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秩情緣丨馬慶生:談家楨院士與廣西大學

建校九十年,春華秋實,桃李芬芳,廣西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學界才俊、政界棟樑、商界精英、文化名人及各類建設人才。廣西大學在90週年校慶之際,特推出“九秩情緣——西大校友回憶錄”系列推送,記錄歷屆西大校友對曾經校園生活點滴回憶,感受廣西大學九十年來潤物無聲的文化浸潤和精神積澱。

談家楨院士與廣西大學

馬慶生,1970年起在廣西農學院工作,歷任副院長、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後曾任自治區政協主席,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中共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

引言

我於1965年從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遺傳專業畢業後到廣西工作,1970年開始任廣西農學院講師,1980年公費選拔赴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所讀研,獲東安哥利亞大學博士學位。1983年回國,在廣西農學院創建分子遺傳學研究室,任中心實驗室主任,學院副院長、院長。30多年過去了,中心實驗室分子遺傳學研究室的教師和研究生從10多名發展到100多名,見證了分子遺傳學研究室從校級的研究基地發展成為國家重點實驗室,見證了一項又一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獲得,見證了一篇篇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論文的發表和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的獲得,有三位學生曾被提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人,韓斌同學憑著在基因組學方面的突出成績,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些科研成果都與中國遺傳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談家楨教授對農學院的關心、支持密不可分,也是談家楨教授與廣西大學有直接的情緣。

復旦大學師從談家楨教授

1960年,我從上海繼光中學(原麥倫書院)高中畢業,報考復旦大學生物系作為第一志願,因為知道那裡有像談家楨這樣的知名教授。入學後我果然被分配到遺傳專業學習,師從談家楨教授。遺傳學有兩個學派:摩爾根學派和米丘林學派,由於談家楨教授爭取,復旦大學在當時是全國唯一可講授摩爾根學派遺傳學的高校。1961年4月,毛澤東第四次接見談家楨時,鼓勵談家楨堅持真理,一定要把遺傳學搞上去,科學技術要趕超世界水平。談家楨曾說:“當時毛主席是那樣地重視科學,關心知識分子,鼓勵我們走向社會,深入基層,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毛主席提倡‘雙百’方針,當生物學領域中教條主義地對待摩爾根學派時,毛主席卻積極地鼓勵我堅持科學,大膽開展遺傳學研究。”當時給我們講遺傳學課的談家楨教授是國際著名的遺傳學家、中國遺傳學的開山宗師,他的人生道路與中國遺傳學的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他的傳奇經歷被看作中國遺傳學發展的縮影。談家楨老師上課的時候風趣、有哲理、勵志,我受談家楨老師的教育,畢業之後在與其交往過程中,深感他品德崇高,他的師德師風學風一直在影響、激勵著我的教師職業生涯,也影響、帶動著廣西農學院實驗中心的學科建設、團隊建設、人才培養,結出碩果,他良好的精神風貌一直在激勵著我的人生和工作。

談家楨推薦到約翰·英納斯研究所留學

1980年,我在廣西農學院工作時,獲得教育部出國留學人員資格。那時農學院院長是孫仲逸教授,安徽壽縣人,是我皖北老鄉,早年留學德國,也是農學專家。他主動找我去彙報考試情況,同時表示要為我寫一封有分量的推薦信。根據教育部安排,我被指定去英國留學,但單位要自己聯繫。除了孫仲逸院長推薦,我馬上想到自己的恩師談家楨教授,把情況告訴談家楨教授後,他很快就回信告訴我推薦信已寫好,並建議去英國的約翰·英納斯研究所學習深造。在約翰·英納斯研究所,我與後來的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住一英國老太太家裡,結為深交。可以說,我能夠到英國約翰·英納斯研究所從事遺傳學學習深造,進行課題研究並獲得博士學位,與恩師談家楨的推薦有著直接的關係。

1982年上半年,教育部安排我回國探親。之後不久,導師約翰斯頓也到廣西訪問。我還帶導師專程訪問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沈善炯院士,拜訪了恩師談家楨教授,還去南京走訪了南京農學院的樊慶生院長。

當時談家楨教授住在上海陝西南路一棟歐式二層樓房裡,庭院裡種植了各類植物和花卉,還有高大的法國梧桐樹。在二樓會客廳裡,談家楨給我講述了他在美國留學、參加青島“雙百”方針會議的情況,受到毛澤東主席四次接見並鼓勵他堅持真理、建立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的歷史事件,並深入探討基因工程、克隆技術、遺傳學發展態勢等情況。

我在英國用兩年半的時間,以優異成績獲得博士學位,還收穫了國外實驗室管理的經驗。約翰·英納斯研究所導師曾送我去倫敦希爾實驗室學習做基因文庫的方法,回來首先做成豌豆根瘤菌基因文庫,對克隆的結瘤基因片段進行DNA測序。我曾在所裡學做了一批豌豆根瘤電鏡切片,有一張切片圖還被一本權威細胞學書籍《細胞的分子生物學》選用。

