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这一说法?

用户84590497535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先不必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存在造遥?是不是在讹人?只从问题实质看,是否每个医院都在救死扶伤?都在兢兢业业为病人服务,尽职尽责去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此,我想给大家分享两个自己亲历的故事,一个是在2017年上半年,我邻居老太太摔了一跤,浑身疼痛难忍,她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以为没什么大碍,老太太就没有通知,她老伴个头矮,背不动老太太,我就帮忙把老太太送进了一家县级医院,那家医院还承认是专业的骨科医院呢,老太太就住进了医院进行了治疗。

老太太进院一星期的时候,我去看她,问她好些了没有,她说摔伤的部位仍然痛,一点儿也没有好转,我去找医生,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扭伤了而已,没有骨折,再住一星期就能出院了。这样,老太太又住满一星期,在此期间,医生除了每天给老太太打针吃药,就是坚持每天按摩,说对病人恢复有好处,可老太太病情仍不见好转,相反比以前更严重了。

老太太开始怀疑了,就办了出院手续,从医院出来直接租车奔乡镇医院,在乡医院放射科去照了一个片,等结果出来,老太太原来尾椎骨骨折,需马上手术,这样,老太太折腾来折腾去已耗费半个月时间,在那家医院已花费六千余元,不但病没治愈,还足足耽误了半个月的时间,你们说这合不合理,可不可笑?后来老太太转入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又花去了四万多元,不过这次病治愈了,老太太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2017年八月份,我骑摩托车摔了一跤,也去那家医院做检查,照完片之后,医生说没伤着骨头,吃点药休息几天就会好。我回家休息了近十天,也不见好转,后来就去另一家医院照片,结果是左侧第六根肋骨骨折,幸亏不需要手术,由医生开了一些药带回家静养,现在已经康复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医院,并不是每个医院都一个样,每个医生都一个样,有些医院的确只认钱不认人,只在乎医院的利益,而根本就不管病人的痛苦与死活?一家医院,连个骨折也检查不出来,还挂着县级医院的招牌,实在是太过分了。


沱江人社会领域创作者


先说个人经历过得医疗事故,我一个朋友,因为工作原因导致手臂严重骨折,快达到粉碎性骨折级别了!去医院治疗打钢钉!等痊愈后,去取出钢钉,应该是全部取完,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漏取了一颗,有一次在做检查时才发现,这就是医疗事故吧!


做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包括滥用药物都是有一定风险性,为什么现在都不提倡输液治疗?激素治疗?是药三分毒,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吧!



1976年,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当地死亡率下降35%。这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

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罢工,为期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指出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1983年,以色列医生再度罢工,为期长达85天,按照斯莱特等人在英国的《柳叶刀医疗刊》中的统计指出:在医生罢工期间,以色列全国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这是国外一些机构统计的数据!


为什么医生罢工会降低死亡率呢?这是个黑色幽默!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就指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由于药源性疾病引发的死亡!

总结!医疗改革势在必行!解决患者和医生的关系是重点!不要让群众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困扰我们!更要让医生的职业道德有所提高!

我是涛子看世界!关注我看更多精彩内容!点赞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鲁南涛子



我给大家说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我几年前后背长了一个火疖子。疼的我晚上睡觉都睡不着。我天一亮就去了我们当地的人民医院。挂完号去看医生。医生看完了解后告诉我交5000元押金,说要动个小手术,不然压迫神经腰痛一辈子。把我吓的啊。我那天身上钱不够就没交钱。想回家取点住院用的东西顺便取钱在去。刚好赶上家里来外地的朋友就没去上。本想等朋友走了就去。没想到奇迹发生了。晚上睡觉不知道什么时候背上的脓包破了。朋友帮忙消毒包上好了。这是我个人的真实案例。建议大家能吃药就别打点滴,能挺就别吃药。是药三分毒对身体都是有副作用的。尤其是西药。


崔海永1572622


我不评判这句话的对错,我用事实说话!我有两个女儿,大的二十九岁,小的二十二岁,大女儿出生的时候农村还有赤脚医生也有接生婆,当时我找的赤脚医生,她到家忙活到大半夜,过了几天我去算医药费,她只要了17元钱,大家看好了是十七元钱。过了六年我的二女儿出生也是同样的办法,花了七十元钱。

