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嗎?

益學v視界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80年代就是1980年至1990年我是這樣認為的,我是在80年代的中間,80年代有我的童年,哪個時候還太小,在1990年之後應該自己最快樂的童年,在我的童年和很多80後的條友一樣,有一大群年齡相仿的小夥伴。



我在這個年代更多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對我影響最深的應該是我的爺爺,那個時候自己還小家裡也只有自己一個,爸爸媽媽在上班沒有時間陪我,都是爺爺在帶我。哪個時候記憶最深的就是每天下午,爺爺會帶我去他的一個朋友劉爺爺家門口,哪裡有一個長10米寬1米7高20公分左右的一個混泥土臺玩耍,爺爺就和朋友聊他們的過去,我就和劉爺爺的孫子一起玩,哪個氣候沒有什麼玩具,有的就是家裡的一些方形木頭和小木棍。



時間過的也很快,爺爺在我初中的時候離開了我們,劉爺爺也在2016年離開了,在2016年我回老家的時候在我的小夥伴,小劉的陪同下還去看了劉爺爺,劉爺爺精神不是很好的情況下,還給我提起了我的爺爺,當時差點就哭出來了,一直忍住不能哭,寫不下去了。。。。。。



對不住了題主,就這樣。


奇蹟會再次微笑


這些附近村子的孩子,他們除了有一些男孩子在我們林場的場辦小學校裡讀書外,女孩子基本上都是幫家裡幹農活。她們都會揹著弟弟妹妹,看牛、打豬草,還有就是撿柴。她們很少有鞋子穿,基本上都是打赤腳,就算是下雪天,偶爾都能見到有人只穿著草鞋。

遇到這種情況,母親都會在家裡找出我們穿的有些破舊的鞋子給他們穿上,我們也沒有多餘的鞋子,鞋穿得破舊了也捨不得扔的。我看著母親把鞋子送給別人,雖然是破舊了,心裡也有點心疼。那時候冬天穿的棉鞋都是母親用燈草絨夾棉花和自己納的鞋底做的,穿上也很暖和。



那時候的農村主食不多,基本上還得看紅薯、玉米補充,就是這樣也有些人家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也會斷糧,也會有人來找父母借錢借米,他們一般在秋天收糧之後會還糧,而有些借錢的很多還不起,日子久了,也就不了了之了。我們的供應糧基本上也是不怎麼夠吃,父母就會在周圍種些紅薯、玉米、蔬菜什麼的補貼家用。


總之,八十年代的農村比較貧窮,基本上都是泥糊的房子,十分破舊。女孩子基本上不送讀書,男孩子送去讀書的也比較少,都是小小年紀就幫著家裡幹活。那時候農村孩子生得也多,大多不夠吃,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營養不良。


風雲說收藏


八十年代從我記事起就生活在農村一個鄉政府所在地,街上只有一家醫院,一所中學一所小學,一家供銷社,一家糧店,一家肉食站,一家飯店就沒有別的單位了。我父母一個在中學一個在醫院上班,我和一些小夥伴玩耍時他(她)有時會說他們家是農民,而我家是拿糧本吃供應的工作同志。

那時農戶已經分田到戶了,自己多幹多得!農戶們的幹勁很高。農忙插秧和秋收稻穀大家都是輪著一家一家地相互幫忙。我到小夥伴家去玩耍他們家都很熱情,時不時從菜園裡採一些新鮮蔬菜讓我帶回家裡吃!如果玩得好的小夥伴家裡殺豬,那他們家長一定會鄭重相邀我全家去吃飯。豬肉和辣子一炒那個香味啊老遠聞到都會流口水!

