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1964年,在90歲生日時,丘吉爾在同其他人談及蘇聯時說:“很遺憾,現在有一個人比我對蘇維埃國家造成的損害還要高千倍,那就是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讓我們為他鼓掌吧!”

丘吉爾在言辭中保留了他對蘇聯與紅色政權一貫的犀利與刻薄,但這句話似乎有一層更深的意味:當時,赫魯曉夫正在國內大搞清算,斯大林從高高的神壇上跌落,甚至朝著“罪人”的方向發展;而作為恩恩怨怨了半輩子的老對手,丘吉爾這番話難免不給人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我們習慣從歷史文獻中搜集資料努力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歷史人物,但在許多時候,書面上的歷史並不客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歷史也是面鏡子,不同的人抱著不同的心態和目的看去,便會得到不同的歷史。塵埃落定,許多歷史和人物會變得臉譜化,甚至有些誤讀會被當成真實。就拿斯大林來說,他的功績和過失我們不必多做贅述,毛主席說他“功七過三”,赫魯曉夫卻批得一無是處;史家認為“227號命令”逼得百萬蘇軍官兵背叛祖國,這被視為一大敗筆,朱可夫元帥卻又曾對這位蘇聯領袖的軍事才華和統帥能力做出過極高的肯定與稱讚。

當我們試圖就諸如斯大林這樣的歷史人物下個結論時,有個更加真實話題往往容易被忽視:對於偉人,“偉大”只是形容詞,歸根結底,他們首先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這篇文章,我們不妨嘗試拋開歷史對斯大林的定性,看看“普通人”斯大林究竟是怎樣的。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斯大林早年在神學院讀書,他的母親希望他在畢業後能夠成為一位神父。在當時的俄國,神職工作者擁有極高的聲譽,收入很高,吃穿不愁,可謂是一份體面的工作。斯大林的父親卻對此非常不滿,在一次醉酒後,他對著斯大林的母親大喊:“你想讓我的兒子當神父?休想!我是個鞋匠,我兒子將來也是個鞋匠!”然而沒過多久,他就在一次酒後爭執中被對方捅死了。

雖然出身卑微,但斯大林擁有一些別人無法企及的天賦:他閱讀速度極快,可以在兩個小時內完成500頁左右的閱讀量,並且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思考。他在神學院學習時就展現了這樣的能力,將神學經典研讀得十分透徹,成績一直都很優秀。另外,斯大林在語言方面也相當厲害。他本身是格魯吉亞人,早年習慣將格魯吉亞語當成母語,曾用格魯吉亞語創作了幾首詩歌。不過,後來的斯大林在俄語上的造詣更深,他能用俄語表達出大部分俄國人都無法駕馭的邏輯和思想。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在蘇聯的宣傳畫和照片中,斯大林往往被塑造成高大偉岸的形象。實際上,斯大林並不高,更稱不上魁梧。他早年因為一次手術造成左手略有殘疾,總是習慣性地彎著。從歷史照片中我們不難發現,年輕時的斯大林顏值頗高,中年時的他又多了份男人的成熟穩重,不怒自威,氣場強大。然而,許多曾在他身邊工作過的人回憶時不禁透露,斯大林不但身材矮小,臉上還有很多麻子,晚年更是遭遇了禿頂的情況。很顯然,為了突出領袖人物的偉岸和完美,他的外在形象被刻意美化了。

有人也許會說,外表可以被美化,人格想要美化豈不是更簡單?在翻過許多歷史資料後不得不承認,真實的斯大林確實沒有那麼完美,但脫去耀眼的歷史光環的他,人格中卻又透著另外一種更貼近常人的高尚。尤其是從咱們普通人的視角去看,丟掉那些豪氣沖天的歷史名言和光輝事蹟,“普通人”斯大林這個形象不再空洞冰冷,變得有血有肉,同樣值得人們尊重。這一點,我們不妨從二戰中尋找幾個例子做佐證。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眾所周知,斯大林強硬的手腕和鋼鐵般的意志在蘇聯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二戰中的他更是將此展現得淋漓盡致。明斯克戰役中,頗受高層青睞的巴甫洛夫大將手握蘇軍精銳的西方面軍卻盲目自大,不聽旁人勸阻,懈怠輕敵,以至於在明斯克戰役爆發第一天就丟掉了空軍,失去了制空權,隨後很快就陷入潰敗。得知情況後,斯大林氣得臉色鐵青說:“這麼說,明斯克將受到直接威脅?到底發生了些什麼,讓他竟然和各軍司令部沒聯繫?難道說需要有人提醒他要保持經常性的戰備,他自己不知道這一點嗎?難道我應當提醒自己的心臟不要停止跳動?”

