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看書,怎麼辦?

艾美麗她媽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我有一個朋友,他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很討厭看書,這完全是因為他媽媽。媽媽在她小時候總是強迫他看書,家裡堆了好多全集系列,一天要看十幾本,這就相當於讓孩子變成讀書奴隸了。一開始孩子還很聽話,可是上了小學,他漸漸拒絕看書,到了二年級就完全不碰書了。

其實從本性上看,孩子是非常喜歡書的。書一直受到人民愛戴,是因為它是最接近人類本性的食物之一,孩子喜歡書,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不過就算孩子擁有喜歡書的天性,如果後天環境和經驗出現問題,孩子就會變得不喜歡書。

很多父母說讓孩子讀書好難。其實這並非難事!提高孩子讀書興趣的事情與其他事情相比較,根本不需要太多的努力,比想象的容易多了。具體怎麼做呢?

  • 要與屏幕媒體保持一定距離。

現在,我們的孩子把書當成了飯後甜點,可有可無。看書只是做其他事情之餘暫時拿起來做的小事。因為現在孩子不用看書,也有太多能做的事情了。屏幕媒體能提供的刺激與快感,是孩子無法抗拒的。與屏幕媒體直接接觸的孩子就像染色的衣服一樣,顏色洗不乾淨。

孩子接觸多種事物和現象時,思考會成長。從電視和網絡湧出來的過度刺激,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遲鈍。繪本對孩子更有用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人類的發明中,繪本是給孩子帶來豐富、立體的感覺刺激和立體刺激的好工具。

孩子出生後首先接觸的書就是繪本,如果積累到小學低年級,孩子會看10年以上的繪本。繪本雖然是書,但是有更豐富的感覺。從繪本中,我們可以受到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刺激。好的繪本是將這些感覺糅合在一起的。父母用心給孩子讀童話,再加上自己想象的隨機發揮,繪本就成了孩子大腦最好的刺激源。父母的培養是刺激大腦的最高效率的方法。

日本的繪本之父松居直說,孩子看繪本,不是看圖畫,而是讀內。繪本的圖畫與文字裡隱藏著豐富的內容,圖文並茂的插圖本身就是藝術品,也是很好的情感刺激。

其實對於成人來說,繪本也是很好的夥伴。想讓孩子的讀書能力成長,就要比孩子想要的速度還要慢,階段也要細化。緩慢小心地進行,會讓讀書能力的根基更加紮實。一般孩子不喜歡讀書的原因,就是父母過快地提高了讀書階段。

假如有一個上小學四年級的男孩喜歡足球,就可以給他看克里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的《弗朗茨和足球的故事》之類的書。

對書的內容和質量要加倍關心。好書與壞書的界限還是很明確的。大量湧入市場的書,不一定全是好書,稍作觀察就能找到好書的目錄。從好書中選擇孩子喜歡的就可以了。

制定適合孩子的讀書計劃,一定要與其他孩子不同,因為孩子們在性別、性格、大腦特性、閱讀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那些氾濫的墨守成規的讀書指導和名家推薦閱讀目錄,只當參考就可以了。別人的圖書目錄隨便亂用是不可以的哦!

給孩子制定讀書計劃,沒有比媽媽更完美的人選了。因為媽媽比任何讀書專家都瞭解孩子。因此,從孩子喜歡的內容中選擇高質量的書,並制定讀書計劃,這應該是媽媽的使命。這或許比賺錢和家務活兒都更重要。孩子會因為書這一精神食糧而成長。

  • 和孩子進行讀後感的活動。

這沒有想象中那麼吃力,也不會需要太多時間。如果孩子還小,那就給孩子讀10~40分鐘的書,然後保持半小時左右的讀後活動就可以了。父母因為內心的貪慾,讀後活動時間越來越少了,反而把孩子的讀書時間增加了許多,這分明是扭曲孩子的身心和人生的事情。孩子自己的讀書量心中有數,絕對不能超過這個量。

孩子如果連一天讀書半小時都不能堅持,那一定是讀書指導有問題。換個說法,只要多數時間維持半小時以上就不是什麼問題,不必強迫孩子看書。過度的讀書甚至有可能毀掉孩子的大腦和心理。如果父母還是想增加孩子讀書時間,那隻能給予更多更快樂的讀書刺激了。

小學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0分鐘。因此每次讀書的時間平均要在5~15分鐘之間,重複同樣的一本書或者好幾本書,換著看也沒關係。關鍵是要觀察孩子是不是在快樂地閱讀。

如果孩子還小,那就在孩子心情好時,由父母給孩子讀書,一天需要兩三次。即使孩子成為初中生、高中生了,都最好由父母繼續讀書。一些父母覺得不好意思、感到陌生,但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沒有比這種情緒刺激更好的了。

