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鄔先生讓胤禛追繳國庫欠款,卻不讓他查刑部冤案?

雲上日月


追繳國庫欠款和追查刑部冤案,是兩個不同性質的事,有根本的區別。前一個案子,康熙保太子,後一個案子,康熙已經不保太子了。

張五哥頂替任伯安一案事發以後,當朝三個上書房大臣,實際上的宰相們,佟國維,馬齊,張廷玉三個人,到康熙那裡去請罪,康熙問他們身為當朝大臣,發生這樣的事,他們怎麼說。

注意,這時候兩個人開口了,一個人沒開口。開口的佟國維說,要查這件案子,應該從刑部查起,要具體查起,就從張五哥查起。這是廢話,但是他後面說了一句不是廢話的重話。他說,這個案子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如果深查,會動搖國家的根本,最後又將投鼠忌器,無功而返。

投鼠忌器四個字把康熙惹毛了,他問佟國維,投鼠忌器是什麼意思?誰又是這個器?又無功而返這個又是什麼意思?佟國維不說話了。康熙發怒地說,你們三個人作為宰相,啥都不敢幹,要你們這些宰相有什麼用。

這時候馬齊接過了康熙這句話,當然也是接著佟國維的話說的,馬齊說,宰相是輔佐皇帝統率百官的,但是百官之上的眾皇子就不是宰相能管得了的了。這句話,既頂回去了康熙要宰相有什麼用那句話,又順著佟國維的話告訴了康熙,這個器,是眾皇子。確切的說是太子。

以前有什麼大案子,一旦牽扯到皇子,牽扯到太子,案子就查不下去了,就無功而返了。因為康熙不願意動皇子,不願意動太子。這就是投鼠忌器,這就是無功而返。這次刑部冤獄案,康熙要徹查,不再保皇子了,也不保太子了。這就是兩個案子之間根本的區別。

為什麼追查欠款的案子,老四無功而返呢?因為這件事,康熙不準動皇子,更不準動太子。一查到太子,老四就查不下去了,因為康熙喊停了,康熙要保太子。況且,以前追查欠款,那些案子,就算查,也動不了太子的根本,太子也就是欠了錢,賣官鬻爵而已,因為推薦官員,本來就是康熙給太子的職責,最多可以用太子失察就可以搪塞過去。

這次刑部冤獄案,鄔思道分析出了兩點。

一,康熙已經不再保太子了。因為刑部是太子在康熙四十年起就管著了,所以刑部那些爛事,一查一個準,康熙既然選擇徹查,說明已經不再保太子了。

二,誰接了這個案子,誰就是朝廷的公敵,誰就是康熙的敵人。鄔思道認為,刑部冤獄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誰主審了這個案子,誰就是扳倒太子的罪人。為什麼扳倒貪汙腐敗的太子,反而成了罪人?因為扳倒太子以後,八爺黨的人會群起而攻之,將此人搞臭搞爛,然後八爺黨一家獨大。看看三個上書房大臣裡,佟國維馬齊兩個人都支持老八的,這個案子只有老八審,才不會得罪百官,因為百官裡大部分都支持老八。但是,不管是誰,都會得罪於康熙的。

老四如果接了這個案子,勢必牽扯到太子,如果沒有徹查,八爺黨的人會攻擊老四跟太子結黨謀私,要求徹查,到時候康熙勢必讓老四下,讓老八上。如果老四徹查,扳倒了太子,那麼,老八的人勢必把老四搞成誣陷扳倒太子的野心家,陰謀家,從而一箭雙鵰,既把太子拉下馬,就去除了老四這個勁敵。

所以鄔思道對老四說不可接下這個案子。成也是敗,敗也是敗。無論怎麼樣,老四都落不了好,最後還會開罪於康熙。

而追討欠款的案子,不涉及動搖國家根本的事,康熙保著眾皇子,主要目的還在於敲打百官,把他們欠的錢搞回來,怎麼折騰都沒問題,但是就是不能折騰到皇宮大內和眾皇子。

所以一開始,老四那麼嚴厲,那麼操切,康熙都不管。魏東亭一死,就開始管了。因為魏東亭的錢是為了康熙南巡欠下的,這就涉及到大內了。這時候就不能再查了。如果逼死魏東亭,還任由老四查,那接著就要查到眾皇子的頭上了,接著就查到太子了。

