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這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克里斯托夫金


我帶孩子的經歷,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帶來的負面影響很大。剛剛成為媽媽的時候都想著做個好媽媽,不對孩子吼叫,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一直很少哭鬧,當孩子2歲7個月開始上幼兒園了,我也開始上班了,每天在做飯,洗衣服的時候孩子要抱,堅持要我陪她一起玩,一分鐘都等不了,哄不好,孩子不是哭,歇斯底里的嚎叫,還要地上打滾,那個場面簡直是一地雞毛,再也控制不了自己,河東獅吼的媽媽出現了,一邊斥責孩子地上髒,一邊把孩子拉起來,誰知道孩子固執的倒在地上,簡直是氣炸了,丟下狠話“愛哭就不理你!”關起房門忙自己的,當我忙完了發現孩子自己趴在床邊上睡著了,後悔不該這樣對孩子,每次又重複這樣的吼叫。




有一天孩子在家裡生氣的摔凳子,嚇我一大跳,這是怎麼啦?孩子說“媽媽生我的氣,我也生你的氣!”還是氣憤的口氣說的,這下點醒了我,父母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言行影響孩子的一生。一直說要做個好媽媽,這次還不算什麼,孩子有一天晚上說長大了才不想當媽媽,不想生寶寶,問她為什麼呢?當個好媽媽太難了!聽得我很震驚,因為我不是好媽媽,孩子才說長大了不想當媽媽,如果再不懸崖勒馬,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太大了。


想到我上班這半年多每天趕時間上班,趕時間接孩子,週末都有一些瑣事在忙,沒有好好的陪孩子,不是沒有花時間,只是沒有耐心,愛孩子一直在用吼叫傷害孩子。負面影響有哪些呢?

1.不良情緒傳遞。媽媽對孩子發火,孩子也對父母說話大聲音,帶著發洩的情緒,同樣對身邊的人也不友好,大喊大叫的說話,不能正常交流。

2.孩子的性格變得孤僻,暴躁。當父母對孩子情緒激動,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內心世界變得封閉,不願意與別人溝通,慢慢變得不合群,有的還自卑,覺得來父母都不重視我,要麼沉默寡言,要麼變得暴躁。


3.沒有安全感,缺少自信。在幸福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樂觀開朗,這樣的孩子內心強大,有安全感,相比在父母吼叫下長大的孩子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有平靜的生活,想逃離吼叫,對自己沒有自信,即使有優點,總畏懼表現自己,內心太脆弱。

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不止給孩子更好的物質基礎,精神上的關愛更重要,一不小心對孩子內心的傷害有時一輩子都難彌補。

怎樣對孩子不吼不叫呢?我們在遇到問題時都慢慢來,不要激動,及時情緒剎車,心裡默默數1到10,用10秒來思考一下怎麼溝通,不要焦慮。還可以照鏡子,生氣的時候都不好看,孩子說媽媽生氣就變醜了,有皺紋,這句話很管用。為了自己更美更健康,一起來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小棉襖媽媽育兒經


我是一名心理學老師,多年從事教育工作。我提醒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

不讓家長這麼做,當然是有原因的。

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極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會引發一系列負面問題。

比方說,我手頭的一個案例,男孩10歲了還尿床。

父母把孩子帶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身體機能正常,沒有任何問題。後來,家長找到了我。

我發現孩子有嚴重心理問題。通過深入瞭解,才知道孩子的父母脾氣急躁,動不動就對孩子發脾氣,每次發脾氣都是雷霆之怒。

父母發完脾氣以後,又不跟孩子講清楚道理,懵懵懂懂的孩子內心十分恐懼。孩子覺得自己在這個家是不受歡迎的,父母是討厭自己的,每天都活在恐懼中,極度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正是因為這些心理問題,孩子才出現了反覆尿床。

父母粗暴教育的方式,不僅讓孩子恐懼害怕,還會讓孩子不自覺地學習和模仿。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要麼膽小如鼠,要麼粗暴如虎。

膽小如鼠的孩子,在親密關係裡會不自覺迎合討好別人;粗暴如虎的孩子,在親密關係裡會照搬父母那套方式,遇到煩心事,就對自己身邊的人又吼又罵,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家暴、暴力犯罪。

家長們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變成我上面說的那種人吧。所以,還請家長們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別動不動就對孩子又吼又叫,又打又罵。

教育不是沒有理由的吼叫、打罵,而是根據孩子的特點,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請各位家長不要亂髮脾氣,尤其是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出氣筒。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邊的教育專家、心理問題專家。

