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最近几个周末带着孩子约着三五好友(都是家里孩子年龄段的相同的朋友、同事)一起聚会,很惊讶的发现了两岁半的孩子的第三张面孔。

小仙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爱哭爱闹又黏人的小孩了,而是变得自信、独立、明事理又有责任感,陌生的样子让小仙莫名有些欣慰。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一、孩子的社交圈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社交圈:

  • 1、第一个社交圈:邻里

孩子生活最多的地方就是家里、小区内,一般小区内都会有不少同年龄段的孩子,这些孩子会扎堆行动,将来一般会一起上学,所以从小开始家长也会有意识的带着孩子和一部分小区内同龄的孩子形成很好的伙伴关系。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这些孩子一般天天在一起玩耍,性格都知根知底,非常熟悉,所以在这个社交圈里,孩子的表现往往是最放松的、最真实、最本性的。

  • 2、第二个社交圈:学校

家长为孩子安排早教或是到了上学的年龄进入学校,这就形成了孩子的第二个社交圈,学校是培养孩子知识、引导孩子发育、教育孩子规矩的地方。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在这里,孩子最长时间接触的是老师和同学,因为同学比较多,可能发生矛盾的地方也比较多,因此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在这个社交圈,孩子是被约束的、规矩的,以学习、交流为主的。

  • 3、第三个社交圈:亲友

孩子跟随父母走亲访友,与同龄孩子之间进行间断的交流,这个频率相对于日常生活来说较低,可能一星期见一次面或是间隔时间更长。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在这个社交圈里,因为孩子们不经常见面,不用时时遵守规矩,但也不像在家里一样放松自在,孩子会表现出他的独立、自信、社会性的一面,甚至会用邻里、学校社交圈里学到的东西去影响、适用于第三社交圈

二、第三社交圈的重要性

  • 1、父母帮助孩子选择朋友

儿童尤其是学前儿童正处于模仿的阶段,邻里、学校的同学中肯定会有孩子存在一些不好的行为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孩子,而且很难完全避免。

而第三社交圈是父母的选择,一般是父母关系比较好、经常往来的同事朋友,都是父母认可的,孩子玩在一起的环境、教育观念都能保持一致,如果觉得对方孩子有不良行为,怕影响自己孩子,父母可以减少与这一的孩子之间的来往,有父母的把关、过滤,提升了孩子交友的质量。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 2、孩子学以致用的地方

我们经常对孩子进行各个方面的教育,比如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对的,比如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那种情况下怎么处理。

但是在父母身边,或是熟悉的邻里朋友之间,孩子会有天生的依赖心理,“爸爸妈妈会帮我处理的”“我不这样也没什么关系”,或是干脆的就不这样做以向父母撒娇,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往往觉得自己可以任性、随意。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而第三社交圈里,孩子之间不经常见面,就减少了摩擦的机会,自己在家里、学校学到的东西,孩子都会有表现的欲望,想要告诉同伴,“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是这样的”。因此,在这里可以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能够让孩子更加轻松的学以致用。

  • 3、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

孩子们一起搭积木,一个孩子不小心撞倒了别人搭的高高的积木,如果是在邻里朋友之间,因为他们非常熟悉,可能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如果是在学校,可能孩子本能的会向老师寻求帮助,或是在老师的教育下跟对方道歉;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但是在第三社交圈里,

孩子不会那么任意随性,也不会觉得非常束缚,或是在不能寻求更多的帮助的情况下,他可能会自己学着道歉并帮助朋友重新搭好积木。如果对方哭了,他可能会有些尴尬,从而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去独立的解决问题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独立意识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但是环境一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总结

小仙因为比较宅,平常带着孩子要么在家里要么在小区里转悠,现在两岁半的宝宝不自信、异常黏人、社交能力弱,肯定是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如果早点意识到第三社交圈的重要性,小仙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多带着孩子出去走亲访友,为他早早的打开人际交往的另一扇门。

孩子的第三社交圈!如果早点意识到······

有同感的爸爸妈妈们不妨也试一试,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第三社交圈,看看你的孩子有什么样的表现,我想,孩子不会让你失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