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古人云:“盆玩者,需古雅之盆,方惬心赏,然盆古为难”。石盆作为园林艺术最直接的体现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无疑具有凝重的分量。石盆置于园中,案上,种石养竹,植荷赏鱼,在园林中用途极广,不可或缺。石盆作为一种观赏艺术存在,造型多样,无论皇家、私家或寺观园林石盆均为浮雕和素雅两种,素雅之盆文人雅士往往喜撰文于上,石之为盆大都定制,形制独特,也少窑工千篇一侓,而纯素之盆又以多边形、葵口形、瓜棱形取胜。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石盆是中国的传统艺术珍品,可以说是一副立体的古画,无声的禅诗。石盆的韵味在其形与线条的别致生动,它作为中国庭院文化的载体之一,也体现着文人独有的审美与文化,它源于自然、师法自然,是自然美与人文艺术之美的结合。石盆艺术代表着一种传统文人心灵上的追求和精神上的享受,古朴而淡雅。是文房茶室文化的最直接的载体,是一种品味和内涵的象征。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孤高自诩,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让文人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山水自然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回归自然、耽乐山水的闲情逸致,表现的正是文人学士的人格精神。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天地造物,为山林、为泉壑,其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状为奇怪。这咫尺方寸间的嘉石为历代文人所珍赏和咏叹,小小的空间藴含了深厚的文化、藴含了文人悠久的山水情结。静观案间的拳石,便会如观山水画一般诗意涌动。实处求虚、虚处求实,淡而不薄、厚而不滞。石上的褶皱、起伏,唤起了观赏者心中郭熙、李成的寒林远岫、唤起了董源、二米的潇湘画卷。疏风透漏、石褶如皴,每一个细节都那样的吸引着观者的眼睛和视觉空间的丰富性。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石中有机锋,拳石可纳五岳』,五岳一拳,一拳石玩,禅意释石,石示禅意。于文人而言,赏石则是悟禅养性、品味人生的道法。古人云:赏石者乃以禅心入道。能有这种悟性的人,往往对『贵形而贱神』、『贵眼而贱心』的赏石观不以为然,他们重视的是心灵的感受。林有麟说:『法书、名画、金石、鼎彝,皆足以令人脱俗,而石尤近于禅』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石中有天地,在这咫尺拳石中趣味于指掌的摩挲中淌过、思绪于观悟的神思中飞出,这小小的嘉石便也为文人的情怀提供了一个空间,让人品赏不倦。将赏石置于石盆供赏,是文人清赏的意藴,精心巧匠的石匠雕刻出一方方精美的石盆。置一方石,供于厅案,雅致别趣,尤其是放置一方传统以来的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众多清赏佳石来供赏,实为大雅非凡。(清)曹雪芹·题自画石 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游心载道,石趣藏真!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古人斋室中,鲜有陈列多石者,往往仅置放一二惬心者,摩挲品玩熟久,实为寄心之品。寄心于物其实也是定念安神、观空见性的活动。屠隆在《遵生八笺》序言中曾言:“人心之体,本来虚空,奈何物态纷拏,汩没已久,一旦欲扫而空之,无所栖泊。及至驰骤飘荡而不知止,一切药物补元,器玩娱志,心有所寄,庶不外驰,亦清净之本。“骤然心无所寄,在任何时候都是极难之事甚至是有害身心的,唯有于片刻间,让自己有一个能够放空跳入的心灵空间,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闲。而只有闲心静气,才能细细品味世间的美。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会心不在远,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今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双语内,便宛然见圣贤之心。会心处,皆是文章;寓目时,便成涵养。学识源自于日常的观察,黄休复有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以技艺成器物之外形,以规矩成器物之法度,细心观物,久而久之,便入先人造物之境,无形之中器物与人便有了深层互动,或见清雅,或见浑浊,诚不尽相同矣。一室之中,百器具备,其韵皆可表露于自身德艺。。李渔形容书斋案头间景“长盆栽虎刺,宣石作峰峦,布置得宜,是一幅案头山水”。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石有百千形,而作为生命的姿态,又独有其精神。是故幽人曾论:『卧石不嫌于斜,立石不嫌于细,倚石不嫌于薄,盆石不嫌于巧,山石不嫌于拙』。一块石头,面貌本已天成,但安置与摆放不同,便会显出不一样的精神,生命之美才得以焕发。如人之立身处事一般,恰如其分,方能不露俗态。 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一幅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雅趣盎然。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案头山水,说白了即是以小见大。因为案头虽小,而山水浩荡,小者指其实体,大者观其画面,体微而神广,形小而气壮,画面中或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或青山横天,云烟走雾,虽说是案头小品,石如拳大,但奇巧万状,峰峦耸秀,峭拔嵌空,全然大山大水之势,以小示大巍巍壮观,此刻尽管身居斗室案桌,埋首尺牍劳形,但抬头之际,凝视案头山水,恍如置身大自然的万千气象而神游八极,徜徉于山水之中尽享云霞掩映之妙,都市的烦躁,案头的辛劳顿失于 无形之中。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案头山水小品是狭小空间与大自然的直接媒介,将人们从闭塞的方寸之中带往无垠的旷野,将人们从混沌的情绪导向于清澈的心灵流泉。藉此让人们进阶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超脱意念之中,这正是它的珍贵之处。历代的案间赏石我们难得一见,然而追求与塑造古雅,今人内心无不渴求一方自在天地,然而纵便身处天高地迥之境,若性灵空虚,亦是无以为安。而昔日高士名贤,则寄澄怀于拳石之中,他们与天为徒、妙师造化、观象得意、格物尽理。此番佳趣,当为知者所重,自可穷文心、窥艺境、安性灵。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相较于兴造山水园林的巨额财力,广大的普通文人更钟爱于这种更易实现的案头“园林”。在大量的晚明话本小说插图中,得以窥见明人书斋庭院中盆池小景的身影。几乎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风尚,古致之盆、奇峭之石、清雅之景成为盆池的三项必备要素,也成为文人书画诗赋创作之余的另一种“创作”,多方搜寻古致之盆和奇峭之石,悉心选择草木,动手叠石植草,盛水蓄鱼慢慢成景,成为画作之外的又一雅趣。海棠式造型手法在中国各类传统工艺美术中十分常见,且历史久远,一般呈四瓣海棠花型,器型雅致,深受文人雅士所青睐。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赏石与石盆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