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和朱元璋是什麼關係?

品明鑑清


朱溫簡歷:朱溫(852年-912年),漢族,宋州碭山(今安徽碭山縣)人。五代時期梁朝第一位皇帝,稱帝后改名朱晃。

乾符二年(875年),參加黃巢起義軍。中和二年(882年)歸降唐軍,並與李克用聯合鎮壓黃巢軍。困鎮壓有功被封宣武軍節度使,繼而又進封為梁王,成為唐末勢力最大的割據軍閥。天佑元年(904年),殺唐昭宗,立昭宗之子李祝為帝,即唐哀宗。天佑四年(907年),逼哀宗禪讓帝位,登基稱帝。建國號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

朱元元璋簡歷:朱元璋(1328年-1398年),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微鳳陽)人。原名重八,明朝第一任開國皇帝。

1352年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攻佔集慶路,將其改為應天府。1367年,率徐達.常遇春等將領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舉兵北伐。1368年政佔元大都(北京),收回後晉時割讓的燕雲十六州,統一了中國。同年在應天府登基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看完朱溫和朱元璋的簡歷可以發現,兩人有幾個相似之處。兩人同為安徽人,同為參加起義軍起家,經過艱苦奮戰,百鍊成鋼,最終登上帝位。而兩人稱帝后的表現大相徑庭,朱元璋的功績多為人頌揚,而朱溫卻留下了罵名。朱元璋在本姓中最推崇的人是宋代思想家朱熹,更自翊為其後人。

漫漫歷史長河中,總會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出現相似點。上述這兩位皇帝因為姓氏相同,籍貫大致相同,經歷相同常被人聯想到一起,其實他們是沒有關係的,僅是巧合。無論從個人品格,治國理念,執政綱領還是高瞻遠矚的偉人特質,他們都是兩路人。





走遍中國的利哥


朱溫和朱元璋除了都姓朱外沒什麼關係,不過兩人的出身、性格愛好、奮鬥經歷卻非常相似,都是草根加混世魔王,最後逆襲成為開國之君。

朱溫和朱元璋都出身貧寒家庭,朱溫出身於貧農,靠幫地主放豬過活,朱元璋也出身於貧農,靠幫地主放牛為生,還做過50天的小和尚。兩人出生地相距不遠,朱溫出生在安徽碭山,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不過兩人出生時間相差400多年。

朱溫和朱元璋都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叛逆性格,倆人都是火爆脾氣,喜歡舞刀弄棍,打架鬥毆,天生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後來,朱溫參加了黃巢起義,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軍。經過艱苦奮鬥,最後終於逆襲成功。朱溫推翻了唐朝,建立了後梁。朱元璋毀滅元朝,建立了明朝。

朱溫和朱元璋都來自社會底層,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使他們的心理發生扭曲,殘忍的爭霸戰爭讓他們喪失了良知,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嗜血如命。朱溫集團的骨幹力量都出身與社會下層,掌權後就變得殘忍兇暴,目無法度,專橫跋扈,草菅人命。朱溫本人也一樣,先背叛黃巢,後背叛唐朝,最終自立為帝,他反覆無常、強烈的求生意識正來源於他早年的經歷。朱元璋與朱溫類似,早年的經歷,造成了他殘忍嗜殺、猜忌無度的性格。34位開國功臣幾乎被斬殺殆盡,僅郭英一人,得以善終,惹人唏噓。


希榮文創


雖然他倆的關係有點四不像,但真要提溜幾條,也不是無話可說,比如說這倆人都姓朱,是本家,同時也都算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家,一個是結束了唐朝289年國祚的人物,另一個則是四百多年將近五百年之後明王朝的建立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在政治上的另一個聯繫則是倆人都是開國皇帝,朱溫是五代十國的開創者,是後梁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前面已經說了,是明朝的建立者,在政治上兩者的不同點一個是亂世的開端,一個是治世的起點。

還有一個隱諱點的關係,那就是朱溫是被兒子殺了,王朝被篡奪,明太祖朱元璋的王朝也算是間接被兒子朱棣奪取了,還殺了他的孫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在政變中被殺死也許是最合理的解釋)。


除了這些政治上的聯繫,就他們私人的關係來說,倆人還是比較單純的,不是說姓朱他們就都有關係,更不可能說後來的朱元璋接替的是朱文的地位,倆人差了好幾百年,按照中國的封建王朝不超過三百年的說法,也夠得上一個多了。

而且兩人的出身差太多,朱元璋家九代貧農,到了朱元璋這裡就差餓死了,朱元璋要不是早早出家當了和尚,也許就跟著家裡人要不餓死要麼得瘟疫就沒了。朱溫可不一樣,朱溫也是亂世梟雄,可他的出身好,至少說不愁吃不愁穿,跟朱元璋這樣的貧困戶相比,簡直要幸福多了。

歷史上姓朱的人太多了,在建國後也有偉人出現,不能生拉硬扯關係,有關係要上,沒關係找點關係也要上,賣萌不可怕,無知就不好了!


