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寶會說話

萬萬沒有想到,日常無聊的我被一檔央視冷門的紀錄片治癒了。

它就是《如果國寶會說話》。

如果國寶會說話

“叮咚,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紀錄片的開頭就是一句這樣俏皮的話語,一別與往日紀錄片嚴肅嚴謹的風格。

這檔紀錄片已經播出兩季,總共25集。每一集都會講述一件國寶,至今已經為我們介紹了二十五件國寶。從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從凌家灘到古蜀國,向我們展示的是中華文化五千年來的深厚底蘊。

這個節目每一集都很短暫,只有幾分鐘,但是它卻沒有那麼多的噱頭,沒有華而不實的宣傳,乾貨滿滿,讓你看到欲罷不能。它讓中華文明蜿蜒不息的脈絡觸手可及,讓我們體味到中華文明的震撼。

或許很多人覺得這個紀錄片只是一般,但是它的解說詞卻真的是完美到無懈可擊。

“你來自泥土,頭微微揚起,彷彿仰望天空。六千年過去了,我們進食,生存,繁衍,不斷進化。而今凝望著你,我們依舊在思索這一切的意義。”

這是第一集人頭壺的解說詞,初初聽見便讓我感到了震撼。他們賦予了國寶人格,每一件在博物館陳列室裡冰冷的文物似乎有了精魄。

我們隔著人頭壺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感受另一顆心跨越時空的力量,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和。

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從古至今我們有著許多的樂器,古琴,古箏,玉簫,玉笛……而第二集的賈湖骨笛帶我們聆聽了穿越千年的笛聲。

“九千年斗轉星移,生活逐漸轉化為藝術。穿行在骨笛孔洞之間的,是九千年前人類的呼吸,那是文明的先聲。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遙遠故土的風聲中傳來清越的笛聲,它向我們訴說著塵封千年的心裡話。

因為刻骨,所以銘心。商王朝為了占卜記事將文字刻在龜甲或者獸骨上,被稱為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華文明就有了記錄與傳承的工具。經過演變傳承,從祖先的心裡流傳到我們的指尖。

殷墟嵌綠松石甲骨,從此,從個體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識、思想、經驗通過文字一代代流傳下來,中華文明得以塑造和傳揚。此刻我們寫出的橫豎撇捺,曾經一筆一劃地刻在骨頭上。

殷契是鳳的後裔,殷商是男人的天下。婦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文字記載的文武雙全的女將軍。她作為王后和女將,以智慧和實力擔當家國事業,博得眾人的敬重,她堅若青銅。

婦好鳳玉是婦好作為妻子和母親身份的象徵。而婦好墓中陪葬的玉器是她想對後人說的話,在男權時代,女性都可以佔有一席之地,在現代社會,女性更應該獨立自強。

從禮玉到佩玉,我們把世界的美好戴在身上。

“你現在看到的我,來自3000年前的西周,我在地下行走了3000年。我和時光一起行走,穿著我的繩子已經腐朽。我的204塊碎片,被光線連接。204個不同的象徵,串接成閃光的句子,在身體上被佩戴成段落,組成了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龍的鱗片和大雁的羽毛,振翅在同樣的天空。魚的滄海和蠶的桑田,被同一根繩子,以一指相間。”

玉組佩,以毫釐的薄片象徵巔峰,以靜止不動比擬河流,流經了生死與朝代更迭。這組碎片來到我們眼前,已經行走了億萬年,而西周離我們不過三千年。

此刻的文物,彼時是一件普通的生活用品,一件手工器物,凝聚了製作者的設計思考,更融入了時代的情緒與哲思。壺身靜默,卻非無聲。歲月的厚重,天地的深邃,金木玉石的氣息,彼時人們所思所向,應該再去博物館裡仔細看一看這些器物,才能體會。

如果國寶會說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