給孩子讀書有以下幾個優點:和孩子互相靠著身體,對一個對象集中視線,以父母溫柔的聲音和情感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以書為媒介確認孩子的內心。這是給孩子注入積極心態的最直接的方法。

  • 要提供與書相關的多種體驗和活動。

在孩子上初中之前,至少一個月和書親密接觸兩次。如果覺得很難做到,那最起碼一個月和孩子去一次圖書館。

只要做到以上幾點,孩子的讀書旅程就一定會一帆風順。如果你是明智的父母,就要成為孩子終生閱讀旅程中的指路明燈,試試看吧,你可以的!


蜜桃姐姐


“孩子小學二年級,不喜歡自己看課外書,只喜歡家長給講故事。”看了題主的描述,孩子的這種情況大致呈現兩個特徵:一是孩子只愛講故事,二是孩子只愛聽家長講。如此看來,孩子其實還是愛書的,只是有兩個不足:一是孩子涉獵不夠廣,二是孩子還不太習慣自主閱讀。

針對這種情況,尤其是孩子已經到二年級了,確實需要對孩子的閱讀興趣做適當的引導和調整。苗媽的建議是:

1.給孩子提供更多領域的書籍。比如歷史、地理、科普、詩歌等。讀書就跟吃飯一樣,也要講求個營養均衡,光看故事書容易"偏食”,一個挑食的孩子怎麼可能長得好呢?廣泛涉獵,能幫助孩子對知識融會貫通,豐富自己的認知體系。

2.儘量引導孩子自主閱讀。二年級的孩子,無論是識字量還是理解力,都足夠去自主看繪本類的圖書。比如我家在學齡前買了不少繪本回來,起初我們是親子閱讀,我講孩子聽,後來孩子願意自己拿著書翻看,現在孩子讀一年級,這些繪本依舊不顯得幼稚,字數不多,且大,通俗易懂,很適合作為自主閱讀的素材。

3.給孩子買點橋樑書。所謂橋樑書,是孩子從親子閱讀往自主閱讀狀態過渡的書籍。比如我們正在看的《青蛙和蟾蜍》,就是一套有趣又容易上手的橋樑書。

總之孩子目前的狀態還是愛閱讀的,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慢慢引導。就跟調理偏食的孩子的腸胃一樣,不可用力過猛,需要時間。


苗媽說


9關於培養孩子讀書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已經慢慢有了自己思維的小學生。


第一,閱讀的氛圍很重要。

這主要從孩子的生活環境講起,比如房間隨處有書,客廳有書,另外家長喜歡讀書,有固定的閱讀習慣。

第二,書籍可以從繪本到橋樑書,再到文字書這個過程。

繪本是孩子閱讀的起步,在小學二年級階段還是適合讀的,小學四年級就能開始閱讀橋樑書了,五年級直接可以閱讀文字書籍。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有圖畫的書籍都能稱之為繪本的喔,希望家長認真辨別。如今出版市場參差不齊,什麼阿貓阿狗都開始出書了,有些事有些觀點家長一定要經過篩選才能決定購買。

第三,換個角度。慢慢讓孩子給家長講故事,然後給家長讀書。

家長與孩子可以互換角色。比如這個禮拜由家長講故事,下個禮拜換孩子講故事(開始時候可以一天互換,注意孩子情緒,有時候家長思維跳躍太快孩子跟不上就會起反效果。)

然後是閱讀,孩子,媽媽今天想聽什麼故事“……”,孩子今天講這個故事吧……

以此類推,讓孩子逐漸適應角色互換帶來的趣味和新鮮感,鼓動孩子的積極性。

第四,定閱讀目標。父母一定要參與其中,也可以是一種遊戲方式。

按日目標、周目標、月目標、季度目標、年目標一次完成一點,成為習慣後,孩子的閱讀不但不用家長操心,甚至偶爾還會主動為家長介紹一些好書。


培養閱讀愛好不可強硬,注意寓教於樂和言傳身教,每月最低兩次去圖書館(可選擇每次去帶一件文具或一本書),開始引導孩子時可以說自己要去圖書館有事,需要孩子陪同,時間久了會養成一種好習慣。


豆媽親子閱讀


孩子愛不愛看書並不是天生的,在幼兒階段主要靠父母的堅持,看書也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有的父母雖然也知道孩子多看書好,但是卻是由著孩子的興趣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效果不好,今天就分享一種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二十一天習慣訓練法,具體的做法就是堅持幾個二十一天,中間有一兩天的間斷也沒有關係,但是一定要堅持,相信有一個二十一天孩子就會愛上閱讀,那麼中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繪本的問題,有時候孩子不喜歡家長選的繪本,那麼可以讓孩子自己選,還有一種辦法就是針對孩子不喜歡的繪本過一段時間再讓孩子看,也許孩子又喜歡了,或者大人先大概看一下內容,留一點懸念給孩子,問問孩子想不想知道最後的結果,如果想一起看看就知道了,引導孩子帶著好奇心去看。大家可以試試哦,說不定就收穫一個愛閱讀的寶寶了!