歷史三日談


朱溫是五代十國後梁政權的開創者,是後梁的國君。

朱元璋是明朝的開國皇帝。

朱溫和朱元璋都是安徽人,但是他們相差400多年,他們倆都出生於貧困家庭,為了生活,都早早的進入了軍營打拼。

朱溫的妻子為張慧是一位內外兼修,溫柔有才幹的女性,經常為朱溫排憂解難,溫對妻子也很溫柔,體貼。

朱元璋的妻子為馬皇后,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他倆雖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根據歷史可考,他們不是親戚關係,他倆的關係就如同張學友和張家輝的關係一樣。


子非yu魚


朱溫和未元璋看似沒有直接關係,但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

第一,朱溫和朱元璋都是安徽人,一個是碭山,是鳳陽,都是安徽非常貧困的地方。

第二,朱溫和朱元璋應該是一個宗祖的,都是周朝朱國的後人,都是來自鳳陽郡望的。

第三,都是貧困人家出身。朱溫從小放羊為生。朱元璋先是討飯,後進寺廟裡做和尚。

第四,朱溫是後粱開國皇帝,開啟五代十國局面。朱元璋是大明開國皇帝,是中國封建統治最穩固的朝代。

第五,兩個都是家庭國家兩不誤的君王。朱溫深愛自己的妻子張惠,朱元璋深愛馬皇后,兩人感情傳為佳話。


道行一憎



沒有關係,最多是老鄉關係罷了。

於傳統來說,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名人效應。比如說李唐認老子為祖先,追封為唐聖祖;趙宋認財神趙公明為祖先,追封為宋聖祖;就是李自成一介流寇在建立大順政權時,因為家鄉就在當年西夏的興起之地一帶,也乾脆就近認了西夏皇室為祖先。

按理說朱溫為滅唐第一人,建立了後梁。朱元璋在初創明朝之際,應該是不可避免追認一個所謂的名人遠祖,以顯示自己家族曾經也是個名門望族,自己也是出身高貴之人,因此追認朱溫這個後梁開國皇帝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很遺憾,朱元璋並沒有追認任何朱姓名人為遠祖,不稀罕名人效應,所以二人並沒有任何關係。

當然朱元璋就是選擇名人效應也不會追認朱溫為遠祖的,因為朱溫這個人名聲太臭了,幹了很多有違人倫之事。比如說他好色,不僅喜歡姦淫別人的妻女,還特別喜歡姦淫自己的兒媳,而朱溫的兒子們對他這種亂倫行為,竟然沒有勃然大怒,反而爭相利用妻子來爭寵,以爭奪嫡位,而朱溫最後也被自己的親兒子所弒殺。

以朱溫及其家族這種臭名昭著的程度,朱元璋就是真想追求名人效應也不會考慮他的。

倒是有人向朱元璋建議追封南宋理學大家朱熹為遠祖,達到名人效應。沒想到老朱霸氣的拒絕了,認為搞這些文字遊戲沒什麼用,自己nb才是真正的nb。

所以說朱溫與朱元璋並沒有任何關係,如果非要說有什麼關係,只能說都是安徽人,算是安徽老鄉,再扯淡點就是兩個人都姓朱罷了。


宋安之


1朱是赤紅,紅極變紫,散出紫氣縈繞。朱氏吉祥之族,紫氣臨門,家出帝王也。誰會有萬歲萬歲萬萬歲之尊貴呢?不過,千萬別小瞧朱家的貧寒子弟,往往稱皇稱帝的就是這樣的窮小子,正應驗了天將委大任於斯必苦其身。不信,有史為證,當年的放豬倌朱溫,歷盡人生坎坷路,浴血奮戰在沙場,九死一生巧登基,當上了五代十國時的後梁開國君王梁成祖。

2人說400年前本一家,朱氏歷史穿越到元末,這期間朱溫皇室香火就算生生不熄,也繁衍十幾代吧,可是後梁王朝龍椅早被別人掀掉了,朱溫一脈肯定有人流落到民間去,淪為貧民百姓了。這時,要想重返金鑾殿,肯定要經過千般磨難的,因為朱家紫氣重繞也是間歇性出現,而且要成為九五之尊,還要經歷過刀山火海的考驗。而且條件是,無論你是不是出於朱溫的血緣,也應該是苦出生,並且得姓朱,還得降生在能孕育帝王之靈的安微地域上。

3說來也巧,朱元璋這人就出生在安徽這塊風水寶地上。父母四處逃荒,不知是不是老天安排,這麼巧到了這裡,他就哇哇地降生到這窮苦之家,也免不了經歷給地主當放牛娃受盡欺凌的童年。他不知九代之前的鼻祖父名什麼,飯都吃不飽,哪顧得上續譜,懂得爸爸爺爺的名字就是了,爺爺之上的先祖不知道線能不能接上朱溫皇上,但是可以堅信,這條線與朱溫那條線一定會有個打結,不然怎麼會都姓朱呢?