請關注我。更多教育、心理、情感、人際關係前沿知識推送給您。

有什麼問題可以給我發信息或者直接發評論問我,樂意為您答疑解惑。

歡迎您點贊轉發。您的點贊轉發,都是在幫助他人。


柳柳很忙


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的影響?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影響孩子的脾氣

父母緊張、生氣、憤怒會讓孩子受到情緒上的干擾,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一旦發生事情,也容易用憤怒、生氣、吼叫的情緒來面對。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所以他的言行舉止都在影響著孩子。

二、影響親子關係

父母長期對孩子大聲吼叫,很容易破壞親子關係,也是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自我否定、不自信的消極心理,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今後在社會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社交關係的能力。
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有些孩子甚至會懷疑自己是否是爸媽親生的,有可能會不小心讓孩子走極端,孩子會想要離家出走,有些孩子會憎恨自己的父母、憎恨社會,做出不良的行為。而有的孩子會責怪自己,產生自卑心理。


三、影響學習成績下降

如果孩子處於傷心、自責、憤怒的狀態下,他就不會有好的心情去學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作業馬虎應付,如果老師也不小心責怪孩子,那孩子從此以後,就沒心上學,沒有學習興趣。這樣,就會很大的影響學習興趣,成績就會下降。


陳俊欽老師


看到這個提問,讓我立馬想到了曾經和孩子一起讀過的一本書《一生氣就大喊大叫的媽媽》。

書中有一隻小企鵝,有一天早上,他的媽媽突然發脾氣了,衝他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小企鵝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這本獲得德國兒童繪本金獎的佳作,建議愛吼叫的父母們都認真看看,我們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哪些的負面影響,這本書中那些觸目驚心的小企鵝魂飛魄散的圖文,一定會讓我們為之震撼!也許這不僅僅是一本讀給孩子的書,它更值得我們每一位父母深深的反思!

還有一本書:《媽媽發火了》

有圖有真相,當你以旁觀者的角度看過這些畫面之後,面對自己的火爆脾氣,你的感受和行為,也許會找到共鳴吧。

  • 無論怎樣的原因讓我們生氣、憤怒,那個情緒,都是我們自己的,簡言之,就是“我讓我生氣”,(其實你也可以讓自己不生氣),所以,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學會覺察自己的情緒怎麼了,並學會處理它。


  • 在沒有將自己的情緒安撫好之前,請不要和孩子說話!
  • 請不要讓孩子做我們情緒宣洩的替罪羊。

我知道這很不容易,需要我們努力學習和改變,不吼不叫的育兒書籍和方法比比皆是,管教孩子,其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難,孩子的問題是在給我們機會重新學習和成長,只是,這一切,都源於你是否願意去付出和改變。

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要想少走彎路,就像這隻小企鵝的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媽媽老師王小嘴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成長帶來的負面效果相當消極。

當一個父母性子不好,暴躁易怒,那麼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下面從孩子成長曆程來稍微盤點下。嬰兒期,暴躁易怒的父母主要的表現是缺乏耐心,對於敏感的嬰兒來說,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不耐煩,對嬰兒帶來的損害是破壞他對世界對環境的安全感,可能發展為迴避性的依戀類型,這將影響孩子成人後持續一生的人際關係質量。如果嬰兒不那麼敏感,父母的暴躁也不那麼明顯,那麼嬰兒可能發展為另一種不安全型的依戀類型,矛盾焦慮型依戀。

這麼說吧,嬰兒期安全感受損的孩子,如果在兒童期和青春期還是同一對暴躁衝動的父母,那麼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就是在親密人際關係中因為安全感不足,輕則損害乃至喪失幸福體驗,重則損害親密能力,很容易傷害自己。幼兒期,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適應環境,具體表現就是行為塑造和養成的關鍵敏感期,對大人的言行會本能地模仿學習,有樣學樣。

暴躁衝動的父母對幼兒的負面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是父母在孩子面前袒露的暴躁情緒,會令孩子感到恐懼,因而產生退縮,特別是在父母面前的退縮,從幼兒期就開始堵塞親子溝通的渠道。在父母面前退縮的孩子會發展出在父母面前隱藏情緒和感受的行為模式,父母面對的就只是孩子表現出來取悅父母的假相,而孩子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父母將無法從親子互動中瞭解到。此其一。