明斯克戰役後,斯大林決定要殺一儆百,樹立軍威。不少將領為巴甫洛夫求情,說明斯克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將這場失利強加在巴甫洛夫頭上,這將是場悲劇。斯大林用這句話作為答覆:“一個人的死固然是個悲劇,但是因為他的錯誤而犧牲的百萬紅軍戰士難道就只是一個統計數字?”由此可見,從底層摸爬滾打最終成為蘇聯領袖的斯大林,外表看上去冷冰冰的,實際上是非常珍惜蘇軍士兵的。當他的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被德軍俘獲後,德國人希望以此大做文章,用他交換保盧斯元帥,斯大林豪言:“我絕不會用元帥交換一名普通士兵!”實際上,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根據目睹過那段歷史的人回憶:斯大林聽完這個要求後,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很久過後,他才艱難地說:

“我該如何告向其他士兵的父親交代?不,他們都是我的兒子……我絕不會用元帥換一名普通士兵!”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在任時,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難,建立起完善的教育體系,他說,每個蘇聯公民都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權利。他使蘇聯成為了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多到連蘇聯領導們都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個。除此之外,在位的數十年裡,蘇聯的食品價格從未抬升,反而下調過13次。蘇聯的斯大林的時代,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功績”選擇性地無視掉他的過失,同樣也不能因為錯誤而抹殺掉所有的努力。歷史的客觀與偉大,其實就是褪去光環、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的過程。

1956年,斯大林的孫女加利娜·雅科夫列夫娜·朱加什維利打算考莫斯科大學,但當校方看到她的姓氏後立即拒絕。此時的蘇聯民眾正在反對個人崇拜的狂潮中拼命地宣洩被壓抑許久的情緒,斯大林也在這個過程中被“妖魔化”,他從高高的神壇上重重地跌落,不再是那個完美的偉大領袖了。不過,正如斯大林本人所說:“我相信,當我死後,我的墳墓上將會被扔上很多垃圾,但歷史之風會無情地將它們吹走。”隨著時間的積澱,當曾經的蘇聯人從那段歷史的狂熱中解脫出來時,斯大林已然不再是“聖人”,而是一個真真切切的“普通人”。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從赫魯曉夫時代開始,就有不少斯大林雕像被推倒;蘇聯解體那會兒,人們更是拼命地刷洗有關他的印記。然而,2003年10月29日,俄羅斯的“政治迫害受害者紀念日”的前一天,人們在秋明州伊什姆市的十月廣場上樹起了蘇聯解體後的第一個斯大林紀念碑;2015年7月3日,在俄羅斯特維夫州勒熱沃區赫拉謝瓦村,蘇聯解體後的第一個斯大林紀念館正式開館;兩個月後,奔聯州奔薩市與馬裡埃爾自治共和國的謝拉格爾村相繼為斯大林建立雕像;俄國人甚至請願在著名的“祖國母親在召喚”巨像旁重新建立斯大林像,一大批雕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2005年初,俄羅斯曾舉辦了一場有關“過去1000年俄國最偉大統治者”的投票調查,斯大林以7.75%的得票率高居第三,僅次於彼得大帝和亞歷山大二世。有些俄國人給出了他們的理由:斯大林讓這個國家充滿光榮,他留下的遺產也讓俄國用到了今天。但更多人的表示,他們不再拘泥於特殊的歷史時期,而是更願意用正常的眼光審視他。正如加利娜因為爺爺被莫斯科大學拒絕後數十年,回憶起此事時所說:“爺爺的姓氏現在招來的只是人們的好奇罷了。”

褪去光環,“凡人”斯大林究竟怎樣?絕不完美,但值得人們尊重

有說“時勢造英雄”,也有人認為“英雄造時勢”,也許是歷史選中了斯大林,讓他成為這樣的人,成就這樣一段歷史;真實的他,或許更想做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一件事令他一直念念不忘:母親彌留時,斯大林曾去探望。母親抓著兒子的手遺憾地說:“可惜啊,你最終沒能當上一位東正教神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