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哈拉雷摩尔的梦


宝、黛之间的爱情,一直是《红楼梦》里长盛不衰的话题,大观园里的女儿几乎个个出色,黛玉、宝钗、湘云、妙玉……都才貌并重,而宝玉爱红,又是个“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的,看似对爱情极不专一,然细读文本会发现,在诸女儿中,宝玉对黛玉才是情有独钟。

一、前世情缘。宝玉的前世是神瑛侍者,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得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才得以久延岁月,故黛玉一进贾府看到宝玉就觉得非常眼熟,而宝玉一见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是见过的”,其后一句“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当作远别重逢”不知打动了多少人。

前世缘,今世续。宝玉与黛玉,就如掌心纠缠的曲线,注定绕不开。

二、贾母为二人提供了发展感情的机会。黛玉初来之时,贾母先是将其安排在碧纱橱,本想将宝玉挪出去,但宝玉开口要在碧纱橱外的,贾母便应允了,为宝、黛二人提供了同吃同住的机会,可谓“同居贾母处,两小无嫌猜”。

这样一同长大的情意,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即便在二人长大后,听到宝玉在黛玉房里玩,贾母是连说三个好“好,好,好!”让他姐妹们一处顽顽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

可见贾母并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束缚,她很乐意两人在一块玩,并认为宝玉和黛玉待在一起会开心。不管有意还是无意,这也是为宝、黛二人感情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黛玉不俗且真。黛玉虽不是大观园里容貌最出众的,但也绝对是个佳人,并不乏诗才,性子活泼,比起端庄克制的宝钗更多一份可爱,且黛玉不记仇,有什么事也不藏着掖着,湘云说她像戏子,她第二天照旧拉着湘云看宝玉写的禅语,说说笑笑。

晴雯不给她开门,她误会宝玉,宝玉向她解释后,她马上就把之前的难受抛到了脑后,与宝玉开起了玩笑;知道宝玉不爱死读书,就从不劝他对功名利禄上心,还与他共读《西厢记》……这样的黛玉怎能不让宝玉日益倾心?

四、黛玉的专情。黛玉虽爱恼,会吃醋,但大部分都是在看到宝玉与他人亲密的情况下,在话里寒酸地刺激到宝玉后,又会禁不住担心对方。第二十一回,黛玉又因宝钗吃醋,与宝玉日常拌嘴,宝玉一番解释后,黛玉转恼为安,并问天这么冷,宝玉怎么把披风脱了,足见黛玉真心。

第十八回,黛玉以为自己给宝玉绣的荷包被小厮抢了去,赌气把快要绣好的香囊给剪了,可见黛玉对自己在宝玉心里份量的在乎;第二十九回,因去清虚观后,黛玉中暑,宝玉去看她,黛玉明明是怕宝玉也中暑,偏语气不太好,两人又开始了争吵,气得宝玉砸玉,等到第二天宝玉去道歉,黛玉一面哭泣,一面还不忘给宝玉一块手帕,以免他把新衣服弄脏,对宝玉心思之细,可见一斑。

第三十四回,因宝玉挨了打,黛玉去看他,并哭肿了双眼,此番情意,宝玉自然能体会到,而宝玉醒后看到黛玉坐在床前,内心担心的却是怕黛玉中暑,还强装自己不疼,可观宝玉已在回报对黛玉的专情,此后便有了宝玉送旧帕、在梦里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之事。可见宝玉之心,已只在黛玉身上偏移,宝钗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宝、黛之情,既是前世注定,也是今生的相逢与后天的相知相许所成。纵然这份感情最后的结果不美满,但依旧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毕竟他们的爱曾经绽放得很绚烂。


少读红楼


贾宝玉为何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宛如清扬

  两人前世就有天大的缘分,这辈子再见,自然比别的人要熟悉得多。贾宝玉和林黛玉初见,就产生了莫名的亲切感,一个心里想,一个嘴里说,意思再明白不过,这两人曾经是见过的。其实何止是见过,两人还有情有义。

  抛开这些不说,就是两人生活在贾府,也是情投意合,两心相印的地方多了去了。

  且看宝玉对林黛玉:

  妹妹好妹妹林妹妹这样的称呼,一天不叫上几遍,贾宝玉心里不舒坦;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吃的穿的,贾宝玉都会想着妹妹,长大一些后,大家都搬到园子里了,各自都挑中了距离最近的潇湘馆和怡红院,宝玉几乎是天天守着,一天几遍去看妹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管妹妹好不好,两人吵没吵架,就是死了,魂也要一天去好几遍,要不然真不放心;雨夜清冷,宝玉去看妹妹,拿着灯看她的面色是否如常,关心她的睡眠,关心她的吃食……

