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将200万的房子置换成600万的?

小佳是我们置业报告的客户。从她开始筹划换房到最后下定,历时6个月。

当她终于下定之后,她决定要把自己的历程写下来,希望更多的人从中能吸取教训,少走弯路。

小佳说,当你开始筹划买房,你面前就摆了三道选择题!

自住&投资?还是自住兼顾投资?新房&二手房?片区优先&产品优先?

这三道题怎样选,决定了你能不能买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我是如何将200万的房子置换成600万的?


以下内容来自小佳口述: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无论是户型还是面积都非常的好。大三房两厅两卫南北双阳台,三代同住也足够。可惜小区容积率太高,所处位置颇为尴尬,周边不仅没有商业中心,而且学校也是金水区的垫底学校。

虽然2017年郑州限价以来,新房价平,但是二手房确一直在暗涨。

以我们的房子为例,2017年年初报价200万,到2017年底报价225万,年涨12.5%。

后来我看新闻上说,2017年郑州均价相比年初上涨1600元/㎡!

参照这个上涨幅度,我所在小区二手房上涨幅度仅仅是跑平了大盘。

我是如何将200万的房子置换成600万的?


因为我所在的小区已经交房8年,按照二手房涨价规律,交房头三年的次新楼盘属于领涨盘,也是这个小区房价上涨幅度最大的三年,此后随着入住人数的日益增多,配套设置的老化损毁,物业的日渐懈怠,次新楼盘逐渐泯然于周边老旧小区。

当然,如果周边不断有利好释放,还能再迎来一波涨幅,如果没有最终涨价幅度逐年降低,最终和大盘持平。

眼看着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即使不上公立,周边有一个合适的私立也是不错的,但是没有。

基于以上两点的,我在2018年年初开始筹划换房。

如果把我们现在的自住房卖掉,最终拿到手的现金是200万。如果不卖,选择全款抵押的话,最终拿到手的现金是120万。

所以我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买新房还是二手房?

我是如何将200万的房子置换成600万的?


如果二手房,我可以选择卖掉自住房。

如果选择新房,考虑到交房都在2020年左右,我会考虑抵押。

我决定二手房和新房都看看。

我先后看了北边的名门翠园、尚悦居、正弘府、万科紫台、万科云城;东边看过永威森林花语、紫藤公馆;东南看过华润紫云府、阳光城檀越;高铁站片区也等了海马公园、英地金台府邸;

后来我发现,新房要么捆绑装修,要么全款优先(2018年6月)。

即使不捆绑也不附加全款优先,也买不到。比如正弘府一次仅开48套,下一次开盘到年底。再加上周边配套不成熟等等,最终放弃了。

后来还参加了两个项目的微信选房。不抢房不知道自己运气这么差,两次都没抢到。

最后决定主攻二手房吧。

看新房是非常轻松的。但是二手房就是一个超长线的长跑。

以过来人的经验,建议大家在看二手房之前,一定要优先划定目标板块,然后在目标板块各筛选一两个靠谱资深中介联系,避免重复联系浪费时间。

因为没有确定自己买房的最大需求,我刚开始痴迷于学区房,同时还要兼顾自住改善,重点看了蓝堡湾片区、天下城片区以及中原区的老旧家属院小区。

稍微好一点的次新小区,单价都在3万+;单价合适的房源不是房子太旧就是户型太差。

又或者总价合适,但面积太小,不满足我们自住需求。

再或者面积户型也都合适,但小区陈旧。

我是如何将200万的房子置换成600万的?


既要满足学区又要满足自住改善的房子必定单价高总价高。这是无法兼顾的。除非老天掉一个笋盘给我。可即使给我一个笋盘,以我当时对买房的认知,也依然看不到,也依然犹豫不定。

是啊,我们在选房路上究竟在犹豫什么?内心到底在惧怕什么?

1、 惧怕失去,所以想要完美的房子!2、 惧怕高位站岗,所以内心还想兼顾未来涨幅!

最终,米宅给我的建议的是学区和改善自住功能可以分开。

200万现金分成两部分:

先买一个小户型学区,可以在名校旁租一套大户型自住。小户型学区将来升值、流通、出租都表现优异,即使将来学区政策有变,也没什么大影响。再买一套大户型作为改善自住。因为考虑兼顾投资,所以区域选择、入手价格很重要。

再这种情况下,我遇到了第二个问题,自住&投资?还是自住兼顾投资?

因为如果买小户型学区租大房子住,那我们改善自住的需求5年内是不强烈的。

所以是要买一套大房子改善自住还是主要投资,我又拿不定主意了。

因为用投资的标准看房和用自住的标准看房是完全不一样的。投资两个关键点价格和杠杆。所以这个房子自己能不能住,住的舒服不舒服,是完全无关的。

投资直白一点就是绝情灭欲,是一道冰冷的算术题。但自住截然相反。

所以,所谓的自住兼顾投资是伪命题。要么委屈自住,要么损失收益。

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我一方面看重点学区的小户型,另一方面把我可选范围内的所有板块都划了出来,计划都看一遍。

一开始我的选筹重心放在老东区。从三月开始,假期和周末都在看房路上。有一天看了几十套也不吃饭直接把中介给走残了的经历,但是小区太过陈旧、楼梯间都是斑驳的大白墙,小区水系都干涸了,绿化、物业也都一般,价格还贵,评估价低,关键业主都特别自信,炙手可热议价空间不大。

后来又把范围扩大到龙子湖北和高铁片区,看了将近60套左右,从投资的角度看,都不是合适标的。

再后来就把范围再扩大北至清水苑,南边过了航海路,开始首选准现房新盘,二手房其次。后来看了一个小区的顶复洋房之后,就心动了。绿化、物业都很好,但是小区偏远,住不能住,租不能租。

就在我几乎绝望时,中介推了一套海马公园一期,可惜是几个合伙人买的投资房,卖价意见不一致。

后来还遇见过离婚卖房、代持、药单抵押、急卖笋盘等情况,每次谈价剧情跌宕起伏。

虽然还是没买到合适的,但在这个过程中,米宅的小伙伴将买房见解倾囊相授 ,我对信贷、选筹等有了新的认识,建立了局部板块价值和价格体系,越来越知道自己该买什么,而不是要买什么。

买房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在奔波四个月之后,学区房终于遇到了合适。

2个月后,在海马公园和正商书香华府各看中一套,最终选择了价格更合适的海马公园。

如果重新走一遍置换路,我一定会先梳理思路,了解清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房,越具体越好。要先走在自我了解的路上,否则,很多次你会徘徊在路口,面对压力难以作出抉择。

但这次不仅仅是把原来资产200万的房产置换成600万,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原来买房还可以这样玩,房子买对了人生可以这样轻松,也可以通过买房,来实现人生价值。

原来,买房真的会上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