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和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品明鉴清


朱温简历:朱温(852年-912年),汉族,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县)人。五代时期梁朝第一位皇帝,称帝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参加黄巢起义军。中和二年(882年)归降唐军,并与李克用联合镇压黄巢军。困镇压有功被封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为梁王,成为唐末势力最大的割据军阀。天佑元年(904年),杀唐昭宗,立昭宗之子李祝为帝,即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年),逼哀宗禅让帝位,登基称帝。建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

朱元元璋简历: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微凤阳)人。原名重八,明朝第一任开国皇帝。

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率徐达.常遇春等将领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举兵北伐。1368年政占元大都(北京),收回后晋时割让的燕云十六州,统一了中国。同年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看完朱温和朱元璋的简历可以发现,两人有几个相似之处。两人同为安徽人,同为参加起义军起家,经过艰苦奋战,百炼成钢,最终登上帝位。而两人称帝后的表现大相径庭,朱元璋的功绩多为人颂扬,而朱温却留下了骂名。朱元璋在本姓中最推崇的人是宋代思想家朱熹,更自翊为其后人。

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出现相似点。上述这两位皇帝因为姓氏相同,籍贯大致相同,经历相同常被人联想到一起,其实他们是没有关系的,仅是巧合。无论从个人品格,治国理念,执政纲领还是高瞻远瞩的伟人特质,他们都是两路人。





走遍中国的利哥


朱温和朱元璋除了都姓朱外没什么关系,不过两人的出身、性格爱好、奋斗经历却非常相似,都是草根加混世魔王,最后逆袭成为开国之君。

朱温和朱元璋都出身贫寒家庭,朱温出身于贫农,靠帮地主放猪过活,朱元璋也出身于贫农,靠帮地主放牛为生,还做过50天的小和尚。两人出生地相距不远,朱温出生在安徽砀山,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不过两人出生时间相差400多年。

朱温和朱元璋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叛逆性格,俩人都是火爆脾气,喜欢舞刀弄棍,打架斗殴,天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后来,朱温参加了黄巢起义,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起义军。经过艰苦奋斗,最后终于逆袭成功。朱温推翻了唐朝,建立了后梁。朱元璋毁灭元朝,建立了明朝。

朱温和朱元璋都来自社会底层,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使他们的心理发生扭曲,残忍的争霸战争让他们丧失了良知,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嗜血如命。朱温集团的骨干力量都出身与社会下层,掌权后就变得残忍凶暴,目无法度,专横跋扈,草菅人命。朱温本人也一样,先背叛黄巢,后背叛唐朝,最终自立为帝,他反复无常、强烈的求生意识正来源于他早年的经历。朱元璋与朱温类似,早年的经历,造成了他残忍嗜杀、猜忌无度的性格。34位开国功臣几乎被斩杀殆尽,仅郭英一人,得以善终,惹人唏嘘。


希荣文创


虽然他俩的关系有点四不像,但真要提溜几条,也不是无话可说,比如说这俩人都姓朱,是本家,同时也都算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一个是结束了唐朝289年国祚的人物,另一个则是四百多年将近五百年之后明王朝的建立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在政治上的另一个联系则是俩人都是开国皇帝,朱温是五代十国的开创者,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前面已经说了,是明朝的建立者,在政治上两者的不同点一个是乱世的开端,一个是治世的起点。

还有一个隐讳点的关系,那就是朱温是被儿子杀了,王朝被篡夺,明太祖朱元璋的王朝也算是间接被儿子朱棣夺取了,还杀了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在政变中被杀死也许是最合理的解释)。


除了这些政治上的联系,就他们私人的关系来说,俩人还是比较单纯的,不是说姓朱他们就都有关系,更不可能说后来的朱元璋接替的是朱文的地位,俩人差了好几百年,按照中国的封建王朝不超过三百年的说法,也够得上一个多了。

而且两人的出身差太多,朱元璋家九代贫农,到了朱元璋这里就差饿死了,朱元璋要不是早早出家当了和尚,也许就跟着家里人要不饿死要么得瘟疫就没了。朱温可不一样,朱温也是乱世枭雄,可他的出身好,至少说不愁吃不愁穿,跟朱元璋这样的贫困户相比,简直要幸福多了。

历史上姓朱的人太多了,在建国后也有伟人出现,不能生拉硬扯关系,有关系要上,没关系找点关系也要上,卖萌不可怕,无知就不好了!