1983年我踏上了歸國路程,決心走新學科創業之路。我回到廣西農學院,領導和同事們都很高興,因當時公派留學生人數不多,博士回國的更少,但學院經費困難,怎樣才能去支持分子遺傳學研究呢?首先是組建班底。我在廣西農學院成立了當時在國內算是較早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室並任主任。籌建工作十分困難,當時物資供應緊缺,申請安裝一部電話就花費三個月時間。剛好唐紀良從植保系畢業,學院就把他暫時分到我這裡,就此開始了國內的研究工作。一無所有,從零開始,採取了“三借”辦法。借人:借了唐東階和柏學亮。借房:借了微生物廠兩間房做實驗室。借款:借了科研處一萬元做科研啟動費。幾經努力,學院在一個簡易二層樓房樓上借給我一間房,那時國內還買不到冰箱,沒有冰箱就不能保存菌種、藥品,後來設備科幾經努力搞到一臺雪花牌小冰箱,又買了一個保溫箱,總算搭了一個遺傳學研究室,創業工作開始艱難起步了。

1985年,農業部率先引進世界銀行貸款,改善農業院校教學科研條件。農業部部長何康是廣西大學20世紀40年代的畢業生,他給廣西開了一個“小灶”,額外分給200多萬美元貸款,廣西也同意拿出400萬元人民幣配套,這在那時是很大一筆錢了。農學院領導研究決定籌建中心實驗室,要我全權負責。我很高興接下這個任務,並要求同時籌建一個分子遺傳學研究室,掛靠在中心實驗室。我把英國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儘量用在中心實驗室上,土建是學校的事,房間大小已不能改變,但管理制度一定要以為實驗人員提供方便為主,要發揮使用效率。大約花了兩年時間,中心實驗室建成,擁有高速離心,液相、氣相色譜分析,分光光度,核磁共振,電子顯微鏡等各種化學、生化分析儀器。分子遺傳學研究室也配備了低溫冰箱,各種高速離心機,培養用搖床、製冰機和電泳等基本設備,加上從英國帶回的一些藥品、試劑、菌種,再加上第一批、第二批碩士生已入學,還有陸續補充的中心實驗室工作人員,已成為很像樣的一個工作團隊。學院決定把中心實驗室定為系級單位,由我任主任,同時兼分子遺傳學實驗室主任。我們引進國外先進的儀器設備管理模式,形成了團結的科研團隊,分子遺傳學研究室很快在一些重大研究項目中取得進展,引起國內外同行關注。那時我們都年輕,一邊從事微生物學教學,一邊開展“水稻白葉枯病病理和防治研究”課題,我們都很快樂、很自信,想用知識和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期盼著事業成功的一天。

九秩情缘丨马庆生:谈家桢院士与广西大学

馬慶生教授(右一) 在遺傳學研究室給學生講課。

談家楨力薦廣西農學院承擔國家“863”項目

因為廣西農學院有分子遺傳學研究室為核心的中心實驗室,科學研究力量擰在一起,不久就使工作有了起色,針對生物固氮研究在廣西進行了一些基礎調查,也進行了一些分子生物學操作的技術訓練,也陸續接到院內、區內的測試工作。1986年11月18日,國務院正式下發“863”計劃的通知,“863”把中國一下子推到了世界科技競爭的起跑線上,照亮了中國人做了幾代的強國之夢。

1987年,我被任命為國家“863”項目生物技術專家組成員,這得到了談家楨教授的極力推薦。其他成員大都有著中科院背景,只有我來自一個非重點院校,又是邊遠地區,非常顯眼。兩年後首任組長洪孟民院士因年齡大了,辭去組長職務,推薦我接任組長,科技部也同意我接任第一專家組組長,組員中因朱作言教授另有其他工作,增補了內蒙古大學旭日干教授參加,總人數還是7人。人數不多,但實力很強,像袁隆平、許智宏院士都是組員。

當時科技興國呼聲很高,“撥亂反正”後廣大科技工作者都想為國家多出點力,“863”是國家級項目,投資強度比較大,上面又要求早出成果,因此專家組責任重大,要保證項目的完成。好在大家都是內行,都很盡責,工作開展得非常順利。一個項目有多個單位申報,如何保證公平、公正非常關鍵,我們設計了一些方法,如申報時適當增加評委人數,打分時去掉2個最高分、2個最低分,然後得出平均分,按分數高低取捨,平時專家組還分工下到項目單位檢查實際情況,對人員不落實、研究不到位的提出警告,兩次不到位的便提交專家委員會審查,甚至可以取消項目執行。有了這些辦法,大家認真執行,幾乎沒有發生過告專家組狀的事情。

廣西農學院參加“863”申報的有三項:“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的研製”(馬慶生)、“水稻白葉枯病病原微生物致病機理研究”(唐紀良)、“牛胚胎移植”(盧克煥)。儘管廣西農學院不是重點院校,因有著中心實驗室設備支持,有著英國幾個實驗室的工作聯繫,有愛爾蘭動物實驗室的支持,三個項目都取得了高分。當時廣西農學院拿下了三個“863”項目,相比武漢大學、南開大學、蘭州大學一個都申請不上,中山大學只申請到半個,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了。

