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子女的老人会严重偏心其中一个孩子,为什么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却往往讨厌老人?


我姥姥七个儿女,两个儿子五个女儿,最偏的是老大,就是我大舅。可是就属我大舅最不孝顺了,这是我姥姥亲口说的。可是二老至今九十多了,还是挺偏爱大舅。大舅对二老有一点点好,比如过中秋节送了一碗水饺过去,就非常感激。

我理解的是父母太偏爱的孩子,孩子把父母所有的付出都当成理所当然,不懂珍惜、不懂感恩,反而觉不出好了,反而觉得父母给的还不够。而且亲子之间没有界限,更不谈什么尊重不尊重的,而且父母一旦老了,被偏爱的孩子还觉得老人不中用,更嫌弃老人了。

所以身为父母的一定不要溺爱孩子,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而且偏爱某一个孩子也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当然老一辈的受老思想局限,还能够理解。就像我姥姥姥爷从没上过学,更谈不上什么教育了。作为现代父母一定要好好思考如何正确爱孩子,扬长避短,和孩子一起努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天使宝贝成长记


这个问题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我大伯,我到大伯有六个子女,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真的是含辛茹苦才把六个子女拉扯养大。在农村嫁出的女儿对老人没有赡养义务,所谓养儿防老,养老责任全靠儿子。

三个儿子中,大伯他老人家最疼爱的就是大儿子,对他可是各种偏心。把家产分成了三份,他要让大儿子先选好,二儿子和三儿子再抓阄。平时自己有什么好东西,也是偷偷的给大儿子。大伯的这种偏心,常常惹得其他两个儿子各种不满。



可是当大伯没有收入来源以后,需要大家来均摊赡养责任时,大儿子可是各种借口,不但不尽孝,还要找各种理由与大伯吵架。总是说大伯这样对不住她,那样对不住他,弄得好像大伯一辈子都欠他一样,常常把他老人家气的喘不过气儿来。并且还找各种理由说三兄弟中,这个在这方面又比他得便宜,那个在那方面也比他赚钱,反正就是不尽孝。另外两个儿子拿他无奈,只好两人承担赡养责任。



可是大伯明明对大儿子如此好,可大儿子却是如此感觉不到呢?并且还要恩将仇报,不尽赡养义务。

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大伯总是无条件的对大儿子好,这样的好让大儿子根本没有感觉到是父爱。而是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是作为父母应该对自己这样的,不需要回报。这样就造就了大儿子一种惯式的思维心理,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自己只负责接受、享受就行。同时也就塑造了大儿子没有担当的性格。



在大伯这个家庭中,与其说是大哥没有孝心,不知回报。不如说是大伯了没有原则的溺爱害了自己,也害了大儿子。

所以不光是对儿子,我们对任何人的爱,都要让对方感知到那是我们的付出,是绝对不能白白索取的,要不然对方就会成为白眼狼。


欢农


奶奶有俩个儿子,我爸爸是小儿子。奶奶偏心大伯,有生之年给大伯看孩子干活,财产都给了大伯,希望大伯能养她老,大伯也承诺过将来他能给奶奶养老送终。人算不如天算,奶奶老了本来想有个圆满的结局没想到自己毕生的辛苦付出得来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大伯四十多就得癌症死了。可想而之奶奶的打击有多大,奶奶疯了。记得奶奶对我爸爸说过,她不会用我爸爸养她老的就算将来要饭也不会要到她小儿子的家门口。最后奶奶还是死在爸爸的身边她的小儿子给她送了终。人活着千万别把话说的那么绝,谁又能想到自己的哪一天能走上哪条路。真应了那句老话:指地不一定能打粮,指儿不一定能养老。


宁静致远257177137


我自己兄弟姐妹八个,我是其中老二。在众多的兄弟姐妹中,父母最偏心最小的弟弟。说出来都令人难于相信,父母不但小时候把小弟当宝贝,他要什么给什么,有条件满足他,没有条件也千方百计满足他,使在宠爱和弱爱中长大的小弟自小就横行霸道丶自私自私,不但在家好逸恶劳,在学校也不好好读书。我们八个子女有七个通过读大学走上了社会,如今都有了好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只有小弟一个人仅管读高中时复读了二年,最终还是没考出去,至今仍留在农村老家。小弟长大后由于好吃懒做,父母恨铁不成钢难免会多说几句,可小弟非但不感恩,反而把父母视为仇人,经常恶言恶语顶撞。即使这样,父母还是对他编心,把我们兄弟姐妹们平时和逢年过节给他们的钱都偷偷支助了小弟,家里所有的家产也劝我们全都让给了他。当我们问父母为什么偏心他时,父亲和母亲都说:“你们都有出息,只有他没有工资拿,我们会忍心看着他过苦日子吗?"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可父母的苦心小弟什么时候才会懂呢?