所以康熙不讓往深了查。但是百官還得查,誰幫他查百官,誰就是站在他那一邊。所以鄔思道說,接下追比欠款的案子,就是站在了康熙那邊。這是一個站位的問題。接下來有益無害。

但是,刑部冤獄一案,不管誰查,都是站在了康熙的對立面。太子背後是康熙,查太子,就是在揭康熙的醜。查出來什麼,責任裡也有康熙的份。雖然是康熙讓徹查的。


西堤君


鄔思道雖說老謀深算,但他是以陰謀為主體,所以,才會做出讓胤禛追繳國庫欠款卻不讓他查刑部冤案的『重大錯誤決策』。

一、鄔思道的理由荒唐可笑:

1,太子名分早定,且深耕朝野幾十年,朝中勢力早已盤根錯節,那麼,刑部冤案必定會牽扯出太子,所以,無論是誰扳倒了太子,他都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也將不容於皇上,王爺,你願意承擔這個廢除太子的罪名嗎?”

2,鄔思道不讓查刑部冤案,無非就是想讓雍正自保:先謀己,而後謀事。那麼,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何解?替己謀心唄!替主謀心者,陽謀也!替己謀心者,其心可誅!

二、是『自保重要』還是『避免宮廷政變,防止禍起蕭牆重要呢』?

1,雍正錯就錯在,興師動眾的把刑部冤案捅到康熙面前,他太操切了;康熙錯就錯在,非要大張旗鼓的徹查此案;鄔思道錯就錯在,居然建議雍正迴避此事,給了八爺黨打壓太子的機會;編劇錯就錯在,不知道密查此案!

2,鄔思道只知道不能得罪天下,不能得罪皇上,但是他沒想到八爺黨利用此案打壓太子黨,幾乎掃清了太子黨的朝中勢力,並在熱河行宮利用太子失寵的機會,捏造其謀逆的假象,企圖逼迫太子鋌而走險,引起一場宮廷政變!

3,康熙為何草率了結刑部案?不是為了保太子,而是為了保住朝廷。避免興起一場大獄,畢竟太子深耕刑部多年,此案再查下去必將牽扯出一大批官員,這些人一旦狗急跳牆,就將引起宮廷政變!

4,康熙草率了結此案後,去了熱河圍獵,此時太子匆忙見鄭春華,與其幽會,並說道:“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了。”這就證明刑部案已經驚嚇到了太子黨,胤礽亦察覺到康熙廢太子之心。這都是八王爺的功勞!

綜上,八王黨先是利用刑部案掃清太子黨勢力,激起康熙的廢太子之心,而後再捏造太子謀逆的假象,嗚呼哀哉,胤礽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被廢了。張廷玉就和鄔思道不同,他早就看清八爺奪嫡的野心,於是建議胤祥協同八王辦差,目的就是為了制約八王,防止其打壓太子,胡亂來!胤祥此後也是耿耿於懷,在雍正面前自責當初自己失策,讓八爺鑽了空子,雍正亦自責對鄔思道言聽計從。

三、同樣的劇情,弘曆就比雍正和鄔思道聰明許多!

弘時密謀行刺弘曆之前,串聯八爺黨澹寧居逼宮,他收買了隆科多,亦手握八爺黨殘餘勢力,他是有政治資本的!弘曆求情是有說道:“兒臣不想因為此案興起大獄。”何解?就是此案牽扯出弘時後,弘時一黨勢必孤注一擲,禍起蕭牆,引起宮廷政變。所以,雍正這次處理的就比康熙此前的好,他沒有選擇徹查此案,而是秘密賜死弘時,選擇了低調處理此案。

四、追繳國庫欠款案其實是康熙給雍正下的一個套,因為他自己不想失去人心,所以,找了一個冷麵王來做擋箭牌。差事辦好辦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不能倒!