  关心她,不是每天甜言蜜语让人腻,而是关心她的生活起居,尤其是林妹妹这样身子弱,每天都得吃药的人,贾宝玉本就是个要人照顾的孩子,可他在林妹妹这里,却细心得不得了,让人羡慕啊。

  林如海去世,王熙凤对宝玉说林妹妹要在家里长住了,宝玉却皱着眉说了不得,想来这几日她不知哭的怎样呢。后来,林黛玉作了一首桃花诗,宝玉晚来,大家让他看,他看完并没有称赞,却看得落泪,宝琴哄他是自己作的,宝玉不信,说声调口气,就是林妹妹做的,宝钗大讲理论,宝玉还是坚持说是林妹妹,因为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

人家看到的,往往是诗写得美,而宝玉,看到的,却是林妹妹的哀伤。

  贾宝玉对她,是真正的怜惜,真正的疼爱,这种感情,他不会用在第二人身上。

  不幸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也没能走到一起,幸运的是,他对她的好,林黛玉也深深明白,与他共同进退。

  稻香村原本拟的是杏帘在望,宝玉觉得俗,其实这地方贾政也很喜欢,兴起了归农之意。宝玉常有神来之语,他说古人有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看起来,他是非常喜欢稻香村这三字。上报的名字是杏帘在望,元春赐名为浣葛山庄。到得几人写诗时,林黛玉替宝玉写的一首杏帘在望里有一句“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元春看得特别满意,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林黛玉用自己的才华,帮助贾宝玉实现了小小的心愿,或者说两人干脆想到一块去了。世上有才华的人那么多,可是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在这上面用心?

  贾宝玉记得林黛玉的痛,林黛玉懂得贾宝玉的心,两心相知如此,无憾啊。

  宝玉说见了别人怪腻的,只能是到妹妹这来,其实他是给妹妹解困,怕她睡出了毛病。黛玉让他坐到那边去说话,宝玉要歪在床上,要用黛玉的枕头,说没有枕头了,黛玉说他放屁,明明就有,宝玉才说外面的是脏婆子用过的,黛玉忙把自己的推给宝玉,自己再拿了一个,两人躺着聊天,说耗子精的故事……意绵绵啊!

  两人之间毫无隔阂,林妹妹千金大小姐连放屁二字都说了出来,哎呀呀,想想都觉得温馨,这两人真是完全不设防啊,所以,后来“你放心”“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才是两心相印的最美情话。

  黛玉担心宝玉摔了跤,细心地把玻璃灯给他点好,说“跌了灯值钱,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巴拉巴拉,碎碎念的温暖。

  金钏死后,宝玉特地跑去外面祭奠,回来找玉钏表功,玉钏不答,黛玉借评戏之机说“这王十月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就罢了,必定跑到江边来做什么,岂不知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必拘舀一碗哪里的水,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既是评戏,也是提醒——不要让人有闲话可说。

  宝玉把黛玉放在心里,黛玉也把宝玉记在心间,那两方旧帕子,就是最好的明证,两心相知,不在乎俗套。

  有了这样的感情,有了这样的妹妹,怎么可能还容得下姐姐?(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宝玉瞅了她半天,道“你放心”,林黛玉听了,愣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是放心不放心?”
宝玉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果不明白我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好妹妹,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林黛玉听着这话,如轰雷掣电,细想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愣愣地望着他。

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头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

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好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年少的我不懂,宝玉为什么不说“我爱你”?

以宝玉的才华,可以用更华丽的句子来表明心意,可他说得是“你放心”。

今天快而立之年的我懂了,那句在“你放心”里包含的承诺和安全感远远超出了浓情蜜意的华丽辞藻。林黛玉是作的,因为她没有安全感。难得的是宝玉懂了。

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有资格作,太懂事,爱得太谨慎的人可能最后真的得不到爱情了,不要总是说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在爱情的世界里,是没有规则可循的,林黛玉敢作,胜在她最后得到了对方承诺的安全感。

对比一下宝钗,突然明白,太过懂事的女孩子,有时候可能真的得不到爱情。

女孩子最感动的时候,往往是对方真的走进了自己的心里,他不是在质问你:“你到底想干嘛”,也不是在说:“我爱不爱你,你不知道吗?”,而是那句“你放心,我只爱你。”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林黛玉听后如轰雷掣电,觉得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还觉得恳切的原因吧。

年少的我会因为一句“除了林妹妹,谁都不准姓林”而感动,成年的我,只会因为“你放心”流下泪来,这大概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夏威夷的番茄汁


黛玉若不是病如西子胜三分,无事忙的宝玉那来的保护欲?

