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人文24、28、35、50哪隻鏡頭更適合?

黃河灣


對於攝影人來說,尤其是街拍攝影人,選擇一款合適的鏡頭至關重要。曾經有位攝影前輩聽說我喜歡街拍,就建議我要用長焦,免得打擾被攝者,但長焦一是用起來不方便,二是畫畫壓縮感太強,加上虛化效果,就失掉了現場感。

對於這四隻鏡頭,我用過50和35的,其餘24和28焦段用變焦頭實現,個人常用24一一70頭。

這是個技術性挺強的問題,要從光學、機械、人眼結構來分析,查查資料都有了,這裡不說,個人只從使用感愛上說說。

24畸變情況多,要求近距離拍攝,極易打擾被攝者。

28鏡頭沒用過,但應該好過24頭。

50鏡頭是標準鏡頭,應與被攝者保持相對遠的距離,這在複雜的環境下難以保證。

35鏡頭歷來為大師們鍾愛,個人覺得名不虛傳。

總結:不管什麼鏡頭,適用就好。在這4只鏡頭中,個人偏愛35的。


遼寧李志新


每個人對焦段的喜好都不一樣,換句話說別人推薦的你不一定順手!

理論上以上四支鏡頭包括再加上長焦鏡頭都可以拍攝人文題材。

24這個焦段,駕馭起來有一定難度,對環境的裁切選擇能力有限(個人看法),我自己是用不好。

28焦段,可以自己拿手機試,很多手機的等效焦段就是28。


35小廣角,確實是可進可退,拍攝特寫的能力和交代環境的能力都比較強,沒那麼多侷限,個人比較推薦。

50標頭,相對窄了一些,拍攝人文有時候會有一些限制,不如35好用。

70-200,比較重,空間壓縮感很強,對被拍攝主體的侵略性也很低,適合遠距離抓拍。



如果在上面幾支鏡頭中選擇,建議35或者是長焦鏡頭,兩個都比較靈活。


攝像liy


談談認識:

人文攝影題主推出了24 28 35 50四支鏡頭討論。

拍人文其實很多鏡頭都能拍攝,日常攝影中16-35,24-70,70-200攝友使用者也不少,也拍出了不少佳作饋於人們。

拍人文通俗講叫“掃街”,高雅講叫記實中的“紀實”攝影,說明白點叫“街拍”。

前輩攝影師佈列松常用焦段35或50二隻鏡頭,拍下了不朽的攝影作品。

攝影大師佈列松街拍照

“街拍”人文作品什麼鏡頭都能拍,得看自己的創作目的?魚眼鏡頭同樣可以拍攝創意作品。

根據自己使用經驗,力推35定焦鏡頭拍人文,50定焦鏡頭有部分攝友排斥,其實這兩隻鏡頭拍人文是最佳選鏡。至於24 28二隻鏡頭拍攝也討人喜歡,前者需經驗把持稍近距拍攝,後者少畸變視覺也平衡。

攝影大師佈列松街拍照



35定焦拍人文可圈可點且小廣角,拍攝人文不論視野與焦段均屬“掃街”利器。50定焦鏡頭拍人文,視覺範圍與人接近。

四隻鏡頭拍人文,首選35,次選50。

作為攝影,不主張非得用什麼焦距鏡頭拍人文,街拍職業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用35定或50定鏡頭掛機街拍,都是不錯的選擇。

攝影大師佈列松街拍照



前哨影像傳媒


人文紀實攝影分為兩種基本類型:1,純正的以內容為核心的注重社會意義的人文紀實攝影。2,以光影構圖為核心的注重畫面美感的人文紀實攝影,俗稱偽紀實。


35mm,確實是傳統紀實攝影的主力軍


針對兩種不同的紀實攝影,使用的鏡頭有所不同:


1,純正的以內容為核心的注重社會意義的人文紀實攝影。

對於這類來說,35mm是絕對的主力。

其次是50mm。

當然,現在大多數紀實攝影人,都很熱衷於使用拍照手機了,大概就是28-30mm的焦距,對於雙攝手機來說,大概就是50mm的焦距了,都是不錯的了。


2,以光影構圖為核心的注重畫面美感的人文紀實攝影,俗稱偽紀實。

對於這類來說,其實是無所謂焦段的了,用什麼的都很多。

比如說,為了視覺衝擊力,很多人熱衷於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人文紀實,畫面的構圖會很獨特。

比如說,為了一些迷人的虛化或者光影效果,也有很多人喜歡用85mm,105mm,180mm的定焦鏡頭拍攝,70-200mmF2.8也是家常便飯。


事實上,即便是偽紀實,在中國也不是很流行的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熱衷拍攝風光和花卉,以及美女糖水片的了。


當然,有些人,純粹是為了裝,為了裝作自己不是拍糖水片的,然後就拿偽紀實來標榜自己了,這種人呢,其實,可能更適合直接買徠卡相機,只使用徠卡相機了,徠卡Q啊,往往是這群人的一個典型特徵。

還有用徠卡M的。


當然,其實,只有極少數用徠卡的人,才是真正的紀實攝影人。

大多數都是裝裝樣子的了,罷了。

衡量的標準,就是看他對待手機攝影的態度了,真正的紀實攝影人,我所知道的紀實攝影名家,幾乎都是非常熱衷手機拍攝的了。


光線攝影學院


對於全畫幅相機來說35mm L1.4最合適拍攝現場人文!其理由有二:

1、35mm屬小廣角鏡頭有利於場景人物拍攝。

2、35mm鏡頭畸變較小,拍攝人物不易變形!
《話說人生》就是35mm鏡頭拍攝


攝影佬鄭建文


嗯,這個問題嘛,我說我用80-200拍過,18-105拍過,50 1.8、35 1.8都拍過,我倒是覺得不應該去糾結什麼鏡頭,只是看你那天帶了什麼鏡頭。遇到了,手裡有什麼就用什麼拍,根據不同的鏡頭選擇不同的拍法,玩轉了都可以。那為什麼會用80-200呢,那是那天我打算去拍杏葉的,去了發現杏葉還沒有黃,那我就繼續拍人咯。18-105那是過去的無奈之舉,這種無奈如果換作一種隨遇而安當然也沒什麼不可以,關鍵還是你想拍照的時候身邊有什麼器材。
尼康d90+18-105拍攝


尼康d750+80-200拍攝

如果要講你那天想好了就要專門出去街拍的話,我只帶一個35 1.8,f1.4可不可以呢?可以,只是我買不起,哈哈哈哈,自嘲一下繼續話題。

這不是瞎帶著去的,這是經驗哈,之前用過一段時間的50 1.8d,這個鏡頭在c畫幅上顯長,街拍不好駕馭,在全幅上倒是中規中矩,很好用,可是後來發現還是稍微顯長,但是這對於膽子小的新手同學我還是建議50焦段,因為一開始害羞嘛,練習使用,悄悄的來,悄悄的走,不打擾,不提醒。


尼康d750-50 1.5d拍攝

人文嘛,不靠近就拍不好,這是大師的至理名言,用了50㎜之後深有體會,逼自己大膽一點,還是入了一顆35㎜的,用起來確實不錯,效果也好,所以35掛機我估計是定了,以後都得這麼幹了。

個人建議是出門就帶上吧,就帶一顆35 1.8定,不輕也不重,包裡就一顆定焦頭,反正你自己看著辦,有些場景不逼自己一下你就真的錯過了,膽子大一點,不要害羞,拍點你覺得有意思的強於你總是糾結要用什麼焦段,定焦的好處就是讓你退無可退,從此絕處逢生,“地上本是沒有路的,只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35㎜是前人淌出來的路也是我的體會,要一心一意就35毫米吧,走近一點方顯誠意。打聲招呼也不會怎麼樣,當然你要自然的就盲拍還是可以的,之所以放棄50㎜也是因為盲拍不太容易抓住焦點。

35以下的焦段有機會還是可以試一試的,暫時只知道這麼多了。
尼康d750+35 1.8g
拍攝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祝:快樂攝影,再見!


遊方者


題目說拍攝人文的鏡頭,不知道指的是哪種人文,我就猜是最普遍的街拍(俗稱“掃街”)吧。街拍是人文攝影當中重要的一環,街拍能最直白的看到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容貌,包括人物、環境、建築甚至文化。把這些東西拍到相機裡面,要如何選擇一支最合適的鏡頭?是24、28、35還是50?其實在攝影發展的百年之後,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攝影上,街拍攝影師用的最多的是35和50,包括很多大師,比如馬克呂布、佈列松等。

個人使用經驗:建議35或者50

我自己的使用體驗上,我沒用過24的掃街,因為28都難以掌握了。對於我來講28視角太廣,真的難以掌握,很多時候畫面納入了太多東西,以至於要裁切。
28mm拍攝

35和50相對好很多,35進可攻退可守,但是如果要拍人特寫,肯定是要懟近的,拍環境人物非常合適,不用退很後也不用離很近。其實如果拍人物特寫用50的話也會打擾到別人,拍環境人物也是非常合適。。。呃,這50跟35說的都差不多一樣的,港真,35和50其實都很適合,如果你是新手,不好意思懟太近拍攝,就選50,如果膽子大臉皮厚就選35。這倆焦距沒有說哪個更合適街拍,只有街拍的人更習慣用哪個焦段,題主不妨兩支鏡頭都使用,帶出去也不重,可以感受不同焦距,找到最合適自己的焦段。


50mm拍攝50mm拍攝


五歲小小新


別迷信所謂的35mm是人文**,28mm才是王道。

28mm是廣角鏡頭中間畸變和視角平衡最好的,歷經幾十年,技術也是最成熟的,例如理光的街機標配28mm,康泰時g2標配28 45 90,35mm只是在aps畫幅盛行的年代,等效焦距更接近標頭才被炒作出來的,aps數碼相機出來之前,很少有人談及,全畫幅時代,應該更冷靜地看待。


東營十八度影視傳媒


我覺得拍人文選用35應該是最合適的,畢竟許多大師都愛用35拍人文,經典的拍人文鏡頭應該屬35。

專業的24、28、35定焦三個鏡頭我都沒有使用過,所以到底效果如何我不敢說。但是通過變焦鏡頭的這些焦段的使用經驗,我覺得24、28的廣角張力不如17的誇張,對於拍人文而言卻已經有些過了,變形相對大,視野也相對寬。因此,我覺得35鏡頭在視野也變形方面更適中。

用50鏡頭拍人文也可以,畢竟50為標準鏡頭,還有小廣角之稱,視野範圍與人眼很相近。使用58拍攝人文的攝影大師也不少,比如著名的攝影師佈列松。

但是,我還是推薦35鏡頭,因為50拍人文有點中規中矩,在視野和變形方面對於人文題材的攝影,50的表現力沒有35的突出。


攝影之眼


人文一般還是要求真實性,不能讓器材造成的視覺刺激影響了照片內容的表達。所以一般來說人文以35-50焦段為主。這個焦段就是我們常說的標距,與人眼視覺角度差不多。當然28焦段在不可換鏡頭相機上也很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