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古人很喜欢写诗,尤其是唐朝人更喜欢,现在却很少有人写诗,这是为什么?

十里话廊


这个说法也是不严谨的。

整个唐代留下来名字的诗人,一共只有2536人。这个数量,还不如现在大一点的诗词类论坛、贴吧的用户多。

中国古代的识字率一直不高,看过不少研究,哪怕在识字率飙升的宋代,整体识字率也很难突破百分之二十,从事创作留下作品的人,更是其中绝少的一部分,经过时间的审判,能为人们熟知的诗人,就更加是凤毛麟角了。

所以说,我们觉得古代的诗人多,其实是一个错觉。总体上的规律是,距离我们越近,能留下姓名作品的人就越多,距离我们越远,留下来的人就越少。

这其中的原因是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没有纸张之前,知识的成本是很高的,在竹简纪元,留下名字的诗人是很少的,大部分都是无名氏,作品也很少表述作者的个体情感。

有了纸张以后,东汉就出现了“文人诗”,鲁迅先生说文人自觉了,背后的原因还是媒介的进化以及成本的降低。

纸张酝酿出了大唐的诗歌盛世,除了政策上的引导之外(考试考写诗),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有更多的人读得起书了。

宋的印刷术繁荣,是媒介的有一次大飞跃,从唐宋科举录取人数对比上就能看出来,宋代能读书的人更多了,识字率也有了一个飞跃,唐朝考上科举的大多还是世家子弟,宋朝就是农村小地主,甚至赤贫阶层也能通过考试逆天改命了,所以诗人、词人实际上是比唐朝要多的,《宋代诗人大全》统计的结果,是总共7868位,是唐朝的三倍还多。

到了明清,虽然大众了解的诗人并不多,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是,诗人数量远比唐宋更多。

到了当代,新的媒介(网络)诞生了,知识的传播效率更加提高,所以,诗人的数量是远远超出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的。

但为什么您不了解,没接触过,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夜小紫


提问者的问题有失偏颇。唐朝人识点字的人都会写诗?这不一定吧,有史料记载吗?

写诗是需要一定天赋的。同样学习,有的成绩很好,有的成绩很差。这与人的智力和爱好有一定的关联。

提问者有一点说的还是对的。古代人写诗作对是比现代人多,作品也较现代精彩。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

原因除了上述的天赋禀性而外,环境条件,社会原因,教育,家庭等无一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首先朝廷注重。皇帝爱好,大臣附和,将诗词作为科考的必备。要想吃朝廷的皇粮,就需要学习写作诗词。

其次是教育。以前的学校(也作私塾),课程设置仅只有文学。很少有算学,至于外语,自然,地理等学科更无从谈及。学生上学就是习字,念书,对对。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是他们入学的必修课。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当时社会,家庭等成员的共同理念。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社会家庭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人们的语言也对写作有很大影响。古代人使用文言文比较多。文言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精炼,这与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能把白话文写成文言文对古诗词创作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当时的生活条件也对写作诗词有一定影响。那时生活条件艰苦,读书人也不例外。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有看深刻地体会,有深刻的情感。所以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就鲜活很多。如果你没有吃过梨子,怎能知道梨子是甜是酸?


西瓜小品笑


诗歌是人类表达内心情感,或言情、或言志、或排解郁闷的好工具。古代物质贫乏,生活简单,娱乐途径甚少,于是人们借诗歌唱和,互相切磋交流便成风尚。到了唐代,政通人和,社会繁荣,人们心情舒畅,于是诗歌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也是历史必然。

而当今物欲横流,人心不古,闲暇之余,有的是玩不尽的娱乐项目,砌长城,打电游,卡K歌,忙得不亦乐乎,谁还有闲情雅致玩诗歌?

当然还是会有那么一群不合时宜之人,轻吟浅唱,笔耕不辍。他们或愤世嫉俗,或淡泊明志。借东海之水,绘锦绣河山;罄南山之竹,抒书生意气。以离离青草,还沙漠之绿色;冀点点萤火,亮暗夜之晨曦。白云为友,鸥鹭作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以此献给爱好诗歌,热爱生活的人们!


云卷飞山



张帆77153983696


就像我们不能问为什么古人不发微博一样,因为时代不一样,情绪的宣泄方式也就不一样,所以不能说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有人念古诗,确实用不到。现在有发微博,发朋友圈,唱歌等形式,古代有作诗抒发情感,方式不同,但都是一个理。

在以前,有许许多多的诗人,他们用文字抒发情感,为作品赋予灵魂;今天已经很少有那么多张口就念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诗人。但诗人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换了另外一种形式存在于你我身边,一首好歌何尝又不是一首好诗呢,一首好歌有无数个听者故事,一首好诗也有无数个闻着故事。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在生活中,诗词以另外一种形式呈现,叫做歌词,一篇好的歌词就像古代的那些诗人作的诗一般,让人回味无穷,所以一个成功的歌手还有一个叫法,叫做吟游诗人,吟唱故事。