二是孩子會有樣學樣地模仿學者父母暴躁的方式,也就是說父母的行為示範在塑造出一個暴躁的孩子。如果暴躁的父母在情緒失控時伴隨對孩子的暴力體罰,那影響就更為嚴重,至少對一部分孩子,是在把他們塑造成熊孩子。用心理學術語來描述,就是在高概率地塑造孩子成人後的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樣的孩子在兒童期以及青春期往往提前表現和反映為品行障礙,如果此時不能得到教師或其他成年人的積極矯正引導,成年後就有可能發展為暴力犯罪者。到兒童期,暴躁父母的孩子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人格發展和行為養成的缺陷。這樣的孩子可能反映在學習適應、夥伴關係、情緒反應等等不同方面的問題和障礙,嚴重的就如前面所述的出現品行障礙,或者情緒障礙。

具體而言,暴躁父母的孩子在兒童期很可能在三個主要方面表現出消極的發展後果。

一是這樣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成人後容易陷入抑鬱,找不到生活的意義,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自殺。

二是這樣的孩子往往厭學,表現出學習困難,學校適應差,同學之間可能出現暴力衝突,如校園霸凌;師生關係緊張,各種品行問題令教師頭痛。

三是這樣的孩子高概率會發展出低自尊問題,破罐子破摔,出現各種問題無論父母還是教師窮盡各種辦法都可能無法奏效,油鹽不進。到青春期,暴躁父母的孩子有更高的概率會成為低自尊的邊緣青少年,面臨各種行為過失的風險,如過早的性行為、嗑藥、打架鬥毆、輕微的違法犯罪、沉溺遊戲、逃學,等等。

對於一些暴躁父母的孩子,等不到成人青春期已經可能展現出惡果,自傷自殘乃至嘗試自殺,或者濫交、陷入毒癮、沉溺遊戲完全荒廢學業等等。

即使部分暴躁父母的孩子沒有展現出明顯的品行問題,順利完成學業,甚至有看起來很光明的前景,但這樣的孩子仍然高概率反映出兩種消極面,一是容易親情疏離;二是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唐映紅


吼叫對於孩子來說其實就是一種語言暴力,這樣的行為和動作暴力一樣的錯誤的行為,雖然現在孩子大多屬於天使加熊孩子,生氣起來真的讓人受不了,但無論哪種暴力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主要有以下見點:

第一點,孩子會變的膽小怕事,從而內向

對小孩子來說,父母的大聲斥責怒吼,特別震撼孩子的幼小心靈,孩子不知道父母下一步要幹什麼,會再對自己怎麼樣,心中充滿擔心和恐懼,特膽小的孩子會大聲求饒,要強的在那硬撐。

第二點,嚴重傷害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歸屬感

喪失信心的孩子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態,會去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覺得所有的錯誤都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是沒有人愛自己的,得不到心裡歸屬感。

第三點,孩子還有可能變的叛逆,性格更倔強

父母經常對孩子吼叫,孩子已經習以為常,變的更不服氣,越吼越給擰著幹,偏不聽你的就是不服。就養成了一個誰也管不了的倔脾氣。

第四點,孩子會養成說謊的壞習慣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罵。孩子為了避免承受皮肉之苦,往往會對父母說謊,避免受到責罰。因為騙過一次,就可減少一次“災難”。但是孩子的謊言很容易就會被家長識穿,為了懲罰孩子的說謊行為,家長的態度會變得更加的強硬。為了逃避捱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更要說謊,這種強化作用使得孩子的說謊變得習以為常,構成惡性循環。

我們一定要重視自己的情緒給家庭帶來的地震般的影響。家長要清晰的看見:放任自己的脾氣,會給孩子受到巨大的傷害,這些傷害,孩子成年後也不能輕易消除。而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在長大後如何回報父母。


用戶67781534907


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

1.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種什麼豆,得什麼瓜。

當孩子做錯事情被父母吼叫生氣的時候,孩子也學會了這樣對其他人,現在孩子還小,還沒有勇氣和膽量跟父母這樣講話,等到孩子過了青春期,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跟大人對峙的時候,父母得到的也是一個對他們大吼大叫的孩子。

2.父母的吼叫,反覆無常的脾氣讓會讓孩子變得膽小怯懦,沒有自信。

孩子稍微做不好,講不通道理,父母就大吼大叫,孩子會被嚇得像小貓小狗一樣,變得膽小,不能只有自己的主張,因為一旦跟父母不一致,就會招來狂風暴雨,長此以往,孩子漸漸沒有了自信。

3.父母的吼叫,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急躁,焦慮。

長期生活在大吼大叫家庭裡的孩子,通常都是急脾氣,一言不合就發火,這對孩子的身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成人之後孩子的幸福感也缺失的。

所以脾氣暴躁的父母,發脾氣前請先喝一口水,控制住自己的脾氣,精神上善待你的孩子,學會如何跟孩子相處。


糯米麻麻Coco


第一,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可能會留下心理陰影。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暴怒的家庭裡,可以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壓力。長大後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情緒處理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