1,康熙首先褒獎胤禛:“這回你和胤祥差事辦的很好,可以說是急了國之危難。”

2,接著試探胤禛:“都說康熙盛世,天下太平,可當時各省報上來的層層數字都是假的,土地一年年減少,稅收一年年遞減,京城裡的官不到國庫借銀子反倒不合時宜,人太多了,事就變的難辦,這麼多阿哥皇子,就沒有一個願意承擔追款的差事。”

3,胤禛正值春風得意,頭腦一熱上了康熙的套:“兒臣願意承擔追比欠款的差事,只要對朝廷,江山社稷有力,大不了做個孤臣。”

4,最後康熙的目的達到,並給胤禛下了定心丸:“好!你能看到這個弊端,說明你肯用心思,只要有個做孤臣的心思就沒有辦不好的事。”

5,最後我們再看追繳國庫欠款案的最大贏家:八王爺替雍正說情,而後舉薦雍正的門人年羹堯為四川提督,人心都籠絡到雍正眼皮子底下了!康熙在暢春園撫慰那些因魏東亭自益而傷心欲絕的老臣,這些人裡有真傷心的亦有假惺惺的。但不管怎麼說,雍正此案處置的過於操切,康熙對他的怒斥也提到:“不懂恕人之道!”田文鏡意識如此。

綜上,鄔思道讓一個冷麵王來幹得罪人的事,文武百官的人心能不亂嗎?且雍正彼時正值春風得意,心高氣傲,他勢必急於辦成此案,再下一城!那麼接下此案後難免就會做出過於操切的事情來!


劇評道長


鄔先生大半輩子是把康熙研究透徹了,他經常研究康熙的文章,對康熙做每一件事的原因和結果都有了基本判斷,由此對他的行為也是猜的十分透徹,可以說他就是康熙肚子裡的一條蛔蟲。

讓胤禛追繳國庫欠款的起因是其他阿哥都嫌這是一個出力不討好的事,而且大部分的王子都有欠款,都不願意去追。但這恰恰是康熙希望有人追繳卻沒人願意承擔的時候,所以鄔先生瞅準機會,沒人願意去的時候讓胤禛接了任務,不管事情成與敗,康熙都會高看胤禛。

而刑部冤案不同,牽涉到太子,誰去辦案都會查到太子處,康熙不願意看到太子因此被處理,太子又會對辦案的人記恨報復,所以對外冤案查的再好,對自己都沒有好處,有百害而無一利。


岸上踏歌5049


這一點,其實在電視劇中,鄔先生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刑部冤案審結之時,就是太子被廢之日

”。

鄔先生對於刑部冤案一事總結了以下幾點:

1、刑部冤獄,基本上是太子一黨負責,康熙沒有讓太子審理此案,說明康熙已經對太子失去了信任;

2、追繳戶部欠款,太子是最大的債主,卻賣官還債,康熙雖知道卻隱忍未發,這一次冤案與太子相關,康熙不會把江山交給太子;

3、無論是誰扳倒太子,都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不容於康熙,不會有好下場。

正所謂“疏不間親”,在這一點上康熙和太子是“親”,康熙與其他阿哥是“疏”,即使扳倒了太子,贏了一時,最終秋後算賬,一樣會找你的麻煩,八阿哥所為即是如此,即使他不是“暗中誘審肖國興”,而是公正的裁決扳倒了太子,最後康熙仍然會冷落於他。

而追繳戶部欠款就完全不一樣了,是為康熙做事,劇中鄔先生的一句話也是最關鍵的“如果他都不去,不是連一個

為皇上分憂的兒子都沒有了麼?”

為皇上分憂的兒子是什麼?分明就是太子之位。

其實電視劇改編了很多,把雍正登基的伏筆埋了個十足十,雍正登基顯得非常合理,追繳戶部欠款就是其中一個伏筆。

原著中戶部欠款是老十三“胤祥”的事兒。


小屏窺人生


讀過“二月河”作品的人應該瞭解康熙帝執政的後期形式;那就是國庫空虛、冤假錯案成堆,大的趨勢是“積重難返”。。。

還有就是;第二次廢太子後,“九王奪嫡”以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康熙帝的身體狀況不好,每況日下,阿哥們在“奪嫡”這個問題上,每天都在搗鬼,都知道“康熙爺”這幾個兒子一個個是鬼精鬼精的,一個賽著一個,互相在製造麻煩,才不管你的國庫如何呢!