4基本條件巳達到,朱元璋凝聚紫氣縈繞,也經歷了比九九八十一難更艱險的赴湯蹈火,再為朱家創下輝煌新篇章,而且遠勝朱溫的業績,一個幅員遼闊,非五代十國之後梁可比擬的大明帝國。朱元璋,又一位姓朱的帝王一一大名鼎鼎的明成祖。

梁成祖,明成祖,朱氏人士,開國君皇。


林柏忠


朱溫和朱雲璋,他們倆人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同是安微人,只不過出生地不同而已,看不出他倆有家族血源聯繫,朱溫是後梁的開國皇帝早朱元璋四百多年,也是個有建樹的人,而朱元璋要比朱溫的成就大很多,朱元璋的成就是從新建立了統一的漢政權使得中華民族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也使得明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由其是遠洋航海以達到當時世界的頂峰,鄭和七下西洋,那龐大的艦隊在當時的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而朱溫所創立的後梁只存在了十七年,共歷三帝,始,907年,終923年。這在歷史的長河裡只不過一瞬間,更何況他沒能統一天下,只不過一個短命的小王朝而以,他是無法和朱璋相對比的。


與風互語


袁崇煥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那麼朱溫和朱元璋就是什麼關係,同姓說明不了什麼,“五百年前是一家”只是國人喜歡在同姓之間開的玩笑,當不得真。

那麼,朱溫和朱元璋有哪些共同點呢?首先他們都是皇帝,都是依靠農民起義軍的力量而登上最高權力的頂峰,他們都是各自舊時代的終結者,但又開創了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新時代。

不同的是,朱溫是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貪戀自己兒媳的美色,最後死在自己兒子手中;朱元璋卻是頂天立地的偉男子,正常生病駕崩。朱溫(梁太祖),

原本是唐朝黃巢起義軍的一名小隊長,依靠反唐戰功被“黃齊”政權封為同州防禦使。

唐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朱溫敗給唐將王重榮後,殺了黃巢的監軍嚴實,宣佈反齊歸唐,被賜名“全忠”。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他被唐僖宗任命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此後開始成為鎮壓農民起義軍的急先鋒。

唐朝末年最大的弊政就是藩鎮割據,朱溫成為一鎮諸侯,以汴州為中心,以鎮壓黃巢起義軍為契機,逐步成為唐末勢力最強的藩鎮。唐昭宗天覆元年,公元901年,朱溫進軍關中,控制了皇帝,進封“梁王”;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溫逼迫李唐皇室遷都洛陽後殺死昭宗,立輝王李柷為帝,即唐哀帝。

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溫通過禪讓的形式帝位,代唐稱帝,國號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大唐王朝落下序幕,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

後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因為帝位傳承的矛盾,朱溫之子朱友珪乘他病重之際,將他殺死在病榻之上,一代梟雄就此殞命。朱元璋(明太祖),元朝統治下的三代貧農,根正苗紅,初從濠州城中的紅巾領袖之一的郭子興,由賤名“重八”改成了“元璋”,開始從紅巾中崛起。

在徽州謀士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真言下,隱藏自己的實力,於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奪取集慶(南京)後,逐漸成為反元勢力中較為強大的一支。

元末紅巾軍也並不是鐵板一塊,自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奪取荊湘一代的紅巾領導權毅然稱帝后,紅巾開始分裂。

公元1363年(元至正二十八年)紅巾正式分裂,除了劉福通被張士誠殺死以外,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江西爆發了洪都之戰,陳友諒大敗身亡,這一戰奠定了朱元璋統一中國的基礎。公元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明,改元洪武,史稱“大明王朝”,並於當年七月北伐,攻取元大都,

結束了蒙族在中原的九十八年統治,丟失了四百年的燕雲十六州再次迴歸到漢族王朝的統治之下。

洪武大帝統治期間,恢復了漢家衣冠和禮儀,並將宋元時期的政府福利機構第一次制度化、體系化,同時鼓勵百姓監察百官,並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和高度反腐措施,建立了一個相對清廉高效的封建政府體制。

朱元璋統治的三十一年裡,百姓安居樂業,官員寢食難安,史稱“洪武之治”,這是繼李唐“開元盛世”之後的漢族王朝又一個盛世。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駕崩前夕,留下的遺詔依然心繫百姓,擔心因為自己的死會影響百姓的日常生活,擔心自己死後會造成鋪張奢靡。

《明史.太祖本紀》記載:“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這樣的明太祖朱元璋,治下的大明朝被後世的清康熙譽為“治隆唐宋”,這豈是朱溫可以比的!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朱溫和朱元璋都姓朱,一個是唐朝末年的梟雄,一個是明朝開國的洪武皇帝,兩人相差四百年,如果說兩人同姓一個朱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話,倆人恰好少了一百年,就算不得一家了。

倆人的經歷也沒有什麼相同之處。朱溫原是農民起義軍黃巢的部將,後來殺了黃巢投降了唐朝,被賜姓李,改名李全忠,後來取代唐朝自立為皇帝,被後唐攻滅。

朱元璋也是農民軍起家,消滅了同為農民軍的陳友涼、張士誠,攻滅元朝統一天下,建立起了大明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