叶公来帮忙


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村子里住在一户人家,因为重男轻女,生了三个后,又生了一个儿子。父母对儿子特别娇惯,不让三个姐姐上学,让他们打工养着弟弟上学,弟弟考上大学,一位姐姐要给弟弟五千元,不给断绝来往。

有一个姐姐家里很穷,为了不让村里的人说不孝,借钱给了弟弟五千元。弟弟结婚又让姐姐们出钱给弟弟买楼,姐姐们又每人出了一万,并且把老房卖了,搭了一个草房住,钱都给儿子买了楼。

儿子搬进楼房,父母也老了,要去儿子家养老,儿子推出家门,还是三个女儿养着老人,老人还不后悔,女儿们给的钱舍不得花,带给儿子。

这是什么原因让老人如此偏心呢?古代有一个解释,是欠儿子的。

我认为与付出有关,付出的越多,就偏爱,相反得到的越多越是讨厌。

这是人的天性使然,不只是父母对子女这样,爱情也是这样,你越是爱他(她),爱的特别多,就越会失去他(她),他(她)越讨厌你,想办法离开你。

距离产生美,保持一定的距离,关系越牢固。老人对待孩子,尽量要一碗水端平。

我也不知道说的对错,仅供参考,抱歉。


猪妈看世界


我家两个儿子,我是老大,弟弟从小就是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而我就是他的替罪羊,他出去惹了事,父母就说是我没带好弟弟,经常是一顿"女子单打",我大娘给我几块钱买玩具,钱都没看到,就是一顿"男子单打",而弟弟把家里的东西拿去卖了,却不舍得动一手指头,我就是脾气犟,不会说好听的话,也不会溜须拍马。我买房子,爸爸给了一万元,家里动迁分了两套房子,却给了弟弟一套没我的份。妈妈退休了,给弟弟带大了两个孩子,工资都给他们花了。也换不来人家的认可,妈妈生病住院,弟弟一个电话都没打过来,弟媳去看了一次,一分钱都没给。我每天都要打电话(我在外省工作)还给妈妈买营养品。上个星期妈妈让我上网给买东西,说把别人的东西打破了,要赔给别人,差不多一千块,又是我买单,说微信给我,我说不要了,怎么会要妈妈的钱!写了这么多字,眼睛里湿湿的,唉!


篤行致远ds


凡是生在多子女家庭里的人,基本上都没见过一碗水端平的,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绝大多数父母喜欢那种会撒娇会说话会讨巧的孩子,如果有些个孩子只埋头干活,贴心话都说不了两句的,自然不讨父母喜欢,从电视剧到现实,这种家庭并不少,有调查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在自己内心深处是会偏爱某一个孩子的。

像圈圈爸爸家,奶奶一共生了6个,爷爷奶奶就偏爱老四,做生意给钱,都赔了继续给,生孩子给带,我二叔、爸爸离得近,照顾两个老人十多年从没怨言,爷爷奶奶什么都没说过,就这两年四叔偶尔回去看看,给俩老的吹吹牛画画大饼,老人夸得跟花儿一样。

然而,被偏爱的大多都有恃无恐,已经从小养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父母给了99%还不够,最好把其他兄弟姐妹也一块儿干掉,他们别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分家产,全是我的!然而父母没按他的想法来做,转过头来反而会憎恨父母,这就是俗话说的“白眼儿狼”,贪心不足蛇吞象!

所以,经常会在网上看到那种新闻,一对夫妻生育多个子女却没有子女赡养,究其原因是因为两个老的一直偏心一个孩子,导致其他孩子心理不满,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而被偏心的那个孩子也不愿意承担赡养义务!


甜甜圈伐木累


俗话说,老大稀罕,老小娇,苦就苦在半的腰。说明有老人偏心的现象。也有人说,五个手指还不一般齐,也承认老人偏心的事实。

而我母亲却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谁不行偏心谁。所以我母亲一直挂念负担重,日子不好过的大姐,帮大姐干活,偷偷给大姐钱。而这种偏心恰恰是老人疼爱子女的表现。

我的婆婆也偏心,但她偏心儿子,因为,她认为女儿出嫁了,跟着别人过日子,不是自家人,有东西留给子孙。这种偏心是受旧思想的影响,而且有这种陈旧思想的老人还不在少数。

我的同事有一儿一女,他只拿出了一部分钱给女儿做嫁妆,大部分留给了儿子娶媳妇。因为现在娶媳妇,女方都会涉及房,车的问题。这种偏心是现实问题的原因。

老人长期偏心,被偏心的孩子就认为理所当然,不知珍惜,不知感恩。而且有一次不偏心他,他就怨恨老人。当老人老了,没东西没力气偏心时,他继而嫌弃老人。这就是娇儿多败儿的原因。