街邊有一條不大不小的河流,清晰潔淨!鄉民們要用生活用水直接用桶在河裡舀挑回家。河裡除了小的魚蝦大的還有甲魚和娃娃魚。捕魚高手常常滿載而歸!留一點自家吃大部份拿到集市上賣補帖家用。大夏天我和小夥伴們光著屁股赤著腳在河灘戲水奔跑,也不用擔心會踩到玻璃渣子。

我們最期盼的事就是看電影啦!放映隊在哪裡只要不是太遠我們就跟到哪裡!下午3點左右要放電影的空地上就用兩根粗大的竹棍支撐起一塊白底黑邊的銀幕。家離放映場近的就急不可待搬幾張小板凳擺在放映機桌前,給家裡人佔個好位子!夜幕降臨放映場上黑壓壓的一片人群,有板登的坐著沒板登的站著,還有比較遠的地方騎自行車來的就把車子固定好坐在車上看電影!放映30分鐘左右一本膠片就完了,放映員拉亮燈換下一本膠片。大家嘰嘰喳喳討論剛才看的影情,時不時響起小販的叫賣聲。膠片裝好放映員關掉燈大家立刻安靜下來看電影!有時放映途中碰上下大雨只能停止放映大家失望回家。剛鑽進被窩就聽有人不斷大喊雨停了電影繼續放!趕緊穿好衣服大家歡天喜地趕回放映場繼續看電影。後來街上用一間大的舊倉庫改作電影院,就再也不用自己帶登子也不用擔心下雨了!

農戶們除種好田地外也會想辦法做一些能賺錢的副業,有人貨款買拖拉機跑運

運輸,有人搞養殖,也還有人選擇去城裡建築工地做小工。那時打工這個詞還沒流行起來!有一天從省城開來的客車在鄉上暫停,從車上下來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只見他頭髮長長象雞窩,上身穿一件花襯衣,下身穿一件象掃帚的褲子,手拿一錄放機開得震天響在街上手舞足蹈走過去又走過來,時不時扭一下屁股!很多人圍上來象看怪物一樣看他。聽大人們說那是個流氓!

十年前我家搬進城裡生活,單元樓裡大家各忙各的一回家就緊閉大門很少見面!住了幾年連一個單元一個樓層的鄰居姓什麼都不知道。

現在的人不是那樸實的人,菜也吃不出八十年代的那個菜味了!








落入凡間的天馬


80年代我正是20多歲,剛從農村考學出來,對農村的印象是比較深的,我就給大家說說80年代的膠東農村。

那時候,膠東農村剛剛實行了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撒潑幹,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那時候的口號是“交夠國家的(公糧),留足集體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真是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


記得80年代初期,我們家裡經常吃不飽,自留地裡的地瓜沒等成熟,就會早早刨來“接短”,冬天裡主勞力能吃上玉米餅子,副勞力和孩子只能吃地瓜和地瓜乾兒。可是到80年代中期,家家就以白麵和大米當了主糧,告別了“地瓜餅子鹹菜梗子”的一日三餐。

80年代初期,我們吃點肉要憑票,那時候豬肉牌價是一塊零四分,人們買肉總愛買肥肉,一家人可以香香嘴。可是改革開放以後,家家戶戶自由養豬,不斷出現大戶養豬,豬肉再也不用憑票供應了,不用過年過節也能吃上了豬肉,並且很快肥肉就不吃香了,條件好的專門吃瘦肉了。這真是天大的變化。

那時候,農村不再唯農是業,人們不再固定在耕地裡,大家各盡所能,能幹啥就幹啥,做點小買賣的,乾點技術活的,啥掙錢幹啥。我們膠東是煙臺蘋果的主產地,80年代中期推廣了紅富士蘋果,農村種蘋果的很快成了“萬元戶”,可以戴著大紅花去縣裡開會。

80年代初期村裡有了第一臺電視機,全村男女老少圍在大隊院裡看電視,真和過年一樣,可是電視經常沒信號,屏幕上一片雪花。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幾年內,家家戶戶買上電視機,從黑白電視到彩電,從十四英寸到十七英寸。


大約是1984年,我們一個六七十戶的小山村,一下子買了6臺八O摩托車,那傢伙,真讓老百姓見了世面,當時還上了《煙臺日報》。

記得70年代農村姑娘嫁人的條件是“一扭三轉四不動”,一扭就是收音機,三轉就是自行車鐘錶縫紉機,四不動就是四間大房子。可是到了80年代中後期,這一扭三轉四不動就不受推崇了,電視機、電冰箱、收錄機等大型家電進入普通百姓家,那小日子過得,真叫蒸蒸日上了,農民心裡那個高興啊!