小柏140618082


家長可以先讓孩子讀一些簡短的,如成語故事,典故、歷史事件等從容易的開始入手,逐漸增加長篇的文章。

閱讀相對電視節目來說可以給孩子帶來一種平靜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在安靜的時光中,提高了孩子的專注力。另外閱讀給孩子帶來豐富的詞彙積累,語言表達能力突出。有一日5歲的兒子看見原來居住的樓房說:“媽媽快看是我們原來住過的房子,房子已經老舊了。”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閱讀對孩子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語文寫作、閱讀理解。數學,很多時候就是考思維理解能力。

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家人的支持必不可少。家長放下手機、關掉電腦,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閱讀。如果沒有時間閱讀也沒有閱讀的習慣至少要有重視閱讀的態度。給孩子買些適齡的讀物。當孩子愛上閱讀後,他不會沉迷於電視等電子產品上。愛上閱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時光。

閱讀要趁早,暑假馬上就到了,假期是最美的閱讀時光。


葫蘆媽媽


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看書的好氛圍。1、要改變讀書急功近利的錯誤,減輕學生讀書的壓力,讓孩子真正地感受到讀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樂趣。一些家長給孩子買文學作品,買作文選等,目的是要求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瞭解很多的文學精品,懂得更多的知識,結果導致孩子對讀書失去了興趣,適得其反。2,創設一個安靜和諧的讀書環境。看書是一個大腦活動的過程,尤其是看到精彩的片段時,人更是沉醉於其中。這時旁邊的人千萬不能去打擾,如果時不時地打斷了孩子的思路,會使孩子產生煩躁的心理,會導致一個開頭還沒有看完,就把書扔掉的情況。這一點看似簡單,然而經我觀察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在負責休閒活動寫作小組時,曾計劃讓學生看一個故事寫一篇讀後感。當我將這個計劃告知學生時,學生們高漲的熱情著實讓我開心了一會兒,然而當我把故事書分發到學生手上後,一開始學生還可以堅持,人人靜坐著看書,不出十分鐘,教室裡便開始混亂起來了。有的覺得看不懂沒勁,所以放下書來講話;有的則是承受不了環境的影響,也放下書和其他同學交流其他的事;只有少數幾個學生則堅持把故事看完了。學生的家庭環境是各式各樣的,而家庭環境對學生個性修養的養成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家長們千萬別隻顧埋怨孩子而該尋找一下自身的問題,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任何一個習慣的養成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將好的行為逐漸內化的過程。因此良好的讀書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


小葡萄137107782


建議不要強求孩子,他不願意讀那就算了。他喜歡聽你講故事,那你可以自己讀,讀給自己聽,並且很享受讀書,你的作為就會很自然的影響到孩子,讓他也對書本產生興趣,一旦他產生興趣,自然就會糾纏你給他講書的。

講故事過程中你的語言和行為表演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讓他自己走進來。


梓巖噹噹


全家多看書,多用書;

孩子更願意看書。

自己要看書,全家一起看書;

孩子遇到問題和挫折時推薦有幫助的書;

孩子常去的固定地點陳列書,可以佈置一個固定的閱讀角;

培養從2歲就可以開始。


設計師南爸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找到孩子感興趣的書籍。還有就是不用強迫孩子看什麼,這個年齡在學校學的都夠他用了。不要別人的孩子比較,培養他自信。很多時候,孩子為了反抗父母會做出拒絕讀書的消極行為。基本上,沒有孩子一開始就討厭看書。有些孩子也許更喜歡其他東西,但是一旦享受到書中的樂趣,那麼他就會主動尋找其他書來看。但是如果要求孩子過量過度地學習,在孩子不讀書時狠狠地責罵他們,或要求他們閱讀之後必須寫讀後感等行為,都會使孩子討厭看書,拒絕看書。


水凝心1


從上學開始,要把孩子從親子閱讀慢慢向自主閱讀引導。可以找個孩子感興趣的帶拼音的故事書,你先給他念一部分,等他慢慢感興趣了,你不給唸了,讓他自己接著看,如此這般,多讀幾本書,慢慢的,他自己就喜歡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