七年前我的大女儿生第一胎顺产,在县医院生的,还拖了院长的关系,花了两千多,就是最近几天前大女儿生第二胎,也是顺产,我们去医院的时侯同床位的两个产妇偷着告诉我大女儿说:医生接产要五百元的小费,我们没有给,等孩子生下来医生告诉我们半小时喂水一个小时喂奶,我们照着做了,结果孩子咳嗽发憋,把医生叫来说去儿科诊室,刚开始医生说是先天性肺炎吧?一会儿又说是肺气肿吧?……最后医生让我们和我们说:医院联系市医院的大夫和120救护车,我们说可以,等市医院的大夫来了经过诊断说孩子没多大事儿,可能是喂的不当造成的,要我们愿意去市医院看还是就在县医院看,我们当时考虑孩子没多大病就在县医院看吧,当时就付给了市医院的医生和救护车八百元的医药费,可是,孩子在县医院养了十天了还不能出院,今天看去说这不好,明天看去说那儿不好,一天1000多的医药费,交了两万了,昨天去看医生说你们凑到两万五就差不多了,现在孩子还在医院呢!为了孩子怎么办呢?我们回家问起周围的邻居也有类似的情况,这个社会是怎么了?怎么国家越是改革老百姓的负担越重呢?前后二十九年,生个孩子差了两万倍!


用户78261778634


这是英国一家媒体统计过去几十年里以色列、美国、英国、加拿大区域性医生罢工期间该地区死亡率得出结论:有些医生罢工死亡率没有变化,而有些则下降,尤其是以色列罢工那次下降比较多。根据这一统计结论,就有很多人说是医生过度医疗、误诊、事故等因素反而治死人,似乎医生不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反而成人杀人恶魔。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这些罢工并不是医生全面罢工,急诊和重症病房还是正常运行的,停的是那些可以拖的医疗服务,以及可做可不做的手术或治疗。

其次,躲过了手术或治疗风险,代价往往就是长期较差的生活质量。这点我举几个例子:

我外公和奶奶都有心脏病,医生建议要么装心脏起搏器,但手术有风险,尤其是年纪大或身体弱的人风险更大,要不就这么抗着。外公装了,奶奶身体差些也年长些就没装。此后两人生活质量完全不同:外公不用再担心突然昏倒,万一没人发现或太晚发现而抢救不过来,不需要子女无时无刻监护,生活要自由丰富的多;奶奶时常受头昏眼花的困扰,也不敢单独出门太远,这两年更是经常因为头昏而卧床不起。所以,外公承担了可能手术失败的风险,但换来了此后更好的生活质量。

土耳其有一对连体姐妹,在共同生活了20年后决定冒着生命危险,一定要做分体手术,因为她们渴望过独立、自由的生活,很不幸地是手术失败了。她们都连体共同平平安安生活20年了,为什么不顾巨大的手术风险非要分开呢?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选择“好死不如赖活”。

还有一个人头部长肿瘤,随着时间推移一直在慢慢变大,她就这么一直忍受着这种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直到接近忍受极限时终于下决心做割除手术。幸运地是她的手术很成功。她一定很高兴自己承受住了手术风险,终于可以甩掉长年的负累,终于不用面对他人异样眼光。

那些年轻时就遭受运动创伤的人,不考虑医疗费用的情况下,是选择冒手术失败,或麻醉不良反应、或术后感染、排异等风险,去换取今后几十年的更有质量生活,还是选择长年忍受病痛折磨,让自己肉体和精神都备受煎熬的低质生活呢?

所以,“医生罢工,死亡率下降”根本就是个谬论,降低的可拖延或不治疗病人的死亡率,因为以现在的医疗水平,风险还是难以避免的,但牺牲的却是这些病人的生活质量。

就医不仅仅是因为有生命之忧,需要医生来救命,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疼痛、不舒服,让我们很难受,不愿意忍受这种痛楚而求医。那个疼痛难耐而跳楼的孕妇,是多么希望医生能给她破腹,而不是她忍受剧痛自己生下来。