“鄔思道”是這麼給“四爺胤禛”說的;如今四爺給人感覺的印象是“無黨無派、剛正不阿”,乾脆四爺就按照這個思路下去。四阿哥胤禛不解?這個老瘸子“鄔思道”又說;四爺你想,刑名訴訟不清,這裡水深著呢!另外這“冤假錯案”多了去了,花錢買命也未必可知,這不但是得罪人不撈好的差事,而且“老爺子康熙”也看不見,沒有好處,只有一個得罪人的罵名!四阿哥胤禛點點頭不置可否,“鄔思道”接著又說:不如去“清理虧空”,這樣雖然是得罪人,可這是給“朝廷辦差” ,雖然得罪人了,可庫銀子追回來了,不但有“皇帝”給你看得見,皇帝還會給你“撐腰”!

你看看“鄔思道”這個老鬼,“帝王心術”讓這個瘸子鄔思道看的一溜一溜的!

實際上四爺胤禛這時候正是因為此事煩惱,不知所措,聽了鄔思道這一番話,頓時覺得心裡敞亮了許多,不禁面料笑容的對下人說:擺酒。。。

四阿哥雍親王胤禛的這一步棋走的是在高明不過了!康熙帝死後,在後來“雍正帝”執政的日子裡還是按照這個方針政策“清理國庫”,官員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特別是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改土歸流”的少數民族政策,使改變土司統治階級管理的邊遠少數民族得到了中央集權,沿用至今。這裡不得不說是否有“鄔思道”這個人,起碼在“雍正帝”即位前這位鄔思道出了一些高招。

(圖片來自網絡)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批評、討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設計了兩個非常出彩的段落,目的是既刻畫雍正敢於擔當,為國分憂的一面,也揭示了雍正心思縝密,謀略深重的一面。

在這兩個事件當中,胤禛(雍正)都徵求了師爺鄔思道的意見,對於追繳國庫欠款,鄔思道是支持胤禛爭取這個差事,而對於後來發生的刑部冤案,鄔思道力阻胤禛辦理此案。

這究竟是為什麼?

追繳國庫欠款和刑部的冤案,是兩個完全不同性質的事。

追繳國庫欠款是康熙必須要辦的事情,它關係到江山社稷的穩定 ,是“心腹大患”,而刑部冤案是康熙“不得不查”的“有失顏面”的大案,對江山社稷至多是“疥癬之疾”。

四阿哥胤禛的師爺鄔思道,在進入四阿哥府上第一次為胤禛出謀劃策就是建議雍正接下“追繳國庫欠款”這個差事。

還在四阿哥胤禛圓滿出色的完成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回京的路上,康熙在知道了胤禛的差事辦得領他非常滿意的時候,康熙當朝晉升胤禛為“雍君王”,眾皇子們很是“羨慕嫉妒恨”,康熙也看出來了,說:知道你們心裡怎麼想的,沒關係,我這裡還有個差事,哪個皇子接下來辦好這個差事,我就封他一個“親王”!

康熙接著說:從戶部知道,國庫的虧空高達一千二百萬兩,這些銀子都被滿朝的文武大臣借走了,如果哪位皇子接下這個差事,只要追回一千萬兩,朕就當下封他一個“親王”!

看這情形,康熙是真急了。

但是,康熙急了,皇子們卻都不急。他們各有各的打算。

太子自己就是欠國庫銀兩的大戶,此刻他非常害怕他的對頭比如說大阿哥胤褆或八阿哥胤禩出面接下這個差事,那樣他會很被動。

他的幕僚告訴他,要想順理過關,就要推薦一個“信得過”的皇子來辦這個差事。太子胤礽想到了四阿哥胤禛——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他這個四弟已經開始有了奪嫡的念頭,並已經開始行動了。

同樣,八阿哥胤禩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儘管八爺黨當中包括老九老十老十四都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不能眼看著這個“親王”的爵位旁落他人。但是八阿哥胤禩確認為這是一個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僅如此,搞不好會得罪滿朝的文武。他八阿哥好不容易攢下的“仁德賢能”的名聲會毀於一旦。

老八不僅決定不接這個差事,而且要舉薦四阿哥胤禛來辦這個差事。他認定這個差事誰也辦不好,至少會碰個大釘子,指不定會“引火燒身”。四阿哥胤禛剛剛辦了一個差事,露了大臉,還得了一個“郡王”,不如推舉他辦這個差事,也給他出個難題。

各自心懷鬼胎的皇子們,在朝堂之上,竟不約而同的把這個差事退給了尚未回京的四阿哥胤禛。

康熙徵求了一圈意見,皇子們的答覆出人意料的一致:老四來辦!