80年代初期,家家養頭牛用來農耕,全疃走到哪裡都有牛,可是到80年代是後期,家家門前擺著拖拉機,曾經作為主要生產力的大家畜,變成了百姓餐桌上的肉食,農村的牛、驢、馬騾逐步絕跡。

總之,80年代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農民的生活那叫日新月異,大家一門心思比著過日子,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一個欣欣向榮的時代,真值得我們去回味!


齊東晏子


你還記得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嗎?

農夫當然記得了,正是因為記得,所以才不請自來。在80年代的農村,真的讓人印象深刻,農夫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簡單回憶以下吧!

八十年代的農村大人!

那個時候的農村大人們,每天都有忙不完的農活,在田野裡總是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一般家裡的勞力都是從事體力活,而女人們都是在家裡做一些家務活。當然也不容易,既要煮飯、煮菜,還有家裡有雞、鴨、豬等要侍候,基本上每天是天剛剛亮就開始忙碌了,而到天黑以後不久,就都開始休息了。

八十年代的農村小孩!

那個時候的小孩子也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每天都是到處瘋玩,既會去河裡摸魚、洗澡,也會上山找野味吃。基本上只要有人一吆喝,那就都出來玩了。而且玩的遊戲還特別多,像挑繩子、捉迷藏等等。

八十年代的生活!

那個時候的生活沒有現在這麼富足,就連吃肉也一個月吃不到幾回,基本都是自己家裡種的菜。有的時候早上還都是吃紅薯,但是也一樣非常的開心。

總之,那個時代的農村生活是充滿樂趣,充滿生機的,到處都是一片熱鬧的景象。而且人與人之間也是很友好的,誰家裡有什麼事情了都回來幫忙。可是,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農村反而不熱鬧了。


農夫也瘋狂


一首打油詩紀念下曾經的農村。

藍天白雲鳥兒叫,放牛山上螞蚱跳;

白麵饅頭吃不到,一顆糖果高興叫;

新衣基本穿不了,大人穿完都改小;

清早雞鳴又狗叫,相約田裡去除草;


家家戶戶都要到,田地裡面很熱鬧;

大人聊天小孩跑,老人在家把飯造;

紅白喜事很熱鬧,村裡村外都放炮;

兩口夜裡經常吵,睜開眼睛又和好;

大事小情村長找,很少去到鄉里鬧;

思想覺悟都蠻高,踏實種地是門道;

晚上若有電影瞧,出門都是要提早;

大隊院裡全是腳,眾人看戲賊熱鬧;

臘月跟前香味飄,家家戶戶做肉包;

正月裡來新年到,白麵饅頭豬肉餃;

老頭吃的口水掉,小孩到處要紅包;

正月十五鬧元宵,舞龍舞獅煙花鬧;

東家走完西家到,恭喜發財今年好;

白雪化完到春曉,耕牛拉犁大人吆;

種地沒有洋肥料,綠色產品量不高;

貧富差距也很小,家家戶戶都熱鬧;

改革開放速度高,農村發展改變了;

土地越來越變少,兒童老人成空巢;

生活變得更美好,吃穿不愁攀比高;

相互聯繫沒有了,人情成本人嚇到;

不知看官怎思考,還是覺得以前好。


膠捲記錄


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基本記不清,只記得那時候住的是泥巴牆修的房子,有些還是茅草房,下大雨還漏雨水。i照明還是煤油燈,還得節約用。上學走泥巴路下雨那就好玩了,光腳走不然容易摔跤。生活當然差了,一個月都難吃幾次肉。大家都知道計劃經濟買東西都要票,什麼肉票米票.布票等等反正買東西要票,不然不賣。一個字苦。那時最喜歡看電影,只要聽說那個村放壩壩電影全村基本上大人小孩齊上陣,打火把拿上小登子早早就去等著。八十年代農村二個字苦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