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那些花樣“哭窮”的爸爸媽媽

“爸爸沒錢,這個玩具我們就別買了”

“這個東西太貴了,就別買了吧”

“你看買了這個玩具,咱們中午就沒錢吃飯了”

“爸爸媽媽上班掙錢多辛苦啊,這個根本就沒什麼必要,就別買了吧”

“趕快起床去上學,你知道上這個培訓班一天你爸爸要花多少錢嗎?”

“就幾根薯條賣20塊,咱們回家爸爸給你自己炸吧,行不行?”....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看著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覺得自己和孩子說過很多類似的話?也不知道別的爸爸媽媽是怎麼做的,開心爸爸就和開心說過上面的話,而且還說過不少次。

不是哭窮,是真窮,這個也許和開心爸爸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吧。雖然說開心爸爸的家庭不算是太窮,但是從小看著爸爸媽媽為了掙錢各種沒日沒夜的工作,各種驕陽高照下做體力活,說實話開心爸爸實在是沒有什麼心情去花錢大手大腳。年少的經歷讓開心爸爸現在的做法也不知不覺的帶上了“哭窮”的節奏。曾經開心在超市看上一個小玩具,也就是不到100塊錢,但是開心爸爸覺得實在是太貴沒必要,就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和開心講條件,說要不回去爸爸在網上面給你買個更大更好的;開心爸爸也有過在風景區覺得一根烤腸15塊錢太貴,而和開心商量要不咱們出去再買的事例......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不光是開心爸爸,曾經在超市也看到過類似的事件。是一對母子,小孩比開心大一點大概4歲左右,他看上了一個15塊錢的玩具,就想要媽媽給他買。結果這個媽媽用手指著孩子,先是氣的說不出話來,接著又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為什麼又要買!又要花錢,你媽媽我掙錢那麼難你就不會省著點用嗎?”孩子被嚇壞了,呆在原地看著媽媽,大氣都不敢喘。在旁邊的開心爸爸也嚇壞了,是的我們是想讓孩子懂得勤儉節約,但是開心爸爸和這位媽媽的做法也有點太過分了吧?

我們為什麼會和孩子“哭窮”

開心爸爸覺得有兩個原因: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第一,作為爸爸媽媽的我們總是習慣於用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一件事情。比如一個玩具,太小了開心爸爸就覺得不值錢,就這麼點的東西賣那麼貴這豈不是在搶錢?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承載了自己夢想的東西。曾經有過一次開心非常喜歡一顆超級飛俠的變形蛋,也就是真雞蛋那麼大,在超市裡面擺著,賣價99不打折。開心爸爸就覺得雖然說孩子還小但是沒必要買這麼貴的玩具吧,而且孩子麼,新鮮上一會會就不玩了,買貴的也就是浪費。但是對於開心來說,他並不在乎這個蛋的價錢有多少,更多的是這個蛋能給自己帶來多少歡樂。最後,當然是拗不過孩子,開心爸爸買下了這個玩具。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第二,更多的時候是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就在孩子面前“哭窮”,口頭禪是“家裡沒錢,只能靠你好好讀書了,以後賺大錢給爸爸媽媽花吧”。然後就理所當然的把孩子看上的玩具放回去枉顧孩子含著淚水的眼睛;心安理得的把孩子從小吃攤前面拉走枉顧孩子留著口水的神情......當然爸爸媽媽是想借著這個理由來讓孩子變得節儉懂事,能夠知道家裡的難處。但是一個孩子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整天為錢發愁,聽爸爸媽媽抱怨沒錢的日子沒法過,面對著爸爸媽媽經常說我們就靠你了,這種情況下的孩子們能一心一意地學習嗎?這種做法能夠培養出一個財商正常的孩子嗎?

開心爸爸覺得不能。

相反,“哭窮”這種教育方法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是負面影響。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爸爸媽媽哭窮,讓孩子喪失了失不可得的童趣。

對於孩子來說,其實開心很簡單,一件小小的玩具就能夠讓他們愛不釋手,一根5毛錢的棒棒糖就能夠讓他們樂上一整天。當然有的時候他們的要求在我們看來也許有點高,比如一個雞蛋大小99塊錢的蛋。而如果這種要求大多數都是被拒絕的話,孩子們會產生一種負罪感,覺得自己有需求是錯誤的,覺得自己就不該對爸爸媽媽提出這種要求,從而壓抑自己的慾望。以後就算是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也不敢去爭取,而且還會患得患失,覺得自己就根本配不上太好的東西。這時候爸爸媽媽還覺得哭窮是種好的教育方式嗎?

爸爸媽媽哭窮,讓孩子變得小氣。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爸爸媽媽經常哭窮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確實是沒錢,沒錢去買更多的玩具,然後就會對已有的東西十分珍惜,甚至是小氣,不願意把僅有的玩具什麼與別的小朋友分享。畢竟自己的玩具不多,就這麼點,彌足珍貴,真的要拿出來那簡直就是自己的全部,真的是很難做到。一旦這樣的性格形成,對以後的社會交往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就算是我們也不喜歡和一個小氣的人做朋友吧?

爸爸媽媽哭窮,讓孩子過度追求金錢。

正是因為小的時候受夠了沒錢的困擾,長大以後才會對錢非常看重,甚至是不折手段的去獲取金錢。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在錢財上面栽了跟頭的人,在後來的採訪中他們總會說,自己是窮怕了。開心爸爸還記得《人民的名義》中,那個貪汙了幾個億的貪官趙處長。因為“窮怕了”,所以瘋狂斂財,又因為錢來路不正,一分錢都沒敢花。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是啊,貧窮意識會根深蒂固的影響孩子的價值觀,長大後對金錢和物質的渴望會格外強烈,缺什麼愛什麼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不同的教育,不同的人生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上大學的時候開心爸爸看過一部電影,叫《當幸福來敲門》,估計在座的很多爸爸媽媽都看過。裡面那個黑人老爸,儘管自己事業不順,生活貧困,卻沒有跟兒子說過一個苦字,也沒和兒子哭窮過,而是認認真真的教育兒子:

不要灰心,要捍衛夢想。

再苦,也會微笑著告訴兒子:一切會好起來的,通過努力生活會變好的。

不同的教育,給孩子帶來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其實對孩子的教育有很多種方法,就像是計策一樣,有上中下不同的方法,哭窮就是那個傳說中的下下策。想讓孩子懂得掙錢的辛苦,只要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回報”就好了。

哭窮真的沒有必要。

有這3個信號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原因竟然是媽媽的哭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