康熙的心啊,拔涼拔涼的!下面站了七八個皇子,沒一個說站出來給他分憂的。

四阿哥會站出來嗎?康熙心裡也沒底。但他還是希望胤禛能站出來,要不然兒子們是要打老子的臉了。

八爺黨們在胤禛還沒回京的時候,就鼓動那些拖欠了國庫銀兩的大臣們利用給胤禛和胤祥接風的機會,向胤禛求情,實際上相當於施壓。

胤禛回到京城就馬上感到了來自朝廷上下的壓力——這個差事能接嗎?

在回到自己的府上之後,胤禛第一時間看望了師爺鄔思道,並且按照傳統的拜師之禮讓兒子弘時和弘曆拜鄔思道為師。

胤禛第一次和鄔思道談話,就是徵求鄔思道的意見:追繳國庫欠款的這個差事到底該不該接。

鄔思道很清楚胤禛把他這個罪人加廢人請到府上絕對不是“教兩個孩子讀書”這麼簡單,幫助胤禛奪嫡,這是心照不宣的事。

於是,鄔思道便把“追繳國庫欠款”這個差事的難度分析給胤禛。

鄔思道告訴胤禛,追繳國庫欠款這個差事很不好辦,因為拖欠國庫欠款的的人很難辦。

他對拖欠國庫欠款的官員進行了分類:不得不借的還不起,惡意借款的就沒打算還,隨大流借款的必然還是隨大流,別人還我也還,別人不還,我也不還。

皇子們就更難對付。

這肯定是辦不好也沒法辦好又得罪人的差事。

不得不說,鄔思道這個師爺真的是名不虛傳——遠離朝政卻能吧借款的朝廷官員解析的“入木三分”。

胤禛聽了鄔思道的分析,問:你的意思就是這個差事不能接?

鄔思道很清楚的告訴胤禛,這個差事必須接。如果你四阿哥不接這個差事的話“那皇上身邊就一個能為他老人家分憂的皇子都沒有了嗎”?

鄔思道一語道破這個差事的核心,不在能追回多少國庫欠款,而是願不願意為皇上分憂。也就是“有沒有擔當”。

這不是一個要結果的差事,而是一個要態度的差事。

胤禛聽完了鄔思道的分析,並沒有表態,而是很冷淡的說了句:天晚了,先生休息吧!變扭頭走了!

鄔思道有點詫異,望著胤禛的背影,不知道這個“四爺”在想什麼。

其實,胤禛已經聽明白了,但是他不太相信,這個鄔思道真的就這麼厲害?難道他的老爹真的就是這個意思嗎?

他需要驗證。

果然,在第二天去彙報工作的時候,康熙和胤禛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國庫空虛,國家稅收不利,土地兼併嚴重,瞞報土地現象普遍。自己也看到了,但是沒有精力管這些事了,皇子們都各顧各,沒有願意出來為他這個“皇阿瑪”分憂的……

至此,胤禛已經清楚,他的這個師爺絕非“浪得虛名”。於是,他堅決的表態,接下了“追繳國庫欠款”的這個差事。

他對康熙講:為了江山社稷不怕得罪人,大不了做一個“孤臣”。

康熙大喜:有做孤臣的心思,就沒有辦不了的事!

也果如鄔思道所料,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雍正辦的的確是“焦頭爛額”:逼死了老臣魏東亭,逼的老十鬧市拍賣家財,逼的一幫老臣結夥去康熙面前哭訴,逼的太子賣官鬻爵還錢款。

最終,國庫的銀兩追回的不足三成,而康熙自己也覺得在這麼追下去不知道還要發生什麼事。在康熙的默許下,追繳國庫欠款的事,不了了之,康熙為此還罷免了田文鏡,斥責了胤禛。

胤禛感到很窩囊,但是他堅信的一點是,在這個問題上他儘管丟了面子,卻給康熙長了面子。

在康熙心裡是給他加分的。

到了刑部出了“宰白鴨”的冤案的時候,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都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