事實上,這些項目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在東北試驗增產效果明顯,花生青枯病致病基因研究獲1991年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水稻白葉枯病病菌致病機理研究也取得重大進展。

那幾年業務上的事幹得很歡,學生也多了起來,第一個碩士生黃日波來自百色農村,之前在那坡縣農技推廣站工作,他學習十分努力,天資聰穎,以考分第一名入讀碩士生,我又鼓勵他考廣西出國生,又以第一名中選,後在英國裡丁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第一個博士生何曙光是與中科院瀋陽生態所聯合培養的,他在應用技術上有獨到之處,後來組建廣西來源生物技術公司。

談家楨四次到廣西大學

1987年,我任廣西農學院副院長,談家楨應邀到廣西農學院作學術報告,自治區常務副主席王蓉貞陪同,由我主持報告會。在這個報告會上,談家楨大聲疾呼“理、工、農、醫”結合,他認為農學研究的對象是動植物和微生物,醫學研究的對象是人,現代生物學的基礎是現代物理學、化學和數學。物理運動和化學運動是物質的低級運動形式,有生命物質的運動是高級運動形式。因此,從現代生物學的發展而言,缺少物理和化學的知識,不可能得到突破性的發展。這就給大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工、農、醫”結合的綜合性教育,不僅適合我國經濟改革的需要,也符合世界科技發展的趨勢。

九秩情缘丨马庆生:谈家桢院士与广西大学

1998年2月,馬慶生(左) 與談家楨(右) 出席《談家楨與遺傳學》圖書出版座談會。

這之後,談家楨應邀三次來到廣西大學考察,特別是1994年和1995年,在他年近90歲高齡時,兩次在廣西農學院親自主持編撰國內第一部《生物學大辭典》,任名譽主編,對學科的分類、詞條的審定、英文的翻譯、索引的編排等,給予很多權威的指導。2000年《生物學大辭典》正式出版後,獲得了廣西優秀圖書一等獎,列入國家辭典工具書常備書目。他還深入南寧、柳州、桂林、陽朔、北海、宜山、合浦等地考察並講學,每次都是我或廣西的專家陪同。談家楨還考察了南寧自然保護區、北海紅樹林、宜山原浙江大學舊址。還給廣西壯族自治區黨政領導、高等院校、科技教育界、新聞出版界作了多場精彩的學術報告。

1998年春節,春寒料峭,談家楨在北京開完全國政協會議之後,專程到南寧作短暫考察。在邕期間,談家楨第四次考察了廣西大學。在廣西大學中心實驗室,談家楨說在學術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超過自己,創造條件讓他們超過自己。教師的責任是引路而不是畫地為牢,把學生圈死在一個圈子裡。教師應該多講自己對問題的見解,以啟發學生,但不能以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發表不同的意見。

我們培養博士研究生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培養的博士研究生知識面太窄,特別是容易受到其導師的知識的侷限。作為一個博士不只是能作出幾篇論文,更需要有廣博的知識,最終才能取得重要的成果。

談家楨身體力行,主張科學家參與企業活動,把“產、銷、用”三者密切結合起來;科技人員有較快掌握國際科技發展動態的職業優勢,溝通情報,有的放矢地組織外銷,避免盲目生產;學者可以利用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直接向國外介紹工廠的產品,促進國際貿易和科學技術的交流,促進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推廣和設計製造。

談及廣西正在實施的“科教興桂”戰略時,談家楨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科學性的發展思路。他說,經濟發展必須依靠科技,依靠教育,科技和教育必須結合起來。教育搞好了,勞動者素質提高了,才能促進先進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真正實現科技轉化為生產力。談家楨有不少學生在廣西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師生間的密切聯繫使他對廣西在生物工程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進展及成果有較多的瞭解。

他說,廣西大學農學院及廣西醫科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者在生物工程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有些還在國內外產生了影響。今後還要加強,也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多支持、多鼓勵。

結語

知識就是力量,品德的培養更需要品德的力量,作為中國遺傳學奠基人的談家楨不論在教室、實驗室還是在校園,他的言行都深深影響著我們。凡事無捷徑,百鍊方成鋼,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達到事業成功。

談家楨培養的學生也治學嚴謹,造詣精深。廣西大學生物遺傳學學科領域之所以精誠團結、創新開拓,碩果累累、人才輩出,與談家楨科學精神、科學方法、教學體系和大力支持與指導關心有直接的關係。這裡先後走出了韓斌院士、黃日波教授、唐紀良教授、武波教授、馮家勳教授,他們成為我國生物技術的新一代學科帶頭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幹部是決定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高素質是黨對幹部的一貫要求,專業化是新時代黨的幹部標準。突出政治標準,堅持專業要求,德才備,以德為先,專業素養是幹事業抓工作的重要基礎。在廣西大學建校90週年之際,相信學校一定能夠培養更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九秩情缘丨马庆生:谈家桢院士与广西大学

來源丨廣西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