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湖北麻城和安徽池州,谁是真正的杏花村?

中青山西


“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这首打油诗,说的是各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各显神通,纷纷请古代名人“回家”的事。在这些旅游资源争夺中,杏花村无疑是热点中的热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风流杜牧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但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山西汾阳和安徽池州各有各的说法。

安徽池州方面认为,池州西郊秀山门外有一个杏花村,出现于杜牧那个时期,距今有1300年了。杜牧曾当过池州刺史,在池州呆了整整两年,面对江南杏花微雨的美景,很自然的就写出《清明》诗了。

池州认为杜牧没有去过山西,不可能写出《清明》诗。有位著名学者编著的《杜牧年谱》中,考证出杜牧详细的人生活动轨迹,并没有提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记载。另外,山西气候干旱少雨,怎么可能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江南才有的气候?

池州方面认为杜牧在池州时,经常去这里的杏花村游玩喝酒,而池州地处江南,气候非常符合《清明》诗里的湿润天气。明朝有个人叫林古度,他写过一首诗,支持池州说。诗云: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清朝人郎遂写过《贵州县杏花村志》,也认定杏花村是在池州。

而有人质疑过池州说。认为杜牧如果在池州当两年官,到处游玩,应该对这里很熟,而不是找牧童问路。另外,杜牧这么大的官,买酒还需要自己去买吗?身边就没有侍从吗?

对于这个质疑,池州的解释是这首诗是杜牧刚来池州不久写的,对地理环境不熟悉很正常。杜牧为人亲民,更推崇自由,经常一个人微服简从,自己买酒不很正常吗?

对于池州的质疑,山西汾阳同样有自己的证据。

山西吕梁汾阳北15公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酒企,用的就是“杏花村”这个品牌。这种酒起源于唐朝,根据山西的说法,杏花村的村名从出现起就一直没有改过。否定山西说,最有力的就是杜牧本人没有去过山西,怎么能写在山西写杏花村呢?汾阳认为杜牧来过山西,证据是杜牧的《并州道中》以及很多涉及山西的诗文。而这首《并州道中》,就是写于杜牧从北都太原出发,南下去汾阳的官道上,怎么会没来过山西呢?山西还提有一个证据: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西河郡,今汾阳)刺史,死后就葬在汾阳。大诗人王维有诗《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写的就是杜希望。作为曾孙,来曾祖父去世的地方祭祀,很惊怪吗?

汾阳还拿出一个论证:现在山西气候和唐朝的山西气候是两码事。并举例同为唐朝诗人的鱼玄机描写山西景色的诗句“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以及“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另外,稍晚于杜牧的诗人赵嘏,也写过“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包括就是山西籍的薛能,温庭筠。

据近现代的气象学家考证,隋唐时的山西处在气象学上第三个温暖期,北方降水比较多。汾阳方面认为,在气候湿润的唐朝,山西下几场雨,微雨浇透了杏花,很意外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杜牧的杏花村,应该是虚指,不是指某个杏花开放的村庄。杜牧这首《清明》诗广泛流传后,杏花村就成了与酒完全契合的诗境,就如桃花岛一样。

山西还会反问:杏花村一开始就与名酒有关,其他自称杏花村的地方,有名酒吗?而池州则认为,杜牧所借问的酒,未必是名酒,村酒一样喝的过瘾。喝村酒,反而更能衬托出杜牧潇洒不羁的性格,一定要喝名酒吗?何况,唐朝人喝的主要是黄酒,而池州就有一种黄公酒。

关于杏花村这个品牌,2010年1月,有关方面认定池州可以注册杏花村的旅游商标,而杏花酒的酒类商标,依然属于山西汾阳那家著名酒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池州可以在旅游界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山西可以在酒市场上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

不过,双方对此判决还是不满意。池州无法打响杏花村的酒品牌,山西也无法借杏花村的酒开发旅游资源。通俗的讲:“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其实,有争议未必是坏事,有争议才有关注。无论是杜牧所说的杏花村,是指山西汾阳,还是安徽池州,或是湖北麻城,都能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不论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只要杏花村这个资源都服务于大众,杜牧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地图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提到杜牧的这首《清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首千古流传的小诗,使得杏花村声名远扬。