八阿哥胤禛認為,這個案子肯定和分管刑部的太子有絕對的關係,通過審理此案,一定可以找到太子“貪贓枉法”的證據。由此可以有機會扳倒太子,至少可以給太子黨致命一擊。

所以,八阿哥胤禩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在康熙面前主動請纓接下這個差事。

而四阿哥胤禛則認為,這個刑部“買賣人命”的大案,他有信心拿下來,為上一次“追繳國庫欠款”的差事上栽的跟頭找回一些面子,所以他也在康熙面前也是據理力爭,強烈要求來辦這個差事。

康熙沒有表態,上一個差事沒人出來,這個案子搶著出來。康熙心裡有點亂。

但是,胤禛的師爺鄔思道知道了胤禛要準備爭取這個差事的時候,找到胤禛,力勸胤禛不要接這個差事。

鄔思道的理由很充分:刑部這個冤案,已經天下皆知,這個案子和太子絕對脫不了干係。一旦查實太子是幕後主使,讓康熙情何以堪?一個大清國堂堂太子,而且是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居然敢如此膽大妄為,貪贓枉法。國之儲君幹出如此齷蹉卑劣之事,讓康熙的老臉往哪放?如果因此導致朝局的動盪,讓康熙怎麼收拾?

面對這種形式,躲得遠點是正確選擇。如果搞得不好,康熙會遷怒於辦案的阿哥,那個時候就不是能不能下來臺的事了。

胤禛對鄔思道的分析,並未否定,但是,他已經在皇上面前表明了自己願意出面審理刑部的這個案子,總不能事到臨頭在打退堂鼓啊!

於是,胤禛謀劃了一場戲,一場苦肉計。

他並沒有按照鄔思道的建議,推辭主審刑部大案的差事。

鄔思道得知自己的建議竟沒有得到採納 ,十分不滿,竟然準備撂挑子不幹了——言不聽計不從還當什麼師爺!

胤禛得知,並未生氣,只是安慰鄔思道:稍安勿躁,要走也不急在這一時嘛!請先生在等一天,如果還想走,絕對禮送……

當晚,胤禛居然冒著生命危險用“冰水加炭火”的辦法,硬是把自己搞成了急性“寒熱重症”。

康熙得知胤禛病了,心裡很著急,同時也有點懷疑這個老四是不是想躲差事裝病。他派了太醫去給胤禛看病,也是打探一下虛實。

太醫回來說:四阿哥得了寒熱重症,並且還很兇險。一時半會兒是起不來床了。

康熙問:大概要多長時間才能康復啊?太醫說,兩三個月吧,至少也得一個月以上。

康熙心裡一陣失落,在他內心裡是很想讓胤禛來審刑部這個案子的。康熙認定的是胤禛辦事認真,又沒有自己的幫派,興許能辦的不那麼麻煩。

無奈,康熙同意了八阿哥胤禩的請求,讓胤禩來主審刑部的冤案,但同時又委派十三阿哥胤祥共同審理。

他還是對八阿哥胤禩不放心。

當鄔思道知道了胤禛突發重病的消息,頓時覺得眼前一亮:這個四爺,有膽有某,值得一心一意的輔佐。他也相信,胤禛最終一定會勝出。

鄔思道對刑部冤案的分析和判斷完全正確。八阿哥胤禩果然利用這個案子揹著胤祥搞到太子犯法的鐵證,也立刻到康熙面前舉報“發難”。康熙也的確是既惱怒,又替太子丟臉。

好在張廷玉燒了那個鐵證。這個時候康熙對這個老八如此心機深重又如此陰險感到了憤怒和不安。

所以,當聽到圖理琛彙報刑部侍郎肖國興在被押解關外時的不斷叫屈時,怒不可遏,連罵三聲:其心可誅!