因为偏心,子女闹矛盾的不少,甚至影响老人的晚年生活,严重的,老人都没人养。所以,老人有事要和儿女沟通,虽然不能一碗水端平,也能让子女理解,尽可能的减少矛盾。当然,当儿女的,也尽可能理解父母。

这样,子女孝,父母慈,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会发展。


空谷幽兰27


现实生活中还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越是偏向的那个孩子越不孝顺,但做父母的依然甘愿“偏向”那个。这从常理上和情理上已经讲不通了,只能从“佛理上”找答案。

据说,父母偏爱的那个孩子是前世的债主,今生就是来讨债的,父母只有竭尽所能还债才能过得心安理得些。

这些孩子往往很有讨父母欢心的手段,或聪明伶俐学习优秀,或乖巧懂事善解人意,或孱弱温柔惹人怜爱。




但这些所谓的讨喜技巧无一不是本着榨干父母的血汗来的。

等他们成家立业,自己讨的债也就差不多了,父母已经没有多少剩余价值可利用,他们也就不再费心取悦“债权人”,而是帐清人离远。



那些不讨喜却孝顺的孩子今生是来报恩的,父母在前世就是自己的恩人,自己来报恩怎能计较父母的爱多与爱少呢?



佛家论: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人各有命数因果,需要各自修行,不攀比不嗔怨。潜心修行自成善果。


情感导航仪


我父亲七个兄弟姐妹,其中五个姑姑,我父最大,我五姑最小,我叔在我三姑四姑之间。我爷爷奶奶最偏心这个叔叔了,奇怪的是我父亲一直非常迁就叔叔,几乎有求必应。我奶奶因为看无意中叔叔的腿,老感觉两条腿不一样长,从他小时就给他特别待遇,独一份的喝鸡蛋汤,还不让他干活。独独叔叔念书念到高中毕业,其他的不是完小就是初中,还有大姑不识字,从小像个小保姆帮着父母带弟妹。我父是老大,他从14、5岁就像大人一样干田间地头、挑水推粪、修渠打坝的苦活。他说县内的水库修建他都参与,一直从半大小子做成大人,一个人挣的工分超过两个人,可家里却年年欠大队钱。叔叔习惯了处处被偏袒,爷爷是个巧匠,承包到户后一直有闲钱,父亲没有看见一个,反而是爷爷奶奶说老了要父亲拿养老钱,而且爷爷脾气不好,一不高兴就砸东西 ,自然是砸我们这一家。父亲解释说自己年轻时,爷爷奶奶打架,劝不住,怕奶奶挨打,就使劲抱住爷爷,不让爷爷动弹,爷爷为此很恼他。一直这样过到爷爷奶奶老了,爷爷奶奶也是疼叔叔家俩男孩,不喜欢我妹妹,我妹妹因此经常在争执中处下风,挨打挨骂,我妹也是老小,被家里疼爱的,在爷爷奶奶处就不行,总得让孙子拔了头筹,妹妹恨得很。爷爷奶奶瘫到床时,每轮到她給爷爷奶奶喂饭,她就一脸嫌弃。我和弟弟就没有她那样的情绪。轮到叔叔一家,被偏了一辈子的叔叔婶婶根本不露面,派两个堂弟送饭,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上学时把饭捎来,不论凉热,不管盛饭喂饭,撒腿就走。在奶奶瘫痪之前,爷爷去世之后,奶奶还找父亲要养老钱,父亲说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的,给了多少,解释了半天。奶奶说,我记混了,是**一直没给,然后不说要了。爷爷奶奶去世后,叔叔一直得到父亲照顾,他干什么都能持就支持,给他有经济往来都是低价给他就是家里请客吃饭喝酒都每次叫他。然后因为他一个不高兴,在我爸做东的酒席上,他说我爸看不起他,要跟我爸绝交。对我爸的朋友们历数我爸看不起对不起他的事情,大家都听得莫名其妙。然后他也是喝多,说这些年就一件事对不起我爸,是他地里少苗,就把我爸地里的苗拔了补苗,我爸根本不知道那回事,自己苗不够就自己重新点了。我爸年纪大叔叔十几岁,有一次收稻子,天晚了,人力拉车要上大坡,我爸帮着叔叔婶婶在后边推车上了坡。我叔叔婶婶没有回头看看他们的老哥老嫂,自顾自走了,爸妈在后边叹息不已。最奇葩的事支发生在最近几年前,村里盛传要被占地,叔叔量了自己的耕地,少那么一点,他跟我爸要。我爸也是惯例的应允了,要知道他的地是不多不少正正好的。回家我妈不依,说那样我们的地就不够数了。我爸告诉我叔,我叔也不依。我叔开始在我家地里破土动工,我爸去拦了一下,知道吗?我叔手中的铁锹就劈下来了,幸好有人上前拦住。从此,几十年的兄弟绝交。

习惯了沾光习惯了独食就习惯了自私自利。谁之过?是不是长眠地下的爷爷奶奶,我们还是不做评论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