历史三日谈


朱温是五代十国后梁政权的开创者,是后梁的国君。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温和朱元璋都是安徽人,但是他们相差400多年,他们俩都出生于贫困家庭,为了生活,都早早的进入了军营打拼。

朱温的妻子为张慧是一位内外兼修,温柔有才干的女性,经常为朱温排忧解难,温对妻子也很温柔,体贴。

朱元璋的妻子为马皇后,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俩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根据历史可考,他们不是亲戚关系,他俩的关系就如同张学友和张家辉的关系一样。


子非yu鱼


朱温和未元璋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的确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朱温和朱元璋都是安徽人,一个是砀山,是凤阳,都是安徽非常贫困的地方。

第二,朱温和朱元璋应该是一个宗祖的,都是周朝朱国的后人,都是来自凤阳郡望的。

第三,都是贫困人家出身。朱温从小放羊为生。朱元璋先是讨饭,后进寺庙里做和尚。

第四,朱温是后粱开国皇帝,开启五代十国局面。朱元璋是大明开国皇帝,是中国封建统治最稳固的朝代。

第五,两个都是家庭国家两不误的君王。朱温深爱自己的妻子张惠,朱元璋深爱马皇后,两人感情传为佳话。


道行一憎



没有关系,最多是老乡关系罢了。

于传统来说,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名人效应。比如说李唐认老子为祖先,追封为唐圣祖;赵宋认财神赵公明为祖先,追封为宋圣祖;就是李自成一介流寇在建立大顺政权时,因为家乡就在当年西夏的兴起之地一带,也干脆就近认了西夏皇室为祖先。

按理说朱温为灭唐第一人,建立了后梁。朱元璋在初创明朝之际,应该是不可避免追认一个所谓的名人远祖,以显示自己家族曾经也是个名门望族,自己也是出身高贵之人,因此追认朱温这个后梁开国皇帝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然而很遗憾,朱元璋并没有追认任何朱姓名人为远祖,不稀罕名人效应,所以二人并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朱元璋就是选择名人效应也不会追认朱温为远祖的,因为朱温这个人名声太臭了,干了很多有违人伦之事。比如说他好色,不仅喜欢奸淫别人的妻女,还特别喜欢奸淫自己的儿媳,而朱温的儿子们对他这种乱伦行为,竟然没有勃然大怒,反而争相利用妻子来争宠,以争夺嫡位,而朱温最后也被自己的亲儿子所弑杀。

以朱温及其家族这种臭名昭著的程度,朱元璋就是真想追求名人效应也不会考虑他的。

倒是有人向朱元璋建议追封南宋理学大家朱熹为远祖,达到名人效应。没想到老朱霸气的拒绝了,认为搞这些文字游戏没什么用,自己nb才是真正的nb。

所以说朱温与朱元璋并没有任何关系,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关系,只能说都是安徽人,算是安徽老乡,再扯淡点就是两个人都姓朱罢了。


宋安之


1朱是赤红,红极变紫,散出紫气萦绕。朱氏吉祥之族,紫气临门,家出帝王也。谁会有万岁万岁万万岁之尊贵呢?不过,千万别小瞧朱家的贫寒子弟,往往称皇称帝的就是这样的穷小子,正应验了天将委大任于斯必苦其身。不信,有史为证,当年的放猪倌朱温,历尽人生坎坷路,浴血奋战在沙场,九死一生巧登基,当上了五代十国时的后梁开国君王梁成祖。

2人说400年前本一家,朱氏历史穿越到元末,这期间朱温皇室香火就算生生不熄,也繁衍十几代吧,可是后梁王朝龙椅早被别人掀掉了,朱温一脉肯定有人流落到民间去,沦为贫民百姓了。这时,要想重返金銮殿,肯定要经过千般磨难的,因为朱家紫气重绕也是间歇性出现,而且要成为九五之尊,还要经历过刀山火海的考验。而且条件是,无论你是不是出于朱温的血缘,也应该是苦出生,并且得姓朱,还得降生在能孕育帝王之灵的安微地域上。

3说来也巧,朱元璋这人就出生在安徽这块风水宝地上。父母四处逃荒,不知是不是老天安排,这么巧到了这里,他就哇哇地降生到这穷苦之家,也免不了经历给地主当放牛娃受尽欺凌的童年。他不知九代之前的鼻祖父名什么,饭都吃不饱,哪顾得上续谱,懂得爸爸爷爷的名字就是了,爷爷之上的先祖不知道线能不能接上朱温皇上,但是可以坚信,这条线与朱温那条线一定会有个打结,不然怎么会都姓朱呢?