這個八阿哥就徹底涼了。

鄔思道真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神一般厲害的一個角色。


步武堂


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但鄔思道一直站在康熙的角度考慮問題。鄔思道之所以能夠輔佐四阿哥胤禛步步為營直至登上大位,就是因為他參透了康熙。

比如追繳戶部欠款這個差事,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那麼必然是得罪人,費力不討好,弊遠遠大於利;但如果站在康熙的角度考慮,那就是忠於社稷,忠於康熙,不計較個人利害得失,有擔當,有正氣。

再比如徹查刑部冤案這個差事,如果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那就是事情簡單,立功容易,而且可以趁機扳倒太子,清除掉最大的奪嫡對手;如果站在康熙的角度考慮呢?那就是偷奸耍滑,趨利避害,而藉機扳倒太子更是奪嫡心切、心術不正,其心可誅。

看到了吧,同樣一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這就要弄清楚,哪個角度是決定性的。

對於奪嫡來說,康熙的角度是最關鍵的。換句話說,只要康熙覺得你行,你不行也行;只要康熙覺得你不行,你行也不行。

所以,為了奪嫡成功,鄔思道一直在用康熙的角度去看問題。只要是能夠在康熙面前加分的,不管這件事看起來多麼吃虧,也一定讓四阿哥胤禛去搶著做;只要是在康熙面前減分的,不管這件事看起來多麼佔便宜,也一定不準四阿哥胤禛去做。

於是,四阿哥胤禛在康熙眼中的形象越來越高大,成功通過了康熙一次又一次的考驗。

相反,皇子中最精明的八阿哥胤禩,看起來八面玲瓏,拉攏人心無數,可在康熙眼中的形象卻越來越差,甚至是“其心可誅”。

為什麼?因為八阿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追繳戶部欠款這個差事得罪人,於是他趕緊推掉;徹查戶部冤案這個差事有利可圖,他就趕緊搶下來。

什麼叫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就是。

那麼,“站在康熙的角度考慮問題”這件事容易做到嗎?當然不容易。要想站在一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必須真正參透這個人。而參透一個人是很難的,尤其是康熙這種複雜的人。

鄔思道參透了康熙,所以他能夠做到。


趣談秘史


首先,鄔思道也說了,刑部是太子管事,出什麼事太子難逃其責。其先賣官納賄還欠款,現在又出了冒名頂替死刑犯,如此駭人聽聞的案件。康熙已經暗地裡磨刀霍霍,準備廢了太子了。但〖太子畢竟當了三十年的太子,勢力盤根錯節〗,誰拿下太子必將〖不容於天下,不容於朝廷,最終不容於皇上〗。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不信的話,你試試無端把一個人的飯碗端了,看他找你拼命不。太子作為儲君,未來的皇帝,全國上下肯定有大批的人把寶壓在他身上。太子順利繼位了,他們升官發財,太子被廢了,他們升遷無望,備受排擠,甚至罷官、坐牢、丟掉腦袋,權力鬥爭就是這麼殘酷。



將來太子被廢了,他們會不恨死那個把太子除掉的人嗎?所以,追查刑部冤案必將得罪大片的人,跟他們結成死敵。

你可能說不對啊,四阿哥江南扣鹽商的錢,追查戶部欠款,照樣得罪一大批人啊,鄔思道沒反對。兩者程度差遠了。江南籌款,只得罪了揚州附近的鹽商,並且那點錢對他們來說,一兩年就撈回來了。戶部追繳欠款,得罪人雖多,但雍正沒罷一人的職——革職還是康熙乾的——只是讓他們吐出來點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有這個官在,吐出來的那點錢還怕撈不回來?辦太子可不一樣啊,徹底斷了人的官路,甚至是生路。

這一舉導致了許多原來太子的人,在太子被廢后,與八爺為敵,投靠四爺。比如,太子的師父王剡。決不是說只有他一人投靠,而是都拍出來電視就沒法看了,所以只拿他作象徵。

八賢王,賢王雖然一直以寬仁收買人心,但實際上他得罪了更多的人,人脈已不如雍正。

再者,如果你有個家族企業,你是傳給整天照顧困難職工生活,想著怎麼給員工修好宿舍,清查財務爛賬的兒子呢,還是傳給整天勾心鬥角,想辦法排擠兄弟的兒子呢?

