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的,不是電子產品,而是父母常掛嘴邊的三個字

“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現實生活中善於人際交往的人也往往能夠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和升遷機會。那麼,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擁有這樣的先天優勢呢?1、要鼓勵孩子善於表達。雖然每個孩子都是存在個性差異的,但是卻都有表現慾望和表達慾望。孩子不僅僅是想表達自己的思想,同時也是想借此獲得更多人的重視。但是,很多父母卻只會讚賞自己認可的觀點,對於那些獨特的想法就會不以為然。久而久之,孩子為了討父母的歡心,就可能養成順從的習慣,形成思維上的惰性。從不同的角度看相同的問題,就會產生不同的思考和結論。要知道父母的看法也不是唯一正確的,甚至很可能是錯誤的。所以為了保護和激發孩子自由表達的積極性,父母應該允許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見。2、給孩子創造自由表達的機會表達實際上是一種技能,是能夠通過多提問、多傾聽來獲得提高的。平時,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只要有足夠多的機會,孩子就能夠克服自己膽怯的心理障礙,逐漸變得越來越自信。不管是文字還是語言都是無形思想的有形體現,所以表達也是思考的重要方式。因此,沒有顧忌可以自由表達的氛圍,就是訓練孩子思考能力的必備條件。3、引導孩子積極面對不同的意見有些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他的任何反應都會被父母捕捉並作出反映,因為父母總是希望看到孩子時時開心的模樣。但是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在進入社會後很容易對自己的否定變得很牴觸,要麼曲意迎合卻很難達到平和心態的兼收幷蓄。要知道能以客觀的心態對待不同的意見,也是衡量一個人未來的路能夠有多寬、走多遠的重要標準。也許有些工作對社會交往的能力要求並不是很高,但是善於交流的人總是能夠自信的面對整個世界。即使他失敗了或者摔倒了,也不會喪失勇氣和信心,因為他總是能夠找到自己可以重新再來的機會。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發生在孩子們身上的趣事吧。

一放學就圍著媽媽要手機,不給看就滿地打滾,哭聲震天。

手機,電視,IPAD,這些電子產品盛產動畫片和電子遊戲,而它們畫面生動、聲音豐富,對孩子的誘惑實在太大,一旦成癮就很難節制。

毀掉孩子的,不是電子產品,而是父母常掛嘴邊的三個字

說到這裡肯定會有很多家長反駁,“沒辦法,不給手機孩子會哭,哭得那叫一個慘啊,不忍心啊。”這就引出了那三個字——“不忍心”。

孩子一天天地看下去,眼睛近視了,成績下降了,做父母的罵“都怪你自己老是看手機!”,有誰會想到做父母的也有責任?

毀掉孩子的,不是電子產品,而是父母常掛嘴邊的三個字

也有家長會說“我沒有慣他啊,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他就是不改!

我能有什麼辦法?”真的沒有辦法嗎?還是在為自己的不作為找藉口?

多陪孩子玩遊戲,擺積木,讀繪本,孩子有人陪,想不起來看手機看電視的。

早期引導做好了,孩子怎麼會上癮似的超黏手機,怎麼打罵都沒用?IPAD、電視機同理。

毀掉孩子的,不是電子產品,而是父母常掛嘴邊的三個字

不給孩子以規矩的約束和管教,放任無自制力的孩子隨意觀看並上癮,到最後還把責任推在電子產品身上、推在孩子身上。

讀者們看了上面的文章有什麼感觸呢?其實帶寶寶、培養孩子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累,只要大人們留一點時間來陪孩子就足夠了,有時候他們需要的不是金錢,而是陪伴,因為只有讓他們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溫暖才能夠健康的成長,現在有太多父母與孩子不合的家庭了,而造成這類因素的最大原因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過少。其實父母有時候也有不得已的理由,為了這個家,不得不背井離鄉出去賺錢,希望父母和孩子之間多一點溝通,多一些體諒,溝通才是解決事情的橋樑,吵架只會使關係越來越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