第二,父母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長大後也會形成這樣暴躁的脾氣,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一言不合就大吼大叫。

第三,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可能會形成膽小怯懦的性格,長大後無法與人正常交往,當發生衝突的時候,只會逃避,而不能正確面對自己。

第四,在大吼大叫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有可能把自己原生家庭的經驗帶到自己的小家庭中,進而對他的婚姻關係和下一代產生負面的影響。

要知道,父母大吼大叫是父母自己情緒管理不當的一種表現。他並不能真正的教育孩子,反而在吼聲中,孩子可能暫時聽父母的話,但是到了青春期,心裡積攢多年的負面情緒都會變成叛逆表現出來。


加油了媽媽


對於這個問題我深有體會,因為小時候我是一個受“吼”者,現在我有了孩子有時候不小心又變成了施“吼”著。


1.我和我的父母

我的父母尤其是我媽媽就是特別喜歡以吼叫批評我。一丁點的錯事,就對我大聲訓斥,有時候還伴有摔東西,我一般都嚇的不吱聲,從不去辯解。

記得有一次跟小夥伴一起玩沙子,不小心沙子進入對方眼睛,小夥伴哭了,媽媽卻大聲吼叫罵我,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跟媽媽吵架還罵了媽媽,但是也是以一頓更嚴厲的打罵結束。這些讓我小時候從未感覺到父母的愛,並且膽小懦弱,從不跟父母談心,而且一直希望遠離父母。這種近似於自卑和封閉的性格,一直到上大學才有好轉。


2.我和我的孩子

我的孩子6歲,我基本不會對孩子吼叫,儘量做個好家長,但是難免有情緒失控的時候。有時候對孩子大吼一頓,過後心理會比較自責。而孩子,則在我生氣後,對我說,“媽媽我做錯了,你可以批評我,但是能不能不要大吼大叫。”我比較慶幸,孩子還沒有心理陰影。但是,最近我發現,孩子有時候生氣後,也會大吼大叫,從孩子身上,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3.小結

這種不良的教育方式,會在幼年,植入孩子的思想,他會以為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效仿。又或者,因為父母的吼叫,孩子變的自卑懦弱,甚至性格缺陷,不善於與人交往。

請各位家長停止對孩子的吼叫吧,包括我在內,做一位尊重孩子的家長。用關愛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問題,耐心與他一起成長。


團團圓圓愛媽媽


記得剛懷女兒時,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不打罵孩子。而我一直努力剋制自己,無論什麼情況下不想吼叫打罵。因為不想女兒過我曾經的日子。我記得只要爸爸一大聲吼叫,我就打哆嗦。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幹嘛?

從小我就膽小,不敢說話。上課不敢回答問題。哪怕這些題的答案記得滾瓜亂熟。小學四年級我是唯一一個普通話標準的學生,可我就是結巴讀不下去一首詩。雖然老師給我多次機會。一直到初中成了全級第一似乎表面很自信。骨子裡不是的的,有些題全班都不會。而我會,卻不敢舉手,因為成績好,老師會主動叫我回答。慢慢上課敢回答問題,也敢和同學一起玩。而我小學是站在旁邊看同學玩,不敢參與。




後來去外地上學,我看見機會不敢爭取。怕人前出醜,怕失敗,怕承擔責任,怕別人笑話。怕看見那種和爸爸一樣板著臉,嚴肅的人。就是現在也怕大人,也就是長輩,不會和他們相處。

後來經歷的太多事情,對自己更加不自信。完全放棄自我成長,但也不想靠近爸爸。沒有溫暖,只有指責打擊與警惕。怕父親突然間脾氣爆發,讓我那點可憐的自尊無影無蹤。

隨著時間推移,我也會對女兒發脾氣,甚至動手。違背了當初自己對女兒的承諾。看見女兒哭泣害怕的小臉,我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看到了遇到一些我解決不了的問題,習慣用父親的吼叫打罵。這就是家庭悲劇輪迴。看到這些,感覺害怕,為了孩子為了我,我一直在努力改變。因為孩子我重新走上自我成長的路上。



我不是心理醫生,也不是做教育的,就是一個普通的媽媽。但曾經我也是孩子,對吼叫的影響是刻骨銘心。如果你有緣看到,為了我們的寶貝請剋制自己。誰都不是天生會做父母,不要後悔自責。曾經我恨自己,用自己討厭的方式對待了女兒。那個時候每天拉內疚,讓我能量很低,不能面對與前行。

君子省而不疚,我們反省到了,向前看,不是向後看。相信為了愛,我們會做的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