4基本条件巳达到,朱元璋凝聚紫气萦绕,也经历了比九九八十一难更艰险的赴汤蹈火,再为朱家创下辉煌新篇章,而且远胜朱温的业绩,一个幅员辽阔,非五代十国之后梁可比拟的大明帝国。朱元璋,又一位姓朱的帝王一一大名鼎鼎的明成祖。

梁成祖,明成祖,朱氏人士,开国君皇。


林柏忠


朱温和朱云璋,他们俩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又同是安微人,只不过出生地不同而已,看不出他俩有家族血源联系,朱温是后梁的开国皇帝早朱元璋四百多年,也是个有建树的人,而朱元璋要比朱温的成就大很多,朱元璋的成就是从新建立了统一的汉政权使得中华民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也使得明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由其是远洋航海以达到当时世界的顶峰,郑和七下西洋,那庞大的舰队在当时的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朱温所创立的后梁只存在了十七年,共历三帝,始,907年,终923年。这在历史的长河里只不过一瞬间,更何况他没能统一天下,只不过一个短命的小王朝而以,他是无法和朱璋相对比的。


与风互语


袁崇焕和袁世凯是什么关系,那么朱温和朱元璋就是什么关系,同姓说明不了什么,“五百年前是一家”只是国人喜欢在同姓之间开的玩笑,当不得真。

那么,朱温和朱元璋有哪些共同点呢?首先他们都是皇帝,都是依靠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而登上最高权力的顶峰,他们都是各自旧时代的终结者,但又开创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新时代。

不同的是,朱温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贪恋自己儿媳的美色,最后死在自己儿子手中;朱元璋却是顶天立地的伟男子,正常生病驾崩。朱温(梁太祖),

原本是唐朝黄巢起义军的一名小队长,依靠反唐战功被“黄齐”政权封为同州防御使。

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朱温败给唐将王重荣后,杀了黄巢的监军严实,宣布反齐归唐,被赐名“全忠”。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他被唐僖宗任命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此后开始成为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急先锋。

唐朝末年最大的弊政就是藩镇割据,朱温成为一镇诸侯,以汴州为中心,以镇压黄巢起义军为契机,逐步成为唐末势力最强的藩镇。唐昭宗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朱温进军关中,控制了皇帝,进封“梁王”;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温逼迫李唐皇室迁都洛阳后杀死昭宗,立辉王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帝位,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大唐王朝落下序幕,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因为帝位传承的矛盾,朱温之子朱友珪乘他病重之际,将他杀死在病榻之上,一代枭雄就此殒命。朱元璋(明太祖),元朝统治下的三代贫农,根正苗红,初从濠州城中的红巾领袖之一的郭子兴,由贱名“重八”改成了“元璋”,开始从红巾中崛起。

在徽州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真言下,隐藏自己的实力,于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夺取集庆(南京)后,逐渐成为反元势力中较为强大的一支。

元末红巾军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自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夺取荆湘一代的红巾领导权毅然称帝后,红巾开始分裂。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八年)红巾正式分裂,除了刘福通被张士诚杀死以外,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江西爆发了洪都之战,陈友谅大败身亡,这一战奠定了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基础。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改元洪武,史称“大明王朝”,并于当年七月北伐,攻取元大都,

结束了蒙族在中原的九十八年统治,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再次回归到汉族王朝的统治之下。

洪武大帝统治期间,恢复了汉家衣冠和礼仪,并将宋元时期的政府福利机构第一次制度化、体系化,同时鼓励百姓监察百官,并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和高度反腐措施,建立了一个相对清廉高效的封建政府体制。

朱元璋统治的三十一年里,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寝食难安,史称“洪武之治”,这是继李唐“开元盛世”之后的汉族王朝又一个盛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前夕,留下的遗诏依然心系百姓,担心因为自己的死会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担心自己死后会造成铺张奢靡。

《明史.太祖本纪》记载:“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这样的明太祖朱元璋,治下的大明朝被后世的清康熙誉为“治隆唐宋”,这岂是朱温可以比的!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朱温和朱元璋都姓朱,一个是唐朝末年的枭雄,一个是明朝开国的洪武皇帝,两人相差四百年,如果说两人同姓一个朱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话,俩人恰好少了一百年,就算不得一家了。

俩人的经历也没有什么相同之处。朱温原是农民起义军黄巢的部将,后来杀了黄巢投降了唐朝,被赐姓李,改名李全忠,后来取代唐朝自立为皇帝,被后唐攻灭。

朱元璋也是农民军起家,消灭了同为农民军的陈友凉、张士诚,攻灭元朝统一天下,建立起了大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