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华为不把芯片技术作为一项主营业务,是因为技术壁垒太高,还是其他战线投入过多?

轰趴馆累坏了


本行业问题,我来分析一下,可能有误,各位勿喷。

为什么不把芯片做为主营业务,芯片的技术壁垒的确很高,而且发展芯片投入的研发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现在芯片基本无法在大陆生产。

华为的任老说过,具体的话就不粘贴了,网上都能找到,是为了做为战略储备使用,也就是防止被人拿捏,不得不研发。其中,研发上的投入是巨大的,当然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华为目前芯片技术也已经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华为并不能用芯片做为主业啊,这是因为国内无法生产,现在工业水平无法满足芯片生产的要求,只能外求代工。这个代工,看看现在只有在韩国、台湾等地有生产能力,如果作为主业,还是有点儿怕怕啊,所以只能做为自用补充,无法作为主业。

华为是通信制造业企业,做为国家战略的一部门,必须在各个产品线上拼杀,这是华为的选择也是国家希望看到的选择。

通信业原来国内是一片空白,外国势力横行,大量的钞票被外国人赚走了。那个年代,欧美的通信生产商联合起来在中国高价卖设备,国外卖100的,国内可能卖10000,要不你就不买,要买就得花高价,还得求着买,否则还不卖给你。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都知道当年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初装费和时用有多贵吧,我就不说了。“巨大中华”四大民族通信业企业在通信领域从零开始,都很不容易,虽然中间“巨龙”倒下了,但是大唐、中兴、华为还顽强的在欧美日韩通信制造业厂家的围追堵截下杀出一条血路。其中尤其是华为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一片空白中成长为世界第一大通信制造业企业。

由于华为的生产线需要遍布整个通信制造业产业,也就决定了他必然无法象高通那样把全部的研发成本都扑入芯片,也就无法全力研发,把芯片做为主业了,这也是华为不能也无法把芯片做为主业的原因。

华为在通信制造就象下图一样,各个产品线都有。

还有一个理由是个人分析,目前高通掌握了大量的3G/4G/5G专利,其中部分专利已经过期,但是还有很多核心专利没有过期。如果华为把芯片做为主业,必然会刺激高通"狗急跳墙\

通信一小兵


据我了解,在国内,本次中兴事件,让相当多的人,包括各行业中的精英,在内心深处均有相当大的触动。甚至有专注于投资的人士下定决心,今后将专门投资那些专注于技术创新的企业,那些能给国家以及全世界创造真实价值的企业。并且,该投资人深深地意识到,过去投资诸如共享、游戏、模式创新等炒概念之类的标的,令自己感到悲哀而羞愧难当。

至于为什么华为不把芯片业务作为一项主营业务?在我看来,不妨直接引用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于2012年在内部讲过的一段原话:“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安卓系统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我们是不是就傻了?同样的,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地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我们不能有狭隘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会害死我们……我们不要狭隘,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任何一家公司,尤其科技公司能有像任正非这等战略远见的领导人物,那么这样的公司在市场中将能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华为不仅具备研发高端芯片等核心硬件的能力,还早已对操作系统等软件技术展开了研究。

华为1987年于深圳成立。到1991年,华为就在内部设立了集成电路设计中心。2004年10月,该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从华为独立出来,升级成为一家半导体公司,亦即海思半导体。到目前,海思的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瑞典和美国硅谷均设有研发分部。海思的芯片及解决方案已经覆盖到了无线网络、固定网络和数字媒体等,并成功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单在数字媒体方向,海思半导体已向市场推出了SoC系统级网络监控芯片及解决方案、可视电话芯片及解决方案、DVB芯片及解决方案和IPTV芯片及解决方案。海思既是华为旗下的子公司,又相当于是华为的一级部门。迄今为止,海思最主要的客户就是华为。海思的员工数量大概有2000人,同时在推进几十个芯片项目的设计工作。

前面已经引用了任正非2012年曾在华为内部讲的一段话。其实,在这之前,海思成立的初衷,那也就是要为华为提供所需的芯片。原因说来很简单,国外厂商往往不会将核心的产品和技术轻易卖给国内厂商,即便国外某些大厂愿意向国内厂商出售高端的产品和技术方案,开出的价码通常也贵得很。海思对华为而言,既可以给华为创造更多且更大的价值,又可以帮助华为压缩经营成本,并能够为华为在市场上参与低价格竞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再则,就算海思肯对外出售自己研发额网络芯片,像思科、爱立信等厂商是不可能采用海思的芯片的。而假设思科、爱立信等国外通信厂商有意向海思采购芯片,海思也未必肯卖给它们。换言之,海思的心里其实就只住着一个华为。华为更好,海思也自然会更好;华为需要什么样的芯片,海思就给华为开发什么样的芯片。


我为科技狂


首先,虽然让华为知名度大增的是其手机业务,但是华为的企业标签不单单是智能硬件制造商,更为核心的理应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供应商,超越了原来的龙头老大思科。从2017年财报可看,全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其中运营商业务实现收入2978亿元,这才是华为的支柱产业。

而若是把芯片作为主营业务,按照该产业所需投入(如果还想做到数一数二的位置),势必需要华为把主要精力都投放在芯片上,这对一个企业来讲无异于主营方向的转型,华为怎么可能放着已经到手的通讯设备产业不做,而转型到一个风险极大的产业中去呢?华为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追上思科,还要再花多少年追上高通呢?