近年来,关于杏花村所在地的争议不断,湖北麻城、山西汾阳、安徽池州都声称自己才是其真正的归属地。

各地争相对著名景点的属地以及名称存声索权,归根结底图的是当地的经济效应。一个有分量的景点能够带动地方的相关产业,而且这个影响是持续的、长久的。



从诗中所描述的情况看,杜牧提及的应该是江南才有的特点。杜牧和麻城有交集吗?不曾听说!杜牧当年在池州做过刺史,因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李白也曾被池州的景致所吸引,写下了《秋浦歌》组诗。



可以肯定的是,杜牧所说的杏花村百分百在池州。安徽池州和山西汾阳为此还打过官司,判决结果是杏花村的旅游商标给了池州,而杏花村酒的品牌给了汾阳。

如今尘埃落定,各地就别争了。


飘摇的炊烟


我来说两句前边安徽,湖北的几位网友,湖北基本上就能排除在外,因为证据单薄,没什么资料,不值一驳。

上边安徽这位朋友,就你的论据有几点漏洞,第一既然杜牧在安徽当官,按传统叫法----父母官,一个父母官连下辖的一个大乡村落都不了解,还要借问,这是不是有点失职。

谁告你汾阳是边塞啦,离边塞还有三百多公里。第三,诗里哪写了江南风光了?不要把别的杜牧的诗硬撮到一块,这台牵强。

最后我告你一个植物学的知识,既然叫杏花村,必定得有杏花才对吧?杏这种东西,最早长于新疆,内地引进的时候,中国的农业还没有现代化,种植杏这种西部水果,必须要和西部温度,湿度相近,最早引进杏,都长在陕北,山西一带。安徽作为江南,第一湿度大,容易烂根,第二温差小,无法保持糖基,没有这些基本条件,杏都活不了,又哪来的杏花村一说。


手机用户67182104039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想起来清明大家肯定知道杜牧的著名诗篇清明吧,那么真正的杏花村在哪里?可能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踪迹消失的渐渐模糊。那么杏花村到底在哪?我认为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当然大家可以提出来反对意见。

第一杜牧曾经担任池州刺史


公元844年杜牧卸任黄州,调任池州任刺史。所以可以确认杜牧在此居住过,但是可能杜牧去过其他地方,但无论如何可以根据历史确认杜牧到过这。可能写就关于当地风土人情的诗篇。至于山西的杏花村基本上可以根据缪钺的《杜牧年谱》中,杜牧却没有他到过汾阳地区和边塞的记载确认基本上就是商标注册比较早。

第二诗篇描写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


大家可以明显的看到这个诗篇是描写的江南水乡风格,从清明时间雨纷纷,就可以感受出描写的是一个曼妙的江南水乡,而且书中出现了一个人物:牧童,大家可以知道这个牧童基本上就是水乡的典型影响。

第三很多历史典籍记载这个地方就是杏花村


《嘉靖池州府志》记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

《贵池县志》五中记载“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

在明沈昌有诗道:“杏花枝上箸春风,十里烟村一色红。欲问当年沽酒处?竹篱西去小桥东。”

在清康熙年间,池州杏花村人郎遂编纂《杏花村志十二卷》。

这也侧面反应出杏花村是这里古迹。


以上就是个人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火龙果Travel


不请自来。

杜牧曾经在黄州府任职,当时的黄州府在如今的武汉市新洲区,就是现在的区政府,唐朝末才迁往如今黄冈的禹王城,后来才慢慢析分黄冈,黄州等地名,而曾经的黄州府因为迁走,那块地方后来一直叫旧州,新中国成立后才将黄冈分成黄冈与新洲两个县。而当年唐时期的黄州府本就包含麻城,当年的黄州府(现在的新洲区),离麻城的杏花村,也就15公里都不到。再说有没可能性?


