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要怎样弹才能弹出感情?

泪鋶满靣


想说说我认为最初找到“感情”的一首曲子,记不得是小学还是初中了,应该十几岁的样子。

当时可以弹稍微难一些的曲子了,老师所要求的一些速度和力度也基本能完成,但是,常常我认为弹的不错的曲子,老师听了总是摇摇头,说感情还不够。我当时是觉得该弱的我弱了,该强的我强了,自认为挺好啊。


一次上课老师给我留了一首非常短小的《风笛舞曲》,简单、活泼的风格,我很喜欢。

很快弹熟,老师惟妙惟肖的给我师范了里面的强弱对比,还给我讲了个相关的小故事。我似乎一下子理解了音乐、理解了钢琴。当时模仿老师的感觉弹了一遍,老师就很满意,说我终于有点感觉了。

从这首曲子以后,感觉自己才慢慢懂曲子里面的感情了,不再是单纯的强弱、快慢。

根据自己的经验我总结了一下,想要诠释出钢琴的“感情”,需要:

长期不断积累的扎实的基本功;

老师每次上课不断的强调、示范,学生从最初的模仿而慢慢领悟;

还需要在一个对的时间和适合的曲子的碰擦,如果是孩子,活泼、短小的曲子很适用。


《夜的钢琴曲5》等海量曲谱不断上传中,需要请分别私信【001--009】

精美钢琴音频汇总,需要请私信【钢琴曲】


安妈钢琴课


首先当然是弹琴的人要充满感情地弹奏,这样才会使所弹奏的乐曲有感情。再者就是弹奏者的音乐修养要达到,要能够正确的理解所弹奏乐曲所要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弹对了所弹乐曲的情绪,而不会是错误的表达。其三就是弹奏者必要的技术水平要做到,否则就会力不从心,钢琴的技术性要求是比较高的。

如果上述几点都做到了但是还是弹不出真正感人的乐曲情调来的话,那就是弹奏者是否具备必要的音乐细胞的问题了。我们人人都是有感情的,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感情都能够善于适合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出来的。笔者曾经观察到一些弹奏钢琴的朋友,他们弹奏的也很卖力气,也会很有感情的来弹奏,甚至热泪盈眶地在弹奏,但是在别人听起来怎么听怎么都是个工厂的熟练技术师傅正在操作机器的声音,这样的弹奏者显然不具备钢琴演奏者必要的音乐细胞即天然的音乐素质。不论是钢琴或其它艺术方面,从事者都是需要具有相应的艺术细胞才能从事的好的,比如说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很会适应生活需要的演戏做假来迷惑别人,可是如果真让这个人去拍电影电视剧演个角色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个人根本就演不象,根本就表演不出来等现象,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人缺乏从事艺术的能力的人的一个例子。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当然也会是如此。


孤独的精灵5


在演奏中有感情,并不是只依赖演奏技巧本身了。

换句话来说,在娴熟的演奏技巧之上,还是要在“内容”方面下功夫。

指法必须过关且技巧力度控制好,这是最起码的要求。那只能是一次次练习达到的效果。

感情是需要了解所演奏作品的。作品表达了什么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在创作者当年来讲有什么意义?当时的大背景和大环境是什么?作者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态完成的作品创作。

当了解历史,走进场景的时候,再加上娴熟的指法,自然就有感情了


小黑豆


首先应该要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乐器的表现力是通过力度和速度,还有强弱来体现和实现的,这也有点儿像我们带着感情去朗读一篇文章一样,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背书,是不会给人什么感染力的,弹钢琴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