其次,安卓系统内没有任何一家硬件厂商既能做手机还能做芯片,自研芯片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与友商打价格战,让其在芯片交易上更有话语权。而一旦像提问者所说的那样作为主营业务,也就是说必须要对外售卖,可是买芯片的都是华为手机的竞争者,他们为什么要买竞争对手的芯片呢,这不是给竞争对手送钱去吗?而高通不同,它就是卖芯片的。

再次就是技术壁垒,虽说麒麟芯片在国内自研芯片属于佼佼者,但与高通这种既拥有海量专利、技术研发又顶尖的芯片集团相比,还是弱了些,就像架构,华为采用的都是公版,而高通、三星、苹果都是自研的,目前华为还不具备研发自主架构的能力。还有GPU优化技术,高通掌握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优化技术,但是华为只会整合soc,不会优化GPU。

前两天,华为消费者业务集团高级总监Brody Ji也对芯片做出了正面的解释,原话是这样的:“对于华为而言,麒麟不是一项业务,而是一种产品或技术,可以作为我们与竞争对手智能手机品牌的竞争优势。”


歪道道


面对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产业政策,而不是企业有没有去研究芯片技术。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产业政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你把房地产当作主业,企业就一门心思搞房地产,你把芯片等高新技术当做主业,当然企业就会把芯片技术研发当主业了。

而产业政策应当有谁来定,政府还是市场。如果政府来定,政府有这样的大局观和前瞻性不?如果没有,就会使产业发展出现混乱。反之,如何实施监管。

林毅夫先生和张维迎教授,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一个答案。就带来一个问题,那么,能否请林毅夫先生和张维迎先生就“中国芯”问题进行一场辩论,看看中国要发展芯片技术,到底要走政府的产业政策之路呢还是完全的市场之路。因为,如果走政府的产业政策之路,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相关职能部门就有过意见和设想。但是,实践证明,一切都还在文中飞、口中游,而没有能够变成现实。如果由市场主导,那么,市场主导的落脚点在哪里呢?如何才能让企业有按照市场规律去研究芯片技术的空间呢?如果企业都把资金、资本用于房地产开发、炒地皮、炒房子了,还有谁去研究开发芯片技术,也包括其他高科技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呢? 正是因为有形的手没有发挥作用,无形的手又长期处于失灵状态接导致芯片等高技术很少有企业问津。而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制定的房地产发展政策出了偏差,过度放开与缺乏约束的房地产行为,造成了产业政策的全面失控,甚至被严重扭曲。在未能对房地产政策进行有效调整的情况下,政府职能部门又在拼命地制定所谓的产业政策。结果是,所有的政策都很难真正落地。芯片是一个,光伏也是一个,风电、钢铁、煤炭、水泥等,都是比较典型的案例。尤其是光伏,明为新兴产业,实际却新了没有几年,就变成了过剩行业。原因就在于,政府有奖励政策。奖励的产业引导方式,由于只奖产量,不奖技术,当然就是无序发展了。 所以,如何围绕“中国芯”进行一番产业政策方面的讨论,不失为一个入口。如果讨论好了,毫无疑问对下一步发展芯片技术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避免光伏、风电等教训不要再在芯片问题上重现。

所以,在产业政策一片混乱的情况下,首先需要理顺关系,再来决定谁来研究技术,谁来生产产品。让华为去专门研究技术,还是要政府帮助和提供政策支撑。不然,单凭一两个企业是很难把问题解决好的。


谭浩俊


华为没办法把芯片变成主营业务,就算变成了主营业务也不会有太多企业购买他们的芯片。

华为的芯片完全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研发的,说白了就是手机用芯片,网络设备用芯片和AI芯片。在当今这个市场环境下,没有企业敢用华为的芯片。

以手机芯片为例,假设你是手机厂商,你会去用自己直接也是最大竞争对手的处理器吗?当然不会!这样一来你就直接处于被动之中了,甚至于系统升级都由不得你,而是由华为!他们可以随便限制你,比方说给你的是被阉割的芯片。三星此前大规模对外销售自家处理器,但现在连魅族都不用猎户座了,就是这个道理。

网络设备厂商就更不可能了,诺基亚,爱立信,思科和瞻博等主流设备提供商一直都会采用博通,德州仪器,英特尔和高通的芯片,另有一部分也是自己研发的。这些芯片提供商最多只和网络设备提供商有专利纠纷,而没有直接竞争关系。但华为不一样,他们是直接竞争对手。

因此,华为的芯片只能自用,不能外卖。他们和三星不一样,三星主要卖的是存储器,存储器虽然重要但绝对不是产品的核心。


看球人


就像软件需要迭代更新,华为的战略最近也迭代更新了,芯片业务在今年10月之前是玩票,10之后将变成华为主营业务之一。所以,因为时间节点的关系,恭喜其他答主的答案过时了。

以前,华为不把芯片作为主营业务,不是因为技术壁垒太高,也不是其他战线投入过多,而是芯片已经是一个成熟行业,没有找准突破口,贸然将其做为主营业务,必亏无疑,你觉得任正非有这么傻?