思晨史为鉴


我认为主要是那个朝代或历朝历代盛行提倡做诗。所以才能涌出大批优秀诗人。写诗的诗人要用寥寥数语就能完整表达诗意。要有时风景,山河特点捕捉能力,要才思敏捷,并有语言组合能力,又要尊守平仄,又能让读者朗朗上口,既完整表达出诗意,又不让人感到别扭,的确很难。但古诗之所以给人美感。因为古代语言丰富,词,字内涵很深,甚至每个词,每个字能代表出现在的全句意境。所以寥寥几句能优美,完整写出古诗。但现在不同了,实行白话文。古代有些词,或句不提倡,所以现代语言解释古诗很啰嗦。有的解释古文,古诗人家几句,现在要解释诗意得一篇文章。所以现代语言和古代语言在形式上存在差距,和不同。无论怎样模仿,都显得不伦不类。所以当今语言文字更适合写散文,现代诗,自由诗。打油诗,诗风诗体格式自由,不受文字长短限制,诗句可长可短。更能充分表达诗意。正因白话文和古文存在根本词语冲突,古代词语已经不太提倡了。所以即便有人模仿,也是词语生僻,难懂。所以古人写的好,因为语言文字都适合唐朝等历代。现今文化有别,白话文写不出古韵古味。所以现在人很少写诗。


北侠之女


古诗,包含的范围很广,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也有律诗和绝句。当然,也可以说包括自《诗经》以来的辞赋、古风、律绝、词曲等,与"古典诗歌"的意思相近。

古诗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从我们现在或者从五四运动以后来看之前,将所有这些古典诗歌都称为“古诗”,但是唐诗对唐朝来说并不算古诗,宋词都宋朝人来说也不算古诗,元曲对元朝人来说也不算古诗。是我们从今天的所谓的白话文诗歌的角度来看,才觉得过往的一切都是“古”。


这里面最终的一个分水岭就是“五四运动”,就是白话文诗歌与文言诗歌的分道扬镳,完全走向了两个不一样的系统。在谈到为什么古人很喜欢写古诗,现代人很少写这个问题上。其实说的就是一种文化上的古今之变,一种审美意识,社会需要,语言表达等等各个层面的分水。


不是古人爱写古诗,而是生活在一个文化教育,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甚至官方,书面一切用语都属于文言语境的时代,所述所写,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自然就构成了古诗的基本形态,再加上古典审美,社会意识,又形成了其做古诗的基本内核。

也不是现代人不写古诗,现代也照样有大量的人写,只是不如古人出彩,不如古人功力深厚。而且这群人也不占社会的主流,不能被社会大众所看见,所认知到,这才有了这个误会,当然根本原因是,大时代一去不复返,古诗的时代落幕,新诗的时代正当其时。


盛唐豪歌李艺泓


古人写诗,是可以博取功名的。文采好了,可以以诗进去官场。

而现代人,写古诗不如写现代诗,写散文,写小说。而写网络小说才赚钱!

凡事,都脱离不了利益!

还有一点,古诗是以古汉语为基础,具有古代语言特征的文字体裁。古人当然爱写,常写。

而现如今,汉语语音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在那种氛围,自然写古诗词的就少了,可是写鸡汤的多啊!写文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当然,还坚持写古诗词的无非是因为爱好吧!



落英飘飘



高静环


我很高兴能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

首先,我想说说现代人不爱写诗的说法,值得商榷。

一,现代人又不是都不爱写诗。宏观看,就中国而言,各种诗社,诗刊都没有退出文学市场。有的还办得红红火火。尤其网络诗歌,更有蓬勃发展的势头。不说老一代诗家、大师们,只要健在的,坚守阵地不放。就说新生的诗人队伍也在壮大呀,诗歌自媒体,各类诗赛,活动活跃不算,在诗家,诗人,诗歌爱好者的带动下,许多原来不写诗的笔者,也开始苦苦学习诗歌写法。只要注意每天在网上出现的诗歌,很有不断增长的苗头。这都表现热爱诗歌的人还是不少的。

二,现代没有古代写诗的人多,这也是事实,但只是相对而言,因为按诗人与总人口或与知识界人数的比例看,肯定少。其实,绝对的说,当代写诗的人比哪个朝代都多。如果有统计,恐怕要多许多倍。

三,为什么写诗的人看起来会少呢?(一)因为就整个人类来说,现代人兴趣取向太广泛了。爱好诗歌的人虽然不少,却占不了兴趣的主流。

(二)文学的发展,各种文学样式完善提高,增多,吸引着各自的爱好者。诗歌由于她的特质,有一定的创作难度,一部分人,边缘化了。

(三)适应社会发展,文艺的发展达到靠前的地位,更让追求者成了主流。诗歌市场相对缩小。

(四)发表难,出书难,写诗不养生,诗歌的生存空间狭窄,限制了写诗作者的队伍。

所以,文化领域内来说,现代没有古代文化人写诗的人多。

三,值得欣慰的是:诗歌,以她独特的文学魅力——不容污染的灵魂,玲珑小巧的瑰丽丰姿,丰富多彩的生存土壤,匕首的锋利,轻骑兵的快捷……世界会赋予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立志为她献身的诗人们,会为她甘守清贫,誓死捍卫她的前程。

所以,诗歌,文学海洋中这颗瑰丽的明珠,特别是正逢春天的现代诗歌,生命力极强,已经崭露出她的蓬勃生机,助她生枝长叶的传统诗歌,也会应运发展。

可望,诗歌的春天,会越来越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