我的老家是麻城


杏花村之争,要追溯到杜牧的《清明》,他那一首诗,写时正当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桃李争妍。踏青、扫墓者络绎於途。在牧童的指引下,若是遥见杏林丛中飘点著酒帘,一阵酒香也随著斜风细雨传来,逸兴遄飞,信口而吟诗。



目前有关古人诗词考证争议很多,各地都想借文化搭台,唱经济大戏。有关杏花村主要有三处之争。

1、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

2、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

3、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麴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这三处杏花村,虽然都可以和杜牧诗牵扯点关系,但如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只有一个,而非泛指栽有一些杏花的村落的话。

1、山西最不可能。山西汾阳属於华北,而诗中「清明时节雨纷纷」,算是江南多雨的现象,不是黄河以北地区的气候。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自春季开始,北半球白昼渐长,南方暖气团逐渐北移,在阳历四月清明前后,正好移至大陆的江南地带,与北方冷气团交会,造成这一时段的蒙蒙春雨。但在北方,清明时节仍为乾冷的天气,不会有「雨纷纷」的情形。

2、湖北麻城很有可能,麻城自古隶属黄州府,麻城岐亭是古时候的名镇。杜牧被贬黄州,常常到岐亭借酒消愁,所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气候,时间,地点上非常吻合。还有文人多好酒,文人多爱观赏美女,麻城杏花村吸引力就多了一分。

3、安徽池州也很有可能,毕竟有古人题诗为证。但古人诗词并不一定就是铁证,后来文人听说有地方叫杏花村,就自然联系起了杜牧的诗词,从而写出了后来的诗句,这种可能性也比较大。



【文轩阁】认为,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酒家不是酒坊,而是客栈、酒店的意思,不然还需要问吗?到了一个地方,假若有特别有名的酒坊,那是不需要问的。你说呢?

最近几年的文化发掘,麻城文人先后写了若干文章,对杏花村进行了考证,麻城杏花村可能性在明显上升。当然到底是哪可能一方并不能说服另一方。估计就是麻城和池州之争了。我是【文轩阁】,说真话,不虚言,欢迎关注!


文轩阁


我觉得杏花村应该是现在的石家庄。石家庄从前称石门,杜牧小时候在石门(那时候石门还是个小村庄)姥姥家走亲戚,走到半路下起了雨。他想找个小酒馆喝点酒等雨停,他东张西望看到了一个也想找地方避雨的小牧童,就忙前去探问,那牧童指向了一所被桃花掩饰的小房子。当杜牧在这所房子里边喝酒边和酒店主人聊天,得知这个酒店主人是山西人,来到石门附近开小酒馆的。杜牧觉得这家店里的酒很好喝,所以就题诗一首!

后来,这家山西人的后人又回到山西,就继续干起了祖传的酿酒业,并注册了商标。因此山西汾酒在全国大兴!(欢乐大家接珑)。


我本善良78665497


杜牧:都怪老夫没有说明详细地址,害尔等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告诉尔等。山西清明时节还是冰天雪地,哪来的杏花?老夫写的杏花村是安徽池州。老夫调任池州后,利用国庆小长假去郊游,兴致盎然,不觉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饥渴难耐,又不知什么地方有酒店,见山坡一个放牛小孩,便上前打探。小孩指着小路说:前面不远,有个杏花村便是。


江南雨140778070


杏花村就是山西省汾阳的,历史传承有序,有酒有杏花有清明时节的来历,有古人足迹,有大唐盛世繁华,有文人墨客的诗与酒的情怀诗篇。文革期间回汾阳,村村有杏花树,直径在一尺上下杏树满山都是,杏树好多品种,大小杏子,颜色,体积,甜香味都不一样,杏仁有甜有苦,杏子收下来做成杏干果脯。村村都是杏花村啊!其他地方有过这样的胜景吗?


我啊、老玩童


杜牧的清明诗在池州写的,他在池州任职时清明时节拥人回家做清明了,他爱的小酒,平时都是拥人到西门外两三里地的杏花村打酒,这天酒没了又没人买,只好自己出西门去买酒,当时天空下着细雨,贵池西门外都是山丘黄泥土路,行人在湿泥路上走的就慢,正好路边有个放牛小鬼,杜牧向他打听杏花村在哪,小孩顺手指指就在前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