我们来看看,如果没有找到突破口,华为在芯片行业将面对哪些竞争对手:

  • PC芯片的老大是英特尔,连AMD都只能陪跑;

  • 手机SOC芯片有苹果、高通、联发科;

  • 闪存芯片有三星、美光、海力士,以及国内的紫光等;

  • 芯片代工有台积电、三星、格芯等。

在传统芯片领域,领地早已瓜分完毕,华想进去大展拳脚,其难度相当于虎口夺食,很可能得不偿失。华为再狼性,这笔经济账还是要算清楚的,亏本的买卖绝对不做。

但不做不等于不碰,麒麟SOC芯片就是华为试水之作。自从2004年组建海思团队进军手机芯片后,华为已经做了14年芯片设计,拿得出手并能产生利润的是麒麟系列芯片。如果以出货量衡量,和高通、联发科、苹果相比,麒麟芯片还是在陪跑。

不过,陪跑14年后,华为找到了突破口:AI芯片。华为刚发布的AI战略(华为称之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看点十足,内容包括人工智能芯片、基于芯片赋予技术框架的CANN和训练框架MindSpore、以及ModelArts。

其中,AI芯片基于达芬奇架构,分为5个系列:Max、Lite、Mini、Tiny和Nano,涵盖手机、公有云、私有云、边缘计算等AI能够渗透的行业,典型的“地毯式轰炸”多行业通吃。

由于力度太大,业界都在猜测华为是不是要转型。华为否认了转型说,但明确了AI在华为未来蓝图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芯片业务将成为华为主营业务之一,以便支撑起华为AI战略野心。


如果喜欢答案内容,请点赞,谢谢!头条号《魔铁的世界》专注有营养接地气的科技、商业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每日获取新鲜、有态度的资讯。


魔铁的世界


华为不是不做CPU类芯片,而是没有像这个傻子提问者所说把它作为主要目标!为什么呢?就如你所说企业主营业务侧重点和入行难度高!可能很多人因为最近中兴事件的刺激,而急需安慰剂。寻遍国内唯一可以安慰下就华为了,那么华为这个处理器芯片大家又了解多少呢?简单的说华为就是买了ARM处理器构架授权,然后自己做构架设计!至于多少纳米工艺光刻,生产产品全是找台湾某企业代工的!那么很多人又要说了这和在安卓系统上做小米系统有什么不同,确实差不多!但是仅仅只是这样、在芯片领域也还是很不错了!因为全世界CPU类芯片发展到今天只有英特尔一家公司、掌握从设计到生产制作所有流程!其他包括AMD 高通 三西 苹果 联发科等均没有一家掌握全部整套的,这么多年过去了从发明到现在全世界就英特尔一家。而这个行业就是把沙子变黄金的暴力行业谁不想做?但是这么多年就一家独大,大家可想而知这个领域的难度有多大,所以不要因为中兴事件受媒体报道影响而把所有的希望放到一家公司身上去,最后还好各位生活在中国,要是其他国家可能不是这辈子就是三生三世,聚国之力都可能完不成各位的愿望


Arsenal娜娜冠军


我认为是税负问题,芯片成本就是沙子,几毛钱,售价几百,增值税太高,而相关巨大设备投入和高额研发费用、高工资没有办法抵扣。芯片研发成功率低,高风险,这是中国企业为什么外购不自己研发的主要原因。美国只有所得税,没有利润不交税,起点不一样。建议国家出台降低芯片企业的税收政策,应该很快可以赶超美国。



因为任正非忘了,你提醒他一下呗😴😴😴


晓万同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主要业务方向,华为的主业有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三个方向,芯片是三个主营业务的粮草。

华为主营业务需要用到很多种不同类型的芯片,华为只会自己开发其中最核心的芯片,还有大量次核心和重要芯片需要采购。华为自己开发设计芯片的目标很明确:

一是保障供应,很多专用芯片业界用量少,想买也买不到,或技术封锁给钱人家也不卖,或供货太晚不能抢占市场先机;

二是降低成本,有些芯片能买到但价格昂贵,如果需求量比较大自行设计能大幅降低成本;

三是现成差异化,按自己的需求设计,包含自己特有的技术方案,比外购芯片有更好的竞争力。

华为对自研芯片的定位为产品幕后的英雄,由此决定了设计的芯片都是围绕着华为产品的需求进行设计,而不是通用的芯片对外销售。

当然事无绝对,不排除以后芯片业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将芯片做完新的业务方向,逐步开展对外销售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