂。剛嫁到這個家庭時,由於四個小叔子都在上學,勞力少,花費大,王淑英不僅無怨無悔地幫助擔負起這個家庭的經濟重擔,還每天和婆婆一起縫縫補補,洗洗涮涮,負責照看小叔子們的日常生活。

城阳故事|一句承诺坚守40年,一声大嫂感恩一辈子

王淑英和她老公、孫子

幾年下來,婆婆實在過意不去,同時也擔心這樣下去,媳婦會不會有意見,提出分家,王淑英聽後眼淚奪眶而出,問:“娘,為啥,我哪裡做得不對?”婆婆說:“你看我們現在相處得這麼好,趁好趕快分開,如果一直待在一起,父子、母女都可能打架,更何況我們是婆媳。”王淑英說了聲:“娘,你相信我,我們會一直處好的。”一句承諾堅守了四十年,這些年王淑英與公公婆婆之間從來沒紅過臉,她每天對公公婆婆都是笑臉相迎。看似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堅守四十年就是非凡。

一聲大嫂感恩一輩子

不知從何時開始,公公婆婆只喜歡吃王淑英做的飯,願意和王淑英聊天,到其他幾個兒子家即使被照顧得再好也住不下。如今的公公婆婆都85歲以上了,別說早已不能操持家務,就連自己起坐行走都需要靠人攙扶幫忙,於是,像給公公婆婆洗頭洗腳等經常性的事情,就統統由王淑英包攬了。飲食習慣上,她也處處注意迎合公公婆婆的口味。比如兩位老人喜食甜食,但牙齒又不太好,每次外出,她都記得給兩位老人帶回一些酥軟可口的甜品。每天煮飯時,都要想方設法顧全大家的口味,老人喜食爛飯和燉得很爛的菜,而其他人又喜吃硬飯,她就不辭辛勞地做兩鍋飯,做菜時先做老人的,然後才做其他人的。

有一年,王淑英得了三叉神經痛,疼得常常整夜睡不著覺,即使這樣,她也沒讓老人吃一頓不合口的飯,有時丈夫心疼地說:“昨晚你沒睡好,今天就別起那麼早做飯了。”她淡淡地說:“我沒事,最近咱娘胃不好,我去熬點小米稀飯,讓她喝了養養胃。”有時婆婆情緒不好說她一兩句,她也總是一笑置之,第二天如果老人不好意思說起來,她就安慰婆婆道:“你不是說把我當女兒看待嗎?”她的言行使為人忠厚、心地善良的婆婆深受感動,婆婆常說這輩子沒有女兒,但老天爺開恩,把王淑英給了自己做兒媳,比有個親女兒還好。

城阳故事|一句承诺坚守40年,一声大嫂感恩一辈子

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每年春節,在外居住的小叔子們帶著老婆孩子回到老家,在這個家庭裡聽到大家叫得最多、叫得最響的是“大嫂”,“大嫂”不知不覺成了這個家庭的中心。年夜飯上,小叔子們看著年邁的父母,會不自覺把第一杯酒敬給大嫂,說:“大嫂,您辛苦了。”一聲辛苦,包含著大家對大嫂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感謝。大家心裡明白,如果沒有大嫂在家照料兩個老人,他們是不可能踏踏實實地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專心工作的,他們每個人取得的成績都有大嫂的一份。

一份愛心傳遞正能量

王淑英對家庭任勞任怨付出,對鄰里鄉親也同樣關心,聽到周圍的鄰居誰家爭吵她都會去勸說,經過她的勸解,鄰里夫妻都高高興興地和好了。村裡人人都稱讚王淑英。

正是因為“大嫂”的榜樣,影響著家中所有人,她們妯娌之間都以誠相待,從未紅過臉,攀比著孝敬老人。正如有一年公公對王淑英的評價:因為王淑英尊老愛幼、勤儉持家的美德,使這個家庭的成員都相親相敬、相互關愛,家庭瑣事從不斤斤計較,人人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對待家人、親戚、朋友、鄰居、同事。是的,正因為王淑英這個好大嫂,使這個大家庭充滿了愛心,充滿了一種向上的力量,給陽光社會做出了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