林妹妹若不是终日流泪哭得梨花带雨,宝哥哥那来的鞍前马后只为搏得一笑的成就感?

要成就林黛玉这样弱柳扶风的咏絮之才的仙品美女,需要长年服人参养荣丸喝燕窝粥,需要住潇湘馆、需要弹古琴、需要听昆曲、需要养鹦鹉、需要窗前千竿翠竹配银红软烟罗、需要大红羽纱面白狐毛鹤敞、需要桃树成林落红成阵、需要沁芳廊桥溪水清澈见底、需要十几二十个丫环老妈子日夜守护。

这些一般青春期少年人无法企及的物质条件环境,贾宝玉生来就有这是他的天然优势。

贾宝玉缺乏的是上进心,是平凡而有理想有追求的青春期少年人“十年寒窗金榜提名”的勤奋努力奋斗。

一般世俗美少女们的都有盼望的遇见有理想有前途的如意才郎的理想,林黛玉却独独没有。她的父亲就是探花,是科举之颠的人物。她自己五、六岁就通读“四书”,这种“学问”对黛玉来说小就不缺。

父母双亡超级敏感的孤女林黛玉,功名利禄对她来说和宝玉一样的也是也与生俱的不稀罕。黛玉最缺乏的是真情实意、是温暖和爱、是体贴入微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是巨大坚实的安全感、归宿感。

然而黛玉所需要的情,也正是对她一见钟情的宝哥哥的强项。

贾宝玉超凡的俊美飘逸外貌气质也是无数少女心目中的理想形象,黛玉和表姐妹们一样对宝玉是一见钟情的。可是当表姐妹们对宝玉的表面斯文实际纨绔,感到失望开始迟疑退却时黛玉没有,黛玉是至情至性之人不染一丝世俗纤尘。

大观园里唯独宝玉与黛玉两个至纯至情之人能够相互默契远离世俗纷扰,专心于一个情字。

宝黛爱情是相互的扬长避短,是天作之合!

可是这种爱情只能飘在美丽的彩云之间,无法经历现实的风吹雨打踏不到坚实的大地,在封建包办婚姻的年代更是如此。

封建家长考虑的是现实,杜绝的是违反封建礼教的私情。

在家长眼里,黛玉虽然貌若天仙但却先天不足身体虚弱对传宗接代大大的不利,黛玉虽然有咏絮之才是探花之女但却父母双亡失去了社会支援没有政治经济联姻的利益交换价值。即使是最心疼黛玉的贾母,她首先是贾府的撑舵人,宝玉姻缘维系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历经风两从重孙子媳妇做到有重孙子媳妇的老祖宗,孰轻孰重她拎得清痛下决心她做得到。理智战胜感情这对贾母来说是肯定的,根本不需要怀疑没有第二种选择和结局。

宝黛爱情美到极致、纯到极致,却注定是现实生活中的悲剧。

悲剧的力量和冲击,就是将美好毁灭给人看……

爱与死,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再多的不舍,再多的痛惜……

曹雪芹和莎士比亚,他们想要的都一样的。

那就是你和我,所有人和曹翁一起钻心刻骨的痛…………

你痛了吗?

痛就对了…………

伟大的作品传世的经典,就是让你感到彻骨的疼痛…………


阿丹151014015


其实笔者在看红楼梦的时候也存在疑惑,就是贾宝玉为什么单独对林黛玉情有独钟呢?

如果仔细看红楼梦的话就会知道,曹公真是深谙男人的脾性啊!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贾宝玉所喜欢的几个女子都是长得好看的人。其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这些女子当中长得最好看的,也是最受贾宝玉喜欢的,还有晴雯等。

曹公还揭示了男人不仅喜欢长得好看的,还喜欢有才华的女子,比如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非常有才华的女子。在所有姐妹中,贾宝玉最喜欢的就是贾探春了,探春的年纪虽然比林黛玉都小,但是她才华洋溢,大观园的诗社就是她组织起来的呀,所以在众兄弟姐妹中独得贾宝玉喜欢。

至于曹公为什么将贾宝玉描写为最喜欢林黛玉呢?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原因,一是林黛玉长得漂亮啊,也只有薛宝钗可以与之相比了。二是林黛玉有才华,经常在诗社中名列前茅。三是林黛玉身世可怜,激起了贾宝玉的大男子主义风格,他要保护林妹妹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贾宝玉为什么会对林黛玉情有独钟了,所以女人长得漂亮真的太重要了,如果不漂亮也请有才华吧,否则真的不太招男人爱呢。