风雪夜归人-在路上


这个提问,应该是指下面这几段话吧。摘出来让大家看看。

据有关资料记载:“1976年,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被称为‘不寻常的副作用’”。同年在美国洛杉矶,当医生对医疗事故保险涨价不满而罢工示威时,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加州大学的医政科教授米尔?尔罗密默医生调查市内17家医院后所作的报告显示:在罢工期间,每一家医院平均减少了60%的手术。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以色列,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罢工,为期长达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指出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50%。1983年,以色列医生再度罢工,为期长达85天,按照斯莱特等人在英国的《柳叶刀医疗刊》中的统计指出:在医生罢工期间,以色列全国的死亡人数下降了50%。
同样的死亡率下降发生在30年前,原因也是由于医生罢工所致。按波美拉特博士对80年代医生罢工与死亡率下降的调查指出:死亡率下降与医生罢工日期的长短成正比。例如在加拿大曼尼巴涛巴省的医生罢工两周,死亡率下降为20%,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医生罢工3周,死亡率下降为30%,在以色列医生罢工85天的死亡率下降则为50%。

其实,问题的关键是,“过度医疗”造成了死亡率的上升。

如何理解呢,举个例子。一个人七天不吃喝,生命就可能结束。试想一下,一个病人,哪怕是很多的重病人,恐怕只要让他正常饮食休息,哪怕没有治疗,绝大部分也是不会七天就死亡的!

说明什么?说明了身体其实更需要养分和能量的补充。这种人对于吃饭和休息的需要,其实是超过了人对治疗的需要!

在这个意义上,有几个医生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吗?恐怕没有!

医生本能的觉得(职业训练的结果吧),治病比吃饭重要。而上面的例子实际上在说,吃饭休息比治疗更接近身体的本质。

从这个角度而言,医生罢工和死亡率下降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

让我们好好重新思考人体吧!


踏雪无痕5141815


如何看待“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之我见

黄石祥哥



讨论“医生一罢工,全国死亡率下降50%

”之前,我们首先看看这一说法的资料来源:

•1973年,以色列全国医生大罢工,为期一个月,根据耶路撒冷埋葬协会的统计,该月的全国死亡人数下降了35%。1983年,以色列再度发生医生大罢工,时间长达85天。当时英国的《柳叶刀医疗刊》上发表了此次罢工期间的病人死亡下降了35%。

•1976年,哥伦比亚的堡高塔市的医生罢工52天,当地死亡率下降了35%

.•也是1976年,在美国洛杉矶,由于对医疗事故保险涨价不满,医生举行大罢工。大罢工期间,全市病人的死亡率下降了18%。

•同样的死亡率下降也发生在以下两次医生罢工期间。一次是加拿大曼尼巴涛省医生罢工期间,另一次是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医生罢工期间。

•有一位名叫波美拉特医学博士在对80年代医生罢工与死亡率下降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死亡率下降与医生罢工日期的长短成正比。


上述资料看,这一说法有其合理性,医生的某些不作为,慢作为有时候会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这里,我没有反对医生积极作为的意思,更不会反对医生的专业作为,毕竟现代社会离不开医生,离不开医院。可医生的积极作为,过度的作为(医疗)有时候会适得其反。下面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事例也许是最好的回答(当然我的表述可能是表象)。

事例一:我有一同事,也是我师兄,平时身体看上去很健康,生活方式也很健康,但在一次体检中被发现其肺部有东西占位,后确诊为肺癌。一发现后,先手术,后化疗,积极治疗,请专家,求教授,尝试各种治疗方法。但是,每一次治疗带来的不是病情的好转,而是病情的加重。从发现到积极治疗,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他最终还是离开了我们。我在此想问:如果不积极治疗后果会怎样?

事例二:我二嫂得癌症已有八个年头了,开始也进行了化疗,由于化疗后,大把大把掉头发,身体极度虚弱,不得不停止化疗。我二嫂是个性格开朗的人,当医生宣布她可能活不过三个月时,她果断拒绝治疗,无论家人如何劝说。三个月过去了,三年过去了,到现在八年也过去了,癌还在,人也在。在此祝愿我二嫂,也祝愿天下所有人健康长寿。



我的结论是:毫无疑问,患病了,尤其是重病必须去医院看医生,任何人都会赞同这一观点。但是,在当下医疗条件下,不是所有的病都是医生能治好的,不是所有的治疗都是有效果的,也许是负效果的。我认为,带病生存未尝不是一种选择。(文/张文祥)



黄石祥哥


乍一看,感觉这个说法本身就是矛盾的。经深入了解,才知道,原意是指:有统计数据表明,全球三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不合理用药,三分之一的死亡是医疗事故,只有三分之一是正常死亡。假如没有医生的不合理用药、医疗事等医源性死亡,那死亡率肯定会大幅下降。