只要腦袋正常的人都會選擇前者吧,康熙也是啊。打算廢太子這麼大的事,他會不查清楚,肖國興的口供怎麼來的?到時候他就發現,好啊,你老八一天天裝賢德,卻正事不幹,只想著怎麼對兄弟們下黑手。如果老四參與了,他可能會想,這小子挺腹陰險,江南籌款,戶部追欠款是不是他作秀作出來的呢。老四將功虧一簣,前功盡棄。

也就是這個時候,康熙暗暗屬意四阿哥,準備把皇位傳給他,並做了相應安排。

至於怎麼安排的,有了合適的提問,就下回分解。


待我施為地煞變


鄔先生作為《雍正王朝》一劇中最善於揣摩康熙聖意的人,對朝廷局勢可謂洞若觀火,對各利益攸關方也是掌握的一清二楚。所以,鄔先生作為四阿哥胤禛的首席智囊,他知道什麼樣的差事會給四爺加分,也知道什麼樣的差事會給四阿哥減分。所以在他的指導下,四阿哥做到了有所為有所不為,使其最終成功獲得了康熙的青睞,得到了帝位。

追比戶部欠款一案與徹查刑部案雖然看似都是屬於清查積弊、疏通冤獄的新政範疇,都是利國利民的措施,但是在涉及深層次的政治層面上卻大有不同。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就是,胤禛能否順利接班成為下一任皇帝,並不取決於欠了款的滿朝文武,而是取決於大清王朝的當家人——康熙皇帝。

雖然號稱康熙盛世,國庫裡卻只有不足一百萬兩白銀,虧空至此,康熙皇帝這個家確實難當。追比國庫欠銀,是當前解決財政危機的必要手段,可是派誰去合適呢?誰有願意去接這個差事呢?

八阿哥不會去,因為他知道這會得罪滿朝文武;太子更不會去,因為他也知道這件事出力不討好,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一件苦差事,難道號稱一代聖君的康熙皇帝不知道?康熙皇帝當然知道這是一個苦差事,他也知道這件事阿哥們都在顧慮。這時候四阿哥挺身而出,皇帝老子會怎麼想,對這個捨身於君父的兒子自然是充滿了欣賞之情。

所以追比國庫欠款這件差事雖苦,卻能深得康熙聖心,八阿哥看不到這一層,太子也看不到這一層,鄔先生看到了這一層。所以他力主四阿哥接下這個差事,這招雖苦,卻也是看好了才走的。

那為什麼鄔先生不讓四阿哥接下清理刑部冤案的差事呢?

這是因為太子主管刑部已經多年,這件亙古未有之奇怨八成與太子有關。如果康熙皇帝還想保護太子,那麼他自會讓太子去清理刑部的冤獄;而如果康熙皇帝不想再保這個太子,他就會徹查此案,打倒太子。

因此康熙將此案放給其他皇子,本身就已經釋放了要廢太子的信號。那這個案子為什麼不能接呢?鄔先生說,無論這個案子查的如何,這個主導此案的人都將不容於皇帝,不容於滿朝文武。這是為何呢?

太子是四十多年的太子,所謂名分早定,關係盤根錯節。雖是兄弟,卻也是臣子,如果將太子打倒,那麼太子一黨勢必會與其勢同水火。再加上康熙對太子的深厚感情,若是康熙下不了廢太子的決心,那麼康熙百年之後,勢必會被太子血洗。但是如果不扳倒太子,那麼此案就沒有查到精髓,差事也就辦砸了,何以自處?於情於理,這個差事都接不得。

鄔先生可謂是近乎神也。

以上。


逆流時代


追繳國庫欠款只是得罪人,而且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會結下樑子。不會罷官,不會殺頭,誰會去和一個皇子過不去呢?

清理刑部冤案是要斷很多人的路,太子被廢,太子這根樹下的官員,要麼殺頭,要麼入刑,其他的仕途也無望了。三十年的太子當下來,從中央到州縣,少說全國20%的官員都毀了。這是仇,不是怨。

一個是面子問題,一個是性命和仕途問題,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八爺不一樣,八爺本來就有黨羽,本來就和太子作對,不存在得罪與否的問題。追繳欠款他搞不來,因為本來就很多人是他的門人。追查刑部冤案他正好,他下面的黨羽都要慫恿他幹,幹倒了他就可以接任,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他幹不幹,太子的人也都不會跟他,這有什麼關係。

最後的結果,康熙氣的是八爺的假供詞,這讓康熙有種當李淵的感覺。那個時候康熙的身體還很好,很在意這種尾大不掉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