云去云来兮


宝玉钟情于黛玉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前世缘,更是因为他们是同类人。

他们对爱情的执着、对自由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对封建礼教的反感和叛逆……他们的真性情和感知,在精神层面上,他们是高度一致的。


黛玉写了《桃花行》,宝玉一眼就看出来是黛玉所作,不禁泪滚,这是何等共鸣,宝黛是知己。即使宝钗想哄宝玉也是不可能的,宝玉说宝钗绝不允许宝琴作此哀音。

美丽的外貌不缺乏,有趣的灵魂才是共鸣。

宝钗会审时度势,圆滑老道,为了青云志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

所谓的藏拙守份,不过是表象。她可是无论早晚和大中午都往怡红院跑,弄得晴雯满口怨言。

她去看黛玉后,说要去探春那,结果顺路去了怡红院。她不是体丰怯热吗?大中午的不睡觉。宝玉和宝钗是未婚表姐弟,她未出阁就在表弟床边绣肚兜了,换了现在也是不成体统的。

事后宝玉得知了虽说该死,亵渎了宝钗。难道心中就不会有所想法?合适吗?宝玉后来不是和她保持距离了?

所以,宝钗永远不可能得到宝玉的爱情。


清心一栈


宝黛二人相爱,只是因为懂。

一、宝钗他们不会懂

第三十二回,湘云来怡红院做客,向宝玉说了些仕途经济的话,宝玉当时脸就黑了。

湘云还没怎么样竟扯出袭人这一车子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讨厌读“正经书”、讨厌上学,喜欢吃胭脂膏子,喜欢和姐妹们玩耍,也会偷偷看杂书,这些黛玉都知道。她最了解宝玉了,宝玉不喜欢做的事,林妹妹从来不去要求他。

什么叫“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这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在黛玉身上。她了解他,她才不会叫夫婿觅封侯。

文本中,湘云宝钗都劝过宝玉钻研仕途之路,惹的宝玉不快。唯有黛玉不曾。

宝玉一句,林姑娘绝不说这混账话,足以可见两人之间的默契和信任。

红楼上上下下那么多出色的女孩子,真正懂宝玉,只有黛玉一人。这也是为什么宝玉只爱黛玉而不爱宝钗。


二、只有黛玉懂宝玉

宝玉选林妹妹还是宝姐姐。只一个字“懂”。黛玉懂宝玉,懂宝玉的一切,懂宝玉不爱读书不走仕途,懂宝玉为什么为了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而宝钗不懂,也始终都不会懂。

宝玉偷偷看“淫书”《西厢记》,被黛玉撞见。宝玉却说:“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黛玉才不会信宝玉读大学中庸,而宝玉这句“若论你,我是不怕的”,同样慰藉了黛玉一颗痴心。甚至宝玉都能猜到他的林妹妹一定也喜欢这书。果然,黛玉读完便说“果然有趣”。

宝玉与黛玉的审美是一样。宝玉向往思想的自由,不喜欢被人约束的活在体制里。

她懂得宝玉,发自内心地尊重宝玉。她喜欢宝玉的真性情,因为她也是个真性情的人。

哪怕看到宝玉偷吃胭脂膏子,她也赶紧用自己的手帕给宝玉擦掉,没有指责宝玉反而怪他为何让人家发现。

黛玉永远跟宝玉站在一处,从不会像袭人、宝钗似的教导他。他们两个之间,更多的是心灵上的相惜,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欢迎关注我——神瑛私语,带你一读度红楼


神瑛私语


贾宝玉之所以对林黛玉情有独钟,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林黛玉最美。

虽然关于《红楼梦》中谁长得最美至今仍有不少争议,但是毫无疑问,林黛玉在贾宝玉的眼中无疑是最美的。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就激起了一种熟悉而美好的感觉,所以彼此都觉得非常惊艳。宝玉还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或者“神仙似的妹妹”可见黛玉的出现给宝玉引起的震撼不小,他觉得这个妹妹与众不同——“与众各别”,自然更能引起他的关注。

应该说,宝黛二人属于一见钟情。毕竟木石前盟,三生有缘。


第二,林黛玉最弱。

林黛玉身体不好,这就让喜欢关照女性的宝玉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因为他最喜欢的就是当护花使者,而林黛玉这朵花儿“弱不禁风”,风一吹就倒了,这就让他不得不在林黛玉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维护自己的成果。就像《小王子》里说的:

“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小王子仍然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当然罗,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普通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可是, 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 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让一个人念念不忘的最大原因,莫过于他的辛苦付出了。而林黛玉,就是宝玉的理想,宝玉的信念和宝玉的付出,从这种付出中,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第三,林黛玉最有才。