这明显是一种误导。

我们先假设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事情的发展应该会是这样子的:

首先在24小时内会出现一个死亡的峰值,那些需要医疗维持生命的人,都会死亡。

而后在接下来几周时间内,死亡率会明显降低,医源性死亡会显著减少。致命疾病的发展需要时间,很多情况下没有医疗救助并不会直接死亡。

但是,度过这个瓶颈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死亡率会明显上升,致命疾病的患者因为缺少医疗而陆续死亡。

最终,死亡率绝对会保持在一个比原死亡率高的水平。

有了今天的医学,全国人均寿命明显增长,许多疾病得到了预防,很多的绝症患者都燃起了希望,虽然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医疗事故等情况,也有部分医院,个别医院不遵守职业道德,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因噎废食,全盘否定一切。

我们一直在嘲笑印度的巫医盛行,非洲的偏方独特,如果没有了医生,我们与他们又能有什么区别?


静以修身hui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和微信的解释,我认为上面的单词翻译是这样的:如果没有医生,没有过度治疗,不会有误诊,将极大地改善病人生存(双标真的很害怕。如果你遵循这个逻辑,那么,如果人们不吃不喝,他们就不会吃任何有害健康的东西,也不用担心因为食品安全而缩短他们的寿命;如果你不出门,你就不会发生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如果你不去上学,你就不会接触到错误的知识,犯一些愚蠢的错误。如果你看不到那那些傻逼公众红啊的内容,你可能就不会问这个问题。

这种逻辑显然是错误的。想象一下,当身体的所有不适都只能忍耐,疾病依赖于病人的百度和推测,当交通事故、火灾、地震灾害现场没有那群穿白色衣服的人群时,生活会是怎样的?对医生来说,怀疑和怀疑可能是导致死亡率上升的一个问题。非典,猪流感,还有一张照片,我认为他们应该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和信任: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结论是我们需要反思医疗体系的构建和病人的护理。我认为它实际上在门诊中进行了化疗,比如美国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得到治疗有一些共同点,这是西方社会不断总结和完善的医疗系统的过程。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这是值得学习的,请不要单方面传播这个词。如果你继续传播这个问题,请注意上下文。

希望能理智看待问题。

如果你有情感困惑,遇到麻烦,或者情商低,不会追女孩,或者有其它情感问题,微信搜索(PJX366),专业情 感咨询指导、情商思维、经营感情、两性解惑,解决你的情感困惑,做高情商的人,不再为情所困。


用户84590497535


不知道这个有诱导倾向数据是怎么产生的,是经过调查还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如果没有医院医生这个机构和职业,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可以看到的是急救车没人开;心肺复苏没人做;感冒也只能自愈,或者感染更严重的并发症又得不到控制。说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因为手术要住院,在办理住院手术的时候看到护士妹妹的衣服背后全是湿的,并且不是一人两人 ,开始也没注意是怎么回事,后来听到楼下有急救车到的声音,这时其中一个护士的麦呼叫了,参与急救,这个妹妹正在给准住院病人量血压,她说了句让后面的病人到下一个护士那里量,一下自就跑没影了,速度一定比读书时候的冲剌跑还快,这时我才注意到,就算是在做例行检查的护士拿东西也都基本是跑的状态,也才明白她们的护士服为什么背后都是湿的了,等到后来看医生的时候,那个医生连着诊断五个病人,然后安排下午手术,五台手术,按我们正常上班时间算四个小时,完全正常地一台手术一个小时不到,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忙,到后来,我的手术只接用掉了四个小时,从下午三点左右直到晚上差不多八点,就是说这个医生从下午开始上班到晚上八点,都一直弯腰在手术台前。不知道这天这些护士和医生不上班,这些病人会成什么样子?

社会要做的是将事实呈现而不是挖一个坑,让不明真相的人用垃圾乱将坑填起来,不能完全肯定每一件事都符合每个当事人的利益,但是要看到每个行业中绝大多数人的付出和努力对社会的价值。当时出院的时候在离开的时候对给我办理出院手术的医生和护士鞠了个躬,所有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拍手相送说:不要说再见 !每个病人都像你这样我们每天都会这么开心。

致每天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每一个陌生人 ,因为有你,社会才如此的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