除了颦儿的稀世容貌之外,颦儿的诗才也让宝玉心动不已。宝玉虽然不喜欢读书,但却最喜欢诗词歌赋这些在封建家庭看来是“杂学”的东西,黛玉也是如此。从黛玉独自吟唱《葬花吟》竟然让宝玉恸哭在山坡上可以看出,即使黛玉不露庐山面目,诗中之情,诗意之美,亦可吸引到宝玉。



第四,林黛玉最有个性。

和贾府其他女孩的圆滑世故不同,林黛玉是个真性情的人,不太懂得掩饰,恰恰如此,让她在偌大的贾府显得与众不同,多了一些仙气,少了一些世俗气,让她感到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却也让宝玉更能看出,谁才是那个真正在乎自己的人。这种至真至性之美,宝玉是懂得的。

第五,林黛玉最懂他。

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所以那么好,还是因为两人志趣相投,可以说是灵魂知己。比如宝钗和湘云会劝他一些仕途经济的话,但黛玉不会,宝玉也完完全全相信她不会。这就说明,二人对彼此的了解不是一星半点,从黛玉六岁进贾府到十几岁,二人一直在厮混,最了解彼此内心。那种感觉,不足与外人道也。宝钗等人是无法理解的。


半瓣花上阅乾坤




贾宝玉为何痴情于林黛玉

《红楼梦》就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传奇爱情。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二人的爱情感天动地,林黛玉的前生是一颗绛珠仙草,贾宝玉恰巧是神瑛侍者,书的开篇也写道,林黛玉就是警幻仙姑允许来凡间报恩的绛珠仙草。

但是在那个年代这种爱情几乎是不能开花结果的,《红楼梦》中二人的爱情也是以悲剧结局。但是宝玉为何如此痴恋黛玉呢,个人有以下观点作为参考。



首先两个人一见钟情,彼此相互爱慕。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宝玉见了黛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胡说了,你何曾见过?”宝玉笑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其次黛玉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听到宝玉胡诌“林子洞”里的耗子变香芋来打趣自己,便笑着要撕宝玉的嘴;学湘云的咬舌,笑她“二哥哥”和“爱哥哥”不分;见宝玉、袭人和晴雯闹别扭,她来一句:难道是争粽子吃不成?看宝钗洋洋洒洒地列了一堆绘画工具,便悄悄向探春咬耳朵:莫非她把嫁妆单子都写上了?打趣刘姥姥是“母蝗虫”,给惜春的画起名曰《携蝗大嚼图》……引得众人大笑,她却一本正经地拉住李纨:“这是叫你带着我们做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



再次林黛玉貌若天仙,让宝玉魂不守舍。林姑娘是江南人,貌美。书上说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你看长的: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于是作者感慨道: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最后黛玉诗词歌赋精通,是完美无缺的才女。她连写三首菊花诗,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把菊花问得无言以对,博得全场喝彩,宝玉也心花怒放。待读到《桃花行》,宝玉更是禁不住流下泪来。



他太懂她了!这两个人的气质与心性如此接近。所以,当听到黛玉吟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宝玉不禁恸倒在山坡之上,巨大的虚无感瞬间击中了他。这个被遗弃在青埂峰下,从永恒之境坠落人间的石头,被命运选中,幻形入世,注定要目睹青春、生命和一切美好事物陨落的悲剧,收获彻底的荒寒和破败。这惘惘的威胁,让他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为了抵抗虚无,便喜聚不喜散,唯愿留住当下,让美好永存。你是如何看待黛玉和宝玉的爱情的?


相约红楼


直入主题,我认为有三点:前生注定、感情基础和兴趣相投。

首先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故事,两人的关系是注定的。说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的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

其次是感情有基础。林黛玉初到荣府时大概只七八岁的年纪,到贾府后与宝玉同吃同住,根据书中内容,宝玉和待遇从七八岁到十四五岁这段时间中,也她是和贾宝玉一块长大的,后来两人的一次吵架中贾宝玉还说:“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所以两人之间在孩童时代感情就很亲密,可以说是青梅竹马,感情基础很牢靠。

最主要的还是二人心灵的契合,二人都反对封建科举的‘仕图经济’的道路,极力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追求个人自由、个性解放,以及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等等的思想,林黛玉从不对贾宝玉说‘仕图经济’和‘光宗耀祖’之类的‘混帐话’,反倒对贾宝玉的种种叛逆行为予以支持,甚至在思想上的叛逆,两个人可以共读《西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